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20)
2023(11099)
2022(9066)
2021(8617)
2020(6994)
2019(15813)
2018(15525)
2017(29320)
2016(15829)
2015(17783)
2014(17525)
2013(17559)
2012(16371)
2011(15046)
2010(15064)
2009(14286)
2008(14161)
2007(12758)
2006(11558)
2005(10493)
作者
(43609)
(37593)
(36790)
(35143)
(23245)
(17857)
(16468)
(14388)
(14124)
(12932)
(12916)
(12279)
(11819)
(11777)
(11757)
(11238)
(10750)
(10748)
(10529)
(10485)
(9523)
(9068)
(8915)
(8559)
(8399)
(8385)
(8119)
(8104)
(7476)
(7455)
学科
(71635)
经济(71477)
(51320)
(50040)
管理(42373)
农业(33212)
(28702)
企业(28702)
方法(24834)
中国(22984)
数学(22493)
数学方法(22323)
业经(21242)
(19550)
(17504)
(14572)
贸易(14564)
(14371)
(14074)
(13144)
农业经济(12493)
(12440)
银行(12432)
地方(12365)
(12050)
(11323)
金融(11321)
(11082)
发展(10913)
(10904)
机构
学院(229920)
大学(228501)
(109087)
经济(107266)
管理(86934)
研究(84225)
理学(74790)
理学院(73999)
管理学(73048)
管理学院(72629)
中国(68279)
(54164)
(49428)
(47888)
科学(45876)
(41393)
农业(40971)
中心(38700)
财经(38214)
研究所(37092)
业大(36594)
(35014)
经济学(34352)
(33838)
经济学院(30895)
北京(30337)
(29219)
(28910)
师范(28707)
财经大学(28007)
基金
项目(151005)
科学(121096)
研究(115498)
基金(113409)
(98256)
国家(97333)
科学基金(83223)
社会(78860)
社会科(74410)
社会科学(74397)
基金项目(59254)
(56063)
教育(50746)
自然(49094)
自然科(47937)
自然科学(47925)
自然科学基金(47116)
(46939)
编号(45804)
资助(45129)
成果(37928)
(36247)
(35359)
国家社会(34508)
重点(33979)
(33873)
(31822)
课题(31384)
教育部(31250)
(30961)
期刊
(127764)
经济(127764)
研究(73056)
(60166)
中国(52956)
农业(40969)
(36893)
科学(33919)
学报(33642)
管理(29122)
大学(27778)
(27223)
金融(27223)
学学(26552)
业经(24822)
教育(19797)
财经(19660)
(19063)
经济研究(18830)
问题(18232)
技术(17430)
(16978)
世界(16131)
农业经济(15064)
农村(15031)
(15031)
(13696)
(13151)
经济问题(12502)
国际(11911)
共检索到3590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汪璐蒙   曾泉海  
城乡二元结构的长期存在导致我国养老保障体系建设一直向城市倾斜,农村成为养老保障的短板。从供给主体的角度来看,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建设经历了传统养老制度、公社供养制度、养老保险制度、新型养老制度以及农村养老保障制度五个阶段。目前我国农村在养老保障上普遍存在危机感,渐进社会化养老、城乡投入不平衡以及精准化程度较低等因素都带来诸多挑战,农村养老保障一方面需求多元分化,另一方面供需失衡矛盾突出。未来一个时期,我国农村养老保障的完善要与农村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调整相适应,与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相匹配,与农村养老服务保障模式的持续优化相协调,与农村养老服务治理体系的逐步健全相衔接。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翁凝  孙梦洁  
系统梳理了中国农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剖析了不同时期医疗保障制度确立的原因和政策实施效果。为缩小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差距,须加快城乡基本医疗保险的整合步伐。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林光祺  
中国社会存在着一个关于不同社会群体的权利和义务的基本社会契约,以这种契约的变迁为划分方式,社会保障在中国农村有其非常独特的制度变迁路径。以此为逻辑起点,本项研究通过对农村集体、家庭、土地、政府、市场与社会等诸多保障制度的考察,将建国50多年来的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变迁过程依次划分为集体契约型的隐性“普惠”保障、分权型的显性“利益分割或损益不均”保障和社会契约型的制度化“利益调整重构”保障三个阶段,并对每个阶段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体系结构进行相应的制度评估,继而检视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变迁的路径。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吴晓斌  夏厚俊  胡振虎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变迁是个连续过程,变迁中引发的问题及其他相关制度安排的路径选择,源于依赖于发展战略的制度环境。本文认为,市场经济下有效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必须从制度环境的变迁入手,对政治制度环境和法律制度环境实行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强制性变迁。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潘朝顺  
近年来,农村民间金融迅速发展,在部分地区已处于主导地位,有力地缓解了农村经济主体融资困难。本文通过梳理中国农村民间金融制度环境变迁过程,运用制度变迁理论对此作出解释,认为根据不同形式民间金融制度安排所具有的特点,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加强监管,而不是以“一刀切”方式禁止或放开民间金融,是破解农村民间金融困难的主要途径。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孙淑云  任雪娇  
