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25)
2023(9744)
2022(7804)
2021(7504)
2020(6020)
2019(13734)
2018(13162)
2017(25065)
2016(12842)
2015(14505)
2014(13997)
2013(14206)
2012(13320)
2011(12245)
2010(12433)
2009(11874)
2008(10771)
2007(9534)
2006(8622)
2005(8018)
作者
(34446)
(29585)
(28730)
(27518)
(18018)
(14026)
(12830)
(11346)
(11241)
(10121)
(10070)
(9684)
(9278)
(9048)
(8935)
(8920)
(8423)
(8366)
(8126)
(7950)
(7409)
(7056)
(6974)
(6732)
(6723)
(6587)
(6204)
(6180)
(5903)
(5897)
学科
(62866)
经济(62816)
(49417)
(42844)
农业(32997)
管理(27131)
中国(26366)
(25881)
金融(25881)
(23637)
银行(23634)
(23051)
方法(21154)
(20447)
企业(20447)
数学(19879)
数学方法(19795)
业经(18520)
(15896)
地方(14246)
(13956)
贸易(13942)
(13742)
(13202)
农业经济(12528)
(11923)
中国金融(11269)
(11229)
发展(10159)
(10151)
机构
学院(183661)
大学(179338)
(93196)
经济(91798)
研究(68754)
管理(68525)
中国(62558)
理学(59020)
理学院(58479)
管理学(57774)
管理学院(57459)
(47881)
(38413)
(36795)
农业(35937)
科学(35777)
中心(33695)
(33398)
财经(30621)
研究所(30167)
经济学(30060)
业大(29669)
(28297)
经济学院(27278)
(25500)
北京(23549)
(23212)
财经大学(22594)
经济管理(22550)
(22213)
基金
项目(120323)
科学(96507)
研究(93962)
基金(90513)
(77872)
国家(77135)
科学基金(65957)
社会(64565)
社会科(61068)
社会科学(61058)
基金项目(47149)
(44673)
教育(40197)
编号(37710)
自然(37613)
(36823)
自然科(36772)
自然科学(36766)
资助(36264)
自然科学基金(36159)
成果(30195)
(29307)
(28951)
国家社会(28645)
(28452)
重点(26828)
中国(25994)
(25460)
课题(25195)
(25081)
期刊
(106105)
经济(106105)
研究(57676)
(55398)
中国(40868)
农业(37494)
(36933)
金融(36933)
科学(26126)
(25949)
学报(25210)
业经(21938)
大学(21258)
管理(20580)
学学(20460)
(16953)
经济研究(15705)
问题(15247)
财经(15245)
农村(14908)
(14908)
世界(14746)
农业经济(14681)
技术(13514)
教育(13506)
(13178)
(11874)
国际(11672)
经济问题(11001)
(10374)
共检索到2903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马晓楠  
"三农"问题俨然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农村金融体系的发展和完善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中国农村合作金融的商业化改革最终的结果是将合作金融转变成商业金融,突出地表现出将农村信用合作社"变性"成为农村商业银行,其本质就是合作金融商业金融化,是合作金融异化的典型表象。本文通过对中国农村合作金融异化的分析,结合"三维金融"架构,提出应以合作性金融原则重构农村合作金融,实现中国农村合作金融的回归。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荔  王晓研  
本轮农村信用社改革以来,随着省级联社对农村信用社依法管理转变为行政管理,以及监管部门对农村信用社全面开始实施股份制改造,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已经开始异化,主要表现在背离合作制属性、民有资本官营化和逆向治理。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异化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最为严重的后果是背离农村信用社为"三农"服务的根本宗旨,不利于农村信用社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激励约束机制。为此,本文通过对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现状、问题的研究分析,提出完善我国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的总体设想和路径选择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谌赞雄  
正确认识和把握农村合作金融的异化问题 ,对于在当前进一步理清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思路具有全局和先导意义。本文认为 ,我国农村合作金融出现的追求盈利、商业化经营以及股份制管理倾向等与“合作制”原则背离的异化现象 ,都是其为了适应经济金融环境的变化 ,作出的符合经济规律的自我调整。同时指出 ,是否坚持“合作制”并不构成衡量服务“三农”有效性的必然前提 ,并建议将重点放在对农村经济和金融问题的一揽子改革上 ,通盘考虑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发展方向。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马晓楠  
当今中国农村合作金融背离了合作制的基本原则,发生了异化。这些异化是在探讨农村合作金融改革与转型的过程中形成的,我国学者有反对异化者,有赞同异化者,有持中性观点者。针对异化的原因,我国学者也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详细梳理了这些观点,认为应该从合作金融基础理论的缺失认识异化问题,合作性金融是与商业性金融、政策性金融互为一体的制度安排,农村合作金融的缺失必然会造成农村金融结构的严重性失衡,进而阻碍农村经济发展。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王吉恒  朱瑞莹  李艳杰  
