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845)
2023(18715)
2022(15603)
2021(14508)
2020(12226)
2019(28115)
2018(27490)
2017(51622)
2016(28009)
2015(31582)
2014(31178)
2013(31060)
2012(28527)
2011(25799)
2010(25705)
2009(23949)
2008(23832)
2007(21237)
2006(18407)
2005(16027)
作者
(84453)
(71079)
(70677)
(67007)
(44586)
(34231)
(32017)
(27889)
(26965)
(25064)
(24245)
(23781)
(22426)
(22155)
(22094)
(21800)
(21609)
(20769)
(20410)
(20348)
(17709)
(17422)
(17301)
(16200)
(16167)
(15854)
(15663)
(15590)
(14412)
(14366)
学科
(118818)
经济(118681)
(79367)
管理(74516)
(56873)
企业(56873)
方法(54124)
(52203)
数学(48141)
数学方法(47485)
农业(34489)
中国(32485)
业经(29069)
(28711)
(25677)
(23545)
贸易(23535)
(22988)
(22219)
地方(21388)
(17629)
银行(17556)
(17402)
财务(17353)
财务管理(17306)
环境(17165)
技术(17114)
(16760)
(16730)
金融(16726)
机构
学院(409847)
大学(409698)
(168977)
经济(165793)
管理(154545)
研究(142497)
理学(134980)
理学院(133417)
管理学(130749)
管理学院(130016)
中国(107819)
科学(91014)
(90925)
(85771)
(73651)
(73575)
农业(71120)
业大(70203)
研究所(67686)
中心(66108)
财经(59915)
(59604)
(54754)
北京(53199)
(53034)
师范(52368)
经济学(52264)
(50206)
经济学院(47401)
(46954)
基金
项目(283336)
科学(222482)
基金(207966)
研究(198841)
(185259)
国家(183722)
科学基金(155770)
社会(128007)
社会科(121101)
社会科学(121066)
(110018)
基金项目(109707)
自然(102750)
自然科(100455)
自然科学(100415)
自然科学基金(98654)
(93699)
教育(90569)
资助(85022)
编号(77949)
重点(64522)
(62805)
成果(62499)
(61180)
(58615)
科研(55463)
创新(54964)
国家社会(54249)
计划(53894)
课题(53892)
期刊
(180907)
经济(180907)
研究(112982)
(89184)
中国(76004)
学报(74625)
科学(66912)
农业(60712)
大学(55792)
(55263)
学学(53305)
管理(51264)
教育(36219)
(35899)
金融(35899)
业经(34307)
技术(33037)
(30244)
财经(28682)
经济研究(28633)
问题(24998)
(24661)
(23532)
统计(21742)
业大(20415)
世界(20210)
技术经济(19986)
(19563)
(19497)
科技(19442)
共检索到5898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钟甫宁  王亚楠  刘亚洲  
已有研究运用全国生育率统计数据,验证了利用初育年龄能够对终身生育率进行较为准确的估计。在此基础上,文章应用2010年江苏、安徽、河南、湖南和四川五省以及2013年吉林省的农村人口整村抽样调查数据,对初育年龄和终身生育数量的显著负向相关关系进行了再次验证,并通过对微观个体生育行为的分析,发现这种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源于其他因素对二者同时产生的反向影响,并从队列视角讨论了农村人口生育水平的估计方法。实证结果表明,育龄妇女受教育程度越高、初次生育前有过外出非农就业经历的,初育年龄越大,同时终身生育数量越少;其配偶的上述个人特征对于生育时机和数量的影响则表现出与前者相异的作用。虽然独生子女政策在一定程度上...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袁俊  吴殿廷  吴铮争  
文章运用定量测度方法,从时空角度描述了中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分异特征,揭示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区域差异扩大的内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区域差异非常明显,东部沿海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但在“十一五”期间中西部地区农村人口老龄化进程将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劳动力文化教育程度的差异是影响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主要因素。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龙冬平  李同昇  苗园园  刘超  李晓越  孟欢欢  
基于交叉学科视角,结合改革开放以来的统计数据,综合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与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等方法,对中国农村人口非农化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①中国农村人口非农化的时间维度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自1978以来,全国与"四大板块"先后经历了倒"U"型增长→波动增长→平稳增长3个阶段的演替;②中国农村人口非农化的空间维度具有明显的分异演化特征;③中国农村人口非农化增长的热点区域存在显著的空间极化现象,即增长热点先后历经了"两核集聚"→"一核极化"→"中心辐射递减"的时空演变;④中国农村人口非农化的时空差异主要受工业化水平、城镇化水平、服务业发展水平、受教育水平和农业现代化水平等5个因子影响,并且各因子在不同时期的作用大小存在显著差异;⑤面对转型期中国农村人口非农化新形势与新挑战,地理学界在理论成果及应对措施方面应该作出更多贡献。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于水  姜凯帆  孙永福  
通过对苏北农村人口的调查,分析当前农民外流的现状,并运用logistic模型,分析农村人口外流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程度,结果表明:家庭收入、城乡收入差异、家中有未成年学生、有老人需要赡养和国家的政策等与农民外流有显著影响。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李建新  
本文以伊斯特林生育理论为基础,结合中国农村人口生育率转变的特点,探讨了解决中国农村人口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中国农村人口问题的解决不仅要依靠有效的计划生育政策,更要注重非政策因素对生育率转变的重要作用。为此,本文提供了一些富有启发性的例证。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叶香丽  
