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157)
2023(20247)
2022(17300)
2021(16213)
2020(13520)
2019(31182)
2018(30617)
2017(58496)
2016(31523)
2015(35667)
2014(35162)
2013(34625)
2012(31665)
2011(28677)
2010(28606)
2009(26481)
2008(25963)
2007(22959)
2006(20280)
2005(17914)
作者
(88795)
(74398)
(73618)
(70161)
(46978)
(35438)
(33351)
(29060)
(28186)
(26254)
(25190)
(25122)
(23344)
(23302)
(22797)
(22654)
(21832)
(21743)
(21404)
(21147)
(18421)
(18125)
(17819)
(17016)
(16624)
(16590)
(16303)
(16147)
(14941)
(14683)
学科
(131623)
经济(131399)
(91559)
管理(90531)
(69331)
企业(69331)
方法(58963)
(52841)
数学(51296)
数学方法(50669)
中国(36618)
农业(35004)
(34624)
业经(33157)
(28173)
(25345)
地方(24550)
(24201)
贸易(24186)
(23574)
(20538)
(20500)
银行(20460)
财务(20457)
财务管理(20409)
理论(20001)
(19868)
(19572)
金融(19567)
(19544)
机构
大学(448188)
学院(446396)
(186788)
经济(183080)
管理(176218)
理学(153193)
理学院(151565)
研究(150303)
管理学(148878)
管理学院(148066)
中国(115633)
(94625)
科学(90183)
(86229)
(81094)
(73811)
中心(69370)
财经(68712)
业大(67798)
研究所(66975)
(64412)
(62831)
农业(62193)
北京(59711)
(57959)
师范(57458)
经济学(57194)
(54069)
经济学院(51578)
(51496)
基金
项目(305718)
科学(242205)
研究(225507)
基金(224672)
(195055)
国家(193407)
科学基金(167033)
社会(145962)
社会科(137834)
社会科学(137797)
基金项目(118257)
(116867)
自然(106631)
自然科(104165)
自然科学(104141)
教育(102880)
自然科学基金(102286)
(98198)
资助(92333)
编号(91394)
成果(74460)
(68735)
重点(67937)
(64535)
(63030)
课题(62034)
国家社会(60957)
教育部(59394)
创新(58890)
(58410)
期刊
(204360)
经济(204360)
研究(132574)
中国(87723)
(79716)
学报(69682)
(65462)
科学(64928)
管理(62597)
大学(54867)
农业(54263)
学学(51677)
教育(47006)
(41894)
金融(41894)
技术(37629)
业经(36220)
财经(33769)
经济研究(31895)
(28903)
问题(27515)
(26403)
(22472)
图书(21394)
世界(21136)
技术经济(21002)
统计(20809)
理论(20752)
科技(20610)
(20574)
共检索到6597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韩华为  陈彬莉  
本文基于2012年和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农村样本构成的面板数据,使用PSM-DID识别策略,严格评估了农村低保对受助者政府信任、社会信任和社会问题主观感受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1)农村低保能够有效提升受助者尤其是贫困受助者对地方政府的信任水平;(2)获得低保可以改善贫困受助者对邻居的信任程度,但同时也会削弱其对父母的信任程度;(3)农村低保能够有效降低受助者对贫富差距、医疗、社会保障问题严重程度的主观感受,且该效应在贫困群体中更为突出;(4)在改善政治信任和社会信任以及缓解社会问题严重程度的主观感受方面,农村低保在西部地区的作用不如在东中部地区。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魏滨辉  苏柯雨  柳松  
在农户非农化与融资难的双重背景下,基于2014年和2016年两期中国家庭追踪调查面板数据,运用传统Tobit模型和联合估计的条件混合处理(CMP)模型首次分析了非农就业对农户融资的影响效应;采用工具变量模型克服了内生性问题,并运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PSM-DID)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研究发现:一是非农就业对农户融资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就不同融资渠道而言,非农就业可以同时促进农户获得正规和非正规融资;二是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非农就业对青年、教育水平高以及东部地区的农户融资促进作用更大;三是中介效应分析结果表明,非农就业主要通过收入增加和土地流转两种效应来促进农户融资。因此,大力发展非农经济,促进农民工多渠道就业与创业,是缓解农户融资难和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政策手段。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韩海彬  李全生  
借鉴经济收敛理论,对农村教育收敛概念进行严格的定义,并且对农村教育收敛的类型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选取中国29个省份1993~2010年的面板数据对中国农村教育收敛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考察期内,中国农村教育基尼系数呈整体下降趋势,具有明显的σ收敛特征;无论全国范围还是东、中、西部地区的农村教育发展水平呈现稳步上升态势,并且均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陆宇嘉  杨俊  王燕  
通过面板数据模型,从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角度对2000-2007年我国东中西部农村减贫差异进行的分析发现,东中西部各地区的整体经济及农村经济发展有利于促进农村贫困发生率的降低。同时,东中西部的农村金融发展均能使其区域内农村贫困状况得到有效改善。但是,整体金融发展对农村贫困的缓解作用仅在西部地区得到验证。因此,进一步深化各区域内经济体制改革,适当调整金融结构并大力发展农村金融将有利于减少农村贫困,缩小区域差距。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周密  赵晓琳  黄利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是中国农村税费改革后村级公共产品主要供给制度。该制度以其筹补结合的供给方式,弥补了由于税费减免导致的财政资金短缺加之村民筹资不足带来的村级公共产品供给缺失,有效促进了村级公共产品供给。理论上村级公共产品有效供给能够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但通过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提供的村级供给产品需要农民、村集体承担一部分建设费用,且后期管护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民的经济负担。那么实施多年的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是否真正提高了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以及这种影响是短暂的还是持久的?其内在作用机制又是怎样的呢?文章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实施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并探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作用路径。然后运用中国县域面板数据对理论分析结论进行实证检验。文章在搜集2002年-2015年全国1869个县域经济数据基础上,从各省政府、省农委历年相关工作文件中查找1869个县开展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起始年份,最终形成26166组县域面板数据。研究发现,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实施能够对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影响程度总体上呈现逐年递增趋势,并探讨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在其中发挥的中介效应。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钱水土  许嘉扬  
