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740)
- 2023(18547)
- 2022(15395)
- 2021(14505)
- 2020(12125)
- 2019(28129)
- 2018(27630)
- 2017(52678)
- 2016(27746)
- 2015(31766)
- 2014(31363)
- 2013(31057)
- 2012(28483)
- 2011(25506)
- 2010(25755)
- 2009(24291)
- 2008(23328)
- 2007(20761)
- 2006(18011)
- 2005(16115)
- 学科
- 济(123166)
- 经济(123051)
- 业(82263)
- 管理(74328)
- 企(59528)
- 企业(59528)
- 方法(54332)
- 农(52470)
- 数学(48583)
- 数学方法(47840)
- 中国(36920)
- 农业(34829)
- 业经(31059)
- 财(29235)
- 融(28894)
- 金融(28891)
- 银(27853)
- 银行(27827)
- 行(26799)
- 地方(25672)
- 制(25102)
- 贸(23394)
- 贸易(23376)
- 易(22835)
- 学(21046)
- 务(18305)
- 财务(18241)
- 财务管理(18194)
- 理论(18027)
- 技术(17968)
- 机构
- 学院(398246)
- 大学(393537)
- 济(171661)
- 经济(168339)
- 管理(155352)
- 理学(134552)
- 理学院(133185)
- 研究(132567)
- 管理学(130738)
- 管理学院(130014)
- 中国(108208)
- 京(81769)
- 科学(78613)
- 农(75573)
- 财(75403)
- 所(65416)
- 中心(64559)
- 财经(60649)
- 业大(59988)
- 研究所(59460)
- 农业(58247)
- 江(57835)
- 经(55313)
- 经济学(53362)
- 北京(51363)
- 范(49955)
- 师范(49471)
- 经济学院(48287)
- 院(46890)
- 州(46634)
- 基金
- 项目(267548)
- 科学(211818)
- 研究(197664)
- 基金(195683)
- 家(169601)
- 国家(168183)
- 科学基金(145218)
- 社会(127548)
- 社会科(120963)
- 社会科学(120929)
- 省(104304)
- 基金项目(102734)
- 自然(91842)
- 教育(89792)
- 自然科(89775)
- 自然科学(89751)
- 自然科学基金(88142)
- 划(86869)
- 编号(80678)
- 资助(80467)
- 成果(64448)
- 重点(60002)
- 部(59755)
- 发(59080)
- 创(56169)
- 课题(54564)
- 国家社会(53810)
- 创新(52496)
- 教育部(51445)
- 科研(51182)
- 期刊
- 济(186106)
- 经济(186106)
- 研究(112748)
- 中国(76887)
- 农(75454)
- 学报(58289)
- 财(57225)
- 科学(55925)
- 管理(53718)
- 农业(51255)
- 融(48208)
- 金融(48208)
- 大学(45813)
- 学学(43458)
- 教育(36656)
- 技术(35963)
- 业经(35137)
- 经济研究(29692)
- 财经(29314)
- 业(25786)
- 经(25323)
- 问题(25285)
- 统计(22007)
- 技术经济(20281)
- 世界(20071)
- 版(19898)
- 策(19841)
- 贸(19387)
- 理论(18204)
- 决策(17910)
共检索到5869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钱明辉 李胡蓉 郭佳璐 崔宇
农村产业融合对于促进农民增收、农业降本提效具有重要意义,全面促进各地区的农村产业融合均衡发展是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本文在充分梳理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构建我国农村产业融合的“4+1”模式及农村产业融合度测算体系,通过对2017—2019年注册地在我国农村地区的工商实体经营范围文本数据的挖掘展开了农村产业融合度的测算,并基于测算结果对我国农村产业融合水平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1)2017—2019年全国农村产业融合势头较好,呈现多元化的产业融合趋势;(2)全国农村产业融合季度变化趋势较稳定,部分融合模式下机遇与挑战并存;(3)全国农村产业融合呈现出高度分散的空间分布特征,区域发展非常不均衡。为此,本文建议在充分把握不同农村区域特色的基础上提供相应的政策扶持和产业联结,全面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优化农村产业融合的外部环境,持续加深农业产业链前后延伸以形成农村产业多元化融合,不断加大相关领域人才培育力度以积极动员专业人才投身乡村振兴建设。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明均仁
