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172)
- 2023(20397)
- 2022(17342)
- 2021(16390)
- 2020(13469)
- 2019(30996)
- 2018(30469)
- 2017(58069)
- 2016(31345)
- 2015(34997)
- 2014(34928)
- 2013(34299)
- 2012(31408)
- 2011(28448)
- 2010(28191)
- 2009(25796)
- 2008(25013)
- 2007(21903)
- 2006(19101)
- 2005(16562)
- 学科
- 济(128293)
- 经济(128140)
- 业(87285)
- 管理(84192)
- 企(63307)
- 企业(63307)
- 方法(55505)
- 农(53771)
- 数学(48914)
- 数学方法(48293)
- 中国(36042)
- 农业(36012)
- 财(31160)
- 业经(30758)
- 学(27240)
- 地方(26798)
- 制(24788)
- 贸(23315)
- 贸易(23305)
- 易(22718)
- 银(19758)
- 银行(19710)
- 理论(19522)
- 环境(19206)
- 技术(19179)
- 融(19000)
- 金融(18991)
- 行(18899)
- 体(18447)
- 务(18366)
- 机构
- 学院(440387)
- 大学(439319)
- 济(179965)
- 经济(176331)
- 管理(170560)
- 研究(151856)
- 理学(148708)
- 理学院(147049)
- 管理学(144315)
- 管理学院(143528)
- 中国(114490)
- 科学(94415)
- 京(92633)
- 农(86408)
- 财(79551)
- 所(75848)
- 业大(70222)
- 研究所(69652)
- 中心(69371)
- 农业(66772)
- 财经(64293)
- 江(63097)
- 经(58970)
- 范(58800)
- 师范(58203)
- 北京(57878)
- 院(55067)
- 经济学(54695)
- 州(50710)
- 经济学院(49407)
- 基金
- 项目(308366)
- 科学(243234)
- 研究(225104)
- 基金(224937)
- 家(197285)
- 国家(195612)
- 科学基金(167507)
- 社会(143469)
- 社会科(135666)
- 社会科学(135634)
- 省(119482)
- 基金项目(118731)
- 自然(108222)
- 自然科(105721)
- 自然科学(105694)
- 自然科学基金(103788)
- 教育(103076)
- 划(100805)
- 资助(91925)
- 编号(91256)
- 成果(73653)
- 重点(69286)
- 部(68622)
- 发(66479)
- 创(63716)
- 课题(62837)
- 国家社会(59942)
- 创新(59557)
- 科研(58972)
- 教育部(58525)
- 期刊
- 济(194537)
- 经济(194537)
- 研究(126586)
- 农(84840)
- 中国(84734)
- 学报(73659)
- 科学(67278)
- 管理(58931)
- 财(58716)
- 农业(57932)
- 大学(56524)
- 学学(53600)
- 教育(48317)
- 融(39127)
- 金融(39127)
- 技术(37076)
- 业经(36001)
- 经济研究(30750)
- 财经(30724)
- 业(28229)
- 经(26440)
- 问题(26429)
- 版(23168)
- 科技(21185)
- 世界(20316)
- 图书(20057)
- 资源(20040)
- 技术经济(20013)
- 业大(19749)
- 统计(19283)
共检索到6377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邹薇 方迎风
本文通过构造多层次计量模型,采用CHNS(2000-2009)微观数据,在国内首次考察了"群体效应"影响个体生活水平和区域间收入不平等的动态变化、进而导致我国农村区域性贫困陷阱的路径。本文研究表明,个体的生活水平高低与区域贫困状况,不仅与个体的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积累等变量相关,还明显地受到群体(社区/村落)层次因素的影响;群体中农业人口比例越高、平均教育水平越低、与外界信息交流越少,则个体收入水平越低;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期,群体效应是导致贫困陷阱的主导因素,而当经济发展水平越过某个临界值时,个体层次因素成为决定个体收入和生活状况的主要因素。本文主张,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或时期,应采用普适...
