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428)
2023(10823)
2022(9113)
2021(8718)
2020(7263)
2019(17136)
2018(16743)
2017(31909)
2016(17502)
2015(20067)
2014(19918)
2013(20230)
2012(19188)
2011(17522)
2010(17528)
2009(16641)
2008(16686)
2007(15293)
2006(13409)
2005(12179)
作者
(51124)
(43606)
(43381)
(41466)
(27271)
(20920)
(19597)
(17146)
(16406)
(15254)
(15056)
(14447)
(13794)
(13634)
(13569)
(13449)
(13160)
(12615)
(12532)
(12361)
(10886)
(10852)
(10604)
(10001)
(9930)
(9866)
(9607)
(9530)
(9009)
(8891)
学科
(82568)
经济(82503)
(51621)
(50570)
管理(40334)
方法(34203)
农业(33401)
数学(31215)
数学方法(31024)
(28927)
企业(28927)
中国(24751)
业经(20964)
(18197)
(17450)
贸易(17444)
(17082)
(16172)
地方(15783)
(14551)
(13541)
农业经济(12484)
(12350)
银行(12325)
(11879)
(11310)
金融(11308)
(11287)
发展(11027)
(11011)
机构
学院(260031)
大学(258039)
(118652)
经济(116546)
管理(96374)
研究(95130)
理学(82986)
理学院(82054)
管理学(80861)
管理学院(80379)
中国(74762)
(64141)
科学(56400)
(54607)
(49799)
农业(49377)
(49346)
研究所(44879)
中心(44005)
业大(43785)
财经(39897)
(38745)
经济学(37448)
(36524)
北京(34743)
经济学院(33975)
(33904)
师范(33620)
(32548)
科学院(30460)
基金
项目(169644)
科学(133058)
研究(125960)
基金(124069)
(108342)
国家(107370)
科学基金(90225)
社会(82087)
社会科(77431)
社会科学(77409)
基金项目(65441)
(64849)
教育(55877)
自然(55171)
(54503)
自然科(53859)
自然科学(53841)
自然科学基金(52928)
编号(51322)
资助(50478)
成果(41888)
(39617)
(38708)
重点(38244)
(36121)
国家社会(35012)
课题(34794)
(34580)
教育部(33359)
中国(32850)
期刊
(135003)
经济(135003)
研究(76492)
(68125)
中国(54047)
农业(46557)
学报(42921)
科学(39862)
(36827)
大学(32980)
学学(31405)
管理(29038)
(27230)
金融(27230)
业经(26724)
(22485)
教育(22141)
经济研究(20497)
技术(20120)
财经(19935)
问题(19599)
(17214)
世界(16855)
(15319)
农业经济(15159)
(15122)
农村(14953)
(14953)
经济问题(13497)
技术经济(13491)
共检索到3923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钟钰  蓝海涛  
文章利用1996和2006年农业普查数据,分析了农村劳动力10年来的变动特征。通过工日折算法、标准结构法对全国和各省份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了重新估算和比较分析;并结合经济周期波动,剖析了"民工荒"与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并存的原因。作者认为,只有排除经济周期中高度繁荣和严重萧条时期的短期因素干扰,在国民经济常态运行的长期背景下才能对农村劳动力供求格局变化做出更加符合实际的判断。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洪  张玉肖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具有明显的资源特征、地域特征、季节性特征和就业结构特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于提高农民收入、改善社会经济结构、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有着重要作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障碍是:农村劳动力素质较低与现代化大生产的矛盾,城市化水平低导致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矛盾,农村人口持续增长与农村资源持续减少的矛盾。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涂圣伟  何安华  
本文将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分为农业剩余劳动力和农村剩余经济活动人口两部分,估算了中国农村隐性剩余劳动力和显性剩余劳动力总量,并对今后一段时期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变动趋势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2008年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数量为12293.8万人,农村剩余经济活动人口数量为3224.5万人,全国仍有15518.3万农村剩余劳动力。要实现既定的城市化目标,2020年前每年需要转移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在640万到1100万之间。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金崇芳  