本文利用中国23个省级地区1988—2008年的面板数据,通过引入地区和时间两类虚拟变量,对中国农村金融的收入效应进行了比较与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收入效应具有显著的地区和时间差异。在东部和中部地区,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并且东部的效应大于中部;而在西部地区,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在1988—1998年和1999—2008年这两个时间段内,东部地区农村金融发展的收入效应进一步增强,中部和西部地区的收入效应没有显著变化。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苏静  胡宗义  朱强  
笔者利用1986年~2010年的区域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的收入效应。研究表明,东、中、西部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各区域农村非正规金融在促进农民增收上的效率要普遍高于正规金融;上述效应在不同区域、不同时段差异明显;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对低收入者的回报更高,而正规金融发展对高收入者更有利。在此基础上,笔者就农村非正规金融规范发展和农村金融深化改革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聂爱云  陆长平  
本文从东道国制度环境入手,创新地将FDI吸收能力理论、溢出理论与制度环境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内,探讨制度质量对东道国吸收能力、FDI溢出效应的具体影响机制与效应。采用中国各省区1990~2010年面板数据和动态面板GMM估计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控制市场化程度的情况下,FDI的增长效应不再为正,甚至转变为显著的负效应。这表明,FDI在东道国的经济绩效具有显著的"制度门槛"效应特征。FDI对东道国的产业增长效应是通过当地制度环境改善来实现的,随着地区市场化程度的提高,FDI在该地区的产业增长效应显著增强。本文的研究表明,改善制度质量的国内改革是提升对外开放质量的先决条件。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韩华为  徐月宾  
基于2010年中西部五省大样本农户调查数据,本文对中国农村低保的反贫困效应及其决定因素进行了系统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农村低保显著降低了实保样本的贫困水平,但其对总样本和应保样本的减贫效果则不太理想。覆盖率低、瞄准偏误高,以及救助水平不足严重限制了农村低保的减贫效果。而导致这些限制因素的原因则包括地方财力不足、低保管理模式不当、农村配套社保政策不完善,以及家计调查中存在的测量误差等。政策模拟结果显示,中国农村低保反贫困效应仍然存在很大的改善空间。建立精准识别机制将是改善农村低保减贫效应的重要途径。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苏华山  王志伟  
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的微观面板数据研究农村居民教育对于个人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村居民的受教育程度对其收入水平具有显著影响,但对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村居民的收入影响较小。此外,还提出了农村教育中存在高学历人才非农化的困境,测算出长期内教育对农村居民收入提升的空间。最后提出化解农村教育瓶颈的政策建议,以促进农民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密  孙晓瞳  康壮  黄利  
基于2014年和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父母教育期望对农村儿童认知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父母教育期望对农村儿童认知能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高期望父母其子女的认知能力比低期望父母的子女认知能力得分高1.95分,相应的作用路径为父母的教育投入和子女的学习时间。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期望每增加1个单位,子女总学习时间增加0.7小时,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投入增加149.73元。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投入每增加1个单位,子女认知能力相应提高0.00011;子女总学习时间每增加1个小时,子女认知能力会提高0.23个单位。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李玖灵  谢玫仪  
利用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采用二元Logit模型,实证分析了转移收入对中国农村家庭的减贫作用。文章采用了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两个维度分别进行测算,研究结果显示;无论是在绝对贫困标准下还是在相对贫困标准下, 转移收入与农村家庭的贫困状况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关系,转移收入能够在帮助农户减贫上发挥重大作用;此外,农村家庭特征和户主特征对家庭的贫困状况也有较大影响。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晶  周彩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4—2020年四期面板数据,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考察了互联网使用对农民工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并未改善农民工工作满意度,平均而言,互联网使用导致农民工工作满意度降低约9.4个百分点,这一负面影响在低技能(高中或以下学历)、新一代、男性和非正规就业农民工群体中表现得更为明显;使用互联网进行工作、学习、社交等方式对农民工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就其作用机制而言,互联网使用可能通过加剧过度劳动和降低相对收入而降低农民工的工作满意度。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晶  周彩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4—2020年四期面板数据,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考察了互联网使用对农民工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并未改善农民工工作满意度,平均而言,互联网使用导致农民工工作满意度降低约9.4个百分点,这一负面影响在低技能(高中或以下学历)、新一代、男性和非正规就业农民工群体中表现得更为明显;使用互联网进行工作、学习、社交等方式对农民工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就其作用机制而言,互联网使用可能通过加剧过度劳动和降低相对收入而降低农民工的工作满意度。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含笑  李绍哲  林丽琼  
基于同群效应视角,利用2016年和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研究家庭负债行为同群效应的存在性、异质性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首先,家庭负债行为存在明显的同群效应;其次,不同家庭类型和收入水平下的家庭负债行为同群效应存在差异;再次,面对面交流信息传递强化了家庭非正规负债途径选择和负债程度的同群效应,互联网媒介信息传递减弱了家庭正规负债途径选择和非正规负债途径选择的同群效应,自我定位增强了家庭负债与否的同群效应。基于此,应进一步引导并宣传理性的负债理念,提高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并重点加强因同群家庭负债行为过高可能产生的资金入不敷出风险的防范以及对农村地区信息传递渠道的建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