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98)
- 2023(13549)
- 2022(11696)
- 2021(11255)
- 2020(9077)
- 2019(21232)
- 2018(21070)
- 2017(40486)
- 2016(21682)
- 2015(24688)
- 2014(24482)
- 2013(24623)
- 2012(22518)
- 2011(20616)
- 2010(20410)
- 2009(18726)
- 2008(18081)
- 2007(15639)
- 2006(13817)
- 2005(12038)
- 学科
- 济(94421)
- 经济(94320)
- 业(63308)
- 管理(54957)
- 农(50952)
- 企(40893)
- 企业(40893)
- 方法(40101)
- 数学(35586)
- 数学方法(35273)
- 农业(33787)
- 中国(26347)
- 业经(24259)
- 财(20071)
- 地方(18513)
- 学(18242)
- 贸(18084)
- 贸易(18075)
- 易(17685)
- 制(17193)
- 发(14767)
- 环境(13898)
- 技术(13335)
- 银(13270)
- 银行(13237)
- 策(12990)
- 和(12941)
- 行(12742)
- 体(12622)
- 农业经济(12586)
- 机构
- 大学(311645)
- 学院(311584)
- 济(133289)
- 经济(130794)
- 管理(125724)
- 理学(109880)
- 研究(109051)
- 理学院(108713)
- 管理学(107116)
- 管理学院(106573)
- 中国(83098)
- 农(66603)
- 京(66374)
- 科学(66280)
- 财(54893)
- 所(54134)
- 业大(51660)
- 农业(50913)
- 研究所(49704)
- 中心(49220)
- 财经(44704)
- 江(42913)
- 北京(42006)
- 经(41121)
- 范(41057)
- 师范(40770)
- 经济学(39535)
- 院(38474)
- 经济学院(35704)
- 经济管理(35324)
- 基金
- 项目(217506)
- 科学(171775)
- 研究(161794)
- 基金(159840)
- 家(139144)
- 国家(137954)
- 科学基金(118195)
- 社会(103825)
- 社会科(98073)
- 社会科学(98048)
- 基金项目(85397)
- 省(82474)
- 自然(75004)
- 自然科(73246)
- 自然科学(73230)
- 自然科学基金(71934)
- 教育(71630)
- 划(69333)
- 编号(66276)
- 资助(64748)
- 成果(53340)
- 部(49326)
- 重点(47952)
- 发(47306)
- 创(44657)
- 课题(44177)
- 国家社会(43373)
- 教育部(42052)
- 创新(41682)
- 人文(41168)
- 期刊
- 济(147584)
- 经济(147584)
- 研究(91959)
- 农(69344)
- 中国(58577)
- 学报(49635)
- 农业(47695)
- 科学(47598)
- 管理(41105)
- 大学(38567)
- 财(37369)
- 学学(36540)
- 教育(30082)
- 业经(28249)
- 融(27793)
- 金融(27793)
- 技术(24755)
- 业(22162)
- 经济研究(21917)
- 财经(20921)
- 问题(20539)
- 经(17786)
- 世界(16747)
- 版(16393)
- 技术经济(15257)
- 科技(15193)
- 资源(15183)
- 农业经济(15169)
- 图书(15079)
- 理论(14832)
共检索到4515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段庆林
联产承包变革以来,我国农村分配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革。计划经济时期的以评工记分为主的农村微观分配被家庭经营所取代,以工农产品交换剪刀差为主的农村宏观分配机制已经严重弱化。适合市场经济发展的农村分配制度逐步建立并将日趋完善。在目前经济体制转型时期,新旧体...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静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国家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的加大,农村居民收入分配格局呈现出全面向好的态势。表现为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农村居民、农村贫困地区与全国平均水平的收入差距缩小。这种变化与国家在农业经济、财政补贴、农民工务工收入、精准扶贫、农村社会保障等方面实施的一系列重大举措密切相关。
关键词:
农村居民 收入分配格局 变化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常兴华 李伟
从宏观收入分配看,初次分配格局呈现政府和企业部门收入比重上升、住户部门收入比重相对下降的趋势特点;再分配格局则呈现政府、企业和住户的可支配收入均大幅提高,企业所得增长最快,住户居民所得增长最慢的特点;进一步考虑非规范性收入的影响,测算结果显示,非规范收入更多地影响到了初次分配格局。在此基础上,本文分析了三大分配主体收入分配变化特点。政府部门看,政府部门收入上升背后存在财政收支正由基本平衡向弱平衡状态变化趋势;企业部门看,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总体影响仍然可控;居民部门看,收入差距出现下降迹象,但不能说开始进入下降通道。在实证分析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夏万军 张懿佼
