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243)
2023(17769)
2022(15178)
2021(14258)
2020(11659)
2019(26673)
2018(26416)
2017(50375)
2016(27175)
2015(30559)
2014(30608)
2013(30655)
2012(28524)
2011(26329)
2010(26436)
2009(24429)
2008(23828)
2007(21065)
2006(18882)
2005(16773)
作者
(81073)
(68312)
(67216)
(64344)
(43224)
(32529)
(30343)
(26623)
(25708)
(24135)
(23394)
(22887)
(21679)
(21566)
(21138)
(20765)
(19860)
(19681)
(19412)
(19301)
(17102)
(16842)
(16385)
(15677)
(15241)
(15202)
(15028)
(14699)
(13817)
(13642)
学科
(131994)
经济(131861)
(74999)
管理(71209)
(52056)
企业(52056)
(52053)
方法(50708)
数学(44450)
数学方法(44004)
农业(34617)
中国(33680)
业经(29520)
地方(29234)
(28003)
(26127)
(22261)
(21691)
贸易(21680)
(21041)
环境(18593)
(18211)
(18177)
金融(18174)
银行(18163)
(17764)
(17522)
(17519)
理论(16988)
技术(16555)
机构
大学(403886)
学院(402151)
(173828)
经济(170506)
管理(154163)
研究(146332)
理学(133760)
理学院(132189)
管理学(129978)
管理学院(129251)
中国(109565)
科学(89810)
(86250)
(80981)
(74828)
(74245)
研究所(68511)
中心(64657)
业大(63698)
农业(62393)
财经(59950)
(58282)
(54752)
北京(54546)
(54193)
师范(53732)
经济学(53454)
(51946)
经济学院(47944)
(46403)
基金
项目(273523)
科学(215658)
基金(200400)
研究(199577)
(175983)
国家(174520)
科学基金(148233)
社会(128793)
社会科(121772)
社会科学(121737)
基金项目(105938)
(104420)
自然(94516)
自然科(92278)
自然科学(92252)
自然科学基金(90633)
教育(89107)
(88449)
资助(81866)
编号(79781)
成果(65392)
重点(61527)
(61511)
(60272)
(55928)
课题(54898)
国家社会(54142)
创新(52365)
教育部(52142)
科研(51811)
期刊
(198217)
经济(198217)
研究(121680)
(80649)
中国(76456)
学报(67356)
科学(63088)
农业(55075)
管理(53688)
(52691)
大学(51185)
学学(48638)
教育(39044)
(37437)
金融(37437)
业经(33590)
技术(32273)
经济研究(30912)
财经(29936)
问题(26694)
(26366)
(25735)
世界(21515)
(20971)
技术经济(20580)
(19257)
资源(19206)
科技(18870)
理论(18204)
图书(18088)
共检索到5981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闫仲勇  杨芮华  
本文以新古典经济学的收敛理论为基础,分析了1992—2005年我国农村区域经济差距状况及其收敛模式。研究发现,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农村区域经济差距基本上呈现扩大的趋势。同时新古典经济学的收敛理论表明我国农村省际之间经济差距并不存在"绝对收敛",但存在"条件收敛"。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闫仲勇  杨华  王丽红  
采用我国农村1992—2003年分省的农村经济增长率作为数据基础,以1992年农村人均社会生产总值和人力资本存量作为初始变量,筛选出科技水平指标、产业结构指标和生产要素指标作为控制变量,以经济增长理论为依据,拟合绝对收敛模型、β-收敛模型和α-收敛模型,检验分析了1990年代以来我国农村区域经济增长的收敛模式。结果表明:我国农村省际之间经济并不存在绝对收敛,即落后省份经济的增长并不比发达省份增长快;但是存在条件收敛,即在控制了稳态的决定因素之后,落后地区的经济增长快于发达地区的经济增长,从而使差距缩小;在影响条件收敛的诸因素中,人力资本、产业结构以及科学技术对我国农村经济条件收敛的贡献最大。该...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石风光  李宗植  
本文根据1957-2006年人均实际GDP数据,运用协整检验方法对中国东中西三大地带内和地带间经济增长的收敛性进行了检验,从一个新视角研究了我国的区域经济差距问题。结果发现,我国东部地区内部各省经济差距存在收敛趋势,而中部和西部地区内部的经济差距却不存在收敛趋势,但它们的经济增长在长期都受到三个共同冲击的影响;我国三大经济带之间以及经济带两两之间的经济差距不存在收敛趋势,但三大经济带的经济增长在长期受到两个共同冲击的影响。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芳  龙志和  林光平  
以县域经济为研究对象,运用Theil系数、变异系数以及面板数据回归分析方法对中国县域经济差距及其收敛性问题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中国县域经济差距自2004年以来有缩小的趋势,分区域看,东、中、西部县域经济具有不同的收敛特征;同时,中国县域经济间具有比省域经济更强的收敛性,这说明中国省域经济差异的主要来源不是县域经济间的差异,而在于城市经济间的差异。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张晨峰  
本文基于经济增长收敛性理论,探讨了学术界关于中国区域经济收敛性研究的实证研究结果,指出中国经济区域的条件收敛得到了学者的普遍支持,并且在考虑空间相关性后,区域间存在着更强的收敛性。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宋学明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及其收敛性宋学明(德国杜伊斯堡大学)1978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为315元,其中最富有的上海市为2247元,超过全国平均值613%,最贫困的贵州省为156元,低于全国平均值50%,上海的人均收入为贵州的143倍。1992年上海人均收入...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陈芳  龙志和  