关键词:
群体效应 区域性贫困陷阱 多层次计量模型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周力 郑旭媛
文章基于1989-2009年CHNS数据库中的农户平衡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气候变化对中国农户资产动态的影响,并对比分析了"最贫困户"、"中等富裕户"与"最富裕户"的反应差异。结果表明:(1)中国农村并不存在基于多点均衡的贫困陷阱,而是多数农户都趋同于一个单一的长期福利均衡点。中国农户的资产增长趋势符合俱乐部效应中的"绝对β-收敛"(而非"条件β-收敛"),人均资产水平在不同群体之间呈现均等化趋势。(2)农户投资对气温上升和旱灾增加的反应并不敏感,而对降雨减少却反应明显。当降雨减少时,"最贫困户"采取风险规避行为,其倾向于变卖消费型资产以平滑生产型与固定型资产;"中等富裕户"采取风险应对行为,其...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方迎风 童光荣 邹薇
本文在新增长理论框架下,分析公共资本与私人能力投资相互作用下的区域性贫困聚集现象。分析得出,公共资本影响个体的能力投资决策,它为私人能力投资提供了一个门限,只有超过该门限值,个体才会选择进行能力投资。同时,不同类型公共资本的投资决定了其在推动地区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大小,如果公共资本为能力互补型的,则增加该公共资本投资会促进私人投资,当公共资本超过某个门限,则通过两者的相互作用可以推动地区走出贫困陷阱;如果公共资本为生产型的,则增加公共资本投资会挤出私人能力投资,使得个体的收入动态路径变得不确定。
关键词:
公共资本 贫困陷阱 能力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陈玉光 崔斌
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与当代中国农村区域性贫困问题研究(上)陈玉光,崔斌贫困是经济、社会、文化落后的总称,是由低收入造成的基本物质、基本服务相对缺乏或绝对缺乏以及缺少发展机会和手段的一种状况。它的一个基本特征是人们的生活水平达不到一种社会可接受的最低标...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陈玉光 崔斌
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与当代中国农村区域性贫困问题研究(下)陈玉光,崔斌(北京100826.国家统计局研究所)二、从中国农村经济体制的变迁看区域性贫困问题(一)传统经济体制的影响不可低估我国贫困县大部分集中在西北、西南地区,表1六大区划分的327个贫困...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解垩
文章基于2008~2012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的微观面板数据,通过估计动态资产积累路径检验农村家庭是否存在贫困陷阱。结果显示,通过资产积累脱离贫困的家庭比例高于因资产减少而滑入贫困的家庭比例;农村家庭资产积累曲线呈现凹性,资产收敛于一个稳态均衡点,说明中国农村家庭资产并不存在多重均衡的贫困陷阱;家庭特征、地理资本等变量对家庭资产变动有显著影响;当负向冲击来临时,社区工作机会及社会资本吸收了一些负向冲击效应,可及性金融市场减缓资产积累下降速度的作用尤为明显。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陈前恒 方航
针对贫困地区乡村社会中存在的"文化贫困陷阱",文章认为促进贫困地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是打破文化贫困陷阱的关键。文章使用大量调查数据对农村公共文化建设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与非贫困农村居民相比,贫困农村居民不积极主动参加精神文化汲取和健康提升的活动,使得农村贫困居民难以摆脱贫困;贫困地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和文化活动提供中,政府既是主要的组织者,又是主要的出资者;村庄文化基础设施缺乏管护资金;政府出资支持、村集体自行组织的文化活动对村民具有较高的吸引力;文化娱乐类民间组织能在一定程度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黄琦
从生活性消费视角出发,以2004—2014年中国31省(区市)农村居民8大类消费为多维贫困测度维度,采用熵值法-TOPSIS法多维测度农村贫困,采用空间分析法揭示农村贫困的空间格局;并从新视角出发,以银行金融机构、农业保险、农村资本市场为农村金融研究对象,采用空间分析法揭示农村金融的空间格局,采用分位数回归分析法综合探讨农村金融的反贫困效应。研究表明,中国农村贫困空间格局未变,在空间效应下陷入区域贫困陷阱;农村金融服务的渗透性显著提升,但空间格局有待进一步改善;农村银行、保险、证券协调发展可有效缓解贫困,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鹿永华 辛德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根本的就是农村脱贫致富问题,而农村为什么长期处于贫困状态,其根本原因就是农民无法摆脱"贫困陷阱"。如何摆脱"贫困陷阱"呢?政府首先要帮助农民爬出贫困陷阱,还要阻止农民再次滑落贫困陷阱,并帮助农民远离贫困陷阱。而农民自己要有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要把有限的资源配置到智力开发上,要紧跟时代潮流,改变观念,增强自身竞争力。
