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690)
- 2023(15614)
- 2022(13460)
- 2021(12975)
- 2020(10673)
- 2019(24838)
- 2018(24464)
- 2017(47374)
- 2016(25495)
- 2015(28857)
- 2014(28572)
- 2013(28624)
- 2012(26347)
- 2011(23902)
- 2010(24054)
- 2009(22311)
- 2008(21867)
- 2007(19370)
- 2006(17429)
- 2005(15569)
- 学科
- 济(109707)
- 经济(109505)
- 业(75357)
- 管理(68705)
- 农(52998)
- 企(52305)
- 企业(52305)
- 方法(46802)
- 数学(40225)
- 数学方法(39811)
- 农业(35541)
- 中国(31887)
- 财(28244)
- 业经(27866)
- 贸(23444)
- 贸易(23435)
- 易(22956)
- 制(21477)
- 地方(21359)
- 学(20752)
- 和(16205)
- 理论(16125)
- 银(16113)
- 银行(16080)
- 发(15989)
- 务(15744)
- 财务(15675)
- 财务管理(15637)
- 行(15408)
- 环境(15401)
- 机构
- 大学(365754)
- 学院(364083)
- 济(156058)
- 经济(152970)
- 管理(145559)
- 研究(126363)
- 理学(125786)
- 理学院(124460)
- 管理学(122573)
- 管理学院(121919)
- 中国(97555)
- 京(77959)
- 科学(74392)
- 农(70344)
- 财(70161)
- 所(63005)
- 中心(57408)
- 研究所(56873)
- 业大(55797)
- 财经(55499)
- 农业(53561)
- 江(52593)
- 经(50703)
- 北京(49824)
- 范(48365)
- 师范(48054)
- 经济学(46895)
- 院(44594)
- 州(42543)
- 经济学院(42320)
- 基金
- 项目(244597)
- 科学(193465)
- 研究(184053)
- 基金(179617)
- 家(155107)
- 国家(153729)
- 科学基金(131994)
- 社会(119432)
- 社会科(112353)
- 社会科学(112319)
- 基金项目(95122)
- 省(92385)
- 教育(82504)
- 自然(82461)
- 自然科(80527)
- 自然科学(80510)
- 自然科学基金(79082)
- 划(77624)
- 编号(75991)
- 资助(73260)
- 成果(62612)
- 部(55877)
- 重点(53875)
- 发(52494)
- 课题(50719)
- 创(50011)
- 国家社会(49603)
- 教育部(48170)
- 人文(47133)
- 创新(46624)
- 期刊
- 济(176749)
- 经济(176749)
- 研究(112673)
- 农(72021)
- 中国(71868)
- 学报(55627)
- 科学(52748)
- 财(51824)
- 管理(49645)
- 农业(49075)
- 大学(43579)
- 学学(40921)
- 教育(38747)
- 融(35436)
- 金融(35436)
- 业经(31296)
- 技术(29168)
- 财经(27197)
- 经济研究(26374)
- 问题(24945)
- 经(23273)
- 业(22977)
- 图书(20460)
- 贸(19786)
- 世界(19350)
- 版(18377)
- 技术经济(18047)
- 理论(17486)
- 国际(16783)
- 科技(16549)
共检索到5499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吕炜 刘畅
农村贫困是制约农业经济发展、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最重要因素,减贫制度设计的优劣直接决定着农村贫困状况改善的程度。本文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贫困性质的演变为线索,以历史的、发展的眼光分析了开发式减贫制度的作用机理,指出其在制度设计中强调公共投资,忽视、弱化社会性支出的安排可能是导致近年来农村减贫边际效益递减的最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本文从政府扶贫资金投向角度,提出了农村减贫制度创新的基本分析框架,对公共投资和社会性支出的历史效果进行了实证分析。制度分析和经验分析的结果表明,在扶贫资金中不断提高教育和各项社会性支出水平,对于下一阶段农村减贫效果显著。这一结论对于重新审视中国减贫战略,实施有利于贫困人口的...