中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变迁,历经萌芽与生成—发展与繁荣—衰落与调适—重建与复兴—整合与合并五大发展阶段,跨越了中国社会主义改造时期、计划经济时期、改革开放初期和城乡一体化转型期,嵌入在中国城乡二元分割、固化、解冻和一体化加速转型的体制变迁中,其改革变迁经历诱致性制度变迁—路径依赖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多元探索与制度变迁失效—强制性制度变迁,改革主体从基层自发探索到顶层政策设计,参保主体从农民社员到全体农村居民,筹资分担从社区互助共济到社会统筹分担,保障内容从初级保健向基本医疗保障升级,建制形式从自治章程到社会政策再到法制,制度结构从残缺到完善,治理方式从基层社区自治到基本医疗保险的法治化、社会化治理。展望未来,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标志性制度,中国特色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将与城镇医保全面整合和统一,并加速全民医保法治化进程。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张军   蒋琳琦  
一、导言 农村农作制度由集体化向家庭承包经营的转变,为农产品生产提供了强大的激励机制,刺激了粮食生产的巨大增长,与此同时,农作制度这一巨变显然又打破了原先制度结构的均衡状态。在长期的集体化农作制度下,农村政治、经济和有关社区生活的各项制度都获得了与之相适应的形式。这些制度都已基本定型,与农作制度一起互相制约互相补充,形成了稳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杜业明  
本文论证了中国农村现行土地产权制度的不均衡性,给出了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迁的几种目标制度安排,并强调政府在农村土地制度变迁中需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冯锦彩  
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和山西经济的发展,山西农村人口发展呈现出了老龄化、流动人口增多等新特点,这对山西的社会保障制度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因此,尽快建立健全农村计划生育养老保障制度,并将其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就成为山西社会保障制度完善过程中必须考虑的重要课题。以山西农村人口发展特点对社会保障制度提出的新要求为起点,提出了现行农村计划生育养老保障制度存在的不足和完善建议。
[期刊] 改革  [作者] 武深树  
本文根据我国不同地区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人群的农村养老方式、保障水平、不同的农村养老保障实践结果 ,提出建立与地区经济增长非均衡战略相适应的农村养老非均衡保障制度 ,并对其发展规律作了初步探讨 ,认为农村养老非均衡保障是经济发展过程中 ,非均衡经济增长特定时期的特定产物 ,是实现农村养老保障向更高级发展阶段的均衡政策的一种重要手段。当前 ,我国农村养老非均衡保障政策应该是不同地区分类选择 ,不同人群的社会养老保险分批推进。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武深树  邓真惠  
根据我国不同地区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人群的农村养老方式、保障水平不同的农村养老保障实践结果,提出建立与地区经济增长非均衡战略相适应的农村养老非均衡保障制度。农村养老非均衡保障是经济发展过程中非均衡经济增长特定时期的特定产物,是实现农村养老保障向更高级发展阶段的均衡政策的一种重要手段。当前,我国农村养老非均衡保障政策应该是不同地区分类选择,不同人群的社会养老保险分批推进。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郑军  
农村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农民群体分化、制度路径依赖以及批判性学习国外经验都需要对现行农村养老保障制度进行创新,而政府执政理念、制度价值取向以及传统养老文化这些制度环境因素,已成为阻碍或推动制度创新的关键因素。因此,政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承担推动制度创新的责任:创新政府执政理念、构建新型养老文化、创新制度价值取向以及发展居家式养老服务保障模式。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郑军  
本文基于制度文化的视角,运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指出中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中政府责任应包括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三个组成部分。而借鉴制度文化与制度的一般性关系,有利于弥补现有研究仅仅局限于经济学视角的不足,从而构建了一个新的理论框架,为今后的深入研究提供一个新的探索方向,即政府执政理念影响农村养老保障制度设计的价值取向。政府设计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具体内容要符合传统文化特点,政府推动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可持续发展要与传统文化协调一致,政府应承担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创新中制度环境建设的责任。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吕旺实  朱善利  
从小农经济模式进入城市化过程,中国遇到人口过剩和农村贫困问题的冲击。我国农村的土地承包和住宅保护制度,保证了这个特殊转换时期农民的基本生存条件,减少了转换中的痛苦,这是经济转轨时期的一项创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体现。本文探讨了这种制度安排的现实及理论上的合理性。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主体框架正在形成,随着新体系的运行及其作用的加强,土地和住宅的社会保障功能就会减退,逐渐显现其作为生产要素随市场进行资源配置和流动的特性。本文指出,必须认识到土地和住宅在很长时期仍然会发挥农村社会保护的功能,因此目前的政策更要强调保护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和宅基地权。如此大量的农村人口,我们的社会保障只能"保基本",未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