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854)
2023(18494)
2022(15667)
2021(14916)
2020(12256)
2019(28453)
2018(28123)
2017(53569)
2016(28910)
2015(32692)
2014(32551)
2013(31920)
2012(29343)
2011(26467)
2010(26191)
2009(24027)
2008(23162)
2007(20349)
2006(17815)
2005(15484)
作者
(82182)
(68998)
(67949)
(65015)
(43292)
(32783)
(30904)
(27239)
(26105)
(24233)
(23274)
(23262)
(21611)
(21602)
(21029)
(20998)
(20201)
(20153)
(19593)
(19548)
(17037)
(16920)
(16566)
(15907)
(15342)
(15188)
(15067)
(14969)
(13795)
(13795)
学科
(118433)
经济(118295)
(80038)
管理(76868)
(57350)
企业(57350)
(52376)
方法(52087)
数学(45841)
数学方法(45260)
农业(34728)
中国(34360)
业经(29568)
(27532)
(24241)
(23008)
地方(22907)
(21775)
贸易(21764)
(21235)
理论(18156)
(18061)
银行(18015)
技术(17546)
(17291)
环境(17156)
(17129)
(17126)
金融(17121)
(16917)
机构
大学(405474)
学院(405203)
(167393)
经济(164018)
管理(159662)
研究(139246)
理学(138707)
理学院(137223)
管理学(134733)
管理学院(134013)
中国(106274)
(86348)
科学(85412)
(80027)
(72831)
(69128)
业大(64836)
中心(64455)
研究所(63280)
农业(61593)
财经(58866)
(58564)
北京(54253)
(54021)
(53644)
师范(53126)
经济学(50402)
(50125)
(46837)
经济学院(45448)
基金
项目(282742)
科学(222761)
研究(208131)
基金(206262)
(180178)
国家(178660)
科学基金(153164)
社会(132261)
社会科(125029)
社会科学(124997)
基金项目(108810)
(108742)
自然(98380)
自然科(96113)
自然科学(96087)
教育(94853)
自然科学基金(94333)
(91658)
编号(85273)
资助(84675)
成果(68946)
(63067)
重点(62906)
(60396)
(58227)
课题(57990)
国家社会(55227)
创新(54382)
科研(53985)
教育部(53915)
期刊
(182090)
经济(182090)
研究(117821)
中国(81029)
(79438)
学报(66318)
科学(61059)
管理(55246)
农业(54225)
(53365)
大学(51329)
学学(48404)
教育(44406)
(36569)
金融(36569)
技术(35059)
业经(33734)
财经(28077)
经济研究(28049)
(26227)
问题(24759)
(24088)
(21034)
图书(21018)
世界(19560)
科技(19323)
技术经济(18883)
理论(18419)
资源(18285)
统计(18222)
共检索到5951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梁雄军,林云,邵丹萍  
文章基于文献考察和经验观察,提出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3个层次的基本假设,并运用1702个个体调查数据进行验证,进而综合构建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一般模型。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罗文花  
中国劳动力的流动,主要是农村劳动力的流动。根据经验观察,本文将劳动力流动分成一次流动和二次流动两种类型。一次流动是指农村劳动力的"外出务工流动;二次流动是指外出务工者在非农产业里的"换地区流动"和"换企业流动"。文章进而假设劳动力流动受众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并运用1702名员工的问卷调查和我们借助 SPSS 对问卷变量数据进行因子分析,获得影响劳动力流动的因素共31个,并经统计检验将这31个因素归纳为7个维度。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白南生  李靖  
文章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历史、现状与趋势。从横向看,中国城市化率还偏低;从纵向看,中国城市化低于工业化的偏差正在扭转;从结构看,劳动力仍较多地聚集于农业生产,是资源配置的最大错位。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的最大特点是在打破城乡要素分割的基础上实现的。但由于受到就业、生活、交往等多个层面的社会排斥,大多数农村流动劳动力未能实现稳定定居,处于"半城市化"阶段,农民工问题成为中国城市化的核心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城市化进程将会加快,统筹城乡成为公平发展的要求,这些都给农村劳动力流动政策提出了新的要求。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张永丽  黄祖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呈现出比较清晰的阶段性特征,学术界对这一现象的研究也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取得了一定成就,推动了中国这一领域的研究与国际社会的接轨。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急剧变革,农村劳动力流动速度将进一步加快,规模进一步扩大,并将呈现出一些新特点、新趋势,产生一些新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深入探讨和研究。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谷宏伟  吴华倩  
随着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速度的加快,大量农村劳动力流动到城市就业。父母劳动力流动对农村儿童义务教育的影响成为一个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的课题,也引起了政府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利用北京大学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的数据,使用多元回归的方法,就父母外出务工对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子女教育质量的影响展开了经验研究。结果表明,父亲从事非农业工作会对子女的义务教育有正的影响,而母亲外出就业的影响并不显著,基于此,笔者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樊士德  江克忠  