关键词:
公共投资 社会性支出 农村贫困 减贫制度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守春 马志正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小云 张雪梅 唐丽霞
20世纪中国农村贫困人口的快速下降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好评。但是进入新世纪以后,农村贫困问题并没有继续得到明显改善,贫困人口数量保持刚性稳定,过去对贫困人口数量的估算也受到了各方面的质疑,贫困人口生计脆弱性、妇女贫困等一系列的贫困问题仍然十分严峻。本文从我国贫困人口数量、贫困人口分布、贫困结构和贫困程度以及贫困人口生计等角度,总体叙述了当前中国农村的贫困问题。
关键词:
农村贫困 贫困人口 可持续生计框架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朱登兴 安树伟
21世纪初,中国的贫困形势之一是农村贫困与城镇贫困共存,因此对我国农村贫困问题与城镇贫困问题之贫困原因、社会经济特征进行系统比较,并对当前我国反贫困政策提出建议是非常有必要的。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洪兴建 邓倩
基于CHNS的八轮农村家庭收入调查数据,本文使用贫困发生率和平方缺口指数对农村贫困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把贫困变动分解为长期贫困效应、脱贫效应和返贫效应。实证结论表明,虽然长期贫困发生率呈现明显下降趋势,但是近期长期贫困的平方缺口指数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上升;脱贫效应是减少贫困的主要因素,返贫效应则是加剧贫困的诱因。此外,匿名性与非匿名性的增长率显示,匿名性低估了低收入阶层的实际收入增长率,从而高估了实际贫困。
关键词:
长期贫困 FGT贫困指数 非匿名性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林昕 刘穷志 李宇 温逸露
本文研究的是政府援助农村贫困家庭的民生效果。通过构建二重差分法,并运用家庭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短期的收入增长大部分被储蓄起来,长期只有适度的消费增长;教育程度较高的贫困人口受政府援助的负面影响较小而正面影响大,民生状态较好;贫困人口的产业援助效果参差不齐。纠正选择偏差后,主要结论是稳健的。文章的政策建议是,纠正扶贫过程中加大援助力度就能改善民生的幼稚想法,确定援助的最优规模;改善援助结构,加大教育投入,重点援助家庭饲养业,提高援助的长远与当前效果。
关键词:
贫困 政府援助 民生 效应评估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苗建军 崔俊富
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课题组(2006)指出,当前中国的发展出现了以国富与民生关系失衡为本质特征的增长失衡,政府社会性支出不足是导致这一失衡的重要原因。社会性支出用于提供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社会性公共产品,地方政府在该项支出上应发挥主导作用。本文从经济人假设出发,运用投资理论从一个新的视角研究中国地方政府的社会性公共产品的供给情况,以期找出中国地方政府社会性支出不足的原因。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范永忠 范龙昌
文章认为,新形势下农村贫困问题复杂:绝对贫困大有改善,相对贫困日益突出,返贫现象凸显严重,追根溯源权利贫困是导致农村贫困的根源。文章透过制度分析,通过重塑农村组织,深化市场体制,完善制度创新,强化运行机制,厉行执行监督系统化措施,构建农村反贫困长效治理机制,强化制度之间的联动效应,将农村贫困治理融入区域和整体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环境协调与可持续发展框架内,实现农村扶贫工作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
中国 农村贫困 诱因 制度 创新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林 邹迎香
如何有效缓解相对贫困问题是后扶贫时代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农村相对贫困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形成机理和影响因素更为复杂和多元,其中以个人发展能力不足为主的内因起决定性作用,外部环境通过内因加重贫困发生概率。在后扶贫时代,治理农村相对贫困问题可以从全局出发选择包容性经济增长、人力资本投资和社会保障的三支柱治理策略,构建一套稳定、有效、可持续的新型综合扶贫治理体系和一套具有动态性、可调整性的长效治理机制,并从益贫性产业发展、创业就业扶持体系建设、扶志扶智相结合、强化财政金融协同扶贫、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等多个方面精准施策。
关键词:
相对贫困 绝对贫困 乡村振兴 治理机制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王萍萍 徐鑫 郝彦宏
现行农村贫困标准是否与小康社会相适应,不仅影响到对我国反贫困成果的评估,也直接关系到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认同。经国家统计局测算,目前农村贫困标准已达到小康生活要求的稳定温饱水平,但要真正做到"两不愁",还需要做好"三保障"以及养老、救助和临时救助等工作,保障基本住房,并尽可能消除个体家庭难以预测的偶发不利因素。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正确使用现行农村贫困标准,按物价水平逐年上调各种扶贫工作标准,使反贫困工作更加完整覆盖贫困人口。
关键词:
农村 贫困标准 小康 脱贫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潘海燕 程振源
文章运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CHNS)中2000—2011年农村人口数据作为考察对象,将改进的森指数基于收入来源与户主性别、收入来源与教育水平分别进行复合分解,研究表明,女性户主与中学户主组内贫困发生率、男性和女性户主合并收入贫困缺口率、男性和女性户主组内以及这两组组间的工资收入贫困缺口基尼系数始终保持对增贫的正向贡献。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樊胜根 张林秀 张晓波
本文旨在研究政府投入对农村经济增长和缓解贫困的影响。利用1970年至1997年之间的省级数据,用联立方程模型估计了不同类型的政府投入的效果。分析表明,政府在农业研发、灌溉、教育和基础设施领域的投入,不仅推动了农业产出的增长,也有助于缓解农村贫困,但政府投入的效应在不同地区的不同投入类型之间具有显著差异。
关键词:
农业 公共投资 增长 缓解贫困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唐平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利用多年来在中国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农村住户抽样调查所掌握的大量详实资料,研究分析改革以来中国农村贫困标准的确定、调整等问题,以便于客观地描述和评价中国农村贫困的变化情况及特征,为进一步作好九十年代中国的反贫困战略工作提供参考线索。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韩雷亚,罗五金
目前,我国有8000万农民生活在贫困地区,要解决贫困地区农民群众的医疗保健问题,涉及到财政体制、自治权力、办医形式、筹资方式、资金运营等方方面面。中国卫生经济培训与研究网络在IHPP/UNICE资助下,从1993年起,对我国14个省114个贫困县进行了为期5年的调查研究,对贫困地区的卫生保健问题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其研究结果为我国农村贫困地区的卫生筹资政策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