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61)
- 2023(13190)
- 2022(10884)
- 2021(10283)
- 2020(8321)
- 2019(19018)
- 2018(18581)
- 2017(35324)
- 2016(18720)
- 2015(21026)
- 2014(20585)
- 2013(20838)
- 2012(20040)
- 2011(18506)
- 2010(18697)
- 2009(17938)
- 2008(17589)
- 2007(16054)
- 2006(14954)
- 2005(13738)
- 学科
- 济(105316)
- 经济(105221)
- 业(54717)
- 农(52009)
- 管理(46662)
- 农业(35156)
- 方法(34958)
- 数学(31463)
- 数学方法(31183)
- 企(30747)
- 企业(30747)
- 中国(27456)
- 地方(24005)
- 业经(23535)
- 财(20765)
- 学(19411)
- 制(17939)
- 贸(17133)
- 贸易(17122)
- 易(16695)
- 发(15303)
- 融(13978)
- 金融(13978)
- 体(13743)
- 银(13517)
- 银行(13484)
- 地方经济(13465)
- 行(13086)
- 环境(12951)
- 策(12718)
- 机构
- 大学(283347)
- 学院(283286)
- 济(135446)
- 经济(133149)
- 研究(108831)
- 管理(102462)
- 理学(87603)
- 理学院(86608)
- 中国(85407)
- 管理学(85198)
- 管理学院(84714)
- 农(66996)
- 科学(63264)
- 京(60152)
- 财(58887)
- 所(56198)
- 农业(51473)
- 研究所(50606)
- 中心(48444)
- 业大(46014)
- 财经(45785)
- 经济学(43225)
- 江(42824)
- 经(41753)
- 经济学院(38725)
- 北京(38365)
- 院(37676)
- 范(35943)
- 师范(35545)
- 科学院(34479)
- 基金
- 项目(181308)
- 科学(142855)
- 基金(134956)
- 研究(131757)
- 家(119158)
- 国家(118097)
- 科学基金(99156)
- 社会(89106)
- 社会科(84096)
- 社会科学(84072)
- 基金项目(69927)
- 省(67763)
- 自然(60715)
- 自然科(59313)
- 自然科学(59293)
- 自然科学基金(58272)
- 教育(57238)
- 划(56835)
- 资助(55425)
- 编号(51116)
- 成果(42406)
- 部(41927)
- 发(41596)
- 重点(40815)
- 国家社会(38973)
- 农(36682)
- 创(36298)
- 教育部(35505)
- 课题(35179)
- 中国(35111)
- 期刊
- 济(164145)
- 经济(164145)
- 研究(90654)
- 农(70855)
- 中国(61800)
- 学报(48549)
- 农业(48212)
- 科学(45153)
- 财(43596)
- 大学(38008)
- 管理(36568)
- 学学(36483)
- 融(31290)
- 金融(31290)
- 业经(27744)
- 经济研究(25622)
- 财经(24385)
- 业(23019)
- 教育(22640)
- 问题(22584)
- 技术(22104)
- 经(21250)
- 世界(19792)
- 贸(18226)
- 国际(16688)
- 技术经济(16109)
- 版(16080)
- 农村(15531)
- 村(15531)
- 农业经济(15362)
共检索到4521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樊胜根 张林秀 张晓波
本文旨在研究政府投入对农村经济增长和缓解贫困的影响。利用1970年至1997年之间的省级数据,用联立方程模型估计了不同类型的政府投入的效果。分析表明,政府在农业研发、灌溉、教育和基础设施领域的投入,不仅推动了农业产出的增长,也有助于缓解农村贫困,但政府投入的效应在不同地区的不同投入类型之间具有显著差异。
关键词:
农业 公共投资 增长 缓解贫困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周晓,朱农
文章从基本经济理论出发,首先使用微观调查数据,计算各种层次教育的回报率,在此基础上测量农村人力资本的存量。然后使用1989~1995年29个省的宏观数据,将人力资本引入到生产函数中,研究人力资本对农村地区产出的作用。计量经济学回归结果表明,人力资本的投入对中国农村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这种作用在经济较发达的沿海地区特别明显。
关键词:
教育回报率 人力资本 农村经济 回归分析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杨颖
伴随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开发式扶贫以增长减贫困的农村反贫困战略取得辉煌的成绩,然而新世纪以来却出现经济依然持续增长但贫困下降趋缓的态势,如何调整战略更好地反贫困成为中国面临的新挑战。本文通过贫困指数的分解,实证分析2002—2007年中国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对贫困的影响,在通过贫困弹性和贫困减少指数的计算分析我国目前开发式扶贫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对农村反贫困依然有效,但是收入分配恶化在不断抵消增长的减贫效应。收入分配恶化不仅在城乡间存在而且在农村内部更为突出,如何改善收入分配成为新世纪中国农村反贫困工作成败与否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
贫困 经济增长 收入分配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胡兵 赖景生 胡宝娣
基于是否有利于穷人,结合收入分配状况和贫困水平的变化来审视中国经济增长,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刻的政策含义。本文在建立农村居民收入Lorenz曲线的基础上,利用贫困指示增长曲线的实证分析揭示,1985~2003年间中国的经济增长不是有利于穷人的增长,农村穷人在经济增长中的获益少于富人;对农村贫困变动的测度和分解表明,经济增长使农村居民收入增加,大幅度减少了贫困,但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不断拉大,收入不平等加剧部分地抵消了经济增长的减贫成效。
关键词:
经济增长 收入分配 贫困缓解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阮敬
亲贫困增长主要是指能够使贫困群体参与经济活动并从中得到更多好处的经济增长。在讨论经济增长、不平等与贫困规模变动相关关系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一种基于收入分布的亲贫困增长测度方法并用Shapley值法对之进行因素分解,并采用CHNS农村住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到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并不能够自动缓解贫困,需要进一步采取瞄准式扶贫措施来解决的结论。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韩建民 赵永平
