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054)
- 2023(21900)
- 2022(18409)
- 2021(17226)
- 2020(14252)
- 2019(32638)
- 2018(31950)
- 2017(59817)
- 2016(32534)
- 2015(36919)
- 2014(36907)
- 2013(36149)
- 2012(33796)
- 2011(30972)
- 2010(31082)
- 2009(28830)
- 2008(28462)
- 2007(25408)
- 2006(22657)
- 2005(20513)
- 学科
- 济(148060)
- 经济(147904)
- 业(87047)
- 管理(85795)
- 企(63129)
- 企业(63129)
- 方法(56813)
- 农(53197)
- 数学(50053)
- 数学方法(49463)
- 中国(43982)
- 农业(35224)
- 地方(34001)
- 业经(32848)
- 财(32154)
- 学(30426)
- 贸(26957)
- 贸易(26941)
- 制(26763)
- 易(26127)
- 银(22364)
- 银行(22296)
- 融(21705)
- 金融(21702)
- 行(21473)
- 环境(21224)
- 发(20623)
- 理论(20166)
- 技术(19855)
- 和(19522)
- 机构
- 大学(473671)
- 学院(471357)
- 济(199918)
- 经济(195777)
- 管理(174151)
- 研究(171709)
- 理学(149441)
- 理学院(147602)
- 管理学(144864)
- 管理学院(143999)
- 中国(129559)
- 科学(105568)
- 京(101752)
- 农(95349)
- 所(88469)
- 财(87934)
- 研究所(80303)
- 中心(78089)
- 业大(75139)
- 农业(74317)
- 江(72035)
- 财经(69573)
- 北京(64577)
- 范(64534)
- 师范(63799)
- 经(63321)
- 经济学(61382)
- 院(61132)
- 州(56805)
- 经济学院(55071)
- 基金
- 项目(313111)
- 科学(245952)
- 基金(227088)
- 研究(224705)
- 家(200602)
- 国家(198886)
- 科学基金(168700)
- 社会(144476)
- 社会科(136621)
- 社会科学(136586)
- 省(122556)
- 基金项目(119452)
- 自然(109017)
- 自然科(106534)
- 自然科学(106499)
- 自然科学基金(104588)
- 划(104015)
- 教育(103141)
- 资助(92628)
- 编号(89484)
- 成果(73362)
- 重点(71375)
- 发(71254)
- 部(69216)
- 创(64771)
- 课题(63384)
- 创新(60509)
- 国家社会(60281)
- 科研(60181)
- 大学(58803)
- 期刊
- 济(228787)
- 经济(228787)
- 研究(144153)
- 中国(100889)
- 农(92403)
- 学报(80644)
- 科学(73188)
- 财(66430)
- 管理(62761)
- 农业(62632)
- 大学(61587)
- 学学(57433)
- 教育(54742)
- 融(46469)
- 金融(46469)
- 技术(39941)
- 业经(39300)
- 经济研究(36364)
- 财经(34805)
- 业(31975)
- 问题(31365)
- 经(30129)
- 版(24521)
- 世界(24301)
- 贸(24269)
- 技术经济(23418)
- 统计(22418)
- 科技(21755)
- 国际(21524)
- 图书(21176)
共检索到7235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叶香丽
中国的农民问题,说到底就是农民的出路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工和农村学生不断向城市流动,为缩小我国的城乡差距以及加速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作出了重要贡献。现阶段,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提出,更有待进一步处理好建设新农村和农村人口流动之间的问题。本文以农民工和农村大学生为农村流动人口的主要组成部分,就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原因及其对流出地和流入地的经济发展的影响作较为详细的分析,并对农村人口的转移出路提出建议。
关键词:
农村人口 高等教育 流动 影响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庆玉
劳动力回迁是近年中国劳动力城乡迁移中越来越普遍的现象,在有关其推动因素的相关文献中子女因素仅被当成一般性的家庭禀赋对待,子女的教育问题对农民工回迁的影响从未引起过专门关注,而这正是本文努力要做的事情。为了避免以相关性代替因果效应,本文充分借助子女不同受教育阶段重要性及父母可以干涉和影响子女教育的能力存在差别等特征作为识别策略的基础,利用CHIP2008中的农村人口数据信息,发现了子女教育因素对农民工回迁的促进作用。并且通过尝试多种不同识别策略的方式检验了该结论对识别策略本身的敏感性。在以工具变量(Ⅳ)估计方法解决了各种识别策略下解释变量的代理变量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后,最初的结论依然没有改变。
关键词:
子女教育 农民工 回迁 工具变量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南
自中国进入转型时期以来,农村人口结构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其结构问题十分显著,不仅体现在性别结构和年龄结构上,还体现在素质结构上。农村人口结构的变化同时也带来了社会经济、劳动力供给、劳动力质量、消费以及储蓄等方面的多重影响,需要全面地进行利弊分析,并且做到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人口教育水平的提高、政府支持力度的增大等,从而优化农村人口结构,推进新时期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
转型时期 农村人口结构 经济发展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钟甫宁 王亚楠 刘亚洲
已有研究运用全国生育率统计数据,验证了利用初育年龄能够对终身生育率进行较为准确的估计。在此基础上,文章应用2010年江苏、安徽、河南、湖南和四川五省以及2013年吉林省的农村人口整村抽样调查数据,对初育年龄和终身生育数量的显著负向相关关系进行了再次验证,并通过对微观个体生育行为的分析,发现这种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源于其他因素对二者同时产生的反向影响,并从队列视角讨论了农村人口生育水平的估计方法。实证结果表明,育龄妇女受教育程度越高、初次生育前有过外出非农就业经历的,初育年龄越大,同时终身生育数量越少;其配偶的上述个人特征对于生育时机和数量的影响则表现出与前者相异的作用。虽然独生子女政策在一定程度上...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叶文虎 宁淼
