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720)
2023(19635)
2022(16743)
2021(15695)
2020(12944)
2019(29679)
2018(29219)
2017(56258)
2016(30085)
2015(33953)
2014(33738)
2013(33223)
2012(31120)
2011(28182)
2010(28675)
2009(26713)
2008(26344)
2007(23504)
2006(21165)
2005(19375)
作者
(84046)
(70640)
(69958)
(66529)
(44898)
(33718)
(31737)
(27308)
(26854)
(25222)
(24089)
(23739)
(22360)
(22313)
(21976)
(21585)
(20676)
(20413)
(20265)
(20219)
(17779)
(17168)
(17076)
(16282)
(15882)
(15784)
(15465)
(15434)
(14150)
(13881)
学科
(133107)
经济(132935)
(90956)
管理(88043)
(67446)
企业(67446)
方法(53978)
(51256)
数学(47291)
数学方法(46773)
中国(40862)
(34283)
农业(33950)
业经(31260)
(29976)
地方(28915)
(25725)
贸易(25704)
(24985)
(23402)
银行(23383)
(22546)
(22438)
(22256)
金融(22253)
(20154)
(19846)
环境(19600)
(19407)
财务(19342)
机构
学院(430637)
大学(429863)
(190347)
经济(186666)
管理(168445)
研究(148311)
理学(144192)
理学院(142695)
管理学(140530)
管理学院(139710)
中国(117611)
(90685)
(90279)
科学(83236)
(73866)
(72645)
财经(70201)
中心(69367)
(66029)
研究所(64907)
(64013)
业大(59660)
经济学(58660)
北京(57688)
(56683)
农业(56259)
师范(56226)
(52830)
经济学院(52651)
(51893)
基金
项目(279301)
科学(223564)
研究(211433)
基金(205643)
(176742)
国家(175002)
科学基金(151901)
社会(138530)
社会科(131215)
社会科学(131188)
基金项目(107103)
(106913)
教育(97263)
自然(94100)
自然科(91941)
自然科学(91918)
自然科学基金(90330)
(89675)
编号(86050)
资助(84240)
成果(71500)
(64193)
(63062)
重点(62262)
课题(59456)
(58135)
国家社会(58049)
教育部(56120)
(55999)
人文(54761)
期刊
(218793)
经济(218793)
研究(135634)
中国(93274)
(72903)
(68697)
管理(63383)
科学(58367)
学报(58328)
(49709)
金融(49709)
农业(49215)
教育(48947)
大学(47305)
学学(44370)
技术(38002)
业经(37879)
财经(35550)
经济研究(34049)
(30597)
问题(29271)
(24937)
(23627)
世界(23073)
技术经济(21133)
国际(20547)
统计(20486)
理论(19777)
(19753)
现代(19207)
共检索到6716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春超  
本文考察了农户家庭内部就业决策机制和外生动态就业决策机制。在农户家庭内生决定机制的分析中,笔者按照特定的经济收入水平将农户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包括:生存压力型农户、效益追求型、经济发展型。研究发现:3种类型的农户分别表现出不同的家庭内生就业决策机制:第一,生存压力型农户的就业决策行为受到替代效应的影响较收入效应更大。第二,效益追求型农户在收入处于较低水平阶段,其就业决策的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当家庭收入增长到一定的程度后,其主要的就业领域发生了变化,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此时的非农化趋势更强。第三,经济发展型农户为了保持效用的较高水平,通常将其家庭成员的自身劳动、雇佣劳动与其资本相结合以更好地获...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冉光和  田庆刚  
家庭资产的资本价值向金融价值有效转化是农户获得金融服务的关键。本文采取分层抽样法,定点选取了重庆市9个区县的1046户农户为研究对象,在对农户家庭资产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就家庭资产对农户借贷行为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显示:在众多家庭资产中,只有城镇住房、养殖业在产品对农户正规借贷有显著正向影响,金融资产反而有明显负向影响;对非正规借贷影响显著的资产包括农村住房、城镇住房和金融资产,且影响方向均为正;总体来讲,农户融资担保方式较为单一。由此可见,当前农村家庭资产金融价值开发潜力较大,但现实开发力度不足,如何加大农村家庭资产金融价值开发力度对破解农户融资难题至关重要。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张筑平  杨泽琼  袁忠勇  