本文以金融增长和我国政策改变的相关关系理论为基础,建立回归计量模型,对我国农村民间金融发展与经济政策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发现我国农村民间金融发展对于经济政策总体来讲是呈相关增长的。结合模型分析以及我国农村民间金融发展的现状,提出我国农村民间金融改革的建议。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周建波  颜敏  
"中国农村派"是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中期一支在中国经济学界有着广泛影响力的农村经济学研究群体。这一时期,中国农村经济发展遇到严重的资金困难,"中国农村派"的经济学家对中国的农村金融发展问题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提出了合作金融的思想。主张建立工农民主专政主权,有计划、按比例进行资源的有效配置,从根本上消除市场失灵现象等,对促进合作金融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万广华  周章跃  陆迁  
关于中国收入不平等及其增长趋势,已有大量研究报道,但对促使这一趋势产生的原因的定量分析却很少。传统分析是通过对组成因素或小部分居民的研究来提供很有限的关于收入不平等的决定因素。本文构建了运用农户数据的回归分解框架来研究中国农村收入不平等。研究发现:地理位置是影响收入不平等的突出因素,但对于解释收入不平等总量并不是很重要;资本在收入不平等中显出很重要的作用。农业结构比劳动力和其他投入更能解释导致整个农村出现收入不平等这一现象。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洪  王超  
一直以来,我国农村贫困省区差异明显,西部地区农村贫困率明显高于中、东部地区,这就意味着农村贫困识别研究中需要考虑地区因素。本文首次使用分层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农村贫困识别研究,实证分析发现:层级变量农业人口比重对农户贫困有显著影响作用,且考虑与不考虑层级变量,各因素对农户贫困的影响程度差异明显。与普通Logistic回归模型相比,分层Logistic回归模型能够有效提高贫困农户的识别率,在最优分割点下,基于分层Logistic回归模型的农户贫困识别率能够达到75%。该研究的现实意义在于,政府减贫政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谢平  刘海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金融体系发展经历了1978-1992年恢复与重建、1993-2002年多样化体系雏形显现、2003年至今逐步完善三个阶段。农村金融改革以增量改革为主,具有明显的政府外生推动的渐进性特征。目前,中国已初步建立起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和合作性金融相互协调的农村金融体系。在进一步推进农村金融改革的过程中,所有制中性、激励不相容以及多目标冲突等问题亟待解决。未来的农村金融改革,需要统筹考虑、整体推进,理顺农村信用社的产权关系、推进农村信用社和省联社改革,鼓励私人资本试水农村社区商业银行,优化农村金融机构布局,充分运用金融科技手段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放权地方金融监管,完善中央与地方监管协调机制。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艾敏  
基于门槛面板模型,分别以农村信息化水平、农村资本投入和时间作为门槛变量,研究了信息化发展水平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第一,从信息化水平看,信息化发展水平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双门槛效应,不存在信息技术生产率悖论,但是呈现出信息化不同发展水平的异质性,随着信息化水平提高,其弹性系数依次下降;第二,以时间作为门槛变量,检验结果显示存在两个时间门槛,在2003年之前存在信息技术生产率悖论,随着时间的推移,信息化水平突破了门槛值,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越来越大。第三,资本投入具有双门槛效应,资本投入的第一个阶段存在信息技术的生产率悖论,后两个阶段突破门槛后,信息化水平对农村经济增长影响是递增的,说明对农村资本投入的增加中,同时增加了对农村信息资本的投入,从而农村信息化水平得以提高,继而促进了农村经济的高速增长。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宁岩,任苒  
公共卫生作为一种成本效果好的卫生服务手段和卫生系统重要的公共产品,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也日益引起我国政府的关注,成为政府增加卫生投入的重点领域。但是,在中国尚缺乏一种科学合理的测算公共卫生补助总量的方法。本分析以中国农村居民的公共卫生需要为依据,应用多元回归分析筛选影响公共卫生补助总量因素,进一步建立多元回归模型预测公共卫生补助总量,以求作为各级政府确定不同地区农村公共卫生投入量的参考依据。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万广华  
本文提出了一个分解不平等的框架 ,在这一框架中 ,诸如收入之类的因变量的不平等可以分解为相关的回归方程中自变量或代理变量的贡献。本文所提出的分析框架可以被运用于分解任何不平等指标 ,并且对回归模型的限制条件也不多。通过将Box Cox和Box Tidwel收入决定函数结合起来的方式 ,本文定量分析了导致中国农村地区间收入不平等的根源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马晨  
2018年,我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包括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下文简称"农合机构")认真贯彻党中央关于支农支小的金融政策,落实各级政府金融工作部署,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改革的任务,坚持回归本源,深耕本土,专注主业,紧盯金融领域的重点和短板,充分发挥人缘地缘优势,主动下沉服务重心,着力做小、做细、做土,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支农支小产品和服务,勇做支农支小排头兵,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陆磊  丁俊峰  
本文从信贷市场的准入性和农村金融机构的控制权自1977-2006年的近30年发展史中的变迁出发,论证农村金融体系面临的历次困境和突围所体现的制度含义。文章的分析立足于合作金融体制的演变,本文的基本结论如下:第一,经典的合作金融组织具有三个制度特征:一是信贷可得性原则下单个农户的信贷需求满足导致全体农户信贷市场的局部均衡;二是股金与存款相异原则下的信贷有效需求持续上升;三是社员主权原则下的“大锅饭”激励。第二,中国30年农村金融改革因合作金融组织的商业化经营导致合作理想的破灭,其特点是治理结构上的内部人控制和外部人干预导致、信贷结构上的资金非农化、市场结构上的垄断性。第三,真正的金融合作以自发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