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170)
2023(11858)
2022(9938)
2021(9321)
2020(7821)
2019(18485)
2018(17842)
2017(34871)
2016(18696)
2015(21403)
2014(21109)
2013(21580)
2012(20387)
2011(18552)
2010(18641)
2009(17802)
2008(17755)
2007(15982)
2006(13938)
2005(12556)
作者
(54046)
(45920)
(45584)
(43562)
(28823)
(22145)
(20687)
(17793)
(17268)
(16122)
(15735)
(15293)
(14511)
(14343)
(14185)
(14122)
(13656)
(13247)
(13243)
(13000)
(11383)
(11319)
(11210)
(10479)
(10415)
(10380)
(10028)
(10014)
(9287)
(9284)
学科
(92730)
经济(92649)
(57109)
(50642)
管理(46275)
方法(42121)
数学(38845)
数学方法(38630)
(34570)
企业(34570)
农业(33456)
中国(24921)
业经(22238)
(20802)
(18898)
贸易(18892)
(18471)
(17389)
地方(17040)
(14677)
(14026)
(13865)
银行(13842)
(13546)
金融(13544)
(13224)
农业经济(12489)
(12193)
环境(12117)
(11811)
机构
学院(279037)
大学(278117)
(129676)
经济(127484)
管理(107281)
研究(97371)
理学(92977)
理学院(92024)
管理学(90846)
管理学院(90335)
中国(78916)
(64237)
(57253)
(56046)
科学(55894)
农业(49453)
(49010)
中心(46298)
财经(45303)
业大(44822)
研究所(44414)
经济学(41505)
(41504)
(40741)
经济学院(37810)
北京(36143)
(34759)
师范(34472)
财经大学(33440)
(33300)
基金
项目(183584)
科学(145713)
基金(136700)
研究(136214)
(118233)
国家(117224)
科学基金(100166)
社会(90838)
社会科(86024)
社会科学(85998)
基金项目(72230)
(69825)
自然(61313)
教育(60724)
自然科(59910)
自然科学(59892)
自然科学基金(58904)
(58370)
资助(55789)
编号(54274)
成果(43695)
(43294)
重点(41005)
(40977)
国家社会(39071)
(37843)
教育部(37124)
课题(36575)
人文(36082)
(36066)
期刊
(142838)
经济(142838)
研究(83103)
(67538)
中国(52770)
农业(45619)
学报(43029)
(41353)
科学(40850)
(34214)
金融(34214)
大学(33584)
管理(32517)
学学(32044)
业经(27981)
财经(22824)
经济研究(22256)
(21917)
技术(21428)
教育(21292)
问题(20687)
(19576)
世界(17265)
(16257)
农村(15700)
(15700)
(15298)
农业经济(15124)
技术经济(14907)
经济问题(14121)
共检索到4148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艳华  王家传  
文章在对农村信贷配给度的历史变迁梳理的基础上,采用协整和比较的方法分析了中国农村信贷资金的配给效率。研究表明,政府主导的农村金融体制变迁决定了农业信贷配给度的变迁;农业信贷配给度有所降低,但其信贷配给效率低下;农村中小企业的信贷配给度逐年增加,但其信贷配给效率较高;农村金融体制深化改革阶段的农业信贷配给效率低于农村金融改革的初期阶段;农村中小企业的信贷配给效率高于农业信贷配给的效率。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龙海明  邓可欣  张倚胜  
信贷配给是制约我国农村信贷市场建设的重要因素,也阻碍了农村金融环境优化、影响了农村经济的良性发展。通过引入制度因子,量化信贷配给,构建了信贷配给宏观计量模型,对我国农村信贷配给状况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证明,利率和制度因子是造成我国农村信贷配给的两大因子。应合理调控利率、推进深化改革、加大三农扶持力度,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张龙耀  江春  
本文建立农村金融市场中非价格信贷配给的理论分析框架,基于特殊设计的直接诱导式询问方法,对农户面临的非价格信贷配给机制进行调查和识别,并实证分析影响非价格信贷配给机制的因素。研究发现,农村利率市场化改革以来,农村金融机构并没有将灵活的利率差异化管理作为弥补潜在贷款损失的手段。当前农村金融市场中多种类型的非价格信贷配给机制并存,农村金融机构的信贷合约特征和放贷行为偏好使得一部分农户被配给出信贷市场,一部分农户主动退出信贷市场。农村金融机构倾向于与农村地区少数生产规模较大、具有稳定收入和身份特征的农户建立稳定的、以重复放贷为基础的信贷供给机制,不具备这些特征的农户将面临配给,这与利率管制时期的放贷行...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彭澎  吴承尧  肖斌卿  
本文结合中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存在的实际问题,以信贷配给理论为基础,利用4省1014户农户样本数据,采用Probit、Tobit等方法考察了银保互联贷款模式对中国农村正规信贷市场中信贷配给的影响。研究发现,银保互联可以缓解农户面临的需求方配给和来自于供给方的数量配给。一方面,银保互联使得原本不愿意向银行申请贷款的农户将名义信贷需求转变为有效信贷需求;另一方面,银保互联提高了农户的信贷可得性,其完全数量配给和不完全数量配给都得到了缓解。总之,通过跨行业合作实现信贷和保险耦合的银保互联贷款模式对中国农村正规信贷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秦建群  秦建国  吕忠伟  
推进农村金融改革,构建新型农村金融体系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之一。本文基于我国12省(市)农户家庭信贷的微观数据,在正规金融渠道与非正规金融渠道相互独立和相互影响的前提下,运用Probit模型对农户信贷渠道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解析了农村二元金融结构特征下农户信贷渠道的选择行为,并提出了深化农村金融改革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彭澎  张龙耀  李心丹  
