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09)
- 2023(11083)
- 2022(9003)
- 2021(8750)
- 2020(6967)
- 2019(15718)
- 2018(15307)
- 2017(29543)
- 2016(15458)
- 2015(17019)
- 2014(16426)
- 2013(16394)
- 2012(15015)
- 2011(13781)
- 2010(13739)
- 2009(12865)
- 2008(12694)
- 2007(11111)
- 2006(9841)
- 2005(8898)
- 学科
- 济(67884)
- 经济(67815)
- 农(49673)
- 业(48998)
- 管理(36392)
- 农业(33019)
- 方法(25206)
- 企(24991)
- 企业(24991)
- 中国(23986)
- 数学(22774)
- 数学方法(22675)
- 业经(20078)
- 制(17211)
- 财(15705)
- 贸(14474)
- 贸易(14464)
- 易(14270)
- 银(13504)
- 银行(13503)
- 行(13023)
- 农业经济(12448)
- 发(12358)
- 体(12262)
- 融(11771)
- 金融(11771)
- 地方(11560)
- 险(11092)
- 保险(11001)
- 策(10943)
- 机构
- 学院(215648)
- 大学(213330)
- 济(103511)
- 经济(101921)
- 管理(84782)
- 研究(75601)
- 理学(73008)
- 理学院(72329)
- 管理学(71574)
- 管理学院(71160)
- 中国(65174)
- 农(49681)
- 财(46588)
- 京(43574)
- 科学(39720)
- 农业(37353)
- 财经(36880)
- 中心(35752)
- 所(35592)
- 经(34134)
- 经济学(33262)
- 业大(32748)
- 研究所(32055)
- 经济学院(30108)
- 江(29934)
- 北京(27554)
- 财经大学(27458)
- 范(26691)
- 师范(26560)
- 院(25964)
- 基金
- 项目(143250)
- 科学(115381)
- 研究(111815)
- 基金(108374)
- 家(92912)
- 国家(92018)
- 科学基金(79450)
- 社会(77752)
- 社会科(73279)
- 社会科学(73264)
- 基金项目(56560)
- 省(51861)
- 教育(48232)
- 自然(45666)
- 编号(45053)
- 自然科(44643)
- 自然科学(44634)
- 自然科学基金(43876)
- 划(43527)
- 资助(42412)
- 成果(36632)
- 部(34667)
- 国家社会(34294)
- 发(31862)
- 重点(31433)
- 制(30507)
- 农(30453)
- 教育部(30296)
- 中国(29873)
- 创(29763)
- 期刊
- 济(117582)
- 经济(117582)
- 研究(69634)
- 农(56214)
- 中国(44794)
- 农业(38475)
- 财(33175)
- 科学(29777)
- 融(29426)
- 金融(29426)
- 学报(29146)
- 管理(25539)
- 大学(24626)
- 业经(24107)
- 学学(23544)
- 财经(18554)
- 经济研究(17725)
- 业(17553)
- 教育(17007)
- 问题(16972)
- 经(15998)
- 世界(15184)
- 农业经济(14782)
- 技术(14684)
- 农村(14652)
- 村(14652)
- 贸(12560)
- 版(12133)
- 经济问题(11884)
- 社会(11625)
共检索到3284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张俊 付志宇
公共风险是推动公共品供给演进的原动力。从公共风险治理的思想视角,分析我国不同时期的农村公共品供给制度可发现:传统社会的农村公共品供给是政治均衡下的风险应对,它并没有提高农民抵御风险的能力;近代以来,尤其是人民公社时期,国家意愿的计划供给冲击了农民自发合作的秩序,降低了政府防范公共风险的能力;经济转型期,农村公共品供给制度的帕累托改进在于改变制度约束,寻找政府目标与农民真实偏好契合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
公共风险 公共品供给 政治均衡 制度演进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张军 蒋琳琦
一、导言 农村农作制度由集体化向家庭承包经营的转变,为农产品生产提供了强大的激励机制,刺激了粮食生产的巨大增长,与此同时,农作制度这一巨变显然又打破了原先制度结构的均衡状态。在长期的集体化农作制度下,农村政治、经济和有关社区生活的各项制度都获得了与之相适应的形式。这些制度都已基本定型,与农作制度一起互相制约互相补充,形成了稳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高彦彦 周勤 郑江淮
中国农村公共品长期供给不足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本文通过比较强势地方政府公共品供给行为与各部门公共品需求决定机制来探讨中国农村公共品供给不足的成因。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偏向的公共品供给配置内生于地方官员在追求政治晋升和维持社会稳定之间的权衡;而各部门的公共品需求则取决于二元经济背景下各部门对利润最大化的追求。因此,部门间公共品供给配置的政治决定机制和各部门公共品需求的市场效率原则之间的割裂导致了农村公共品供给与需求之间的错配和不足。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季鸣 王林
提高农村公共品供给效率,是当前解决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不足问题的现实途径。文章在计算出我国各省市农村公共品的供给效率的基础上,分析影响农村公共品供给效率大小的因素,得出提升农村公共品供给效率的途径。
关键词:
农村公共品 供给 效率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樊丽明 石绍宾
当前中国农村公共品供给机制表现出典型的"自上而下"的特征,即层层向上汇总公共品需求与绩效执行信息,层层向下传达供给决策与资金指令安排,信息反馈主要局限于政府体系内部。这种"自上而下"的体制符合当前中国的实际,客观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从长远来看,仍需进行改革和完善。
关键词:
农村 公共品 政府供给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唐娟莉
构建包括生产性、生活性和保障性三大类农村公共品的农村公共品供给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利用2000—2013年的相关统计数据,对2000—2013年中国农村公共品供给水平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2000—2013年中国农村公共品供给水平整体上呈增长态势,其中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农田水利等农村公共品的供给水平较高,而公共安全、文化娱乐和生态环境保护等的供给水平较低;农村公共品供给水平与国家政策有关,反映了政府在农村公共品供给上的行为偏好。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张俊
