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92)
- 2023(12481)
- 2022(10363)
- 2021(9539)
- 2020(7717)
- 2019(17479)
- 2018(17144)
- 2017(32743)
- 2016(17340)
- 2015(19485)
- 2014(19268)
- 2013(19555)
- 2012(18390)
- 2011(16929)
- 2010(17083)
- 2009(16441)
- 2008(15943)
- 2007(14411)
- 2006(13339)
- 2005(12357)
- 学科
- 济(100388)
- 经济(100274)
- 业(53163)
- 农(50216)
- 管理(46961)
- 农业(33393)
- 企(30723)
- 企业(30723)
- 方法(30653)
- 数学(27729)
- 数学方法(27607)
- 中国(27137)
- 业经(24167)
- 地方(23061)
- 制(20788)
- 财(19715)
- 贸(16125)
- 贸易(16114)
- 易(15744)
- 体(15570)
- 发(15250)
- 学(15183)
- 银(14123)
- 银行(14112)
- 环境(13770)
- 融(13769)
- 金融(13767)
- 行(13676)
- 地方经济(12954)
- 农业经济(12599)
- 机构
- 学院(260926)
- 大学(259007)
- 济(132653)
- 经济(130543)
- 研究(98368)
- 管理(96884)
- 理学(82702)
- 理学院(81858)
- 管理学(80965)
- 管理学院(80484)
- 中国(78556)
- 财(58552)
- 农(55981)
- 京(53868)
- 科学(52077)
- 所(48920)
- 财经(45504)
- 中心(44070)
- 研究所(43592)
- 经济学(42898)
- 农业(42189)
- 经(41417)
- 江(39158)
- 业大(38481)
- 经济学院(38415)
- 北京(34287)
- 院(33713)
- 财经大学(33179)
- 范(31881)
- 师范(31680)
- 基金
- 项目(165624)
- 科学(132800)
- 研究(126547)
- 基金(124314)
- 家(106990)
- 国家(106044)
- 科学基金(90913)
- 社会(87880)
- 社会科(83189)
- 社会科学(83173)
- 基金项目(64896)
- 省(61777)
- 教育(54862)
- 自然(52643)
- 自然科(51381)
- 自然科学(51369)
- 划(50847)
- 自然科学基金(50513)
- 资助(49716)
- 编号(49272)
- 成果(40471)
- 部(39563)
- 国家社会(38620)
- 发(38465)
- 制(37605)
- 重点(37101)
- 教育部(34370)
- 课题(33981)
- 中国(33969)
- 创(33887)
- 期刊
- 济(160499)
- 经济(160499)
- 研究(87539)
- 农(61106)
- 中国(57416)
- 财(43884)
- 农业(41453)
- 科学(36997)
- 学报(35919)
- 管理(34594)
- 融(30524)
- 金融(30524)
- 大学(29723)
- 学学(28606)
- 业经(27627)
- 经济研究(24952)
- 财经(24121)
- 问题(22061)
- 经(20946)
- 技术(20815)
- 业(19339)
- 世界(19078)
- 教育(18775)
- 贸(16655)
- 农村(15535)
- 村(15535)
- 农业经济(15331)
- 经济问题(14882)
- 技术经济(14814)
- 国际(14709)
共检索到4164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翟振武
建国后的四十年间,中国农业人口在总人口比重中始终占到80%以上,这个简单事实的人口学含义是清晰的:中国人口增长变化的历史性进程,基本上是由农村人口的增长变化决定的。 一、农村人口的增长 1949年,中国农村人口4.47亿,到1969年增为6.38亿,年平均增长率19.2‰。1982年则达到8.36亿,1949—1982年间净增人口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张志刚
一、历史的潜伏点 任何时代都带有它前一个时代的烙印。中国近代人口运动的特征和社会经济状况,为二十世纪下半叶的人口经济关系埋下了种子,而共和国建立初期的战略选择,也是影响新制度下人口经济关系格局的一个重要的历史潜伏点。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秦泽民
制度和政策对中国农村人口增长的影响〔美〕D·盖尔·约翰逊六、选择其他的政策是否要冒很大风险?政策制定者们可能回答说,一项把旨在减少所期望的儿童数量的适当的政策调整,同提供自愿的计划生育措施结合起来的政策,也许会使中国延缓几年才能达到继续实行现行政策将...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李南,朱楚珠
一、问题的提出 人口的生存条件既包含自然因素,也包含社会因素。人口增长对人口本身生存条件的全面影响是个很复杂的问题,但人口增长过速使得生存条件在某些方面趋于恶化,对此已经有了比较清楚的结论。人口增长使得某些自然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减少。由于这种减少的压力,从而又引起质上的恶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高春燕
本文以家庭生育决策为理性行为作为分析前提,阐述了影响生育率的主要因素。认为中国现行的一些政策和制度对生育有刺激作用,如定期根据家庭人口变化重新分配土地、对城乡提供不同的养老保障制度、限制城乡间人口迁移等。本文提出一组替代政策和制度,以克服现行政策的缺陷,并可最终导致生育率水平下降。本文还认为人口规模对人均粮食供应、人均收入,从而对人均福利水平基本上无不利影响。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纯元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城市如此,农村也是如此。不仅一般农村有很大变化,就是贫困地区的农村也有不小的变化。在诸多变化中,农民离开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郝麦收,曹亚光
