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561)
- 2023(18005)
- 2022(15218)
- 2021(14292)
- 2020(11847)
- 2019(27187)
- 2018(26868)
- 2017(50608)
- 2016(27706)
- 2015(31132)
- 2014(30950)
- 2013(30743)
- 2012(28230)
- 2011(25733)
- 2010(25465)
- 2009(23418)
- 2008(22811)
- 2007(19975)
- 2006(17635)
- 2005(15266)
- 学科
- 济(111774)
- 经济(111645)
- 业(75773)
- 管理(71746)
- 企(52938)
- 企业(52938)
- 农(51943)
- 方法(47537)
- 数学(41870)
- 数学方法(41478)
- 农业(34347)
- 中国(32229)
- 业经(28201)
- 财(27319)
- 学(25055)
- 制(21970)
- 贸(21948)
- 贸易(21939)
- 地方(21901)
- 易(21411)
- 银(17299)
- 银行(17221)
- 环境(16851)
- 技术(16690)
- 体(16551)
- 行(16535)
- 发(16439)
- 理论(16288)
- 融(16063)
- 金融(16055)
- 机构
- 大学(395043)
- 学院(394944)
- 济(160666)
- 经济(157468)
- 管理(151547)
- 研究(140485)
- 理学(131967)
- 理学院(130452)
- 管理学(128212)
- 管理学院(127522)
- 中国(105062)
- 科学(89581)
- 农(89064)
- 京(84470)
- 所(72261)
- 农业(69352)
- 业大(69270)
- 财(69002)
- 研究所(66573)
- 中心(63096)
- 江(56789)
- 财经(55590)
- 北京(53029)
- 范(51809)
- 师范(51190)
- 经(50982)
- 院(49740)
- 经济学(47992)
- 州(45265)
- 农业大学(44215)
- 基金
- 项目(276677)
- 科学(215531)
- 基金(200426)
- 研究(198128)
- 家(178417)
- 国家(176900)
- 科学基金(149066)
- 社会(125238)
- 社会科(118306)
- 社会科学(118273)
- 省(107535)
- 基金项目(106424)
- 自然(97201)
- 自然科(94935)
- 自然科学(94902)
- 自然科学基金(93211)
- 划(91008)
- 教育(89246)
- 资助(81519)
- 编号(79977)
- 成果(64526)
- 重点(62320)
- 部(60834)
- 发(59691)
- 创(57179)
- 课题(55058)
- 创新(53467)
- 科研(53125)
- 国家社会(52259)
- 计划(51201)
- 期刊
- 济(176278)
- 经济(176278)
- 研究(113396)
- 农(88311)
- 中国(77808)
- 学报(73915)
- 科学(64680)
- 农业(60078)
- 大学(55218)
- 学学(52468)
- 管理(50998)
- 财(49327)
- 教育(41210)
- 融(34311)
- 金融(34311)
- 业经(33154)
- 技术(31116)
- 业(29348)
- 经济研究(27712)
- 财经(26423)
- 问题(24122)
- 经(22681)
- 版(22238)
- 业大(21072)
- 科技(20467)
- 世界(19127)
- 图书(19104)
- 技术经济(18167)
- 资源(17757)
- 农业大学(17655)
共检索到5761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阮敬
文章在构建一种基于收入分布的福利损失函数基础上,利用CHNS 1988~2008年农村住户调查数据对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农村低收入群体收入分享及其地区差异状况进行了测度,并从经济增长、收入不平等和物价水平3个方面对分享状况进行了因素分解。结果表明,经济的快速增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自动增加农村低收入群体的分享能力和份额,但其分享到的收入份额近年来有被收入不平等和物价上涨因素抵消的趋势;同时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对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分享有较大影响。
关键词:
低收入 低收入群体 成果分享 收入份额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阮敬
文章构建了基于收入分布并瞄准低收入群体的经济增长成果分享模型,利用城镇居民收入住户调查数据对中国地区之间1988-2008年的增长成果分享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解构。结果表明,在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中国城镇低收入阶层的成果分享经历了一个U型发展过程,其分享到的成果近年来逐步提高;地区内部收入差距扩大和物价水平提升会抵消一部分所分享到的增长成果,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仍是阻碍分享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低收入群体 收入分布 成果分享 地区差异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谢东梅