面对网络中日益丰富的文本性情感信息资源,利用关联挖掘技术对其进行智能化的自动挖掘与分析,获取语义层面的用户情感知识,对于企业竞争策略的制定和竞争优势的保持具有重要的潜在价值。将关联挖掘技术融入文本情感分析之中,研究并设计一种融合语义关联挖掘的文本情感分析算法,实现语义层面的情感分析与用户情感知识挖掘。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取得了很好的预期效果,显著提高了情感分析的准确率与效率以及关联挖掘的深度与广度。
关键词:
语义关联挖掘 文本情感分析 分析算法
[期刊] 图书馆学研究
[作者]
周磊 张玉峰
文章针对物流信息采集、跨组织管理、决策支持三方面的突出问题,提出应采纳融合物联网、数据挖掘等新兴技术的综合解决方案。综合应用物联网与数据挖掘及其互补性,构建了融合物联网与数据挖掘的物流信息处理与分析模型,主要包括:基于物联网的物流信息感知与采集、基于粗糙集与证据理论的物流信息整合处理、基于粗糙集与神经网络的物流信息分析。进而,以冷链物流信息管理为背景,设计了融合物联网和粗糙集的物流信息处理和分析流程,从而为动态、离散的物流信息处理与分析提供了有效解决方案。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树刚 刘颖 郑玲玲
对于新兴产业而言,把握产业技术融合现状对于引导产业发展、加强技术创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人工智能技术与其它技术融合是促进产业创新发展的主要内在动力,因此对技术融合趋势进行分析有利于提前、准确把握该产业技术发展方向。聚焦感知人工智能领域,率先采用专利分析方法对10 685项专利数据进行挖掘,结合ISI技术分类体系,基于技术共现次数及关联度识别感知人工智能融合核心技术,并从核心技术融合的分散度及专利增长量等方面考察感知人工智能技术融合情况。研究发现,目前感知人工智能技术融合正处在成长期向成熟期过渡的阶段,并很快进入技术融合衰退期,建议政府及投资者积极布局现有感知人工智能主导技术,以期在即将到来的技术融合成熟期掌握主动权。同时,应大力推广"感知人工智能+"模式,提升该领域技术融合动力,延缓融合衰退期的到来。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董凤丽 曲瑞 马发旺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把产业链、价值链等现代产业组织方式引入农业,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休闲产品。"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明确提出"推进农村产业融合,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在此背景下,论文首先从资源共享、市场需求、政策支持三个方面分析了乡村旅游发展中,农村三次产业融合的基础及动力机制;其次,以产业链为切入点,归纳了农村一三产业融合、以及一二三产业融合两种乡村旅游发展的模式,解析了三次产业融合过程中人力流、信息流、资金流、物质流与基础设施的融合及运
关键词:
乡村旅游 三次产业 产业融合 发展模式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董凤丽 曲瑞 马发旺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把产业链、价值链等现代产业组织方式引入农业,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休闲产品。"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明确提出"推进农村产业融合,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在此背景下,论文首先从资源共享、市场需求、政策支持三个方面分析了乡村旅游发展中,农村三次产业融合的基础及动力机制;其次,以产业链为切入点,归纳了农村一三产业融合、以及一二三产业融合两种乡村旅游发展的模式,解析了三次产业融合过程中人力流、信息流、资金流、物质流与基础设施的融合及运行机理;最后,从产业融合的视角,提出了保障乡村旅游发展的措施,具体包括以农业立足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强政府政策支撑及人才培养等。
关键词:
乡村旅游 三次产业 产业融合 发展模式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于泽
首先对我国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所在省份的文化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数据显示有示范基地的省份的文化产业整体发展优于没有示范基地的省份,基本上体现出了文化科技融合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作用。接着从文化在科技研究活动方面的成果和科技在文化方面的成果统计视角分析我国文化和科技的融合程度,又运用赫芬达尔指数法对文化和科技产业融合度进行测算,结果显示文化与科技整体融合度不高,且技术融合度要弱于市场融合度。进一步对融合度进行分类,并在测算分析基础上对加强我国文化科技融合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
文化与科技 融合度 测算分析 对策建议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萍 牟冬梅 石琳 琚沅红
