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93)
- 2023(11842)
- 2022(9559)
- 2021(9064)
- 2020(7493)
- 2019(17028)
- 2018(16785)
- 2017(31781)
- 2016(17145)
- 2015(19155)
- 2014(18962)
- 2013(18964)
- 2012(17340)
- 2011(15628)
- 2010(16091)
- 2009(15433)
- 2008(15732)
- 2007(14180)
- 2006(13036)
- 2005(12077)
- 学科
- 业(83950)
- 济(80759)
- 经济(80641)
- 企(66355)
- 企业(66355)
- 管理(59219)
- 农(49695)
- 农业(33021)
- 业经(31253)
- 方法(30749)
- 财(26091)
- 中国(24073)
- 数学(23231)
- 数学方法(23052)
- 制(21501)
- 务(17614)
- 财务(17597)
- 财务管理(17574)
- 体(16734)
- 企业财务(16581)
- 贸(16210)
- 策(16208)
- 贸易(16201)
- 技术(16093)
- 易(15888)
- 划(13739)
- 体制(13308)
- 和(13234)
- 银(13052)
- 银行(13051)
- 机构
- 学院(251478)
- 大学(244082)
- 济(119678)
- 经济(117802)
- 管理(101426)
- 理学(86066)
- 研究(85433)
- 理学院(85322)
- 管理学(84504)
- 管理学院(84025)
- 中国(72960)
- 财(55794)
- 农(51557)
- 京(51070)
- 科学(44940)
- 财经(42790)
- 所(42182)
- 中心(39262)
- 江(39195)
- 经(38884)
- 农业(38519)
- 研究所(37241)
- 经济学(36348)
- 业大(35806)
- 北京(32825)
- 经济学院(32747)
- 财经大学(30893)
- 经济管理(30491)
- 州(30365)
- 范(29952)
- 基金
- 项目(154234)
- 科学(124634)
- 研究(121082)
- 基金(114755)
- 家(97330)
- 国家(96284)
- 科学基金(84373)
- 社会(82343)
- 社会科(77727)
- 社会科学(77707)
- 基金项目(60081)
- 省(59339)
- 教育(53089)
- 自然(49467)
- 编号(49132)
- 自然科(48358)
- 自然科学(48348)
- 划(47786)
- 自然科学基金(47573)
- 资助(45556)
- 成果(39509)
- 部(36330)
- 业(35966)
- 国家社会(35076)
- 发(35026)
- 创(34892)
- 重点(33743)
- 制(33283)
- 课题(32819)
- 性(32438)
- 期刊
- 济(147925)
- 经济(147925)
- 研究(81865)
- 农(56936)
- 中国(54825)
- 财(45303)
- 管理(39751)
- 农业(38516)
- 科学(33508)
- 融(30296)
- 金融(30296)
- 学报(30277)
- 业经(29977)
- 大学(25655)
- 学学(24329)
- 教育(22665)
- 技术(22244)
- 财经(22171)
- 经济研究(22048)
- 问题(19979)
- 业(19640)
- 经(19312)
- 世界(17047)
- 贸(15740)
- 农村(15379)
- 村(15379)
- 技术经济(15213)
- 农业经济(15195)
- 国际(13603)
- 经济问题(13528)
共检索到4018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D·G·约翰逊
中国农村与农业改革的成效与问题D·G·约翰逊(芝加哥大学)979年开始的农村经济改革,其成效远大于缺陷。当然我们也不应忽视改革进程中存在着的重要问题,尤其是它影响到中国未来的食品供应。本文将论及改革的这两个方面。一、农村改革的主要成效世界上从没有任何...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邱曙辉
存在"四难"现象传统信贷模式依然占主导,"抵押担保难"仍是制约金融有效供给的主要障碍。虽然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来了农村金融需求的巨大潜力,但农村传统信贷模式依然占主导,一些针对农村抵押担保不足的创新产品更多停留在点上而难以普及到面。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三农"贷款总量中,有抵押担保的超过80%。农村集体产权改革滞后,"资产流转处置难"是制约两权抵押贷款推行的主要因素。当前农村集体产权改革虽然在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杨锡庆 干锦春
古巴地处热带,土地肥沃,气候湿润,具备发展农业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由于其领导人卡斯特罗,为世人瞩目。为了生存,古巴也进行了一系列经济改革,首当其冲的就是农业的改革。古巴政府首先在农业部门推出了以分散化管理为主要特点的农村改革。与农业改革配套的还有农副产品流通体制的改革。古巴的改革是谨慎的、渐进的。他注意借鉴国际上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在改革中注重突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经济最困难的时候,依然坚持把有限的物质财富以最公平的方式进行分配,保证了整个社会的团结与和谐。目前,古巴政府正在认真总结改革经验,相信此番改革会不断深入推进下去。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邱曙辉
存在"四难"现象传统信贷模式依然占主导,"抵押担保难"仍是制约金融有效供给的主要障碍。虽然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来了农村金融需求的巨大潜力,但农村传统信贷模式依然占主导,一些针对农村抵押担保不足的创新产品更多停留在点上而难以普及到面。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三农"贷款总量中,有抵押担保的超过80%。农村集体产权改革滞后,"资产流转处置难"是制约两权抵押贷款推行的主要因素。当前农村集体产权改革虽然在
关键词:
结构性改革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郭海红 张在旭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农业经营制度、农业科技体制及农产品流通体制不断变革,成效明显。中国农业依赖要素驱动的发展模式还没有改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在40%左右,属于技术进步引致型增长模式。未来农业新旧动能转换面临要素、效率、环境、结构、创新等约束,需要挖掘老龄化、女性化人口等传统要素的潜力,嫁接知识、信息等新生产要素,并不断提高技术效率和规模利用效率,全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水平,才能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农业 改革开放 四十年 动能 约束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张清馨 张建波
