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70)
2023(8729)
2022(7156)
2021(6744)
2020(5377)
2019(12474)
2018(12026)
2017(22791)
2016(12188)
2015(13678)
2014(13096)
2013(13364)
2012(12418)
2011(11584)
2010(11469)
2009(10584)
2008(10335)
2007(9151)
2006(8251)
2005(7268)
作者
(34299)
(29696)
(28925)
(27531)
(17841)
(14062)
(12968)
(11424)
(11095)
(10157)
(10054)
(9687)
(9001)
(8972)
(8937)
(8797)
(8418)
(8379)
(8315)
(8039)
(7272)
(7125)
(6984)
(6695)
(6609)
(6478)
(6291)
(6157)
(5947)
(5939)
学科
(61509)
经济(61462)
(49290)
(37407)
农业(32693)
管理(24376)
方法(23778)
数学(22528)
数学方法(22429)
中国(18348)
业经(17634)
(15072)
企业(15072)
(12702)
贸易(12696)
(12510)
农业经济(12394)
(12250)
(11588)
地方(11011)
发展(10201)
(10102)
(10016)
(9430)
农村(9411)
(8963)
环境(8881)
(8581)
(8578)
银行(8559)
机构
学院(178914)
大学(176160)
(89256)
经济(88097)
管理(67929)
研究(67136)
理学(59534)
理学院(58943)
管理学(58256)
管理学院(57951)
中国(53700)
(52177)
农业(39717)
科学(37987)
(36397)
(33779)
业大(33375)
(33320)
中心(30925)
研究所(30552)
经济学(28357)
财经(27616)
经济学院(25758)
(25627)
农业大学(24718)
(24521)
经济管理(22956)
北京(22771)
科学院(22619)
(22444)
基金
项目(122921)
科学(98422)
基金(92811)
研究(92118)
(81336)
国家(80622)
科学基金(68486)
社会(63656)
社会科(60191)
社会科学(60174)
基金项目(49223)
(46096)
自然(40664)
自然科(39749)
自然科学(39740)
教育(39426)
自然科学基金(39106)
(38274)
资助(36523)
编号(36015)
(30990)
(29466)
(28810)
国家社会(28357)
成果(27993)
重点(27515)
中国(25823)
(25533)
教育部(24961)
人文(24378)
期刊
(100381)
经济(100381)
(58948)
研究(52742)
农业(40721)
中国(37095)
学报(29110)
科学(28738)
大学(23540)
学学(22709)
业经(22056)
(21866)
(19127)
金融(19127)
管理(19123)
(18780)
经济研究(15000)
问题(14987)
农业经济(14584)
世界(14069)
农村(13885)
(13885)
财经(13621)
技术(12777)
教育(12257)
(11867)
(11024)
经济问题(10835)
(10687)
资源(10064)
共检索到2657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宋一弘  魏玮  
中国农村全要素能源效率具有显著的地区差异性,表现为由沿海向内陆递减的特征。通过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分解,发现技术进步是造成农村地区能效差异的主要原因;利用β收敛模型发现近30年中国农村TFEE能源效率波动性大,且收敛性不明显;在能源效率影响因素分析中,诸因素对各地区的能源效率具有不同的影响,甚至出现背离。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屈小娥  
本文基于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实证测算了1990~2006年全国30个省份全要素能源效率及技术进步、技术效率指数。基本结论是:东部地区全要素能源效率一直处于效率前沿面上,中西部地区均远离前沿面。2000年之前中国省际能源效率存在显著的收敛趋势,2000年后收敛趋势减弱。结构调整、技术进步、能源价格提高对全国及三大地区能源效率改进有积极作用,工业化水平提高对全国及东、西部地区能源效率改进有促进作用,对中部有抑制作用。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洪亮  褚保金  王丽爱  
本文采用1988~2005年农村居民收入省级面板数据,应用方差分解技术,将农民区域收入不平等分解为各生产要素和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研究发现,对农民区域收入不平等扩大贡献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全要素生产率>土地,因此,政府要平抑日益加剧的农村区域收入不平等,从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物质资本投资入手将效果显著。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立国  李东  龚爱清  
物流业是我国能源消耗的重要行业之一,尤其是油料的消耗,位居各行业首位。研究物流业的能源效率,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对于节能减排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基于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分析方法,构建了物流业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测度模型。通过分析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2003-2012年物流业的能源消耗面板数据,对中国物流业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及技术效率、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指数进行了实证测度,并分析了样本年内中国物流业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动态变动和区域差异情况。研究发现:2003-2012年中国物流业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呈现了下降的趋势,下降了2.88%,行业的总体全要素能源效率不高;西部地区物流...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姗姗  屈小娥  
以2003-2008年中国制造业28个行业面板数据为样本,选取行业固定资产净值年平均余额、年末从业人员数和能源消费为投入指标,行业总产值、SO2排放量为好和坏的产出指标,运用非参数数据包络分析的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测算了考虑环境效应的制造业行业全要素能源效率指数;并运用Tobit模型研究了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考虑环境效应的中国制造业行业全要素能源效率总体呈现稳步增长趋势,但远低于不考虑环境污染时制造业全要素能源效率,技术进步是制造业全要素能源效率提高的主要原因;分行业看,重工业行业的全要素能源效率显著高于轻工业行业,且行业内部差异显著;全要素能源效率增长率...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黄海峰  葛林  王美昌  
借鉴多阶段DEA模型原理,构建三阶段空间计量SBM模型,以管理和环境双重视角对我国2001-2012年276个城市全要素能源效率进行了评价和解析,并对其外生环境进行了识别,提出了改善能源效率的路径和策略。研究结果表明,以省域作为评价单元,多阶段DEA模型忽略了评价单元的空间溢出效应,会高估全要素能源效率;我国全要素能源效率依然偏低,节能潜力可达34%-46%,呈现倒"U"型发展趋势和区域不平衡特征,管理无效率和环境无效率是能源低效的原因,而不断恶化的外生环境是主要原因;空间集聚性、产业结构、技术进步、基础设施和能源禀赋是影响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关键因素,也是环境劣势地区提高能源效率的重点方向;东部...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士梅  尹希文  
