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395)
2023(19030)
2022(15687)
2021(14567)
2020(12037)
2019(27514)
2018(27034)
2017(51667)
2016(27772)
2015(31547)
2014(31294)
2013(30776)
2012(28112)
2011(25340)
2010(25580)
2009(23809)
2008(22999)
2007(20297)
2006(18292)
2005(16348)
作者
(79708)
(66888)
(66427)
(63319)
(42132)
(31916)
(30003)
(26098)
(25432)
(23621)
(22842)
(22369)
(21019)
(20927)
(20608)
(20579)
(19698)
(19179)
(19147)
(19089)
(16802)
(16375)
(16283)
(15315)
(15091)
(14998)
(14493)
(14320)
(13494)
(13102)
学科
(139608)
经济(139482)
(78824)
管理(74194)
方法(57482)
(56320)
企业(56320)
(52059)
数学(51746)
数学方法(51035)
中国(36564)
农业(34566)
业经(31434)
地方(28673)
(27599)
(24113)
(23110)
(22826)
贸易(22811)
(22159)
(18421)
(18246)
(18221)
金融(18220)
银行(18214)
理论(18194)
环境(17818)
(17534)
(17434)
技术(16912)
机构
学院(404659)
大学(401427)
(180545)
经济(177380)
管理(154823)
研究(138139)
理学(134532)
理学院(133106)
管理学(130545)
管理学院(129799)
中国(106246)
(83347)
科学(81558)
(77252)
(76944)
(68456)
中心(63096)
财经(62457)
研究所(62210)
业大(61634)
(59288)
农业(59180)
经济学(57140)
(57069)
北京(52166)
(51393)
经济学院(51381)
师范(50881)
(48938)
(46258)
基金
项目(271768)
科学(216445)
基金(200501)
研究(198515)
(174554)
国家(173112)
科学基金(149645)
社会(130641)
社会科(123837)
社会科学(123805)
(105292)
基金项目(104729)
自然(94793)
自然科(92710)
自然科学(92693)
教育(91634)
自然科学基金(91073)
(87896)
资助(82858)
编号(78745)
成果(62862)
重点(61221)
(61090)
(59785)
(56103)
国家社会(55532)
课题(54656)
教育部(52840)
创新(52535)
科研(51689)
期刊
(201313)
经济(201313)
研究(118225)
中国(79706)
(76756)
学报(61816)
科学(58822)
(57229)
管理(56520)
农业(52370)
大学(49021)
学学(46497)
教育(38984)
(38552)
金融(38552)
技术(37589)
业经(35370)
经济研究(32890)
财经(31662)
(27359)
问题(27092)
(26183)
统计(22779)
世界(21787)
技术经济(21673)
(20480)
(20316)
(19982)
决策(18446)
商业(17865)
共检索到6006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朱娅  周力  应瑞瑶  
基于英克尔斯的"现代性量表",本研究利用2009年课题组对江苏省631位农村劳动力的问卷调查,运用因子分析法测度了农村劳动力的现代化素质,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了现代化素质的影响因素。结论表明:(1)沟通能力、主观意识、内在涵养、开放观念、公共权责、经营能力、生存能力等7个因子代表性地刻画了农村劳动力的现代化素质;(2)整体看来,仍在外群体的现代化素质较高,其次为已经回流群体,从未外出群体的现代化素质最低;(3)农村劳动力的现代化素质主要受到了劳动力迁移、人力资本和个人特征等因素的影响。长远看来,鼓励具备较高现代化素质的农村劳动力返乡建设现代农业,对于我国农业又好又快发展而言具有重大意义。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雯  郝营  张广胜  
建立了农村骨干劳动力培训意愿的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模型拟合良好。个人特征、家庭特征与培训特征是影响农村骨干劳动力培训意愿的三个潜变量,其影响程度依次为:培训特征>家庭特征>个人特征。培训特征中的培训内容、家庭特征中的家庭收入满意度和个人特征中的自我认知能力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芝倩  
文章对农村劳动力流动活跃程度与中国经济增长的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动态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流动率以及农村人力资本水平都对人均实际产出的增长具有重要影响;农村劳动力流动率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滞后性,但滞后期相对较短;一单位农村劳动力流动率和农村受教育人口比重的冲击对中国产出水平具有正向响应趋势。因此,为促进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应促进中国农村劳动力的合理迁出,并关注和改善农村劳动力流出过程中的人力资本积累机制。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何微微  胡小平  
本文以"复杂人"为假设条件,将非经济预期因素纳入托达罗模型,基于"经济预期"和"非经济预期"两个维度试图构建一个更加贴近现实的劳动力转移理论框架,并利用四川省、重庆市和贵州省的调研数据,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估计方法,分析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意愿的相关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收入预期、择偶意愿、子女教育意愿、技能获取意愿、职业多样化选择意愿、职业晋升意愿及城市融入意愿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意愿均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交际意愿、职业稳定意愿和未来创业意愿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意愿的影响相对较弱。为了进一步探析各个动因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程度,采用均方差对各影响因素进行权重确定和排序,分析结果发现:非经济预期已演化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新驱动力,情感预期已超越经济预期,成为吸引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首要因素,经济预期与职业预期并列第二位,发展预期位列第三。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何微微  胡小平  
本文以"复杂人"为假设条件,将非经济预期因素纳入托达罗模型,基于"经济预期"和"非经济预期"两个维度试图构建一个更加贴近现实的劳动力转移理论框架,并利用四川省、重庆市和贵州省的调研数据,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估计方法,分析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意愿的相关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收入预期、择偶意愿、子女教育意愿、技能获取意愿、职业多样化选择意愿、职业晋升意愿及城市融入意愿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意愿均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交际意愿、职业稳定意愿和未来创业意愿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意愿的影响相对较弱。为了进一步探析各个动因对农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李发昇  
