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411)
2023(14869)
2022(12474)
2021(11808)
2020(9688)
2019(22404)
2018(21898)
2017(41625)
2016(22645)
2015(25673)
2014(25653)
2013(25650)
2012(23915)
2011(21810)
2010(21930)
2009(20907)
2008(20998)
2007(19078)
2006(16958)
2005(15348)
作者
(65457)
(55484)
(55138)
(52466)
(34807)
(26526)
(24815)
(21605)
(20992)
(19468)
(18972)
(18445)
(17500)
(17408)
(17407)
(16975)
(16491)
(16131)
(16012)
(15854)
(13946)
(13665)
(13482)
(12579)
(12515)
(12477)
(12276)
(12214)
(11178)
(11098)
学科
(99939)
经济(99822)
(68988)
管理(62732)
(51610)
(46509)
企业(46509)
方法(40339)
数学(35940)
数学方法(35625)
农业(34119)
中国(29401)
业经(26128)
(25673)
(24678)
(20402)
贸易(20392)
(19950)
地方(18848)
(17798)
(17569)
银行(17541)
(16953)
(16856)
(15900)
金融(15895)
(15236)
环境(14455)
(14374)
财务(14338)
机构
学院(332832)
大学(331128)
(147124)
经济(144297)
管理(125019)
研究(117727)
理学(107265)
理学院(106082)
管理学(104506)
管理学院(103882)
中国(93549)
(70799)
(69613)
科学(68757)
(67731)
(59718)
中心(54772)
农业(54387)
研究所(53809)
财经(52941)
业大(52014)
(50686)
(48133)
经济学(45895)
北京(44067)
(42469)
师范(42100)
(41405)
经济学院(41378)
(39361)
基金
项目(216830)
科学(171301)
研究(161801)
基金(158748)
(138038)
国家(136825)
科学基金(116195)
社会(105657)
社会科(99851)
社会科学(99822)
(83537)
基金项目(83433)
教育(73068)
自然(71654)
(70042)
自然科(69945)
自然科学(69924)
自然科学基金(68717)
编号(65568)
资助(64158)
成果(53978)
(50032)
重点(49056)
(48187)
课题(45364)
(44885)
(44712)
国家社会(44643)
教育部(42749)
创新(42097)
期刊
(168747)
经济(168747)
研究(101168)
(73056)
中国(69542)
(52335)
学报(51886)
农业(49250)
科学(49175)
管理(42528)
大学(40504)
学学(38486)
(36639)
金融(36639)
教育(31545)
业经(31212)
技术(27253)
财经(26765)
经济研究(25699)
(24180)
问题(23670)
(23030)
世界(18952)
(18836)
(18368)
技术经济(16795)
农村(16295)
(16295)
经济问题(15756)
国际(15744)
共检索到5084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祺  
在政府主导的外生的中国农村信用社制度出现后,产生了四大利益主体,即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信用社社员、农村信用社"内部人"。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中国农村信用社的制度变迁过程就是四大利益主体之间的相互博弈与均衡的过程。本文通过对主要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博弈和政治博弈进行分析,提出了中国新时期农村信用社制度改革的有效路径。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何广文  
农村信用社改革与制度变迁,实际上是在对农村信用社与农户在农村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利益关系进行调整的同时,对农村信用社控制权资源进行重新组合,它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一个政府主导的强制性制度变迁过程、一个逐渐多元化的过程。这个过程,缺乏战略导向和目标模式的设定,更多地拘泥于形式和数量上的调整、管理权利的重新分配,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没有理顺,并且以市场为基础的外部治理机制发育不全。应确立农村信用社制度创新的目标模式,按照系统论和系统工程的观点创新农村信用社机构体系,整合农村信用社金融资源,建立农村信用社的市场约束机制,并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信用社利益相关者治理模式,逐渐更多地依靠自主创新。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吴少新  王国红  
本文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剖析了中国农村信用社的制度变迁历程,指出中国农村信用社的制度变迁完全是由政府主导的强制性制度变迁,它与农村金融需求主体对农村合作金融的需求相悖, 导致严重的路径依赖,而且还伴随着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利益矛盾与冲突,必须用内生诱致性市场交易替代它;内生农村信用社组织体系是一个市场自然选择过程;目前中国的农村信用社的制度变迁催生着内生于市场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转轨经济条件下,内生于市场的农村信用社的诞生与发展需要政府的扶持,但要注意政府行为的严格界定和适时退出;农村居民地位的提高和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的转型是内生诱致性的农村信用社产生与发展的保证。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易棉阳  陈俭  