围绕1998-2004年贵州农村固定观察点10村800观察农户经济收入构成与水平变动、农户经济支出构成与水平变动、农户家庭税费负担等重点进行实证分析,最后给出结论,贵州农户家庭储备资金少,农户税费负担的减免对农户的经济收入增长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阳  贾晋  
利用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基于IV-LPM模型和IV-Probit模型,从农户微观视角实证检验智能手机与农村家庭创业决策的关系。在使用工具变量解决内生性问题后发现,是否拥有智能手机与智能手机使用强度均对农户创业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机制分析表明,智能手机可以通过增加农户信贷可得性和缓解信息约束的渠道间接促进家庭创业。异质性分析进一步发现,智能手机对农村低收入群体和留守农户的创业促进作用更大。据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王永仓  温涛  王小华  
利用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从数字金融需求方的视角研究数字金融对农户家庭增收的影响及传导机制。研究发现,数字金融使用显著促进了农户家庭增收,并改变其收入结构。进一步研究发现,社区数字金融水平对农户家庭增收具有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金融使用、社区数字金融水平对异质性农户的家庭增收效应存在差异。机制分析表明,数字金融使用、社区数字金融水平通过促进家庭创业和非农就业进而促进农户家庭增收。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王春超  
本文从农户收入增长对就业决策内在影响的角度解释中国农户的就业决策行为,从农户家庭层面考察农户就业决策的主要影响因素,并运用湖北省农户跟踪调查数据对农户收入变动对就业决策的动态影响进行了检验。本研究发现:农户的收入水平及其变动显著影响农户在农业就业和非农就业上的时间配置;农户在就业决策的动态考量中最关注的因素是收入状况和对收入波动及其风险的判断;理性农户会根据自身的收入状况适时地调整农业劳动和非农劳动的时间分配,进而形成家庭就业的合理决策。由此,笔者进一步从政策层面提出解决当前农户就业问题的思路和对策。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王春超  
本文围绕着农户家庭收入增长和劳动就业决策行为的动态关系而展开,笔者在设定一个基本理论框架的基础上提出了两个基本假说,进而引出了经验分析。本项研究利用2001~2006年湖北15个村庄的900户农户跟踪调查的面板数据,研究发现:(1)农户家庭是一个理性的微观经济组织。(2)处于外生政策变动中的农户经济组织是一个完整的经济系统,它在外部经济条件的冲击下表现出比较稳定的"状态依赖"特征。当前中国农村形成了"农村就业两端刚性"的趋势。(3)从短期来看,外部支农政策冲击并没有从本质上改变农户家庭的就业决策行为。(4)中国农村家庭就业行为决策是本质上的理性和表现上的非理性的统一。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秦建群  吕忠伟  秦建国  
农户是中国农业经营的主体,也是农村金融市场的需求主体。农户的年龄与信贷需求(即是否发生信贷行为)之间为倒"U"型关系;农户家庭生命周期、受教育程度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信贷需求;农户的家庭收入、家庭规模、家庭负担率以及是否购买养老保险对农户的信贷需求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另外,以兼业农户为参照,纯农业农户对信贷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非农业农户对信贷行为的正向影响并不显著。金融支农要根据农户需求特征提高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通过信贷制度创新解决农村信贷市场分割、交易成本过高和信息不对称等问题。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洪燕真   朱学瑞   杨佳美   李邦妮   王迎静  
基于前景理论分析农户心理因素对农户家庭林地流出决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对促进林地流转、实现林业规模化经营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2018年福建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监测数据,通过计算不同选择下农户的决策前景值,并结合前景理论的五个基本原理,分析农户林地流出的决策偏好及风险态度,有效揭示了农户林地流出行为决策的内在逻辑,为农户林地流出的非完全理性行为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并为林地流转率较低的现状提供经济学解释。研究结果表明:(1)农户做林地流出决策时并非完全理性。在期望效应理论下,方案三的期望值4257元/月最高。在前景理论下,方案一的前景值0元/月最高。结合林地流出实际情况可知,农户流转林地并不一定是完全理性的决策。(2)当农户未确定是否流出林地时,大多数农户更倾向于保持现状,表现出风险规避。三种林地流出行为决策,保留林地的方案一的0元/月大于流出林地的方案二和方案三的负的前景值,农户倾向于不流出林地。(3)当农户已确定要流出林地时,更倾向于选择风险和收益均较高的方案,表现出风险偏好。方案二的前景值-620元/月小于方案三的-432元/月,此时农户会选择方案三将林地和耕地一并流出。基于上述结论,文章提出政策启示:健全乡村治理体系,缓解林地流出的心理压力;创新林业合作经营模式,降低林地流出风险;完善农村产权交易市场,降低林地交易成本。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柴时军  王聪  