我国农业改革与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张清馨张建波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属于第一产业,它是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农业的发展状况如何,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能否协调发展、产业结构能否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否稳定建立和发展。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明确指...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陈耀邦
关于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与农业发展问题国家计委副主任陈耀邦从现在到本世纪末,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面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全国人民生活由温饱向小康迈进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农村市场的进一步...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侯维锜 罗奈德·何艾特
中国的农业改革(1978-1992)──评价与展望加拿大渥太华大学侯维锜,罗奈德·何艾特中国的经济改革是从农业开始的。它的成就和经验(特别是在1979一1984年这一时期),不仅推动了中国城市经济结构(工业、商业、金融、外贸、财政等各个特域)的改革,...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陈吉元 韩俊
1990年邓小平在谈论农业问题时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与发展,从长远的观点看,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这是一个很大的前进,要长期坚持不变。第二个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这是又一个很大的前进,当然这是很长的过程。”这就是邓小平关于农业的“两个飞跃”思想。完整地、准确地理解邓小平的这一思想,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也具有极其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试图结合我国农村改革与发展的实践,对邓小平关于农业“两个飞跃”的思想作一初步探讨。全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分析废除人民公社制度,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柳建平 闫鹏鹏
土地制度变革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首要条件。一个能够有效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农地制度应具有公正分配、产权清晰、交易自由、政策激励及建立相应的生产经营组织制度等基本特征。以此审视当代中国农地制度,在诸多方面存在严重缺陷及不足。因此,要促进中国现代农业的健康发展,必须以相应的土地制度变革为基础。在产权制度方面,应建立农民所有制;在市场制度方面,应祛除行政对土地市场的控制和垄断;在政策激励方面,应采取一系列有利于土地集中的激励措施;在经营组织方面,应鼓励和扶持以土地权利连结的农民自组织发展。
关键词:
农地制度 现代农业发展 改革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姚毓春 张艳敏 李冰
苏联由于片面强调发展重工业而忽视农业,导致农产品极度短缺。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进行了一系列农业改革,农业资源禀赋优势得以逐步发挥,并成功跻身世界农业大国之列。坚实的农业基础是保障俄罗斯在面对俄乌冲突局势升级、西方国家对其采取极限经济制裁的情况下,仍能保持经济平稳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原因之一。回顾俄罗斯农业改革历程,可以分为以私有化和市场化为导向的激进改革、以减负和扶持为主要手段的政策调整、以安全和高效为目标的深化改革三个阶段。通过对俄罗斯农业改革历程进行回顾和梳理可以判断,在未来较长的一段时期内,俄罗斯农业政策趋于稳定,这可以为中俄两国农业合作提供一个相对稳定和清晰的政策预期。同时,由于俄罗斯农业发展的政策方向与我国农业发展的大方向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相似性,加之中俄关系持续向好,两国具备开展农业合作的有利条件。未来,中俄两国要加强农业合作顶层设计,建立多层次农业合作体系,完善两国在农业投资方面的法律政策,不断完善中俄两国农业合作模式。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夏薇 朱信凯 杨晓婷
18世纪法国重农学派以保障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恢复国民经济增长为目标,从生产、流通、消费的循环平衡关系考察了宏观经济管理和农业发展问题。本文试图从农业经营与改革角度重新梳理该学派的经济思想及其对中国未来农业改革的启示。本文认为,粮食安全的根本在于保障可持续的有效供给规模和合理的粮食价格。保耕地总量不应为主要标准,应保障高肥力耕地数量和提高粮食单产,需坚持休耕制度。为稳定物价而压低粮价是对农业最大的损害。合理的粮食价格应由市场形成,应尽量减少对正常波动的干预。稳定农产品价格重在密切监控和防范短期大幅震荡而非抑制价格升高。应重点扶持具有较高生产率和高效益的适度规模经营,不可一刀切。小农依然是未来中国农业生产主体,也应是制度和政策设计的重点。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促进小农持续的高农业资本投入和生产经营技能的提高。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夏薇 朱信凯 杨晓婷
18世纪法国重农学派以保障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恢复国民经济增长为目标,从生产、流通、消费的循环平衡关系考察了宏观经济管理和农业发展问题。本文试图从农业经营与改革角度重新梳理该学派的经济思想及其对中国未来农业改革的启示。本文认为,粮食安全的根本在于保障可持续的有效供给规模和合理的粮食价格。保耕地总量不应为主要标准,应保障高肥力耕地数量和提高粮食单产,需坚持休耕制度。为稳定物价而压低粮价是对农业最大的损害。合理的粮食价格应由市场形成,应尽量减少对正常波动的干预。稳定农产品价格重在密切监控和防范短期大幅震荡
[期刊] 第一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
[作者]
杨世义
揭示家庭承包制是对农村生产关系重要部分的改革,实质是"户营",并非"包"字。总结其成功原因,是改革目标明确,改革主体正位,改革客体薄弱,改革形式合理,权威支持和中央肯定。联系当前城市改革(包括企业改革、机构改革)存在的问题,阐明借鉴农村改革成功经验有实际指导意义。针对家庭承包制的问题,分析"小"的问题非户营固有,乃现阶段"231"农业生产力结构决定,出路是通过发展社会生产力来推动适度规模经营;"散"的问题,须通过组织带领、中介联结和社会服务来解决;农户作为独立自主的生产经营主体尚不完全,距市场主体尚远,说明农村改革处于未完成态,引导、扶持并确保农户成为市场主体就成了农村深化改革的目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