为了更好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本文试图从新的视角对如何改进农村正规金融市场中的信贷配给问题展开研究。具体而言,首先分析了我国农村正规信贷配给的形成机理及对其实现改进的基本思路。然后,基于目前实践中已有的"政银保"模式,分别从理论和实证层面就其如何改进农村正规信贷配给展开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政银保"可以通过提高银行发放单位贷款的期望利润来增加信贷市场的供给水平,从而缩小供需缺口、改进农村正规信贷配给。以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2015年的专题调查为数据来源的实证研究也证明了"政银保"的确能够显著降低农户受到的配给程度,这有利于普惠金融的实现。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杨尚君  
笔者首先对农村信贷配给作用于城乡收入差距的机制做了讨论,然后选取了我国1985-2012年的相关数据,运用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状态空间模型等方法实证分析了农村信贷配给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农村信贷配给与城乡收入差距成正相关关系;并且农村信贷配给是城乡收入差距的Granger原因;农村信贷配给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程度在动态演进中整体呈现上升趋势。鉴于此,笔者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陈卫东  
在目前的农村信贷市场上,以农村信用社为主的正规金融和私人借贷等非正规金融构成了信贷的供给方。但由于种种原因,作为支农主力军的农村信用社在担负起支农、兴农责任时,尚有部分保留,而非正规金融由于"先天不足",其借贷活动的规范仍需长期的政策引导与市场监管,这就导致了"涉农贷款难"。为此,本文从"三农"的角度,用微观经济学中的相关理论对当前农村信贷配给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就解决"涉农贷款难"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鸿卫  
导致信贷配给现象的原因有利率上限管制 ,信贷市场上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利率上限条件下的信贷配给会导致信贷市场低效率 ,而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信贷配给则是帕累托改进。通过信贷配给的效率分析可得到我国利率市场化的相关启示。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亚辉  张建波  
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是信贷配给产生的根本原因。农村信贷市场的信贷配给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农村信贷配给既有农村经济组织自身的原因,也与农村金融体制及金融风险补偿机制缺失有关,垄断性的农村金融市场结构更加剧了农村金融机构与农户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和信贷配给程度。系统分析农村信贷配给的根源、性质有助于深化农村金融体系改革及农村金融政策的调整。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谢玉梅  胡基红  
目前,我国农村存在着严重的信贷配给不足现象,严重减低了农村经济主体贷款可获得性。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既有农村金融供给方面的原因,又有农村金融需求方面的原因,还有农村金融环境方面的原因,应从多方面着手探讨缓解农村信贷配给的路径。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董竹  覃基广  
本文通过DEA模型对我国农村信贷的效率进行了静态和动态的分析,并对吉林省农村的信贷效率进行了专项分析,结果表明吉林省农村信贷的效率较低,这与吉林省农村经济政策相关,并发现资本并不是农村经济增长的首要因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正辉  
本文针对当前中国的热点问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阐述了农村居民信贷与经济增长的主要关系,设定了农村经济增长与信贷之间的理论模型,并利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对中国农村居民信贷与经济增长进行因果检验,以此为基础建立了中国农村经济增长与农村居民信贷的实证模型。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刘祚祥  黄权国  
本文通过对S-W模型有关假定条件的修正,建立了修正的S-W模型,论证了贷款人的信息生产能力与贷款利率之间的关系;在模型中引入农业保险,考察了农业保险对贷款利率、信贷风险及贷款人收益的影响;同时,通过对湖南省岳阳市辖内6县(市)的调查数据进行经验分析,展示了农业保险能够增加农村信贷机构的收益并降低参保借款人的贷款利率与信贷风险。研究结果表明,农业保险对农村信贷规模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不但可以降低农村信贷配给,而且能够降低信贷风险并增加贷款人收益。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朱喜  李子奈  
本文利用2003年约3000户农村家庭的抽样调查数据,从实证角度考察了我国农村正式金融机构向农户提供信贷服务时的配给行为。论文采用联立离散选择模型,较好地描述了农户贷款需求和银行贷款供给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我国农户面临着严重的信贷约束,一半以上具备有效需求的农户由于信贷配给无法得到正式机构的贷款。政府干预和信息不对称是造成农村信贷配给的重要原因,银行和信用社对农户的贷款决策主要决定于政府的农村金融政策。为改善农村信贷抑制程度,政府必须推动金融机构的进一步改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