本文从多视角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首先,利用DEA模型测算了2003—2014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其次,利用随机效应模型分析了东中西部分地区的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西部地区劳动力减少阻碍了全要素生产率进步,而中部地区农业劳动力转移则促进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最后,通过动态面板模型分析了全国范围内劳动力转移等要素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全国范围实证结果表明,劳动力转移阻碍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人均受教育程度和工业化则可以促进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因此,农业劳动力的减少并没有带来规模效益和技术进步。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士梅  尹希文  
本文从多视角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首先,利用DEA模型测算了2003—2014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其次,利用随机效应模型分析了东中西部分地区的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西部地区劳动力减少阻碍了全要素生产率进步,而中部地区农业劳动力转移则促进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最后,通过动态面板模型分析了全国范围内劳动力转移等要素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全国范围实证结果表明,劳动力转移阻碍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人均受教育程度和工业化则可以促进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因此,农业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杨骞  刘华军  
本文利用中国大陆分省数据,基于非期望产出SBM-DEA模型,测算了省际全要素能源效率和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并将后者分解为技术变动和效率变动;以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技术变动和效率变动作为技术进步的代理变量,将技术进步对能源效率的影响分解为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分别在邻接空间权重和地理距离权重下衡量了技术进步对能源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中国的区域全要素能源效率存在显著的空间依赖性和空间异质性;技术进步对能源效率具有"双刃剑"特征,即技术进步对本区域能源效率均存在显著正向促进作用,但对其他区域均却存在显著的负向空间溢出效应;同时,技术变动的空间溢出效应明显大于效率变动的空间溢...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嵘  米娅  王卓  
文章采用2005—2013年省际面板数据,建立固定效应模型,考察了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应用Shapley值分解方法分解了这些因素,得出以下结论:收入、城镇化水平、人口结构演变都与农村居民消费显著正相关;分解结果显示,在对我国农村居民消费差异的贡献度排名中,城镇化水平位居第一,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次之,地区固有因素排名第三,之后依次是老年抚养比、少儿抚养比和医疗支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嵘  米娅  王卓  
文章采用2005—2013年省际面板数据,建立固定效应模型,考察了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应用Shapley值分解方法分解了这些因素,得出以下结论:收入、城镇化水平、人口结构演变都与农村居民消费显著正相关;分解结果显示,在对我国农村居民消费差异的贡献度排名中,城镇化水平位居第一,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次之,地区固有因素排名第三,之后依次是老年抚养比、少儿抚养比和医疗支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肖锐   尹忞昊  
基于2006—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超效率SBM模型对我国农村能源碳排放效率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运用泰尔指数考察居民收入权重下我国农村能源碳排放效率区域差异及其演变特征,并通过面板Tobit模型分析居民收入水平与农村能源碳排放效率的非线性影响关系。结果表明:(1)我国农村能源碳排放效率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省域间有较大差异且存在扩大趋势。(2)我国农村能源碳排放效率泰尔指数值总体呈波动上升态势,区域内差异大小以及各区域差异对全国总体差异的贡献度排序均为“东部>西部>中部”。(3)居民收入水平对农村能源碳排放效率具有正向影响作用,从影响程度来看,中部地区最明显,东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较弱。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肖锐   尹忞昊  
基于2006—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超效率SBM模型对我国农村能源碳排放效率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运用泰尔指数考察居民收入权重下我国农村能源碳排放效率区域差异及其演变特征,并通过面板Tobit模型分析居民收入水平与农村能源碳排放效率的非线性影响关系。结果表明:(1)我国农村能源碳排放效率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省域间有较大差异且存在扩大趋势。(2)我国农村能源碳排放效率泰尔指数值总体呈波动上升态势,区域内差异大小以及各区域差异对全国总体差异的贡献度排序均为“东部>西部>中部”。(3)居民收入水平对农村能源碳排放效率具有正向影响作用,从影响程度来看,中部地区最明显,东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较弱。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潘海燕  程振源  
文章运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CHNS)中2000—2011年农村人口数据作为考察对象,将改进的森指数基于收入来源与户主性别、收入来源与教育水平分别进行复合分解,研究表明,女性户主与中学户主组内贫困发生率、男性和女性户主合并收入贫困缺口率、男性和女性户主组内以及这两组组间的工资收入贫困缺口基尼系数始终保持对增贫的正向贡献。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秦炳涛  席小炎  郑义  
运用MalMqui st方法从地级市层面考察了2000-2010年我国能源消费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变化状况。考虑能源要素投入后,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2.9%,显著高于劳动和资本双要素模型下年均0.2%的增长率,说明节能增效已经成为生产率提高的主要推动力量。进一步将全要素生产率分解为效率改善和技术进步后得出,效率改善和技术进步分别在推动我国"十五"和"十一五"期间的生产率提高方面起到了显著作用;东部地区在技术进步方面表现出色,中、西部地区则在能效改善方面具有较大优势;要提高区域生产率水平,全国约一半的城市仍然需要从技术进步或效率改善方面加强努力;技术进步是提高我国21世纪整体生产率和实现可持续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