文章利用201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采用线性回归模型和Pr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劳动力流动对全国和不同地区、地貌农村家庭的减贫效应。结果表明,从全国范围的全样本看,劳动力流动既改善了农村家庭绝对收入状况,又降低了陷入贫困的相对概率;但从分地区实证结果看,发达地区劳动力流动对降低家庭贫困发生概率的效果更为显著,并在提升家庭绝对收入上呈现边际效率递减特征,而欠发达地区的边际贡献更高。从家庭所在地村庄特征来看,少数民族聚居区、自然灾害频发区及丘陵地区、高山和高原地区的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相对较低,贫困发生概率更高,而周围有高污染企业、矿产资源及属于平原区或渔村的农村家庭则相对富裕,陷入贫困的概率更低。此外,家庭特征、户主特征对贫困的发生概率均有较大影响。家庭所在地、整个家庭及户主特征对贫困的影响在地区和空间上存在一定差异。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谷宏伟  吴华倩  
随着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速度的加快,大量农村劳动力流动到城市就业。父母劳动力流动对农村儿童义务教育的影响成为一个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的课题,也引起了政府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利用北京大学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的数据,使用多元回归的方法,就父母外出务工对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子女教育质量的影响展开了经验研究。结果表明,父亲从事非农业工作会对子女的义务教育有正的影响,而母亲外出就业的影响并不显著,基于此,笔者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李实  
本文利用 1 996年山西省 1 0个村的调查数据对农村妇女劳动力的外出打工行为和外出打工收入进行了经验分析。分析结果证实女劳动力从外出打工中赚取的收入在家庭总收入中所占的份额是微不足道的。这一方面是与其外出打工的时间较少有关 ,另一方面也是与她们外出打工的工资率较低有关。在影响女劳动力外出打工的因素中 ,年龄无疑是一个主要的解释因素 ,农村妇女外出打工者大多是年轻人。同时 ,文化程度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因为较高的文化程度更加有助于增加她们的外出打工机会。然而 ,即使是同样年轻女劳动力 ,在不同村庄之间外出打工的机会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周其仁  
机会与能力*———中国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和流动周其仁一、就业机会:发展战略、体制和政策取向(一)发展策略、体制选择和农村就业农民的就业机会首先并不是由他们本人的就业意愿和劳动技能所能决定的。国家的经济发展策略和经济体制选择,外生地决定着农民就业空间的容...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陆铭  张爽  
本文基于微观数据考察了中国农村社区公共信任的决定因素,以此作为理解中国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的一个视角。本文重点分析了劳动力流动对公共信任的影响,以社区其他成员的流动率作为本家庭的劳动力流动率的工具变量,克服了估计中可能存在的内生性偏误。我们发现:在中国农村,社区其他成员的劳动力流动会影响到本家庭的劳动力流动,并增加本家庭对于当地公共机构的信任,这可能是因为农村家庭在劳动力流动的过程中感受到了来自城市地区的歧视。本文同时还发现,社区层面的收入差距会减少公共信任,公共信任在市场化过程中会经历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变化轨迹。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薛宇峰  
城乡收入和区域间收入差距的存在,在促进农村非农产业发展的同时,必定推动和促进农村劳动力在产业间的转移和在区域间的流动。笔者根据农民阶层分化的理论,对20世纪90年代后期不同收入层和不同区域农村劳动力的流动进行了统计分析,对其空间分布特征和省际差异进行了描述和解释。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黄容  潘明清  
使用1992~2011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采用线性几乎理想需求系统模型(LAIDS),重点检验了劳动力流动对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劳动力流动会使衣着、文教娱乐及服务、医疗消费有所增加,会减少食品、居住消费,对家用几乎没有影响。为此,应增加工资性收入,完善劳动力流动政策和供给结构。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崔传义  
28个县(市)农村劳动力跨区域流动的调查研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劳动力市场”课题组一、前言在拥有大量农业人口、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我国,农村一些劳动力以跨区域流动的方式转入非农产业,是改革和社会经济结构过程中出现一种富有时代意义的必然现象。不论人们...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樊士德  朱克朋  
劳动力从农村和欠发达地区向城镇和发达地区大规模流动是与中国经济发展和体制转轨相伴随的特征化事实。区别于已有研究聚焦劳动力流入对中国经济增长以及城镇和发达地区增长贡献度的研究偏向,本文着重聚焦劳动力外流给农村和欠发达地区带来的福利效应,结合作者在广东等7个省所开展的微观调研和深度访谈,对劳动力外流对作为流出地的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福利效应进行考察。研究表明,除正向效应外,智力外流导致农村和欠发达地区发展动力丧失,陷入增长困境;学界所预期的劳动力外流给欠发达地区带来的回波效应更大而扩散效应并不显著;长期以来的劳动力大规模外流使得农村留守儿童和老人的福利受损;新生代农民工转移刚性的形成与固化进一步拉低...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孟令国  刘薇薇  
研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和年龄结构,对于深入分析人口红利以及如何转变经济增长模式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劳动工日法,对中国历年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和年龄结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2—2011年间,中国剩余劳动力数量锐减,其年龄结构迅速老龄化,并且"刘易斯拐点"开始浮现,第一次人口红利正在逐渐消失。对此,应完善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加快城镇化建设的进程和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入,以获取二次人口红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