利用中国2005—2014年资金流量表和财政年鉴的数据,探究居民、政府和企业部门在国民总收入的占比变化。结果表明:在初次分配阶段,住户部门收入占比在2005—2009年间有明显的大幅上升,而在2009年之后的上升幅度则较小,政府部门上升幅度变化不大,但企业部门却逐年下降;在再分配阶段,住户部门收入占比上升幅度并不明显,企业部门逐年下降趋势不变,政府部门上升幅度较明显。因此,为使收入分配更加合理,必须提高劳动者和企业部门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提升居民在国民收入再分配中的比重和国民可支配收入中的比重。
关键词:
资金流量表 收入分配 初次分配 再分配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清华
在当前的研究文献中,我国学者在对中国劳动收入份额进行国际比较时,通常在两个方面产生混乱:一是我国收入法GDP中的劳动者报酬指标包含了非公司业主的混合收入,采用的是宽口径的概念,而SNA1993中的雇员报酬概念却并不包括混合收入,是窄口径的概念。因此,根据我国收入法GDP数据直接计算出的劳动收入份额并不具有国际可比性;二是2004年我国收入法GDP的统计口径本身发生了变动,使得我国2004年前后的劳动收入份额也不具有可比性。本文首先以2004年经济普查数据为基础,对自我雇用者的混合收入按照宽、中、窄三种口径进行调整,基本消除了上述两个不可比因素;其次,以调整后的可比数据为基础,本文对我国劳动收入份额进行了全面的国际比较,结果发现:如果采用窄口径的劳动报酬概念,我国的劳动收入份额不仅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15-20个百分点,也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4个百分点以上。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段庆林
开拓农村市场是当前经济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各方对农村市场增加有效需求寄予了厚望。本文研究了1978—1997年度农村需求格局的演变过程,在从总量上把握农村总需求变动特征的基础上,重点以农村家庭预算数据定量分析了农民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的基本函数关系,并据此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村市场,有效需求,格局,消费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熊广勤 张卫东
教育作为人力资本积累的主要手段,对收入分配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借鉴Beach提出的分位数法构建时间序列模型,利用中国农村1993-2007年的数据,从受教育水平和教育不平等程度两个方面考察了教育与农村居民收入分配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在中国农村,教育的不平等会加剧收入的不平等,或者说教育的均化会改善收入分配状况;平均受教育年限与收入不平等之间表现为正相关关系。这表明,当前我国农村整体教育水平仍然落后,教育对农村居民收入分配的影响模式仍处于倒U型的左边。上述结论对农村的收入分配政策与教育政策的制定和调整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农村居民收入不平等 教育水平 教育不平等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周红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呈现指数化增长,收入差距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目前已经逼近国际警戒线。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差距主要表现为"东西差距",在地理分布上呈现东西差距大、中部差距小的U型特征。造成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最重要原因是工资性收入机会的差异。
关键词:
农村居民 收入分配 地区差距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姜法竹 高昂
该文利用2005年的数据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农村生产发展水平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然后又进行聚类分析,得出中国农村生产发展水平的聚类情况,从农村生产发展角度对我国区域格局加以研究,为新农村建设的区域战略规划提供思路。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万海远 田志磊 徐琰超
