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752)
- 2023(15724)
- 2022(13452)
- 2021(12950)
- 2020(10621)
- 2019(24970)
- 2018(24840)
- 2017(47709)
- 2016(25504)
- 2015(29237)
- 2014(29104)
- 2013(28798)
- 2012(26222)
- 2011(23893)
- 2010(24087)
- 2009(22053)
- 2008(21432)
- 2007(18710)
- 2006(16587)
- 2005(14633)
- 学科
- 济(109445)
- 经济(109255)
- 业(73426)
- 管理(65767)
- 农(51739)
- 企(50781)
- 企业(50781)
- 方法(48941)
- 数学(43557)
- 数学方法(42867)
- 农业(34312)
- 中国(30606)
- 业经(26920)
- 财(22307)
- 学(21084)
- 贸(20313)
- 贸易(20301)
- 地方(20267)
- 易(19850)
- 制(19778)
- 理论(16288)
- 发(15848)
- 技术(15749)
- 银(15529)
- 银行(15494)
- 环境(15376)
- 和(15312)
- 策(15201)
- 行(14892)
- 融(14663)
- 机构
- 大学(365110)
- 学院(364946)
- 济(152190)
- 经济(149196)
- 管理(146332)
- 理学(127673)
- 理学院(126331)
- 研究(125064)
- 管理学(123964)
- 管理学院(123336)
- 中国(95124)
- 京(77957)
- 科学(76236)
- 农(72378)
- 财(64583)
- 所(62110)
- 业大(58367)
- 研究所(56877)
- 中心(56853)
- 农业(55409)
- 财经(52206)
- 江(51237)
- 北京(49553)
- 范(48419)
- 师范(48046)
- 经(47894)
- 经济学(45194)
- 院(44254)
- 州(41302)
- 经济学院(40716)
- 基金
- 项目(251548)
- 科学(198486)
- 研究(186073)
- 基金(184022)
- 家(160614)
- 国家(159051)
- 科学基金(136271)
- 社会(118579)
- 社会科(112020)
- 社会科学(111987)
- 基金项目(96945)
- 省(96184)
- 自然(87212)
- 自然科(85205)
- 自然科学(85187)
- 教育(84470)
- 自然科学基金(83662)
- 划(80865)
- 编号(76389)
- 资助(76351)
- 成果(61879)
- 部(56548)
- 重点(55755)
- 发(53831)
- 课题(51800)
- 创(51649)
- 国家社会(49273)
- 教育部(48442)
- 创新(48171)
- 科研(47626)
- 期刊
- 济(167857)
- 经济(167857)
- 研究(106974)
- 农(73703)
- 中国(71609)
- 学报(57544)
- 科学(54815)
- 农业(50725)
- 管理(50471)
- 财(45337)
- 大学(44928)
- 学学(42380)
- 教育(39912)
- 融(31935)
- 金融(31935)
- 技术(31632)
- 业经(31180)
- 经济研究(25630)
- 财经(24595)
- 业(24594)
- 问题(22708)
- 经(21032)
- 版(18940)
- 世界(18591)
- 图书(18346)
- 技术经济(18104)
- 科技(17694)
- 资源(16751)
- 理论(16631)
- 统计(16630)
共检索到5335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毕可影 曾瑞明 梁瑞敏
目前,传统家庭养老模式正面临着制度性瓶颈和一系列外生因素的冲击,农村传统家庭养老模式渐趋弱化。但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村养老现状来看,传统家庭养老仍是农村主要养老方式之一,并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社会化养老也是养老模式发展的一种趋势。因此,在巩固和发展家庭养老的同时,也要发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化养老方式,在整合中不断发展以家庭作为养老载体并辅助于多种方式的农村养老模式。
关键词:
农村 家庭养老 保障模式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周莹 梁鸿
我国农村养老模式受城乡二元社会经济结构、户籍制度、土地产权制度和计划生育政策等制度性瓶颈约束,同时伴随着中国的不完全城市化、工业化、国际化等外生性因素的冲击。由此可得出结论:基于土地基础上的传统家庭养老保障模式具有内生脆弱性和不可持续性,农村家庭养老模式转向社会养老模式是必然趋势。在这一过程中,迫切需要政府的扶持,以及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于秋华 于颖
本文从分析中国农村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局限性入手 ,阐述了中国农村社会化养老模式的基本内容和发展趋势 ,指出当前建立以家庭养老为基础、社会养老为补充的养老体系是中国农村的现实选择 ,并就如何建立和完善农村养老体系提出了有现实意义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养老模式 家庭养老 社会养老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杨复兴
