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118)
- 2023(17473)
- 2022(14850)
- 2021(13987)
- 2020(11749)
- 2019(26863)
- 2018(26730)
- 2017(50789)
- 2016(27822)
- 2015(31407)
- 2014(31205)
- 2013(31154)
- 2012(28685)
- 2011(26100)
- 2010(26213)
- 2009(24567)
- 2008(23255)
- 2007(20198)
- 2006(17776)
- 2005(15551)
- 学科
- 济(109916)
- 经济(109790)
- 业(77715)
- 管理(72558)
- 企(53344)
- 企业(53344)
- 农(49363)
- 方法(47059)
- 数学(41328)
- 数学方法(40944)
- 农业(32623)
- 中国(32310)
- 业经(26660)
- 财(25630)
- 学(24936)
- 制(22924)
- 贸(22632)
- 贸易(22621)
- 易(22079)
- 地方(21582)
- 银(17947)
- 银行(17872)
- 行(17168)
- 融(17113)
- 金融(17105)
- 环境(16764)
- 技术(16594)
- 体(16591)
- 理论(16142)
- 和(15902)
- 机构
- 大学(396031)
- 学院(394691)
- 济(160766)
- 经济(157457)
- 管理(152132)
- 研究(140946)
- 理学(132057)
- 理学院(130556)
- 管理学(128324)
- 管理学院(127639)
- 中国(106093)
- 科学(89609)
- 农(87780)
- 京(85006)
- 所(72667)
- 财(68998)
- 业大(68748)
- 农业(68522)
- 研究所(66788)
- 中心(63383)
- 江(57115)
- 财经(55570)
- 北京(53493)
- 范(51653)
- 师范(51038)
- 经(50970)
- 院(50127)
- 经济学(47752)
- 州(45681)
- 农业大学(43658)
- 基金
- 项目(275553)
- 科学(214260)
- 基金(199370)
- 研究(197303)
- 家(177407)
- 国家(175906)
- 科学基金(148038)
- 社会(124223)
- 社会科(117295)
- 社会科学(117261)
- 省(106844)
- 基金项目(105996)
- 自然(96916)
- 自然科(94652)
- 自然科学(94620)
- 自然科学基金(92929)
- 划(90593)
- 教育(88690)
- 资助(81347)
- 编号(79995)
- 成果(64785)
- 重点(61925)
- 部(60735)
- 发(59385)
- 创(56909)
- 课题(54794)
- 创新(53207)
- 科研(52845)
- 国家社会(51486)
- 计划(51029)
- 期刊
- 济(176709)
- 经济(176709)
- 研究(113471)
- 农(85822)
- 中国(78687)
- 学报(73251)
- 科学(63606)
- 农业(58227)
- 大学(54469)
- 学学(51494)
- 管理(51429)
- 财(49098)
- 教育(40558)
- 融(35737)
- 金融(35737)
- 业经(32654)
- 技术(31027)
- 业(28870)
- 经济研究(27699)
- 财经(26236)
- 问题(24131)
- 经(22542)
- 图书(22184)
- 版(21483)
- 业大(20461)
- 科技(20256)
- 世界(19216)
- 贸(17990)
- 技术经济(17921)
- 理论(17830)
共检索到5808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芦千文 吕之望
系统梳理1949—1978年中国农机作业服务体系的形成和演变历程,以及在农村改革初期的延续和转型后,可以得出如下认识:一是建立自上而下的以拖拉机站为主的农机作业服务体系,既是借鉴苏联经验,也是基于理性机制设计的结果;二是将国营拖拉机站调整为社营、队营、国营等多种形式,是为了降低拖拉机经营成本和实现拖拉机站经营利润;三是农机作业服务体系的存在,使"购买"作业服务成为当时农业生产经营主要的农机使用形式,为他们提供了有限的要素配置机会。1949—1978年农机作业服务体系,对农村改革过程中农业机械化道路的转型轨迹和农机作业服务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关键词:
农机作业服务 发展历史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梁栋 吴惠芳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社会化服务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抓手之一。本文以广西南部一个乡镇为个案,以农业机械化服务的实现为研究对象,讨论了农业经营体系变迁前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塑,以及这种重塑对农业发展和乡村社会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小农经济体系下,通过整合村社本土资源与利用熟人社会机制,农机服务主体的乡村精英身份、组织内外的关系协调与服务市场的扩展,共同构建了以小农户为主体的内生型农业机械化服务市场。但随着大规模土地流转对农业经营体系的重构,农机服务市场开始脱嵌于乡土社会,其后果是对小农户的全面排斥。