中国人口问题是中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中国13亿人口中约有9亿是农村人口,因此所谓“中国人口问题”根本上是中国农村人口问题。人口为什么会成为一个“问题”则是关注的焦点。通过对人口问题本质进行剖析发现,研究人口问题必须着眼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而解决中国的人口“问题”则必须着眼于农村人口生存方式的改变。从当前我国农村人口的生存方式和状况来看,中国的农村人口问题折射在农业、农村问题上,故统称为“三农”问题。为此,着眼于中国可持续发展提出解决中国农村人口问题的途径和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韩严民
文章认为,目前我国农村广泛存在着教育投资动力不足和教育能力缺乏的问题,其中原因主要是农村人力资本的投资收益率不高。除此之外,教育体制方面的不健全、学校教育与农村经济发展状态脱节的事实以及农业职业教育力度不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人力资本的投资额。但在现代新农村环境下,只有依靠加大对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才能够真正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这种现实的背景条件下,文章对人力资本投资和农村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说明和分析,以试图对农村人力资本收益与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
人力资本投资 农村经济 发展 中国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袁俊 吴殿廷 吴铮争
文章运用定量测度方法,从时空角度描述了中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分异特征,揭示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区域差异扩大的内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区域差异非常明显,东部沿海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但在“十一五”期间中西部地区农村人口老龄化进程将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劳动力文化教育程度的差异是影响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农村人口老龄化 区域差异 影响因素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吕世辰 程慧栋
经济发展决定了人口发展,人口发展对经济发展能够产生促进或者延缓作用。目前,我国农村人口发展与经济发展存在不协调,表现在人口增长惯性大、人口投资不足、结构失衡、劳动力隐性失业等方面。深入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了现阶段实现我国农村人口发展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
农村人口 人口投资 剩余劳动力 对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宏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渐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尤其是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给农业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影响,阻碍了“三农”问题地解决。因此,本文从农村老龄人口发展现状、原因以及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不同方面的影响。从负面来看,农村人口老龄化造成了农村耕地资源浪费、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农产品安全无保障等。从正面来看,农村人口老龄化促使了农业生产规模化、提高了农业科技水平等。针对问题本文从发展适度规模农业、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保护耕地质量四个方面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出可行性对策建议。
关键词:
老龄化 农村人口 农业可持续发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蒋健 吴海涛 李双双 柳清瑞
文章基于2011—2021年中国31个省份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从土地、劳动力、资本以及技术四大生产要素出发,实证探究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农业经济韧性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从整体上看,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会显著抑制农业经济韧性。农村人口老龄化通过促进规模化农业经营土地面积的增加、农业技术的进步,进而提高农业经济韧性;通过抑制教育人力资本、健康人力资本以及农户农业资本投入,进而抑制农业经济韧性。异质性分析表明,农村人口老龄化在西部、中部地区、粮食主产区以及产销平衡区内对农业经济韧性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诚勇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魏国学 熊启泉 谢玲红
进入转型期以来,中国农村人口高彩礼婚姻屡见不鲜,彩礼水平飙升。高彩礼给农民生活和农村发展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使新农村建设面临严峻挑战。文章通过构建经济学模型,结合转型期中国农村的经济社会特征,对比转型前的农村特征,具体分析了高彩礼婚姻产生并蔓延的原因。
关键词:
高彩礼 经济条件 差距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冲 王磊
基于2003~2016年中国农村省级面板数据,运用混合模型、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模型考察了农村人口变动对粮食生产的影响。通过全国和分区域数据比较研究,发现农村人口数的减少反而有利于粮食产量的增加;老年抚养比对粮食生产虽然有正向影响,但分区域均不显著;少儿抚养比对粮食生产的负向作用仅在西部得到体现。该结论印证了中国的粮食生产已经在向现代农业转变,农村人口的减少和老龄化不会影响粮食安全。
关键词:
农村人口变动 粮食生产 影响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敬嘉
本文从人口结构的不同功能子结构的角度分析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问题和机遇,通过对农村人口矛盾的定性分析和量化评估,在更广泛和更明确的意义上反映农村人口矛盾的实质和关键环节,以探讨适合当前农村实际的人口经济的政策选择和目标模式。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翟振武
建国后的四十年间,中国农业人口在总人口比重中始终占到80%以上,这个简单事实的人口学含义是清晰的:中国人口增长变化的历史性进程,基本上是由农村人口的增长变化决定的。 一、农村人口的增长 1949年,中国农村人口4.47亿,到1969年增为6.38亿,年平均增长率19.2‰。1982年则达到8.36亿,1949—1982年间净增人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