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120)
2023(14664)
2022(12656)
2021(11981)
2020(10078)
2019(23308)
2018(23083)
2017(45083)
2016(24027)
2015(27212)
2014(26910)
2013(27060)
2012(24862)
2011(22617)
2010(22511)
2009(20980)
2008(20376)
2007(17919)
2006(15744)
2005(13989)
作者
(68268)
(57124)
(56247)
(53832)
(36079)
(27191)
(25593)
(22520)
(21596)
(20107)
(19366)
(19300)
(17815)
(17647)
(17410)
(17388)
(16770)
(16558)
(16246)
(16044)
(14018)
(13985)
(13739)
(12981)
(12818)
(12719)
(12441)
(12438)
(11437)
(11241)
学科
(103908)
经济(103795)
(73659)
管理(64411)
(49363)
企业(49363)
(48420)
方法(48056)
数学(43037)
数学方法(42696)
农业(32112)
中国(30387)
业经(24403)
(24113)
(20920)
(20482)
贸易(20469)
(19980)
地方(19155)
(18650)
(18000)
银行(17967)
(17139)
(16430)
金融(16429)
技术(14852)
环境(14744)
(14443)
财务(14384)
财务管理(14348)
机构
大学(345312)
学院(343647)
(149004)
经济(146235)
管理(140262)
理学(121832)
理学院(120614)
管理学(118877)
管理学院(118266)
研究(115841)
中国(93344)
(72870)
科学(68564)
(67823)
(65872)
(57033)
业大(53888)
中心(53594)
财经(53466)
农业(52036)
研究所(51939)
(49151)
(48177)
北京(46320)
经济学(45317)
(42989)
师范(42679)
经济学院(41094)
(40873)
财经大学(39886)
基金
项目(235688)
科学(186625)
研究(175001)
基金(174354)
(150730)
国家(149478)
科学基金(129062)
社会(113416)
社会科(107307)
社会科学(107282)
基金项目(92383)
(88652)
自然(81919)
自然科(80028)
自然科学(80011)
自然科学基金(78621)
教育(78014)
(74467)
资助(72064)
编号(71234)
成果(57318)
(53915)
重点(51553)
(50049)
(48314)
国家社会(47587)
课题(47141)
教育部(46473)
人文(45519)
创新(45085)
期刊
(160690)
经济(160690)
研究(104706)
(68244)
中国(63858)
学报(51952)
科学(49423)
农业(46476)
管理(46267)
(46225)
大学(40664)
学学(38495)
(38248)
金融(38248)
教育(31216)
业经(29312)
技术(27306)
财经(25593)
经济研究(24726)
(22252)
问题(22074)
(21662)
世界(17683)
理论(17359)
技术经济(17146)
(16480)
(16298)
图书(16114)
实践(15670)
(15670)
共检索到5040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传波  
本文利用农户调查数据研究中国农户如何应付收入和消费风险冲击,结果表明,非正规的借贷与转移一起有助于分担个别风险;但在村水平上没能有效地分担风险,风险分担主要在亲友网中;个别风险主要是通过借贷而非转移来分担。应急借贷量既依赖于借款者的偿还能力,更依赖于其社会资本或者说是网络的数据和质量。通过与亲友的密切交往,农户能够在困难时得到更多的借贷。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吴本健  郭晶晶  马九杰  
本文首先构建了农户风险非正规分担机制的动态规化理论模型,并分析了社会资本及其不同维度对非正规分担机制的影响。然后,利用因子分析法和Tobit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社会资本越丰富,农户风险的非正规分担额度越大;社会资本参与组织情况、社会网络、集体行动、团结程度等维度都对农户风险的非正规分担额度有正向影响,但影响程度存在差异:参与组织情况对农户风险的非正规分担影响最大,社会网络、集体行动、团结程度依次递减。最后,提出应着重发挥农村组织在农户风险分担过程中的作用。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王晓全  骆帝涛  王奇  
在传统文化和习俗保存相对较好的农村,人们更重视社会关系和人情往来。当农户面对外来不确定的经济冲击时,往往会依靠社会关系网络等非正式保险制度来进行互助和分担风险。本文利用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CFPS)2010年全国范围内的数据,对社会网络在我国农村的风险分担功能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社会网络有助于平滑消费和分担风险,但这种风险分担是不完全的。本研究启示我们,要重视儒家传统文化在建立和发展我国现代保险市场中的影响和作用。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彭积春  谭燕芝  张子豪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4数据,运用Biprobit模型与Tobit模型,分析外出务工经历对农户正规与非正规信贷的影响,并采用倾向匹配得分模型(PSM)进行稳健性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外出务工经历无法对农户正规信贷可得性形成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外出务工经历带来的外部社会网络以及人力资本、技术等形成了农户的“隐性担保”,使得农户更容易获得非正规信贷。此外,外出务工经历不能对农户正规信贷额产生显著的提升作用,但可以显著提升农户获得的非正规信贷额。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王春超  袁伟  
为了探索社会网络在农户之间的风险分担机制,研究其对农户储蓄行为的影响,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0年调查数据,考察了中国农户社会网络对其储蓄率的影响。研究发现:1社会网络能显著降低农户储蓄率,在考虑家庭成员不可观测的能力因素以及农户的文化传统和偏好后该结论依然稳健;2社会网络通过其内部的风险分担机制发挥着非正式保险的作用,进而降低农户储蓄率;3对社会网络的进一步分类表明,亲戚这种"强关系"能显著降低农户储蓄率,而朋友这种"弱关系"则不显著。中国农村社会网络的风险分担机制主要发生在联系较为紧密的亲戚之间。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马小勇  白永秀  
