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694)
- 2023(15403)
- 2022(12830)
- 2021(11779)
- 2020(9727)
- 2019(22392)
- 2018(21571)
- 2017(40554)
- 2016(22266)
- 2015(24988)
- 2014(24648)
- 2013(24826)
- 2012(23265)
- 2011(21266)
- 2010(21158)
- 2009(19721)
- 2008(19734)
- 2007(17795)
- 2006(15643)
- 2005(13770)
- 学科
- 济(102291)
- 经济(102199)
- 业(61705)
- 管理(54583)
- 农(51260)
- 方法(41878)
- 企(38719)
- 企业(38719)
- 数学(38015)
- 数学方法(37736)
- 农业(33854)
- 中国(28395)
- 业经(24736)
- 财(23674)
- 地方(22185)
- 贸(20585)
- 贸易(20579)
- 学(20353)
- 易(20095)
- 制(18682)
- 发(15346)
- 银(14906)
- 银行(14842)
- 环境(14668)
- 行(14249)
- 融(14244)
- 金融(14242)
- 体(13148)
- 技术(13049)
- 收入(13034)
- 机构
- 学院(330517)
- 大学(328834)
- 济(143792)
- 经济(141235)
- 管理(121207)
- 研究(120566)
- 理学(105647)
- 理学院(104363)
- 管理学(102655)
- 管理学院(102055)
- 中国(91472)
- 农(81649)
- 科学(76241)
- 京(68823)
- 农业(63780)
- 所(63082)
- 财(60558)
- 业大(58785)
- 研究所(57995)
- 中心(54939)
- 财经(48904)
- 江(48367)
- 经济学(45261)
- 经(44773)
- 北京(42856)
- 范(42846)
- 师范(42330)
- 院(41831)
- 经济学院(41205)
- 农业大学(40210)
- 基金
- 项目(226575)
- 科学(177554)
- 基金(166065)
- 研究(159993)
- 家(148422)
- 国家(147143)
- 科学基金(123323)
- 社会(104781)
- 社会科(99051)
- 社会科学(99020)
- 省(88119)
- 基金项目(88043)
- 自然(79146)
- 自然科(77320)
- 自然科学(77290)
- 自然科学基金(75960)
- 划(74696)
- 教育(71173)
- 资助(66508)
- 编号(62632)
- 重点(51899)
- 发(51156)
- 部(50722)
- 成果(49968)
- 创(46887)
- 国家社会(44879)
- 创新(44060)
- 科研(43976)
- 农(43659)
- 课题(43214)
- 期刊
- 济(158186)
- 经济(158186)
- 研究(93077)
- 农(82710)
- 中国(63072)
- 学报(62280)
- 农业(56221)
- 科学(55043)
- 大学(46140)
- 学学(44270)
- 财(44018)
- 管理(37730)
- 融(31296)
- 金融(31296)
- 业经(30700)
- 业(27752)
- 教育(26874)
- 经济研究(25308)
- 技术(24182)
- 财经(24062)
- 问题(22532)
- 经(20794)
- 版(19655)
- 世界(18422)
- 贸(17722)
- 业大(17294)
- 资源(16444)
- 技术经济(16409)
- 科技(15583)
- 农业经济(15337)
共检索到4822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姜凤利 王雪标 王卫强
文章首先利用回归模型对中国农村人均收入变动趋势进行了分析,其次运用因子聚类法对中国31个省份进行分类,最后根据聚类结果找出不同地区影响农村人均收入的因素。结果表明:中国农村人均收入以年均11.56%的速度不断增加,增长速度较快;农村人均收入组成结构中经营性收入占比逐渐上升,工资性收入占比逐渐下降,财产性收入及转移性收入变化幅度不大,较为平稳;按经济因子及农业因子可将中国农村人均收入水平分为四类,第一类为北京、上海、天津3个直辖市,第二类为东部沿海的7个省份,第三类为东北三省、中部省份和海南等10个省份,第四类为西部大开发的11个省份。不同地区农村人均收入的影响因素不尽相同,主要因素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和农村人均固定资产投资额,从回归系数来看,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对农村人均收入的影响最大,对东、中、西部地区的影响因子分别是0.707%,0.513%、0.678%;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对西部地区的影响明显比东部地区大,影响因子分别为-0.599%和-0.23%;固定资产投资对中部地区农村人均收入产生正向影响,影响因子为0.218%。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马恒运 刘明正 管清生 赵桂枝
河南省农村人均纯收入影响因素的通径分析河南农业大学经贸学院马恒运,刘明正,管清生,赵桂枝社会经济现象间存在错综复杂的关系,某一因素对另一因素的作用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如农产品价格的提高,毫无疑问可以增加农村人均纯收入,但是由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黄健 卢向东
蓬勃发展的百县经济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率先进行改革,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伟大成就,谱写了全国改革与发展大潮中的辉煌篇章。在充满希望之光的大道上,越来越多的地区由温饱迈向小康。据初步统计,1991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1000元的县和县级市有100多个(以下简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袁俊 吴殿廷 吴铮争