本文利用2011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微观数据,从社会网络视角系统研究了我国农户民间放贷行为。实证结果发现,在中国农村,社会网络对农户参与民间放贷的行为有重要影响,农户的社会网络关系越广,其参与民间放贷的可能性越高,放贷金额越大,参与程度也越高;家庭财富较多、学历较高以及男性家长的农户参与民间放贷的积极性较高。因此,要鼓励农户扩大社会网络,提高农户社会关系的广度和深度,推动农户间的民间借贷以缓解目前农村金融抑制的局面,这是政府在农村金融制度改革设计中所不可忽视的。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叶子  蔡洁  陈瑗  夏显力  
根据家庭生命周期理论内涵与外延,利用秦巴山区456户微观样本,运用统计分析法和Heckman两阶段模型,分析家庭生命周期对农户农地转出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家庭生命周期对农户农地转出行为有显著影响;处于不同家庭生命周期阶段的农户农地转出行为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异。从人力资本来看,良好的劳动力健康状况不利于赡养期家庭参与农地转出,非农就业率对抚养期、负担期家庭参与农地转出有显著正向影响;从农户认知来看,限制农地用途,了解流入方,村委会推动、政府主导型转出均在不同程度上增加各阶段农户转出农地的可能性;对于拥有较多非农就业机会的抚养期和负担期家庭而言,农地确权通过强化地权稳定性促使其转出农地并外出务工。因此,在实践中执行农地流转政策时,应采取精准的农地转出激励措施,差别化对待不同生命周期的家庭。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罗仁福  刘琰  刘承芳  张林秀  赵启然  
基于中国农村发展调查收集的全国5省1803户农户的两期调研微观数据,使用农户层面固定效应模型,分析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对农户家庭土地流转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参与新农保对农户家庭总体土地流转以及土地转出行为具有积极的正向作用,而对农户的土地转入决策没有显著影响。当前,国家应积极落实完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促进农村土地流转政策和新农保政策的融合,加强政策合力,以进一步提高农村居民的养老保障水平,并加快农村土地流转的进程。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钱龙  钱文荣  
壮大和发展现代农业离不开对农业的投资,一个普遍的疑虑是,农村劳动力的大量流失很可能会影响农业生产性投资。为了回应上述问题,本文利用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CFPS2012全国大样本数据,从农户家庭层面实证分析了成员外出务工对农户农业生产投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外出务工对流动性生产投资有显著负面影响,随着家庭成员外出务工比例的提升,农户会减少这一类投入。(2)与既有文献不同,本文并未发现外出务工能够有效促进农户的农业机械投资。(3)外出务工对流动性生产投资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性,但外出务工对农业机械投资的影响不存在区域差异。考虑内生性问题,使用替代变量以及工具变量进行稳健性检验,证实外出务工不利于流动性生产投资,而不影响农业机械投资的结论是可信的。上述结果表明,劳动力外出务工对农业生产投资的负面影响已初步显现,但具体影响还要考虑投资种类和区域差异,不能一概而论。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袁士超  王健  
研究目的:基于农户潜在融资需求与渠道偏好视角研究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农户融资诉求效应。研究方法:二元及排序Logit模型。研究结果:(1)在农户潜在融资需求方面,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行为对农户潜在融资需求促进作用明显。流转规模越大,农户潜在融资需求越高;流转合同签订,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稳定性和农地可抵押性增强,农户潜在融资需求越高。(2)在融资渠道偏好方面,流转后农户沿着"非正规渠道—非正规与正规两者兼有—正规渠道"的偏好路径转变,逐步增加对于正规渠道的偏好。流转规模扩大及流转合同的签订会显著提升农户对正规渠道的偏好。研究结论: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会引致农户产生融资诉求效应,增加农户潜在融资需求,促使农户融资渠道向正规化转变。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易行健  张波  杨汝岱  杨碧云  
基于中国2009年3省9县的农村住户调查数据,本文考察家庭社会网络对农户储蓄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1)家庭社会网络越广泛,农户储蓄率越低,即使使用不同的代理变量,该结论依然稳健;(2)收入越低的农户,家庭社会网络对储蓄率的影响越大;(3)对影响机制的扩展研究表明,家庭社会网络对农户储蓄率的作用会随着收入增长、正规金融发展及市场化的推进而减弱。本文的研究有助于理解家庭社会网络对农村家庭的保障功能,并为促进农村居民消费提供初步的经验证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