中国的农民问题,说到底就是农民的出路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工和农村学生不断向城市流动,为缩小我国的城乡差距以及加速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作出了重要贡献。现阶段,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提出,更有待进一步处理好建设新农村和农村人口流动之间的问题。本文以农民工和农村大学生为农村流动人口的主要组成部分,就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原因及其对流出地和流入地的经济发展的影响作较为详细的分析,并对农村人口的转移出路提出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魏君英  韩丽艳  
本文基于2002~2016年中国粮食主产区面板数据,运用全面FGSL估计方法,实证分析了农村人口结构变化对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种植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口文化教育结构的变化对农作物种植结构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年龄结构的变化,就业结构变化的影响最小。人口文化教育结构和年龄结构的变化对水稻、玉米和油料作物种植比重均产生负向影响。因此,在农村人口结构变动背景下,农作物种植结构的调整,应重点关注人口结构变化带来的人力资本流失、人口赡养负担问题。一方面,应大力提高农村人力资本水平,减少人力资本流失,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减轻正常劳动人口的赡养负担;另一方面,加快农业政策改革力度,继续加大农业机械化和水利基础设施投入。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侯风云  
本文对以往衡量农村劳动力剩余规模的标准进行了评述。这些研究成果虽然从不同角度对农村劳动力剩余的原因进行了解释 ,但笔者发现 ,这些解释都没有将农民的经济行为理解为一种理性行为 ,都没有将农民当作一个追求独立物质利益的市场主体来看待。本文则以此为出发点 ,给出了一个衡量农村劳动力剩余规模的标准 ,并依此标准对 1999年中国农村劳动力剩余规模进行了估计。在此基础上 ,笔者运用中国 3 1省、市、自治区 2 0 0 1年截面数据 ,对 2 0 0 0年中国农村劳动力的实际外流规模与城乡收入比例、农村经济结构、人力资本状况等影响因素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分析。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汪浩瀚  唐绍祥  
预防性储蓄在中国居民储蓄决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现有的研究大都忽视了这种预防性动机的动态变化特征,为此,本文基于状态空间模型和卡尔曼滤波算法,结合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数据分析了中国农村居民储蓄动机强度的变化特征。研究表明,中国农村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呈现出结构性断点;针对储蓄强度的影响因素分析表明,收入不确定性、农村消费价格指数、农产品生产价格总指数与农村居民储蓄强度正相关,而支出不确定性、名义利率、农村居民基尼系数负相关。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智敏  唐昌海  姚延芹  
本文分析了不同年龄、不同经历、不同职业倾向的农村人口对职业技术教育需求的影响因素。本文认为,影响农耕者需求的关键因素具体表现为培训机会的获得和培训是否对耕作起促进作用;从业技术含量是影响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需求的关键因素;职校学习是否对职业流动起到明显的作用是影响在读学生选择职业技术教育的主要因素。以农民自主选择为基础,以劳动力市场导向为原则,重构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市场需求,定位培养”新模式,应该成为今后的重大课题。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周祝平  
中国农村人口空心化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出现的新现象,对中国的未来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性意义,是中国社会经济转型的必由之路。然而它带来的挑战也是巨大的,主要有四个挑战:新农村建设主体缺位、农村养老面临挑战、农村土地制度面临挑战、农业生产面临挑战。为了应对这四大挑战,需要从中国社会经济转型的长期历史高度实施两大战略,即农业转型战略和农村养老战略。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蒋健   吴海涛   李双双   柳清瑞  
文章基于2011—2021年中国31个省份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从土地、劳动力、资本以及技术四大生产要素出发,实证探究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农业经济韧性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从整体上看,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会显著抑制农业经济韧性。农村人口老龄化通过促进规模化农业经营土地面积的增加、农业技术的进步,进而提高农业经济韧性;通过抑制教育人力资本、健康人力资本以及农户农业资本投入,进而抑制农业经济韧性。异质性分析表明,农村人口老龄化在西部、中部地区、粮食主产区以及产销平衡区内对农业经济韧性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许海平  
本文选取人口老龄化比重和人口老少比两个指标,借助泰尔指数测算了2005—2013年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地区差异并进行了结构分解,在克服内生性问题基础上构建面板数据模型检验了2001—2013年全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层面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因素。研究显示,全国农村人口老龄化具有非均衡空间分布特征,且农村总体人口老龄化差异呈现扩大趋势;西部地区省际间农村人口老龄化差异大于东部和中部地区省际间农村人口老龄化差异;西部地区农村人口老龄化差异对总体差异影响最大,其次是东部和中部地区;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总体差异主要由区域内差异造成的;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农村文盲比重、城镇化水平和人口死亡率对农村人口老龄化产...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冲  王磊  
基于2003~2016年中国农村省级面板数据,运用混合模型、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模型考察了农村人口变动对粮食生产的影响。通过全国和分区域数据比较研究,发现农村人口数的减少反而有利于粮食产量的增加;老年抚养比对粮食生产虽然有正向影响,但分区域均不显著;少儿抚养比对粮食生产的负向作用仅在西部得到体现。该结论印证了中国的粮食生产已经在向现代农业转变,农村人口的减少和老龄化不会影响粮食安全。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张原平  
当前,我国农村的人口控制还主要依赖的是各种形式的外力强制干预,如国家政策、法令规定、行政管理、社会政洽经济措施等等。这些外在的强制性的人口约束机制在人口生育变动的新的阶段已不再能很好地发挥其应有的社会控制功能,有时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