文章运用定量测度方法,从时空角度描述了中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分异特征,揭示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区域差异扩大的内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区域差异非常明显,东部沿海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但在“十一五”期间中西部地区农村人口老龄化进程将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劳动力文化教育程度的差异是影响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农村人口老龄化 区域差异 影响因素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铄 杜浩然
本文利用2011年CHNS数据,运用分位数回归模型对影响中国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家庭人均收入差异的主要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并通过分位数分解和反事实分析深入探讨影响区域收入差异的"回报影响"和"变量影响",发现"回报影响"对于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家庭人均收入差异有抑制作用,而"变量影响"有较大的促进作用。进而,本文尝试给出了减小区域间收入差异的政策建议。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光全 聂华林 杨艳丽
应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和回归分析,借助SPSS和ArcGIS软件,对中国农村生活能源消费现状及区域差异进行了分析探讨。结果表明:我国农村生活能源消费现状水平的主导影响因子为消费强度、消费结构、消费总量和增长速度,累积贡献率达86.91%;消费水平区域差异显著,呈现出以华北—西南地区为轴线向两边逐渐递减的趋势,属于人口—经济指向型布局;主要影响因素为农村人口、资源条件、经济条件,其中前两者为正向影响,后者为负向影响。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国强 罗楚亮
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份额持续降低已成共识,但既有研究未能指出农村和城镇居民收入份额的影响因素差异。文章基于1993—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工具变量广义矩法估计对影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人均纯收入占人均GDP比重的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影响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占人均GDP比重的因素存在差异;(2)劳动报酬份额对人均收入占人均GDP比重产生正向影响,资本深化产生负向影响,但影响程度存在城乡差异;(3)地方财政支出、经济增长、城市化水平和金融深化等因素对人均收入占人均GDP比重的影响不确定,影响程度和影响方向因城乡、地区和样本区间而异。为此,决策者应充分考虑城乡和地区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方一 高晓路 王英杰
农村住房结构是决定地震灾害脆弱性的重要因素。对全国农村住房结构的差异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是科学评估农村房屋脆弱性的基础。首先,根据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五普)结果,将农村房屋分为"钢混"、"砖混"和"传统结构("包括五普中住房墙体材料的"木、草、竹"和"其他"2个类型)3种结构类型,建立了全国县级尺度农村住房数据库,共2699个区县。探讨农村住房结构的空间差异,遴选可能与之相关的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然后通过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归纳出影响各类房屋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砖混结构是全国大部分农村地区最主要的住房结构类型,尤其在中东部地区的比例很高,而传统结构住房在西部地区所占比例较高(接近50%),影响这两种结构住房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气候、地域文化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农民收入水平越高,砖混结构房屋比例越高。钢混结构在农村房屋中所占比例普遍很低,东中部地区比西部、东北略高,气候、非农就业和镇域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其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为了降低农村地区地震脆弱性,建议中国农村政策应以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为主,并积极推动农村人口向小城镇聚集,还需要在农村地区逐步推广房屋抗震规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袁满 余世英
文章通过非参数检验、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统计方法对我国各省份地区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进行了归类与划分,从多个角度研究了我国农民的收入水平和收入结构的差别,发现东、西部地区收入差异仍旧显著;工业收入、建筑业收入、交通运输邮电业收入、批发零售贸易及餐饮业收入、社会服务业收入、文教卫生收入等项指标相关性较大;地区环境、政策扶持、生产资料和农产品价格等因素对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水平和稳定有很大影响。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万广华