旨在考察一个较长的时间序列内农村低收入人口贫困状况的动态变化,探明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等宏观层面影响因素与贫困指数之间的定量关系与内在联系。基于GQ模型和(模型,选取具备可分解性的FGT指数,采用1990—2006年福建省农村居民收入分组面板数据,分别运用4条低收入标准线对低收入群体的H指数、PG指数、SPG指数和贫困弹性进行模拟。实证结果表明,福建省的经济增长有效减少了绝对低收入人口数量,而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却降低了低收入群体的潜在福利,从而影响农村相对贫困的减少效果。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杨华
在中国快速工业化、城镇化、人口外流的背景下,农村中等收入群体是保持农村稳定与活力的一股重要力量。他们数量庞大,不完全"离土离乡",对现状较为满意,并受惠于现有农村政策和土地制度,是党和国家在农村的坚定支持者。农村中等收入群体在农村还发挥着维系"有主体熟人社会"、释放"中间价值"、催生"去阶层分化"、撬动"高社会性竞争"和推动"半城市化"等功能,确保了农村成为中国现代化的"稳定器"与"蓄水池"。稳定和壮大农村中等收入群体,既要增加农民收入、减少农民开支,又要为农民提供兜底式保障。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杨华
在中国快速工业化、城镇化、人口外流的背景下,农村中等收入群体是保持农村稳定与活力的一股重要力量。他们数量庞大,不完全"离土离乡",对现状较为满意,并受惠于现有农村政策和土地制度,是党和国家在农村的坚定支持者。农村中等收入群体在农村还发挥着维系"有主体熟人社会"、释放"中间价值"、催生"去阶层分化"、撬动"高社会性竞争"和推动"半城市化"等功能,确保了农村成为中国现代化的"稳定器"与"蓄水池"。稳定和壮大农村中等收入群体,既要增加农民收入、减少农民开支,又要为农民提供兜底式保障。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新
为了解影响重庆市低收入群体就业的因素,为政府出台低收入群体增收政策提供依据,在重庆市开展了一次低收入群体就业状况的调研,并通过实证分析影响就业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重庆市城乡低收入群体整体就业状况不佳,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社会关系,其次是技能和培训,以及健康和年龄。对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低收入群体 就业 影响因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齐晓亮 石靖
深入了解城镇低收入群体的消费状况,是正确认识和逐步解决城镇贫困问题的必要前提。文章从家庭调查视角出发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收入状况是影响低收入群体消费支出的主要因素,丧失劳动力人数、负债状况、慢性病患者人数、家庭规模以及子女数等因素也对其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低收入群体 消费支出 精准扶贫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罗楚亮 梁晓慧
根据中国居民收入分配课题组(CHIP)历次农村住户调查数据,讨论农村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增长基本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相对于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总体增长,低收入群体收入增长总体上相对更为缓慢。外出务工收入和农业经营收入具有缩小低收入群体和总体收入差异的作用;本地工资性收入具有扩大收入差异的作用。从收入差距解释份额看,低收入群体的本地工资性收入和农业经营收入也是导致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因素。从群组特征来看,低收入群体中劳动力缺乏、老龄人口增加以及区域分布差异成为重要的解释因素,受教育程度差异的解释作用也在逐渐上升。为此,促进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增长,需要完善针对老年人群的保障体系、改善受教育的均衡性,增加低收入群体的就业机会,并促进劳动力流动以及区域经济平衡发展。
关键词:
低收入群体 收入结构 人口特征 共同富裕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黄艳敏 张岩贵
本文提出了通胀敏感度指标,论证了低收入者面对物价上涨的消费行为反应,发现其对物价上涨的敏感度较高。通过调查分析,进一步证实了低收入群体在收入预算强约束下采取缩减消费规模和调整消费结构方式应对物价上涨。在相关保障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通货膨胀通过再分配效应降低了低收入群体的实际购买力,导致其民生消费水平的恶化。基于此,从收入保障和稳定心理预期等角度,提出了低收入群体面对物价上涨的保障措施。
关键词:
