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593)
2023(13926)
2022(11222)
2021(10544)
2020(8710)
2019(20395)
2018(19710)
2017(37984)
2016(20171)
2015(23021)
2014(22856)
2013(23029)
2012(21693)
2011(19745)
2010(20064)
2009(19237)
2008(18604)
2007(16821)
2006(14905)
2005(13696)
作者
(57584)
(48856)
(48310)
(46240)
(30538)
(23394)
(21920)
(18997)
(18415)
(17200)
(16656)
(16215)
(15394)
(15242)
(15142)
(15076)
(14287)
(14137)
(14065)
(13823)
(12162)
(11885)
(11842)
(11205)
(11187)
(11018)
(10625)
(10594)
(9844)
(9840)
学科
(95674)
经济(95592)
(61108)
(51005)
管理(49459)
(38995)
企业(38995)
方法(37923)
农业(33839)
数学(33599)
数学方法(33364)
中国(32433)
(27795)
金融(27793)
(26429)
银行(26406)
(25560)
业经(25125)
(22288)
(21395)
地方(20298)
(19742)
贸易(19728)
(19273)
(16893)
(14415)
(14399)
(13101)
财务(13077)
财务管理(13045)
机构
学院(296705)
大学(294113)
(136403)
经济(133887)
管理(110633)
研究(106153)
理学(94934)
理学院(93924)
管理学(92608)
管理学院(92064)
中国(89056)
(64879)
(61419)
科学(60430)
(60013)
(53506)
中心(50778)
农业(49761)
研究所(48435)
财经(47710)
业大(45638)
(43756)
经济学(43730)
(43552)
经济学院(39598)
北京(39098)
(38060)
师范(37768)
(36547)
(35165)
基金
项目(190758)
科学(150602)
研究(144413)
基金(139677)
(120648)
国家(119563)
科学基金(101629)
社会(94707)
社会科(89566)
社会科学(89542)
基金项目(73375)
(73250)
教育(64309)
自然(60984)
(60983)
自然科(59558)
自然科学(59539)
编号(58991)
自然科学基金(58534)
资助(56446)
成果(48337)
(44229)
(43672)
重点(43140)
国家社会(40417)
课题(40177)
(40006)
教育部(37905)
(37724)
创新(37454)
期刊
(154295)
经济(154295)
研究(90416)
(68225)
中国(60635)
农业(45953)
(44663)
学报(44477)
(44313)
金融(44313)
科学(42454)
管理(35217)
大学(34728)
学学(33024)
业经(28864)
教育(27128)
财经(23994)
经济研究(23812)
技术(23409)
(22317)
问题(21612)
(20741)
世界(18157)
(17173)
农村(16010)
(16010)
(15855)
国际(15548)
农业经济(15294)
技术经济(15161)
共检索到4549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陆磊  丁俊峰  
本文从信贷市场的准入性和农村金融机构的控制权自1977-2006年的近30年发展史中的变迁出发,论证农村金融体系面临的历次困境和突围所体现的制度含义。文章的分析立足于合作金融体制的演变,本文的基本结论如下:第一,经典的合作金融组织具有三个制度特征:一是信贷可得性原则下单个农户的信贷需求满足导致全体农户信贷市场的局部均衡;二是股金与存款相异原则下的信贷有效需求持续上升;三是社员主权原则下的“大锅饭”激励。第二,中国30年农村金融改革因合作金融组织的商业化经营导致合作理想的破灭,其特点是治理结构上的内部人控制和外部人干预导致、信贷结构上的资金非农化、市场结构上的垄断性。第三,真正的金融合作以自发的...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何奇龙  唐娟红  罗兴  
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作为农村合作金融新的组织形式在农村存在已久,它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因为"跑路"风险而激增的质疑。本文构建了亲缘选择和直接互惠机制下的演化博弈模型,研究了农村合作金融产生的内生机理,试图为农村合作金融未来发展政策制定提供思路。研究发现:亲缘关系强度对农户合作意愿有促进作用,有效解决了合作困境。在直接互惠机制影响下,农户交互频率即重复博弈次数越多,越有利于促进农户之间资金互助合作行为涌现。因此,可以充分利用农村圈层结构稳定和特殊的亲缘关系,变"他组织"为"自组织",推动合作金融内生发展。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官兵  
金融发展理论的缺陷能够通过分工视角加以弥补。农村金融发展是农村经济分工的一个侧面,农村金融和农村经济二者相互决定、互为因果关系,并共同受产权等基本制度结构的决定。在一个产权得到有效界定和保护的社会里,交易效率会因此而提高,农村经济分工和农村金融分工都能得以深化,而农村经济又因一个更为高级的农村金融分工水平而受益。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何大安  
当前的中国农村金融市场是在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的二元框架所规定的秩序下运行的。这种秩序对农村金融的规模、结构和功能等的作用或影响,既可以结合中国实际、进而从其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正效应来理解,也可以从其抑制农村金融发展的负效应来解说。以理论层面来分析,这种负效应产生的根源在一定程度上是农村金融市场存在风险使然。农村金融市场风险是中国金融市场风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分为内部构成风险和外部冲击风险两大部分。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的二元框架会引致农村金融市场呈现什么样的风险构成?外部金融市场波动对农村金融市场会产生什么样的冲击?研究者在说明这些冲击的同时,也要思考和寻找揭示这些冲击的分析方法。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周建波  颜敏  