基于我国2000—2007年1994个县(及县级市)的非平衡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分析方法,对我国县域经济发展差距的条件β收敛性进行验证。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县域经济存在条件β收敛,通过控制人口增长、产业结构、财政支出和投资力度等方面的地区差异,能有效缩小县域经济间的发展差距。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宇  郭万山  
文章运用"四分位法"、Z值和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对我国31个省经济总量的收敛性展开研究,并对回归分析中发现的方差"非齐次性"问题展开了分析讨论。研究发现,近20年间我国省际经济总量的绝对差距在持续扩大,但相对差距经历了先扩大再缩小的明显特征。近10年间我国省际经济总量与经济增长率呈现出负的相关性,我国落后省份的经济增长速度快于经济发达的省份。我国省际经济总量相对差距的收敛性是可靠的,但收敛速度经历了先加速再放缓的特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宗义  赵晟  唐李伟  
文章采用非线性时变因子模型对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收敛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农村金融发展整体上不存在收敛性,传统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中仅西部地区表现出收敛特征。而通过俱乐部收敛算法,内生识别出中国农村金融发展存在4个收敛俱乐部,并进一步对4个收敛俱乐部的分布及相对转移路径的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龙文  
中国的区域经济是否存在收敛一直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国内的研究主要偏重于检验中国的区域经济是否存在绝对收敛和俱乐部收敛。本文基于曼昆,罗默和韦尔在1992年提出的分析方法,将人力资本项加入到经典的索洛模型中,通过构造一个面板数据模型,检验结果表明在统计意义上不能拒斥中国区域经济的条件收敛性。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滕佳东  范庆泉  
本文利用H-P滤波对我国各省份实际GDP序列进行趋势分解,以消除经济周期效应的影响,得到各省份实际GDP的长期趋势序列。使用各省份实际GDP长期趋势序列占全部省份实际GDP长期趋势序列之和的比例作为一个可以比较各个地区差异的标准化指标;并将标准化指标对时间求导,整理得出标准化指标增长率,再次对这一指标增长率进行修正,进而用于分析中国经济区域收敛性的特征。结论表明:虽然我国部分地区之间的差距还在不断变大,但自1992年以来这种差距的变化速度在逐年减小,具有收敛的趋势。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毛新雅  翟振武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口流迁的主要方向是从中西部欠发达省份流向东部发达省份。文章运用新古典模型,使用1980~2010年中国各省经济增长的面板数据分析人口净迁移对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总体而言,过去30年间中国区域人均GDP增长呈现出显著的条件收敛态势,省际人口净迁移对区域增长收敛起着促进作用,但力度很小;东、中、西三大地区的模型分析表明,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不存在"俱乐部收敛"现象,人口净迁移对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影响不显著,但人口净迁出对中部地区经济增长产生了不利影响。文章认为,由于流迁人口的年龄结构和受教育状况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具有优势,制约了人口净迁移对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的促进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肖巧俐   王跃  
文章用夜间灯光表征经济发展水平,基于夜间灯光数据与经济和产业结构的相关性分析,利用非线性时变因子模型的log-t检验,从产业结构视角对中国省级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收敛性进行识别,并运用Order logit模型分析了影响区域经济收敛性的产业结构因素。研究发现:夜间灯光不仅能有效反映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还能对产业结构给出更敏感的表征。研究期间,除北京之外的其余30个省份的经济发展水平收敛至3个俱乐部,东、中、西部和东北四大地区内部出现了分化现象,俱乐部收敛和板块分化趋势体现了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的内在联系。产业结构的发展对推动区域经济增长起主导作用,对外开放、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本的提升是驱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知识创新来加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从而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路径。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丁涛  黄宇菲  冯奎  吴华清  
本文采用“逐层纵横向”拉开档次法、“熵值”非线性规划法、TOWA-GA混合算子方法,首次以八大综合经济区的视角对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分析,并运用Dagum基尼系数和β收敛方法揭示八大综合经济区低碳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和空间收敛性特征。研究发现:八大综合经济区低碳经济发展整体上呈稳步向好的趋势,但仍存在总体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现象;八大综合经济区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非均衡性特征明显,总体差异水平不高且呈波动上升趋势,北部沿海经济区的内部差异最大,东部沿海经济区和大西北经济区的区域间差异最大,区域间差异对八大综合经济区总体差异的贡献最大;八大综合经济区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且全国层面和东北、东部沿海、南部沿海、大西北、大西南、长江中游、黄河中游7个综合经济区均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北部沿海经济区不存在绝对β收敛,但存在显著的条件β收敛。本文研究内容对制定八大综合经济区差异化政策,落实八大综合经济区协同发展战略具有理论和现实上的参考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