关键词:
贫困 贫困陷阱 新农村建设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廖桂蓉
目前人们主要从经济、能力和权利三方面来定义和衡量贫困。在人们对贫困成因的阐释中,个人、社会和自然因素是各有侧重。本文从文化视角,遵循文化——制度——经济的思路,尝试用整合的方法来探究转型期中国农村区域贫困发生的机理,从而为反贫困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贫困文化 文化断裂 制度失意 区域贫困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洪兴建 邓倩
基于CHNS的八轮农村家庭收入调查数据,本文使用贫困发生率和平方缺口指数对农村贫困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把贫困变动分解为长期贫困效应、脱贫效应和返贫效应。实证结论表明,虽然长期贫困发生率呈现明显下降趋势,但是近期长期贫困的平方缺口指数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上升;脱贫效应是减少贫困的主要因素,返贫效应则是加剧贫困的诱因。此外,匿名性与非匿名性的增长率显示,匿名性低估了低收入阶层的实际收入增长率,从而高估了实际贫困。
关键词:
长期贫困 FGT贫困指数 非匿名性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袁航 吕梦敏 刘景景 毕怡琳
农户贫困陷阱理论对精准扶贫策略的设计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但是中国农户贫困陷阱是否存在具有一定的争议。基于农村固定观察点2004-2012年面板数据,使用截面非参数技术、截面半参数技术以及面板半参数技术实证检验农户贫困陷阱是否存在,进而回答上述争议。实证结果显示,农户的资产分布曲线不呈现多元动态均衡的形式,因此农户贫困陷阱假说得不到印证。除此之外,本文还分析了农户贫困陷阱不存在的原因。由于农户贫困陷阱假说得不到印证,为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率,有效帮助贫困农户摆脱贫困,不建议采用"一次性资产冲击扶贫"。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孙才志 董璐
在对水贫困相关理论理解的基础上,以灾害风险管理作为研究切入点,构建中国农村水贫困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由经济、社会、生态和资源4个子系统共44个指标组成。对2000-2011年我国31个省(市)地区农村水贫困风险进行测算的情况下,将各省份4个子系统风险得分与农村水贫困风险得分进行比较分析,得到不同地区子系统发展状况,为降低水贫困风险状况,实现子系统的适应性发展寻找方向。进一步了解我国农村水贫困风险的空间分布状况,利用有序聚类,对31个地区进行分类,将农村水贫困状况分为3类:高度风险水贫困、中度风险水贫困、低度风险水贫困,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农村水贫困状况呈现出从东南向西北地区不断加剧的发展趋...
关键词:
农村水贫困 灾害风险指数 主客观赋权法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王荣党
贫困是一种综合的社会现象,贫困度量是识别反贫困对象、确定反贫困目标和评价反贫困效果的基础。本文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从评析和比较国内外有代表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入手,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构建了一套适合中国农村新阶段区域性反贫困效果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以云南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2003年,云南78个重点扶持贫困县整体仍处于贫困状态,贫困农民的经济能力和生活质量处于提高中的低水平,反贫困的任务依然是持久和艰巨的。
关键词:
反贫困 度量 指标体系 云南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杨颖
作为各方高度关注的领域,中国农村反贫困在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的同时,仍旧困扰并阻碍着农村发展的步伐,也影响了和谐社会的构建。国内外学者通过广泛研究中国农村贫困与反贫困问题取得了很多成果。本文通过对以往文献的梳理与总结,以一种全新的视野来全面审视中国农村反贫困研究的现状、取得的成果与不足,探寻反贫困研究的发展轨迹与趋势,希望通过对文献的评述与展望,找到中国农村反贫困更佳的研究方向与方法,为下一步的反贫困研究做好铺垫,促进中国农村贫困问题的解决。
关键词:
农村 贫困 反贫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