中国农村区域间居民收入差异及其变化的实证分析万广华(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农经系)一、引言收入分配是经济学、社会学乃至政治学的中心论题之一,而区域间居民收入差异的研究则是该论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宏观上讲,这种差异的存在及其变化不但关系到社会与政局的稳定...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严斌剑 周应恒 于晓华
本文基于中国农村最完整家庭数据,研究中国农村人均家庭收入流动性。研究表明:多维收入流动性指标得出的结论都显示中国农村收入流动性在波动中呈下降趋势;最低收入群体呈现收入固化态势,中等收入群体进入低收入群体的概率大于进入高收入群体的概率;受教育程度改善、非农就业程度提高、家庭生产性固定资产扩大、家庭赡养比提高和税费负担减轻对家庭收入水平和收入位置的提高影响显著。
关键词:
农村家庭 收入流动性 转移矩阵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黄玉屏 周建军 尚晓彤
从房价上涨与我国地区收入差距的现实状况出发,探讨房价与地区收入差距的内在联系。在地区之间原始资本积累存在差异的基础上,进而从理论上进一步分析了房价对地区收入差距的加剧作用。以住宅商品房销售价格为主要解释变量,利用1998—2015年中国30个省市的省际面板数据,首先采用POLS、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检验了房价上涨对收入差距的影响;随后,通过Moran’s I指数对全国层面和地区层面收入差距的空间效应进行了测度;最后,引入SAR模型和SEM模型,对地区收入差距的空间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回归结果认为,我国地区收入差距存在着显著的空间效应,而房价上升将加剧我国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
关键词:
房价 收入差距 区域差异性 空间效应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高强 徐晗筱 李宪宝
基于随机前沿函数构建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函数模型,利用2006—2015年省际面板数据对中国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效率及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中国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技术效率偏低,东、中、西部地区间呈现显著差异;教育资本与健康资本投入,以及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制度变迁、信息化水平等有助于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效率提升,技能培训与人口迁移因素制约了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效率提升。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提出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使中国农村人力资本作用有效发挥的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燕燕 黄森慰
[目的]测度中国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效率,并对其动态演进及影响因素进行探究,旨在为中国各区域的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政策制定提供量化支撑,进而助力快速有效实现“美丽中国”目标。[方法]基于农村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角度构建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非期望产出全局超效率EBM模型测度2007-2021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效率,利用核密度估计和马尔科夫链刻画其时空演变特征,并通过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及空间溢出效应。[结果](1)中国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效率有待提升且存在地区差异,呈现“东部>西部>中部”的梯度特征。(2)研究期内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效率整体仍处于两极分化格局,且呈现“俱乐部趋同”现象。(3)中国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效率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率、政府干预和工业化水平作为影响因素表现出一定的区域异质性。[结论]根据中国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结果制定政策措施,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效率。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纯阳 高启杰
日益扩大的农民收入区域差异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本文利用1980—2001年统计资料对我国农民收入区域差异的变动状况进行分析,证实了区域经济发展趋异假说,并从人力资本与农民收入相互关系角度探讨了二者区域差异变动规律的相异性及其原因。
关键词:
农民收入 区域差异 人力资本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