本文提出,在实践中需要注意农业机械化中人的重要性和社会关系基础,并积极构建面向小农户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梁栋 吴惠芳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社会化服务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抓手之一。本文以广西南部一个乡镇为个案,以农业机械化服务的实现为研究对象,讨论了农业经营体系变迁前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塑,以及这种重塑对农业发展和乡村社会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小农经济体系下,通过整合村社本土资源与利用熟人社会机制,农机服务主体的乡村精英身份、组织内外的关系协调与服务市场的扩展,共同构建了以小农户为主体的内生型农业机械化服务市场。但随着大规模土地流转对农业经营体系的重构,农机服务市场开始脱嵌于乡土社会,其后果是对小农户的全面排斥。本文提出,在实践中需要注意农业机械化中人的重要性和社会关系基础,并积极构建面向小农户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董欢
完善和优化农机服务体系是中国全面推进农业机械化的重要路径。本研究重点从组织变迁视角对农机服务模式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评价和比较,并结合农业经营主体分化趋势及由此引发的服务需求变化,探讨服务体系的优化问题。研究结论概括如下:农机服务主体总体呈现规模化、专业化发展态势,但由于在经营特征和发展适应性等方面的较大区别,各类农机服务模式之间并非完全竞争替代,还表现出一定的服务功能互补;农业转型和经营主体进一步分化都引发了农机服务需求总量和结构的深刻变化。优化农机服务体系的建议如下:逐步将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调整为农机服务补贴政策;加强对规模化服务主体的优惠扶持;扶持有实力的本土化服务主体发展壮大。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薛信阳 韩一军
为了解农机作业服务研究的现状、特点以及不足,探究农机作业服务的发展规律,为完善农机作业服务研究提供依据。从概念界定、发展历程、供需状况和影响效应等方面对农机作业服务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系统梳理,对农机作业服务发展的理论基础和内在机制进行了归纳总结。结果表明:农机作业服务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结合,农户面临的劳动力约束、资金约束、技术约束和土地约束引致的需求,自然、经济、政治和社会因素引致的供给,供需作用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目前农机作业服务研究主要集中于对需求侧和影响效应的分析,对供给侧关注不足。此外,农机作业服务对农户生产要素配置的研究偏少。在实证分析时,对农户异质性问题和内生性问题讨论不够。未来研究应着眼农业高质量发展和深化供给侧改革,将乡村振兴的要求与农机作业服务发展有机融合,增强研究的战略性。
关键词:
农机作业服务 供需关系 要素配置 综述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阮冬燕 周晶 王娟
为探寻统计上中国农机维修服务能力随农机保有量增长而“反向衰退”的原因,借助经济学“创造性毁灭”概念,构建理论解释框架,并利用2004—2020年主要粮食生产省份面板数据开展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2004年以来,中国农机装备制造科技水平实现质的飞跃,农机装备从小型低端农机向大型高端农机转型升级,驱动维修服务体系开启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重构;2)农机装备升级通过需求替代效应和技术门槛效应推动服务于小型低端农机的传统维修点大量退出,传统维修服务体系因而走向瓦解;3)面向大型高端农机的现代维修服务体系开始形成,农机制造企业、农机经销商、社会维修网点、农机专业合作社成为该体系的核心力量,但现代维修服务体系面临维修服务需求季节性强、农机用户对维修及时性要求高、维修点运营成本倍增等挑战,且部分新生维修点可能未被及时纳入统计范畴;4)表征农机装备升级程度的大中型拖拉机动力占比对统计上的维修点密度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且大中型拖拉机动力占比提高对维修点密度下降的贡献率达52.85%。最后,从制度、政策和技术3个层面提出完善现代维修服务体系和保障农忙季节大型高端农机及时检修的政策建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刘君望 胡祚和
一、农机化的功能及其效益机制 农机化是用机器进行农业生产作业。而从经济学的观点来看,农机化则体现为物化劳动对活劳动的取代,是机电形态的工程技术与农业生物技术和农村经济相结合的发展过程。它的经济效果体现为它的功能所形成的产出与投入之间的比较,大致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的效果。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陈华 王玉红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不断推进,土地出现了适度集约经营,农业机械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但其科技服务支撑体系存在着很多问题,已不适应农业机械的规模化经营,诸多问题亟待解决。本文就农业机械科技服务支撑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建议,不断完善农业机械的科技服务支撑体系,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关键词:
农业机械 科技创新 服务体系 对策建议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胡凌啸 周应恒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对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和导向作用,其政策的效果值得特别关注。基于农机作业服务供给者的视角,构建了大型农机需求的理论模型,运用双对数模型和13个粮食主产省的面板数据,分析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效果,探讨大型农机需求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显著提高了农机作业服务供给者对大型农机的需求;然而,对大型农机需求的促进作用最为强烈的是农机作业收入,这与农机作业服务供给者追求收益最大化的目标相吻合;农机价格和农民购买农机的个人投入并没有显著影响大型农机需求。此外,大型农机的需求在不同区域之间存在差异,华北、华中、华东、东北对大型农机需求都显著高于西南地区。基于培养农机...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杨印生 舒坤良 郭鸿鹏
以山东省仓山县农机服务组织作业效率影响因素的实地问卷调查结果为依据,构建了农机服务组织作业效率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利用统计方法对农机服务组织作业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辩识,并对主要影响因素的指标灵敏度进行了测度研究,得出了影响农机服务组织作业效率的主要因素及其指标灵敏度,指出了当前农机服务组织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和改进思路.
关键词:
农机服务组织 作业效率 影响因素 灵敏度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薛信阳 韩一军 高颖
农机作业服务是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典型内容,为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背景下解决“谁来种地”“如何种地”提供了答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机作业服务发展经历了起步、加速、全面和深化发展四个阶段,目前已经朝向组织化、规模化、多元化方向发展。目前,农机作业服务的发展已经进入了深化调整期,不仅服务内容和质量发生了质的变化,在服务领域、服务目标以及服务模式等方面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未来,农机作业服务将在中国农产品供给和粮食安全等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农机作业服务 组织化 政策演变 生产托管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宗毅 宋建武
从农机装备保有量、利用率及发展质量3方面构建我国农机装备结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该指标体系对我国各区域农机装备结构现状进行系统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农机装备总量不足但部分过剩,同时存在较大区域差异;2)我国种植业机械的整体装备利用率较低;3)我国无论是从事农机化作业的队伍还是全部从事农业生产的队伍,其劳动生产率都相对较低,同时我国农机化发展是以较大的燃油消耗作为代价来实现的,农机化发展质量有待提升。整体来看,我国农机装备结构亟待优化。
关键词:
农机装备结构 评价 指标体系 优化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昆扬 张改清 韩嫣 张建杰 武拉平
为探究农机作业服务对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基于中国2004—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规模报酬可变型非期望超效率SBM模型对中国农业生态效率进行测算,并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双固定空间杜宾模型分析了农机作业服务对农业生态效率的本地效应及空间溢出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农业生态效率近年来呈现波动式下降趋势,东部地区生态水平较高,中、西部地区相对滞后;农机作业服务与农业生态效率间存在正向相关关系,农机作业服务对农业生态效率的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和总效应分别为0.006、0.017和0.024,间接效应约占总效应的75%,表明农机作业服务对农业生态效率影响将会是系统性的,这对推动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杨静 谢健 黄春丽
本文综合分析了美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主要特点,从体系构架、支农积极性、信用体系、市场竞争等方面分析了中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了美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对中国的启示,归纳出建立健全中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建议。
关键词:
美国 农村金融 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