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468)
2023(10866)
2022(9036)
2021(8610)
2020(7113)
2019(16856)
2018(16410)
2017(31480)
2016(17163)
2015(19692)
2014(19608)
2013(19902)
2012(18831)
2011(17176)
2010(17285)
2009(16415)
2008(16428)
2007(15109)
2006(13201)
2005(11971)
作者
(49887)
(42440)
(42221)
(40413)
(26487)
(20528)
(19031)
(16708)
(15939)
(14915)
(14617)
(14034)
(13436)
(13255)
(13199)
(13058)
(12694)
(12264)
(12192)
(12016)
(10597)
(10546)
(10351)
(9745)
(9702)
(9683)
(9302)
(9227)
(8723)
(8590)
学科
(82551)
经济(82480)
(50431)
(49246)
管理(38102)
方法(34322)
农业(33348)
数学(31125)
数学方法(30926)
(26669)
企业(26669)
中国(26255)
业经(20889)
(17252)
贸易(17246)
(16904)
(16329)
(15869)
地方(15482)
(14265)
(13523)
农业经济(12477)
(12419)
银行(12398)
(11956)
(11607)
金融(11605)
发展(11079)
(11064)
(11056)
机构
学院(255997)
大学(254181)
(118601)
经济(116545)
管理(95111)
研究(93176)
理学(81903)
理学院(80981)
管理学(79787)
管理学院(79304)
中国(73613)
(62027)
科学(54534)
(53593)
(49890)
(47899)
农业(47633)
研究所(43503)
中心(43250)
业大(42372)
财经(40088)
(37970)
经济学(37911)
(36623)
经济学院(34436)
北京(34128)
(33298)
师范(33041)
(31685)
科学院(29568)
基金
项目(166475)
科学(131223)
研究(124218)
基金(122451)
(106465)
国家(105521)
科学基金(89061)
社会(81850)
社会科(77209)
社会科学(77188)
基金项目(64416)
(63225)
教育(55049)
自然(53918)
(53130)
自然科(52652)
自然科学(52634)
自然科学基金(51736)
编号(50293)
资助(49903)
成果(41026)
(38994)
(37783)
重点(37379)
(35289)
国家社会(35157)
课题(34082)
(33926)
教育部(33052)
中国(32572)
期刊
(133787)
经济(133787)
研究(76661)
(66148)
中国(53409)
农业(45156)
学报(40641)
科学(38591)
(35882)
大学(31602)
学学(30091)
管理(28570)
(27148)
金融(27148)
业经(26425)
教育(21745)
(21659)
经济研究(20354)
技术(19894)
财经(19834)
问题(19582)
(17176)
世界(16859)
统计(15299)
(15089)
农业经济(15078)
农村(14893)
(14893)
(14796)
经济问题(13490)
共检索到3877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莫荣  贾红梅  李宏  
为及时掌握农村劳动力流动就业的动态情况,引导农村劳动力有序流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全国选择了100个农村劳动力输出、输入或中转数量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李实  
本文利用 1 996年山西省 1 0个村的调查数据对农村妇女劳动力的外出打工行为和外出打工收入进行了经验分析。分析结果证实女劳动力从外出打工中赚取的收入在家庭总收入中所占的份额是微不足道的。这一方面是与其外出打工的时间较少有关 ,另一方面也是与她们外出打工的工资率较低有关。在影响女劳动力外出打工的因素中 ,年龄无疑是一个主要的解释因素 ,农村妇女外出打工者大多是年轻人。同时 ,文化程度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因为较高的文化程度更加有助于增加她们的外出打工机会。然而 ,即使是同样年轻女劳动力 ,在不同村庄之间外出打工的机会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周其仁  
机会与能力*———中国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和流动周其仁一、就业机会:发展战略、体制和政策取向(一)发展策略、体制选择和农村就业农民的就业机会首先并不是由他们本人的就业意愿和劳动技能所能决定的。国家的经济发展策略和经济体制选择,外生地决定着农民就业空间的容...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刘洪银  文魁  
"三农"问题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突破口。建立和完善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机制,对促进农村劳动力非农稳定转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文章采用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建立了实现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机制框架图,阐述了促进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健康发展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有助于农村就业政策的合理选择。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盛来运  
本文从个体、家庭、社区和制度等多个层面,利用人口迁移理论对中国农村劳动力外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劳动力外出决策模型(Probit模型),对提出的假设进行了实证。主要结论是:农民外出决策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农民个体来讲,劳动力外出行为首先表现为人力资本竞争选择的结果;对于农民家庭来说,家庭相对剥夺感和市场流动性差增加了农民外出务工的可能性,新经济迁移理论在中国是实用的;对于家庭所在的社区来讲,一个基础条件好和社会网络资本丰富的社区有利于推动农民外出,但过高的非农产业发展水平会降低本地劳动力外出的可能性;从制度层面讲,城乡二元结构及其相关的制度变革对中国农村劳动力流...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盛来运  