以养民范式作为理论参照系,先秦时期思想家提出了较为完备的农村公共品供给经济思想,具有重要的养民政策价值。但在统治者利益与农民利益相冲突时,农村公共品供给效果必然背离养民价值,导致农村公共品供给经济思想发生价值逆转。其内在根源是统治者具有社会"思想主导权"优势,"大同"与"小康"模式奠定了农村公共品供给的认识论基础,设计了统治者分利的政治逻辑;中国式"公私之辨"强调"公"的绝对权威,进一步消解了农民公共参与权,为农村公共利益狭隘化创造了条件;国家干预土地产权思想长期占据主导地位,为统治者及其代理人提供了分利资源。
关键词:
农村公共品供给 价值逆转 分利 经济思想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甘甜 张隽钊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公共品的供给严重不足,制约了我国农业竞争力的提高,影响着农村居民生活综合质量的提高以及生存、发展、健康、文化娱乐等多层次和多样化需求的满足。文章提出,政府应该完全承担农村纯公共产品的供给责任;利用民间资本为农民提供公共程度较低的准公共产品;建立农民参与的公共品供给决策制度,建立和完善农村公共品需求偏好表达机制;合理安排公共品中政府与市场、"公"与"私"的提供比例,以期进一步推进我国农村公共品有效供给,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关键词:
新常态 农村公共品供给制度 转型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杨丹 章元
本文首先基于地方财政支出理论提出假说:村民基于对村集体所能提供的公共品的需求而参与选举,会促使相应村级公共品供给增加;而选举产生的村领导会对选民差异化的公共品需求做出反应,做出迎合选民不同公共品需求的供给决策。在此基础上,本文利用中国399个村的调查数据建立联立方程模型对这一假说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选民对学校、诊所和水利设施的需求对于村集体对这三种公共品的供给都有正效应,从而验证了选举产生的村领导确实对选民差异化的公共品需求做出了反应。这一结果为理解中国农村选举制度的影响因素以及相关公共政策的制定提供了重要依据。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肖建
农村公共品的供给问题一直是关系农民生活、农村发展的重点课题,农村公共品的供给制度也在不断变革和完善,但是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这一课题已成为相关领域专家的研究重点。《自为与共享——连片特困地区农村公共品供给的社会基础》一书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其角度较新,立足农村特困地区,将农村公共品供给放在农村特有的社会环境下,以农民为主体,围绕农村公共品供给的社会基础展开讨论,得出了一系列富有见地的结论,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
自为共享 公共品供给 自愿缴费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肖建
农村公共品的供给问题一直是关系农民生活、农村发展的重点课题,农村公共品的供给制度也在不断变革和完善,但是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这一课题已成为相关领域专家的研究重点。《自为与共享——连片特困地区农村公共品供给的社会基础》一书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其角度较新,立足农村特困地区,将农村公共品供给放在农村特有的社会环境下,以农民为主体,围绕农村公共品供给的社会基础展开讨论,得出了一系列富有见地的结论,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
自为共享 公共品供给 自愿缴费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朱晓冲 孙太清
近年来我国以农业发展缓慢、农民负担沉重、农村社会问题突出为主要表象的“三农”问题,虽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农村公共品供给不力是其中最重要的方面。这就要求我们从公共财政学的角度科学地安排农村公共品的供给,进行农村财政制度创新。
关键词:
公共品 供给 财政制度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燕凌
本文概括分析了中国古代、民国时期和新中国农村公共品供给制度特征。古代农村公共品供给成本基本上由农民承担,民国时期农村公共品供给处于乡村自理状态。新中国建国初期政府采取以劳动力替代资本的方式保证农村公共品基本供给;改革以来至税费改革之前,农村公共品供给制度承继人民公社制度基本架构,但缺乏人民公社体制的强制性能力,未能适应农民主体利益诉求;税费改革后政府增加了农村公共品供给,而提高供给效率成为制度改进的关健。
关键词:
农村 公共品 供给 制度 变迁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张益丰 张少军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系的良性发展,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与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但是现有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系已经不能符合农村经济发展对基础设施等硬环境建设、农村居民基本生活保障的需要。本文首先通过对建国以来农村公共产品体系的梳理与分析,从总量和结构两个维度分析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特征性事实,其次从普遍性和特殊性两个层面探究了目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困境的原因,最后,基于上述分析,分别提出从短期完善修正现有支农政策、中期理顺与开拓支农途径,长期实行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转移、财政支农体系趋于完善等方法入手解决农村公共产品供应中存在的需求大于供给、财政支农体系混乱与财政支农形式单调等问题的对策体系。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王海员 陈东平
本文利用一组实地调查数据,计量分析了目前村庄民主化治理对公共品供给数量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村集体经济水平的提高,选举的规范程度对公共品供给数量的正向影响会得到强化;选举的激烈程度对于公共品供给数量具有"倒U型"影响。需要注意的是,选举对公共品供给数量的影响机制,一定程度上表达的是村庄之间对政府资源的争夺,所以,选举主要影响了资源在村庄之间的配置而非资源总量的增加。
关键词:
农村 基层民主 选举 公共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