经济增长是贫困率下降的主要推动力。但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减贫的速度和效果出现明显递减的趋势,扶贫成本大幅度上升,贫困存在形式出现了明显不同于过去的新特点。本文提出了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步伐;以工业化的生产方式来组织农业生产;加快调整贫困地区经济结构,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建立多元化扶贫机制,积极推动全社会各种力量参与扶贫;把贫困地区妇女的扶贫作为重点;积极采用和推广新型的扶贫模式;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等对策与措施,以此达到消除贫困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农村贫困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冬梅
"市场失灵"的不可避免和"政府失灵"的客观存在,使中国农村反贫困中市场与政府如何结合成为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具体划分农村反贫困中公共物品和非公共物品的基础上,提出政府应通过制度创新成为公共物品的唯一提供者或提供者之一,而通过其在营利性领域与企业的合作以及在非营利性领域内与NGO组织的合作来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的作用,实现政府与市场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
农村反贫困 市场 政府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国锋 孙林岩 张保成
通过对河南33个经济不发达县有关数据的统计分析,可以得出资本、劳动力和土地三个投入要素对农业产出的贡献率。结合当地扶贫资金和扶贫专项贷款使用落实情况统计资料、劳动力状况和后备土地资源统计资料,我们详细分析了贫困地区这三个要素对经济增长和脫贫的作用,以及这三要素之间的相互替代关系,重点强调资本投入及资本投向对于贫困地区脫贫及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关键词:
贫困 科布一道格拉斯函数 经济增长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范永忠 范龙昌
文章认为,新形势下农村贫困问题复杂:绝对贫困大有改善,相对贫困日益突出,返贫现象凸显严重,追根溯源权利贫困是导致农村贫困的根源。文章透过制度分析,通过重塑农村组织,深化市场体制,完善制度创新,强化运行机制,厉行执行监督系统化措施,构建农村反贫困长效治理机制,强化制度之间的联动效应,将农村贫困治理融入区域和整体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环境协调与可持续发展框架内,实现农村扶贫工作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
中国 农村贫困 诱因 制度 创新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龙翠红
文章以人力资本理论为依据,选取1985—2005年间的有关农村经济的时间序列数据,分别从微观和宏观两个角度对人力资本在中国农村地区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研究发现,农民纯收入水平与劳动力受教育水平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正相关关系,人力资本的投入能有效增加农户收入;人力资本的产出弹性较高,对农村产出有明显的积极影响,但是由于农村人力资本存量增长缓慢,对农村产出的贡献率较低。文章进一步对上述实证分析结果进行了原因剖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人力资本 农户收入 农村 经济增长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许源源
反贫困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在扶贫绩效日减、扶贫工作进入攻坚阶段的关键时期,我国各级政府应承担发展经济、提供公共服务、提供发展机会和推动公正实现的责任,其责任实现的途径主要包括科学利用扶贫资金、政府主导和市场化改革相结合、调动农民参与扶贫的积极性等。
关键词:
政府责任 扶贫资金 市场化改革 农民参与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魏众 B.古斯塔夫森
本文利用Logistic模型对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收入分配课题组 1988年和1995年的大样本农村住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 ,旨在对中国农村从 80年代末期到 90年代中期的贫困变动及其因素进行探讨。根据本文研究 ,家庭居住的区域及地貌特征、非农就业以及家庭中的未成年人口数量是中国农村贫困的决定性因素。而本文对少数民族的研究也验证 ,少数民族贫困率上升的主要原因也正在于其更多地居住在经济欠发达地区。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胡兵 胡宝娣 赖景生
文章利用了基于Lorenz曲线进行贫困测度及其分解的方法,实证研究了1985~2003年中国农村的贫困变动,以及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对贫困变动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济增长使农村居民收入增加,大幅度减少了贫困,但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逐渐拉大,收入不平等加剧部分地抵消了经济增长的减贫成效。
关键词:
经济增长 收入分配 贫困指数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沈扬扬
本文通过计算并分解2001~2010年中国农村贫困指数发现,一改以往下降趋势,各项贫困指数均呈现有升有降的变动态势;H指数和I指数是影响总体贫困状况的主要因素,且以H指数最为主要;经济增长对缓解贫困具有正向作用,收入差距不利于减贫。具体来说,贫困标准越高,经济增长惠贫效果越好;FGT指数α值越大,经济增长惠贫效果越弱。这些差异说明,经济发展更多地惠及较富裕的贫困人口,较穷的贫困人口很难直接从经济增长中获益。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罗楚亮
我国经济转型过程中同时发生的居民收入增长和收入差距扩大对农村贫困减缓具有不同的影响。本文在住户调查数据的基础上,讨论了不同时期经济增长和收入差距对于农村贫困减缓的作用大小,估算了不同年份经济增长和收入差距的贫困减缓弹性,并根据Shapley分解讨论了分项收入对贫困程度的影响以及分项收入不均等性的贫困减缓弹性。
关键词:
经济增长 收入差距 贫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