本文利用迁移理论从个体、家庭、社区和制度等多个层面对中国农村劳动力外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了相关因素影响劳动力外出可能性的16个假设,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劳动力外出决策模型,利用中国农村住户调查34000户样本数据,对这些假设进行了实证分析。主要结论是:农民外出决策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农民个体来讲,劳动力外出行为首先表现为人力资本竞争选择的结果;对于农民家庭来说,家庭相对剥夺感和市场流动性差增加了农民外出务工的可能性,新经济迁移理论在中国是实用的;对于家庭所在社区来讲,一个基础条件好和社会资本丰富的社区有利于推动农民外出,但过高的非农产业发展水平会降低本地劳动力外出的可能性;从...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武国定  方齐云  李思杰  
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产生效应包括配置效应、节本效应、聚集效应和提升效应。本文在界定这些概念、建立测算公式和收集经验数据的基础上,对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效应及其经济和社会效果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现阶段农村劳动力转移不仅会促进农民收入提高,为农业发展和农民消费提供资金,促进耕地资源合理配置,还会较大幅度地降低第二、第三产业的生产成本,创造就业机会,促进GDP增长,加速城市化进程。但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负面效应是它构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二元用工制度”和“城市二元社会”。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马俊龙  宁光杰  
本文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4年度数据,实证分析了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影响,并通过工具变量法解决了模型中由于互为因果导致的内生性问题。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能够有效提高农村劳动力选择非农就业的概率,包括成为工资获得者以及自我雇佣。并且发现互联网属于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对高学历劳动者的影响要大于低学历劳动者。互联网至少从提高劳动者社会资本、减少家务劳动时间两个渠道对劳动者的非农就业选择产生影响。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马俊龙  宁光杰  
本文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4年度数据,实证分析了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影响,并通过工具变量法解决了模型中由于互为因果导致的内生性问题。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能够有效提高农村劳动力选择非农就业的概率,包括成为工资获得者以及自我雇佣。并且发现互联网属于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对高学历劳动者的影响要大于低学历劳动者。互联网至少从提高劳动者社会资本、减少家务劳动时间两个渠道对劳动者的非农就业选择产生影响。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朱农  
本文利用农村调查数据 ,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分析了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两种出路 :向城市迁移 (地域流动 )和从事本地非农业生产活动 (职业流动 )。结果表明 ,与地域流动相比 ,在农村地区从事非农职业是一种更容易参与、成本较低的活动。此外 ,两种流动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从生产活动的参与方面来看 ,农村劳动力的就地转移构成了乡城迁移的一种替代 ;从时间顺序上看 ,两种流动之间又存在着一种“互补”的关系。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白南生  李靖  
文章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历史、现状与趋势。从横向看,中国城市化率还偏低;从纵向看,中国城市化低于工业化的偏差正在扭转;从结构看,劳动力仍较多地聚集于农业生产,是资源配置的最大错位。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的最大特点是在打破城乡要素分割的基础上实现的。但由于受到就业、生活、交往等多个层面的社会排斥,大多数农村流动劳动力未能实现稳定定居,处于"半城市化"阶段,农民工问题成为中国城市化的核心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城市化进程将会加快,统筹城乡成为公平发展的要求,这些都给农村劳动力流动政策提出了新的要求。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陆铭  张爽  
本文基于微观数据考察了中国农村社区公共信任的决定因素,以此作为理解中国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的一个视角。本文重点分析了劳动力流动对公共信任的影响,以社区其他成员的流动率作为本家庭的劳动力流动率的工具变量,克服了估计中可能存在的内生性偏误。我们发现:在中国农村,社区其他成员的劳动力流动会影响到本家庭的劳动力流动,并增加本家庭对于当地公共机构的信任,这可能是因为农村家庭在劳动力流动的过程中感受到了来自城市地区的歧视。本文同时还发现,社区层面的收入差距会减少公共信任,公共信任在市场化过程中会经历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变化轨迹。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张永丽  黄祖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呈现出比较清晰的阶段性特征,学术界对这一现象的研究也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取得了一定成就,推动了中国这一领域的研究与国际社会的接轨。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急剧变革,农村劳动力流动速度将进一步加快,规模进一步扩大,并将呈现出一些新特点、新趋势,产生一些新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深入探讨和研究。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崇光  
农户就业决策及其劳动力流动行为问题是政府部门和理论界长期关注的主要理论和现实问题,众多的理论研究者和实践工作者为之殚精竭虑,试图科学、客观和全面地认识,以制定和完善相关公共政策,一方面引导农村劳动力稳定地转移出来,使之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另一方面有效利用中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推动整个国民经济更好地发展。最近,暨南大学经济学院王春超博士撰写的《中国农户就业决策与劳动力流动》便是这个研究领域的创新之作,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这部28余万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