建国以来的农村信用社发展走过了一条"之"字道路:1949—1957年坚持合作制,1958—1978年破坏合作制,1979年以后试图回归合作制。以合作金融必备的自愿性、民主管理性、互助合作性三原则来考量中国农村信用社发展史,却发现,除建国初年成立的少数信用社外,后来成立的绝大多数信用社都是以行政指令强制组合而成的名义的合作组织,特别是1958年之后,信用社的合作性彻底破坏,中国没有一种合作制机构真正成功过。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纪琼骁  袁泉  
在经济金融体制转轨的特殊时期,由于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服务对象、经营管理以及历史问题的特殊性,作为一种支持性和补偿性的制度安排,需要政府提供适宜的制度环境,包括信用支持、资产支持、财政支持、资金支持、利率支持、税收支持、行政支持、信誉支持以促进农村信用社的健康发展。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阳昭  穆争社  
我国农村信用社的制度变迁呈现典型的中央政府主导型强制性特征。我国经济体制先后经历了社会主义改造、计划经济建立、计划经济向商品经济过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的变迁,推动着农村信用社制度变迁的特征也呈现古典式合作金融组织、集体金融组织、合作金融组织恢复和完善、社区性地方金融机构的发展历程。从上述制度变迁获得的经验与启示是,为更好地促进实现农村信用社制度变迁目标,要强调中央政府主导与农村信用社自主选择有机结合、注重建立商业化可持续发展机制、调动地方政府积极性、发挥政策扶持的推动作用等。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边维刚  
本文围绕农村金融制度变迁的方向及其路径,对当前我国新一轮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得失成败进行评估,提出要重视农村信用社在强制性制度变迁中产生的行为异动,建议下阶段政府应该定位于并发挥好次级行动主体的作用,重点帮助并促进“三农”初级行动主体获得潜在的收入进行相关制度安排,在农村信用社改革中诱发与创新以需求为导向的农村金融制度。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白积洋  
我国的农村经济发展尚面临许多瓶颈,其中农村金融问题尤其令人关注。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市场体系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决定着农村金融改革与发展的成败。但我国农村信用社不仅在正式制度安排方面尚不规范,而且还受到了非正式制度的制约。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的缺失直接制约了其经营业务的开展;而农村长期形成的习俗与社会关系抵押等非正式制度因素以及衍生的非正式金融,则间接影响了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因此,必须加快农村信用社的非正式制度改革,加强非正式制度与正式制度的协调合作。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维  
中国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改革是一项利于“三农”的金融工程 ,同时也是一项制度创新。在推进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中不可避免地会引起各种体制的相互碰撞 ,解决或预防这些碰撞将有利于农村信用社整体改革的推进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宋磊  王家传  
新型产权组织模式与运行机制的构建作为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核心,目前已经走到了攻坚阶段。文章在归纳分析农村信用社改革与发展背景及基本现状的基础上,围绕政府与农村信用社双方的益损值,对政府推行农村信用社合作制规范进行了博弈分析。最终的纳什均衡分析结果是,在现有农村信用社基础上搞统一的合作制规范不可能成功,农村信用社改革必须走“多元化”产权组织模式道路。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兵  曹阳  
中国政府在苏南地区主导了农村信用社新一轮制度变迁,其标志性成果是将部分农村信用社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本文利用苏南9家农村商业银行与15家农村信用社1999~2008年的相关数据,从商业可持续和支农力度两个方面,对农村信用社新一轮制度变迁的效果进行评估。实证结果表明:新一轮制度变迁能够促使农村商业银行提升自身商业可持续能力;在支农力度方面,新一轮制度变迁产生的效果则差异显著:一方面,它的实施有助于农村商业银行为大型乡镇企业提供更多的金融支持,但另一方面,却造成了农村商业银行相对减弱了对中小型乡镇企业的支持力度。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刘进宝  何广文  
本文全面分析了农村信用社不同时期制度的特征,认为农村信用社在其设立初始就存在自身产权不清晰的制度缺陷;以后的制度变迁是在中国总体政治经济制度变迁的大背景下产生的,频繁的制度变迁使农村信用社外部经营环境和内部经营管理不断发生变化。农村信用社制度缺陷本身存在着不确定性和制度变迁带来的不确定性,给农村信用社带来了很大的经营风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