本文在村庄层面探讨了财政资金的收入分配效应,并揭示了财政资金对村庄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从而补充了财政资金从中央到地方、再到村庄和农户的分配过程。从实践来看,财政资金从乡镇到村庄、再到农户的纵向分配中,偏向于被富裕村庄和高收入农户获得,由此扩大了村庄间和村庄内部的收入差距水平。而进一步的证据表明,由于地方政府亲生产性支出的偏好,导致基本建设性类支出比例过高,而该类支出对高收入农户的收入弹性更大,从而财政资金对高收入农户更加有利。综合来看,偏向性的资金分配方式和亲生产类的资金使用去向,使得中国农村财政具有显著的村庄收入差距扩大效应。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郭华 李后建
农村收入的增长及其收入分配的改善对中国经济增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农业科技在农村收入快速增长、农村收入分配状况不断改善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使用CHNS2009年的家庭调查数据,利用核密度估计方法、分位数回归的方法以及三种收入分配衡量指标考察了农业科技采纳对中国农村收入及分配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1)农业科技采纳对低收入农户的收入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而对高收入农户收入增长的正向效应较弱,甚至并不显著;(2)在农业科技采纳率较低的状况下,农业科技改善了其采纳者之间的收入分配状况,但恶化了所有农户之间收入分配状况;(3)随着农业科技采纳率的提升,中国农村收入分配状况将呈现出先恶化后改善的倒U型特征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杨忍 刘彦随 刘玉
本文以2000、2004、2008中国31个省际农村发展指标面板数据,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的方法,对新时期中国农村发展状态的区域差异进行综合分析。从空间格局来看,东、中、西三大地带的农村发展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农村发展的差异格局并未发生明显变化,东部>中部>东北>西部的格局依旧存在,农村的发展水平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存在一致性,自然资源禀赋与历史经济发展水平是中国农村发展区域差异基础,农村主体特征与区域发展阶段是导致农村发展区域差异的主要原因,偏向性的政府政策与全球性因素是强化区域差异的重要动力,而各地差异性的农村产业转型过程,是助推中国农村发展区域差异的核心机制。2000、2004和2008年中国农村发展差异度分别为0.356、0.413、0.386,这表明,自2000年以来区域农村发展差异先拉大后缩小,总体上呈现扩大趋势,这是长期以来区域发展外部环境与农村自我发展能力综合作用的结果。从2000-2008年中国农村发展"重心"移动的轨迹可以看出,中国农村发展的重心落在安徽省内,农村发展水平东西差异明显,2000-2004年,中国农村发展水平的重心向北移动,北方地区的农村发展速度较快;2004-2008年,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部署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稳步推进,中国农村发展水平的东西差异有了一定缓和,重心向西南方向移动。
关键词:
农村发展 因子分析 区域差异 中国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振 江琪 刘会敏 王晓霞
从生活性消费视角出发,依据恩格尔理论和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建立多维贫困测度模型,对中国各省区农村居民的相对贫困空间格局及成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我国农村居民在8个消费维度上的基本需求支出存在较大差异,"生存型"需求较高,"发展型"需求较低,各消费维度实际支出均随收入正向增长。2各消费维度实际支出普遍高于相应维度的基本需求支出,相对贫困指数存在明显的维度差异与地区差异。东部省份贫困水平普遍较低,中部次之,西部地区贫困水平普遍较高。3农村居民受教育水平越低、农业经济地位越高,相应的区域贫困指数也越大;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收入结构的非农化和人均耕地的增加则会拉低贫困指数。自然灾害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民外出机会和非农收入,也有利于区域贫困指数的降低。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杨艳丽 侯坚 张培栋 郭阳耀 袁宪正
本文以2005年中国31个省(市、区)农村户用沼气为研究对象,应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和回归分析,借助SPSS和ArcGIS软件,对中国农村户用沼气发展水平和空间分异格局进行分析探讨。结果表明:中国农村户用沼气发展水平的主导影响因子为发展规模、社会经济效益、技术水平和发展速度,累积贡献率达到88.63%;以综合得分为指标得出中国农村户用沼气发展水平的名次序列,四川、广西在气候条件和原料资源上具有明显优势,户用沼气发展水平高,上海、西藏发展户用沼气限制性因素明显,户用沼气发展水平低。通过聚类分析将中国农村户用沼气发展水平划分为5个梯度类型区;区域差异图显示中国农村户用沼气发展以河北四川线和江苏广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