"中国农村派"是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中期一支在中国经济学界有着广泛影响力的农村经济学研究群体。这一时期,中国农村经济发展遇到严重的资金困难,"中国农村派"的经济学家对中国的农村金融发展问题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提出了合作金融的思想。主张建立工农民主专政主权,有计划、按比例进行资源的有效配置,从根本上消除市场失灵现象等,对促进合作金融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丁俊峰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正相关性被大多数理论研究者所证实,但由此推断促进中国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大量投入金融资源则过于简单化,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即中国正在加速推进的城市化进程成为主导农村金融规模与转型方向的关键因子,城市化进程所推动的农村社会结构的变迁是农村金融转型的重要决策变量,农户收入结构的演变亦促进着农村社会结构的变迁,因而城市化进程产生了对农村金融规模的约束。与此同时,农户收入的增长产生了对金融的多元化需求,因此建设多元化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是当前我国农村金融转型的主要任务。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庄岁林  张荣强  
中国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应借鉴国外的经验结合国情 ,发展合作制原则 ,建成自成一体的全国性合作金融体系。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谌赞雄  
正确认识和把握农村合作金融的异化问题 ,对于在当前进一步理清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思路具有全局和先导意义。本文认为 ,我国农村合作金融出现的追求盈利、商业化经营以及股份制管理倾向等与“合作制”原则背离的异化现象 ,都是其为了适应经济金融环境的变化 ,作出的符合经济规律的自我调整。同时指出 ,是否坚持“合作制”并不构成衡量服务“三农”有效性的必然前提 ,并建议将重点放在对农村经济和金融问题的一揽子改革上 ,通盘考虑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发展方向。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何广文  
转型中的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在发展与增长中出现了一系列新特征 ,提出了多样化的农村金融需求。但是 ,从 2 0世纪 80年代初就开始的以机构多样化为主线的中国金融体制改革 ,并没能实现对农村金融结构的优化 ,因此 ,从不同角度推进金融组织多元化 ,仍是优化中国农村金融组织结构的途径。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倪江飞  
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实施乡村振兴,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离不开农村金融的支撑作用。如何解决当前农村金融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更好地发挥农村金融在乡村振兴中的战略支撑作用,有效推动农村金融的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向琳  郭斯华  
本文采用随机前沿方法(SFA)对中国各地区的农村金融效率作整体的评价和比较,在此基础上剖析了各地区农村金融效率投入的优化方法。分析表明,各地区农村金融发展具有明显差异,在加大农村金融投入的同时,应根据各地实际情况提高效率才是农村金融发展的重点。其中,中部与西部地区农村金融效率存在一定的问题,效率提升存在较大的空间和潜力,加大农村金融法规建设和提高管理水平是中部与西部地区农村金融发展的重点。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陈斌  
农村民间金融作为一种内生的制度安排,其产生和发展有其客观必然性。它在弥补农村资金供求缺口、促进个私经济发展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在一定程度上也扰乱了农村金融秩序,增加了社会不稳定的因素。因此,正确解决农村民间金融问题,实现农村金融结构优化,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极具现实意义。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姚耀军  
反思中国农村金融改革时首先要求对农村金融发展状况有一个透彻的了解。依照现代金融发展理论所提供的一套比较完善的指标体系,文章对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状况进行了系统的概括和分析。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状况的基本特征表现为:农村货币化程度加深;金融机构财务状况不佳;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市场上处于垄断地位;金融中介功能弱化,并且正规金融体系在中介功能上正逐渐被非正规金融所替代。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郑秀峰  
本文主要是从农村资金供给的角度,分析中国农村产业发展现状对金融深化的制约。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最大的障碍是资金要素短缺,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农村产业发展水平低与银行的商业化经营目标相悖。主要表现在,农业产业比较利益低,投资风险大;农村工业发展起点低,竞争力弱;农村资金大量外流;产业政策层面上的问题;农村金融机构的缺失;农村金融体系长期积累的矛盾没有很好解决。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蒋俊鹏  郭沛  
农村金融组织空间结构是农村金融制度变迁和金融组织发展过程的现实体现,是在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与演变的结果,在组织内部和地区层面上均存在着较大差异。本文对农村金融组织的空间结构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证明了中国农村金融组织按“自然算法”而非“经济算法”设置机构,决定机构设置的数量;并通过测算泰尔指数,论证了中国农村金融组织存贷款结构所存在显著的地区不平衡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