[目的/意义]融合学科领域知识优化数据挖掘模型构建的策略,提高知识发现结果的可靠性和置信度。[方法/过程]以某三甲医院冠心病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将医学领域知识融合嵌入机器学习过程,从数据集成与质量控制层、数据分析与模型构建层、模型结果优化与调整层构建数据挖掘模型。[结果/结论]领域知识融合可以驱动数据挖掘模型构建策略的优化,能够促进数据的知识发现从传统型的技术算法驱动向新型的领域知识指导转型,提高数据挖掘结果的置信度。[局限]多领域知识融合的机制和效果还需深入探讨。
关键词:
领域知识 知识融合 数据挖掘 模型构建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慎金花 闫倩倩 孙乔宣 万召侗
从技术融合的角度识别产业未来的技术机会可以帮助企业及时调整研发战略,更加高效地开展研发工作。因此,本文基于专利数据挖掘技术构建了一种技术融合识别预测模型。模型通过Apriori算法构造IPC共现网络,应用Louvain聚类算法将网络划分为不同的技术社群,并基于LDA主题模型发掘各社群的技术主题,通过构建"社群融合潜能"和"技术融合价值"两项指标评估了社群弱关系的融合价值,并将融合价值较高的弱关系组成技术融合预测网络,通过提取主题词来发掘未来的技术机会。本文以电动汽车产业为例对该模型进行了实证。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陈怡
本文运用产业融合基本理论,通过整理我国部分地区文化产业"十二五"规划发展目标,深入分析了我国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与融合趋势,创造性地提出以农业为主导,与农村文化产业各个业态交叉融合的发展模式,从融合动因、融合方式、融合机理、融合效果、融合动力五个方面全面论证这一发展模式的有效性,最终实现农村经济资源共享、联动发展的目标。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肖洪 赵洪 毋晓霞
[目的/意义]在当前大数据环境和新型智库建设背景下,传统的情报研究模式难以满足多源知识的挖掘与有效融合,开启以协同为机制激活专家群体智慧的情报研究模式日益迫切。[方法/过程]文章基于"事实数据(显性知识)+专家智慧(隐性知识)"的协同研究机制,以提升情报研究的效率和质量为目标,提出了一种新的情报研究方法。[结果/结论]该方法有效综合大数据挖掘和专家群体智慧优势,有利于提升情报研究水平。[局限]用机器自动总结和提炼专家群体智慧显性化后的知识(自然语言形式),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知识挖掘 情报研究 知识协同 隐性知识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周曙东 缪承霖
电子商务交易环境下,信誉指标可以减少买卖双方的信息不对称,促进双方达成交易。本文利用数据挖掘的方法获得淘宝"特色中国馆"的相关产品和卖家数据,就卖家信誉指标对销售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分类回归发现,反馈变量中信用度得分对卖家月销售额存在显著正向影响,是最重要的信誉指标;基础变量中创店历史对卖家月销售额存在显著影响,是消费者做决策时的重要参考指标;售后变量对月销售额无显著影响;价格作为产品价值的表现形式,对销售额有显著正向影响,且价格较低的产品系数较大,说明买家愿意为优质产品付出一定的溢价。变量对不同种类产品的影响有差异。
关键词:
电子商务 信誉 农村特产食品 月销售额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覃诚 方向明 陈典
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利用CiteSpace软件绘制知识图谱,对中国知网收录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相关文献进行了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农村产业融合的研究最早开始于2005年,2015年以后,发文量呈现出爆发性增长。2)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研究主要集中在6个方面:产业融合参与主体、产业融合模式、产业融合影响因素、产业融合效应、产业融合与现代农业、产业融合与乡村振兴。当前研究前沿是产业融合与乡村振兴的关系。3)当前需要亟待解决的3个问题:一是研究主要集中在经济与管理科学学科领域,缺乏其他学科视角;二是产业融合程度评价标准不统一,实证研究不多;三是对乡村就业、乡村生态、农民社会生活研究较少。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旨在完善与深化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盛瑛莺 扶玉枝 祁慧博
本文以浙江省为例,通过对三类产业融合模式的比较分析,归纳总结出其各自的资源禀赋、发展瓶颈与提升路径,并提出"注重电商人才的培养,加强政府、协会的引导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等启示,为有关方面引导各类要素向农村集聚,促进各地创新产业融合模式提供借鉴与参考。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莉 景普秋
基于城乡互动的视角,从提升农村主体地位和打通城乡互动渠道两方面出发,认为农村产业链延伸融合、农业功能拓展融合、信息技术全面融合、城乡产业转移融合与优势产业空间集聚融合共同组成了农村网络式产业融合。进一步研究发现,技术进步、制度放松、市场需求多样化、基础设施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区位与资源优势是促进农村产业融合的主要动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