从资源经济学角度来看,人力资源的质量,即人力资本,是影响劳动力效率的重要因素。农村剩余劳动力作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最重要的人力资源之一,为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做出了历史性贡献。本文采取耕地劳动比例法对陕西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规模进行了估算,并对陕西农村剩余劳动力人力资本质量现状进行了简单地实证研究。分析显示,陕西农村剩余劳动力在人力资本方面目前主要存在如下问题:①陕西地区存在着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且总体数量呈增长趋势;②农村剩余劳动力人力资本质量较低;③农村剩余劳动力人力资本结构明显不尽合理。因此,改变陕西乃至全国经济过去多年形成的城乡发展不均衡局面,全面提高对农村剩余劳动力人力资本的教育投资,...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马晓河  马建蕾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普遍现象,农村剩余劳动力状况会随着劳动力的转移而发生变化。本文通过计算农业从业人员和当前农业生产所实际需要的劳动力之间的差距,估算了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并从年龄、性别和文化程度方面分析了其结构。结果表明,当前,中国农村劳动力大约剩余1.1亿,其中,40岁以上的占50%,女性占55.37%,文化程度在小学以下的占42.96%。中国目前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状况已难以满足当前非农产业的要求。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乐新  
本文试就如何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提出几点看法。 (一)立足于农村,加快发展农业,增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农业基础,在农业内部就地消化剩余劳动力。 1.农村劳动力的稳健转移必须建立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任何地区的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都必须保证粮食自足或基本自给,保证在农业生产稳定增长所必需的人力和物力的基础与前提下进行。只有农业发展了,才能实现在转移了劳动力以后,仍能保证有足够的农产品供应,劳动非农化才能从农业中得到足够的原料。目前我国农业发展中最主要的问题是农业生产规模狭小,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下。而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则是实行农业的规模经营,只有实行农业规模经营,才能把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的生...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侯风云  
本文对以往衡量农村劳动力剩余规模的标准进行了评述。这些研究成果虽然从不同角度对农村劳动力剩余的原因进行了解释 ,但笔者发现 ,这些解释都没有将农民的经济行为理解为一种理性行为 ,都没有将农民当作一个追求独立物质利益的市场主体来看待。本文则以此为出发点 ,给出了一个衡量农村劳动力剩余规模的标准 ,并依此标准对 1999年中国农村劳动力剩余规模进行了估计。在此基础上 ,笔者运用中国 3 1省、市、自治区 2 0 0 1年截面数据 ,对 2 0 0 0年中国农村劳动力的实际外流规模与城乡收入比例、农村经济结构、人力资本状况等影响因素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分析。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彤梅  姚金安  
作为典型的发展中大国,我国的对外开放程度尚且不完全,区域间的对外开放度不均衡,农村剩余劳动力相对较多,本文从资本市场和劳动力市场角度,对FDI总额与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的现状进行分析,通过构建VAR模型对各产业FDI和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产业间流动的相关性进行实证分析,最后对合理引导外商投资促进经济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流动、实现全国劳动力市场一体化提出对策。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古世平  文晓林  庞英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谢培秀  
本文结合中国农业生产实际 ,运用农业技术需求法估算了相关年份第一产业劳动力投入量 ,在此基础上结合第 5次人口普查和第一次农业普查资料 ,估算了中国农村劳动力二、三产业就业量及剩余劳动力数量 ,并据此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陈立明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能否合理解决,直接影响到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条件,也影响到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本文中,针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几条重要途径,强调各级政府应采取的行动和措施,最后提出一些政策建议及意见。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王庆芳  郭金兴  
本文在准确界定乡村就业人员统计口径基础上,利用国家计生委2015年流出地监测专项调查数据,构建基于农村劳动力就业类型选择的多分类预测模型,采用有监督的机器学习的AdaBoost算法,对2010—2018年农村绝对剩余劳动力和相对剩余劳动力数量进行估算。研究结果发现,2018年农村绝对剩余劳动力数量为3 692万,其中80.6%是以公开失业为表现形式的显性剩余劳动力;2018年农村相对剩余劳动力数量为5 369万,其中能够向外出就业转移的相对剩余劳动力仅为1 051万。本文判断我国已经从总体上跨越刘易斯第一转折点,并且将持续面临农业生产劳动力紧张和非农部门劳动力供给不足的双重困境。对此本文提出促进农业劳动力充分就业、提升农村生产要素配置效率、推动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以及消除劳动力跨区域转移障碍等政策建议。
[期刊] 改革  [作者] 辜胜阻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向何处去?辜胜阻目前,我国有4亿多农村劳动力,乡镇企业吸收了1亿多劳动力。农村尚有近2亿剩余劳动力,其中3/4集中在中西部地区,有6000多万人已离土又离乡,跨省区流动打工,仍有1亿多剩余劳动力滞留在农村。从动态的角度看,农村劳动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