本文对中国农村家庭养老保障的历史进行了探索性分期,分为形成期、促进期、强化期、维持期和争议期五个阶段,认为中国的家庭养老实质上是一种文化使然,是一种制度文化共同作用的结果,它根植于数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之中,不仅在过去、当今而且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关键词:
家庭养老 历史分期 发展前景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袁蓓 傅国华 赵杠
本文在对海南省农村老年人劳动参与、居住和生活状况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以家庭内资源配置为切入点对农村家庭养老保障效果进行了实证研究。成年子女对老年父母的家庭内代际转移更多的表现为代际间交换关系,而非出于老年父母的需求。在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的情况下,农村社会养老机构建设是解决现行农村家庭养老供给不足的有效途径。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于景元,袁建华,何林
一 前言 中国老年人口比重上升较快。在今后10年内(约在2000年前后),中国将逐步进入老年型国家。中国农村人口占很大比例,11.3368亿人口中,73.77%在农村。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还很不完善。据中国社会科学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杨复兴
本文提出我国养老保障制度的改革,从城镇到农村都一直试图直接借鉴外国的经验和模式,甚至是直接照搬“套用”,从而使改革成为“移植型”的模式。因此改革创新必须从制度文化、历史分析、民族多样性以及跨学科研究等方面的新视角出发,来审视中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创新问题。笔者把创新模式概括为:以家庭保障为主,以家庭家族为主线,建立农民个人养老帐户制度,纵向分散风险的养老保障制度,形成一种内源式生长、逐步向外扩展的中国特色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模式。
关键词:
农村养老保障 研究视角 创新模式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宗华 许淑华
伴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农村养老保障模式也在发生嬗变,面临严峻挑战。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从其基本价值的角度来看,应把包括农民在内的民生当作社会保障的最重要的目标,而不应该单纯从改革的工具理性的角度上过分强调其经济意义。
关键词:
转型期 农村养老保障模式 民生保障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龙方
当前,我国农村的养老问题已经凸显,并将成为新世纪最重要的农村社会问题之一。我国的养老模式虽然种类较多,但是目前农村仍以家庭养老为主。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根本思路也在于以家庭养老为主导,强化社会养老保险,推进农村社区养老,建立多种模式并存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村家庭养老模式存在的条件与动力、农村家庭养老模式面临的挑战,提出完善农村家庭养老模式的措施。
关键词:
农村 家庭养老模式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史清华 顾海英 张跃华
运用保险来分摊家庭风险已引起农民的高度重视,但这一重视还仅仅停留在“口头”,付诸行动的农民还只是极少数或极个别现象。农民考虑运用保险来分摊家庭风险,一个重要原因是传统的风险分摊模式受到严峻挑战。有限子女养育难以承担老龄化下的老人生活,以共济为基础的人情礼往受全面货币化影响使得帕累托优化效应失去。良好的切入点选择对保险在农村的成功推销非常有益。普及农民基础教育是加速农村保障社会化的根本。
关键词:
风险 保险 保障 农民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申小菊 吕学静
本文分析养老保障制度的建立和运行对农村家庭教育投资的影响,结论是我国养老保障制度通过降低生育率和增加家庭收入两个途径,能够促进农村家庭教育投资。农村家庭教育投资增加对提高我国劳动力整体人力资本水平,减少城乡收入差距具有重要意义。建议提高我国农村养老保障水平,增加农村养老保障财政投入,增加农村教育福利。
关键词:
农村 养老保障 教育投资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封进 李珍珍
近年来政府通过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并补贴保险费为农民提供医疗保险。政府面临的问题之一是如何确定医疗保险的补偿模式:是补偿众多一般风险还是补偿小部分重大风险。本文采用中国健康和营养调查数据,运用离散选择模型估计了农民的医疗需求函数,评价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的各种补偿模式的效果。结果表明,治疗费用、疾病特征和治疗的机会成本等因素对治疗方式的选择有显著的影响。仅仅补偿住院费用对减轻医疗负担和灾难性医疗支出的作用十分有限,将补偿范围扩大到门诊费用才能有效地抵御健康风险。本研究还估计了补贴引起的医疗费用的上涨幅度和政府补贴的规模。
关键词:
合作医疗 补偿模式 离散选择模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