通胀敏感度 CPI 低收入群体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余吉祥 沈坤荣
本文分析了中国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地区差距的影响因素,量化了它们对工资性收入地区差距的贡献,初步确定了其作用路径。本文的研究发现,中国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的地区差距应由各地区农村居民的非农就业机会差距以及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劳动报酬差距共同解释,但后者的解释能力更强。本文基于回归方程的分解方法还发现,非国有化是导致中国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地区差距的主要原因,而教育相对不重要。全球化和城市化,特别是城市化,主要是通过非农劳动报酬来影响工资性收入的地区差距。教育主要导致了非农劳动报酬的地区差距,人均耕地面积则主要导致了非农就业机会的地区差距。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姜凤利 王雪标 王卫强
文章首先利用回归模型对中国农村人均收入变动趋势进行了分析,其次运用因子聚类法对中国31个省份进行分类,最后根据聚类结果找出不同地区影响农村人均收入的因素。结果表明:中国农村人均收入以年均11.56%的速度不断增加,增长速度较快;农村人均收入组成结构中经营性收入占比逐渐上升,工资性收入占比逐渐下降,财产性收入及转移性收入变化幅度不大,较为平稳;按经济因子及农业因子可将中国农村人均收入水平分为四类,第一类为北京、上海、天津3个直辖市,第二类为东部沿海的7个省份,第三类为东北三省、中部省份和海南等10个省份,第四类为西部大开发的11个省份。不同地区农村人均收入的影响因素不尽相同,主要因素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和农村人均固定资产投资额,从回归系数来看,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对农村人均收入的影响最大,对东、中、西部地区的影响因子分别是0.707%,0.513%、0.678%;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对西部地区的影响明显比东部地区大,影响因子分别为-0.599%和-0.23%;固定资产投资对中部地区农村人均收入产生正向影响,影响因子为0.218%。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乐为 钟意
基于农村居民收入对消费水平影响机理的视角,对我国1985~2006年间我国农村居民年均消费支出、农村居民实际年收入、农产品收购价格指数以及农业税有效税率等指标进行了协整检验。研究结果发现:从长期来看,农村居民实际收入对其消费水平产生的作用最大,农产品收购价格指数次之,而农业税有效税率的作用最小;而从短期来看,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对增加农村居民的消费支出则更为有效。
关键词:
农村居民 消费水平 影响因素 协整分析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娄世艳 李建民
工资性收入在农村居民纯收入中所占比重不断提高,提高农村居民的工资性收入对增加农民收入和缩小城乡差距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运用定量分析的方法,研究影响我国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健康状况、乡城流动、产业结构、尤其是教育水平对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有显著影响,但这些影响在我国的东部、中部和西部各不相同,其中教育对东部和中部的影响非常大而对西部的影响却不显著。本文分析了形成这些不同影响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村居民 工资性收入 教育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郭金金 夏同水
基于济南市实地调查的655份样本,建立Logit模型研究城市中低收入群体住房租购决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个人特征、家庭特征、建筑特征、政策权益以及政策推行五类因素中,政策推行因素影响最为显著,而其余四类因素则影响较弱;政策执行因素的改进与完善将提高中低收入群体租赁意愿。其中,出台租购并举相关政策、建立健全的网上房屋租赁平台是关键因素,其次是政策执行力度;单位性质对中低收入群体住房租购选择具有显著影响,而性别、年龄、学历、工作时间长短等因素并无显著影响。
关键词:
租购并举 中低收入群体 租购选择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韧
农民收入增长乏力日益威胁到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这一问题加剧于经济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二元赶超政策不断弱化且农业支持政策不断出台。为解释这一现象,本文运用所构建的农民收入决定模型提出了三个命题。基于1952~2003年数据的实证检验表明,改革开放前后我国农民收入变动及其决定特征存在着结构性突变,直接限制了农业减税等传统支持政策的有效性,当前的政策选择应当是降低农业人均扶养比例;提升农业技术水平;限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