农户不仅追求收入的提高,而且要避免收入波动的风险。在正规风险规避机制缺失的情况下,农户在长期的实践中已经发展出一些非正规机制来处理风险。经济转型过程中的体制变化和结构变化使农村的社会经济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导致了农户各种非正规风险处理机制的变化。目前,农户不得不在很大程度上依靠事前的收入平滑机制来处理风险,有时甚至被迫承受风险所带来的不利后果,这会同时在效率和公平方面带来消极后果。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朱信凯  刘刚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赵晓菊  刘莉亚  柳永明  
文章区分三种不同的市场结构从理论上分析了农户、正规金融机构和非正规金融机构三个主体的决策行为和期望收益,认为只有在正规金融部门与非正规金融部门共存且实现合作的市场中,农户的融资需求才能得到有效满足,农户的期望收益才能最大化。文章还利用遍布我国东、中、西部地区近10 000家农户的实地调研数据进行实证检验,为建立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间的合作机制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王永兴  景维民  
文章首先利用简单现金比率模型对我国非正规经济规模进行了实证估测,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部分年份存在非常规的估计结果。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对模型的各种假设条件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分析结果表明现代交易形式的急剧变化是引起奇异值的主要原因。通过对模型进行矫正,本文得到了更符合实际的非正规经济规模估测结果。我们的研究显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非正规经济规模变化呈现"双驼峰"形态,最高规模与同期官方GDP的比值曾超过30%,尽管近期其发展趋势相对变缓,但绝对数量非常庞大,应引起足够重视。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秦海林  李超伟  万佳乐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满足农民多样化的金融需求,必须关注农户融资贵的难题。基于此,本文使用微观调查数据从社会资本角度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整体上,社会资本可以降低农户的非正规借贷成本;考虑到农户收入的异质性,与低收入农户相比,高收入农户更容易通过社会资本的积累获得低利率借款;从社会资本结构来看,能够有效降低非正规借贷成本的主要是同质性亲缘资本,而非异质性友缘资本。这意味着,如果要在非正规金融市场上降低农户的融资成本,就应该发挥社会资本的有益作用,同时充分考虑农户的异质性与社会资本结构等因素,进而实现对农村借贷的差别化定价。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彭澎  吴蓓蓓  
基于来自江苏、湖南和江西三省份的调查数据,利用ivprobit和2SLS模型实证分析农户的财富水平、异质性社会资本和非正规借贷约束之间的关系。研究结论表明:无论是从借贷可得性还是金额来看,财富较少的农户都更容易在非正规金融市场上面临借贷约束;表现为强关系的非正式社会资本会进一步放大上述效应,而以地位寻求为目标的正式社会资本在这个过程中则作用有限。为此,政府要明确非正规借贷在中国农村金融市场中的定位与作用,促进正规信贷与非正规借贷的协调发展;鼓励财富水平较少的农户通过加入资金互助合作社等组织以进一步拓展自身的非正式社会资本外延;不断提升正规金融机构的服务能力,开发更多适用于农村地区的金融产品。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刘祚祥  
农户的健康风险是我国农村社会农户所面临的最大风险,"因贫致病"与"因病致贫"现已成为和谐农村的最大威胁。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因为在筹资模式、组织绩效乃至基本定位上都存在问题,导致绩效低下,在农户中缺乏吸引力。因此,必须放弃通过政治动员之类的传统手段,充分运用市场机制与农村社会传统的社会资本,发展我国农村合作医疗。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曹崇福  
近年来,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成为中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农村金融作为维护农村稳定的支柱和助农增收致富的“引擎”,在搞活农村经济、发挥支农资金供应主力军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农村金融发展正处于十字路口,根据农村经济发展的现实要求,选择与之相适应的农村金融改革和发展方向,显得非常重要和迫切。因此,分析支农再贷款这一强有力的货币政策在欠发达地区持续发放所产生的功效对农村金融的发育状况及其与农村经济发展之间的贡献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杨斌  史耀波  
增加农村公共产品提供可以用来缩小农户间收入差距吗?通过构建简要两期生产模型,揭示农村公共产品不同成本分担模式对农户收入差距影响机理,并采用陕西5个县20个村400户农户调研数据验证了公共产品提供对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发现:仅有通过对农村居民征收收入税的方式来提供消费性公共产品,才会缩小收入差距;通过政府拨款方式或通过农户一事一议集资提供农村生产性公共产品,都会拉大收入差距;而通过合作社集资方式提供农村生产性公共产品,对农户收入差距的最终影响须视具体情况而定。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王稳  张运智  
居民风险分担能力是衡量一国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程度、金融市场运行效率以及国民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我国居民发生风险事故后,个人支出比率远高于国际推荐标准,说明风险分担能力较弱。依据2000至2011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本文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1398个观测样本,基于部分保险假说测算了居民风险分担能力。结果表明,34%永久收入冲击与44%暂时性收入冲击得到了风险分担。因此,应当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所提出的"构筑保险民生保障网,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努力提升我国居民的风险分担能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