目前,农村人口控制存在两大困难:原来的人口控制目标难实现,农民对某些人口控制方法难接受。怎样扭转这种局面,使人口控制工作登上一个新的台阶?这就需要在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指引下,创立一种控制我国农村人口增长的新机制。这种新机制就是农村人口生育、生产、生活、生态综合社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江海,彭珂珊
土地是一切生产和万物存在的基础。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人口能否得到有效控制,是关系到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改善、民族素质提高、国家兴旺发达的根本大计。农业的发展直接关系着政治、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国家的安危和四个现代化的实现。保护耕地资源,控制人口数量,集中力量办好农业,实现农业的稳定增长和农村经济的振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课题。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孙军 高彦彦
该文认为,我国农村人口的半城镇化是与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伴随在一起的。基于此观点,该文对我国农村人口的半城镇化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当外地劳动力流入达到一定规模时,劳动力流入地的经济会跃上一个新的台阶,此时农村人口半城镇化的副作用并不明显;当劳动力流入地的经济增长放缓乃至衰退时,半城镇化的农村人口(劳动力)会出现回流,这种人口回流达到一定规模时,会导致该地区经济的急剧下滑。该文对我国1980—2013年农村人口流动相关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工业化是我国农村人口半城镇化的触发条件,服务业的发展是我国农村人口半城镇化趋势不断增强的主要驱动因素。该文进一步分析认为:我国农村人口的半城镇化所造成的...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连友 王慧斌 关海玲
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关键性因素就是人口,而人口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人口结构,为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不断地促使人口数量以及结构的逐步合理化。文章以山西省农村地区为研究对象,构建山西省农村人口结构变化对经济发展的实证模型,系统地分析了在山西省农村地区经济增长的过程中,人口结构变化所产生的影响因子,为政府制定更好地促进农村发展的人口政策,促进农村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王国霞
本文基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理论和人口迁移理论,较为全面、综合地从8个层次选择了一系列变量,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对各个层面的影响因素进行的精确分析。研究发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省内转移与省际转移的驱动机制不同。相对较高的迁移成本使得跨省迁移的决策更需要劳动力理性的判断和思考.转移决策更多地取决于就业机会。
关键词:
农村人口 人口迁移 迁移机制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杨宗贵
土地制度与人口发展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在公社制度下,人口对土地的压力被土地的集体所有制及集体耕耘、集体分配收入这种形式所掩盖。每一农户新增人口越多,所得的基本口粮越多,在收入分配上越占便宜,农户非旦感受不到家庭人口增多产生的压力,反而还会捞到不少好处。因此,这种制度对农村人口增长产生一种强烈的刺激作用。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慧斌 李连友
从中国农村人口现状来看,积极的一面是总人口的不断减少和永久居民的比例,这符合现代发展的基本规律。但其背后也存在消极方面,即农村人口年龄,性别和质量的结构发展不平衡。人口结构的变化对农村经济发展产生不可小觑的作用与影响。文章在阐述农村人口结构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的基础上,具体分析农村人口结构变化所带来的经济发展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农村 人口结构 经济发展 机理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魏国学 熊启泉 谢玲红
进入转型期以来,中国农村人口高彩礼婚姻屡见不鲜,彩礼水平飙升。高彩礼给农民生活和农村发展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使新农村建设面临严峻挑战。文章通过构建经济学模型,结合转型期中国农村的经济社会特征,对比转型前的农村特征,具体分析了高彩礼婚姻产生并蔓延的原因。
关键词:
高彩礼 经济条件 差距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李建新
本文以伊斯特林生育理论为基础,结合中国农村人口生育率转变的特点,探讨了解决中国农村人口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中国农村人口问题的解决不仅要依靠有效的计划生育政策,更要注重非政策因素对生育率转变的重要作用。为此,本文提供了一些富有启发性的例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