教育对增长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劳动力素质"节点"实现的。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劳动力素质已逐步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以物化资本来衡量人的作用已暴露出了许多缺陷。本文尝试放弃一些生产函数模型的传统做法,提出以体现教育作用的劳动力素质作为增长要素的评价标准,这与将劳动力资本化的人力资本作为评价标准相比,必将是一种挑战,无疑对指导教育和以人为本的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段均  高定伦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农村劳动力持续的非农转移,农村投资受到一定冲击。本文应用向量自回归误差修正模型(VEC)检验了我国农村劳动力就地和异地转移对农村投资的作用。结果表明,就地转移与异地转移的投资效应并不相同,就地转移有一定的负效应,异地转移投资效应显著为正。就地转移的负投资效应源于农村就业层次过低,异地转移尽管具有总的正投资效应,但由于投资主要集中在非生产性类别,因此对生产性投资仍可能具有负投资效应。文章最后给出提高农村就业层次及拓展农村投资空间以提高劳动力转移投资效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黄容  潘明清  
使用1992~2011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采用线性几乎理想需求系统模型(LAIDS),重点检验了劳动力流动对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劳动力流动会使衣着、文教娱乐及服务、医疗消费有所增加,会减少食品、居住消费,对家用几乎没有影响。为此,应增加工资性收入,完善劳动力流动政策和供给结构。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王智强  刘超  
农村劳动力迁移对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中国经济增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数据库的成人调查问卷2004和2006年的数据,采用probit模型定量分析了中国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影响因素。本文的研究发现:婚姻状况、健康、娱乐偏好等变量对农村劳动力的迁移决策有比较显著的影响,而当前收入的影响并不明显。此外,家庭负担并不是迁移决策的影响因素,并且已婚女性劳动力倾向于和丈夫共同迁移,以上两个因素共同导致了农村的"空巢老人"问题。最后,促进农村劳动力迁移的最有效方法是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受教育水平,其中大学及大专学校教育最有效,其次是职业和技术学校教育。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栾青霖  张力  
为了准确把握农村劳动力流动规律,更好地解决我国就业难的问题。文章基于Probit计量经济模型深入研究了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机制,分析总结了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内外部影响要素,在传统农村劳动力流动策略模型中增加了农村劳动力自我发展需要因素,设计改进的农村劳动力流动策略模型,采用Probit计量经济模型对农村劳动力流动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的年均流动次数、工资待遇情况、性别差异、学历层次等都对流动现象有着显著影响。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马玉婷  高强  杨旭丹  
将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划分为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化和农业产业结构高级化,并阐述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影响农业产业结构升级的理论机制。然后,基于1997-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静态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系统GMM估计方法对理论机制进行了严谨的实证检验,并运用替换关键解释变量的方法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研究结果显示:(1)农村劳动力老龄化会显著降低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程度,不利于农业产业结构升级;(2)农村劳动力老龄化会通过降低人力资本和阻碍技术进步两条机制,阻碍农业产业结构升级。据此,本文提出,为缓解农村劳动力老龄化所带来的劳动力质量和数量约束,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增加对农村劳动力的农业知识和技术培训是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途径。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马玉婷  高强  杨旭丹  
将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划分为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化和农业产业结构高级化,并阐述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影响农业产业结构升级的理论机制。然后,基于1997-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静态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系统GMM估计方法对理论机制进行了严谨的实证检验,并运用替换关键解释变量的方法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研究结果显示:(1)农村劳动力老龄化会显著降低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程度,不利于农业产业结构升级;(2)农村劳动力老龄化会通过降低人力资本和阻碍技术进步两条机制,阻碍农业产业结构升级。据此,本文提出,为缓解农村劳动力老龄化所带来的劳动力质量和数量约束,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增加对农村劳动力的农业知识和技术培训是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途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丁玉龙   章汪丽   赵亚娟  
文章基于2012—202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测算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并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影响。结果显示:数字经济不仅可以直接促进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而且能够通过推动科技创新,间接对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产生正向影响。数字经济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促进作用在区域结构和维度层面均具有明显的异质性。通过空间计量分析发现,数字经济能够产生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数字经济在促进本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同时,对相邻地区的农业农村现代化也具有推动作用。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魏宁  苏群  
本文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健康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参与的影响。为更好地解决健康与非农就业之间的内生性问题,采用联立方程模型,并使用全信息最大似然估计法。结果表明,不论是在低年龄组还是在高年龄组,健康状况都显著影响非农就业参与,健康状况越好其非农就业参与越高。而非农就业对于健康状况的影响则只在低年龄组显著,非农就业对农村劳动力的健康有损,但对于高年龄组则不显著。因此,在我国"人口红利"时代即将结束的背景下,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健康投入十分必要。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马轶群  李晓春  
文章构建了用于研究中国劳动力转移波动性的实际经济周期模型,对1978~2009年的劳动力转移进行实证检验,考察了技术冲击对中国劳动力转移波动的影响。研究发现,一是中国劳动力转移存在显著的周期波动性,与产出是顺周期;二是技术冲击可以解释中国经济波动的主要部分,尤其是技术冲击能够解释一半以上劳动力转移的波动;三是技术冲击对产出、居民消费、投资和劳动力转移产生了正向冲击,而对就业产生了负向冲击,其中,技术冲击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最大,对产出和劳动力转移的影响次之,对投资影响最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