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843)
- 2023(16802)
- 2022(13754)
- 2021(12641)
- 2020(10324)
- 2019(23134)
- 2018(22853)
- 2017(42862)
- 2016(23155)
- 2015(26330)
- 2014(25903)
- 2013(25510)
- 2012(23653)
- 2011(21625)
- 2010(22027)
- 2009(20375)
- 2008(20505)
- 2007(18662)
- 2006(17014)
- 2005(15831)
- 学科
- 济(108079)
- 经济(107953)
- 业(93523)
- 企(74614)
- 企业(74614)
- 管理(73274)
- 农(48751)
- 方法(38085)
- 中国(34995)
- 业经(34088)
- 农业(32481)
- 数学(29373)
- 数学方法(29204)
- 财(28402)
- 地方(24788)
- 技术(22858)
- 制(22498)
- 贸(20436)
- 贸易(20417)
- 易(19890)
- 务(19204)
- 财务(19172)
- 财务管理(19148)
- 企业财务(18156)
- 理论(18022)
- 策(17825)
- 发(17726)
- 体(17534)
- 和(17181)
- 银(16950)
- 机构
- 学院(337736)
- 大学(328848)
- 济(150754)
- 经济(148054)
- 管理(129289)
- 研究(119798)
- 理学(109639)
- 理学院(108516)
- 管理学(107194)
- 管理学院(106541)
- 中国(95240)
- 京(70703)
- 科学(67835)
- 财(66856)
- 农(66101)
- 所(60047)
- 中心(54091)
- 研究所(53810)
- 江(53599)
- 财经(52223)
- 农业(50238)
- 业大(49368)
- 经(47487)
- 经济学(45817)
- 北京(45259)
- 范(43572)
- 师范(43199)
- 院(42458)
- 州(42217)
- 经济学院(41314)
- 基金
- 项目(214461)
- 科学(170702)
- 研究(164658)
- 基金(154750)
- 家(133533)
- 国家(132214)
- 科学基金(113934)
- 社会(108013)
- 社会科(102092)
- 社会科学(102066)
- 省(85250)
- 基金项目(81027)
- 教育(74511)
- 划(69716)
- 自然(68348)
- 编号(67496)
- 自然科(66796)
- 自然科学(66782)
- 自然科学基金(65631)
- 资助(61359)
- 成果(54164)
- 发(52336)
- 重点(48532)
- 部(48489)
- 创(47687)
- 课题(47258)
- 国家社会(45482)
- 业(44228)
- 创新(43974)
- 发展(43414)
- 期刊
- 济(182795)
- 经济(182795)
- 研究(105741)
- 中国(79118)
- 农(67994)
- 财(52358)
- 管理(52099)
- 科学(48161)
- 学报(47219)
- 农业(46182)
- 教育(41163)
- 大学(37700)
- 融(37199)
- 金融(37199)
- 学学(35595)
- 业经(34394)
- 技术(34050)
- 经济研究(28096)
- 财经(26575)
- 业(25156)
- 问题(24354)
- 经(23183)
- 世界(20046)
- 技术经济(19846)
- 贸(19100)
- 国际(17198)
- 版(16264)
- 现代(16175)
- 经济问题(16168)
- 农村(15833)
共检索到5371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常庆瑞 贾科利 刘京 杨云贵
应用遥感技术与GIS相结合的方法,对陕北农牧交错带不同时期的遥感影像进行校正、增强和自动分类识别,得到1986,1993和2000年3个时期土地荒漠化分布图(数字地图)、空间数据库及其面积统计。结果表明,近15年来该地区土地荒漠化面积增加,严重荒漠化土地大幅度减少,中度和轻度荒漠化土地增多;荒漠化土地的时空转换频繁且复杂,耕地沙化和林地退化是土地荒漠化的主要来源,基本农田建设和生态自然恢复使荒漠化土地发生逆转,区域土地荒漠化得到有效控制,但土地生态系统还相当脆弱;其中人畜数量增加、社会经济发展是驱动荒漠化的主要因子。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常庆瑞 高亚军 刘京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化验,对陕北农牧交错带荒漠化土壤的理化性质和肥力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荒漠化土壤机械组成为:砂粒含量>784.0g/kg,有机质含量0.25mm的砂粒降低,5mm以上的团聚体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氮、磷、钾等速效养分增高,离子吸附交换能力增强。可以认为,土壤肥力差异是荒漠化的本质反映,结皮层可作为荒漠化类型土壤鉴定的主要依据。
关键词:
陕北农牧交错带 荒漠化土壤 肥力水平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齐雁冰 常庆瑞 刘梦云 张静
以陕北农牧交错带的荒漠化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多元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因子分析,确定了荒漠化程度的土壤评判指标。结果表明,评判土地荒漠化程度时,土壤物理性质指标应选择0.25~0.05 mm砂粒含量,土壤化学性质指标应选择土壤有机质含量,并运用这两个指标建立了荒漠化程度土壤评判指标体系,即通过荒漠化土壤表层0~20 cm上述两个指标的量值来评判荒漠化程度。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海山
内蒙古农牧交错带可持续发展研究海山(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系,呼和浩特010000)1农牧交错带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组成要素分析内蒙古农牧交错带位于内蒙古北部牧业带与南部农业带之间,是一条由鄂尔多斯高原东部向东延伸至大兴安岭北端东南侧的狭长地带,地形结构以山...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相伟 丁四保
本文立足于"内化"自然地理要素的方法定量评价区域(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通过各种要素对可持续发展的不同作用(正向为能力、负向为成本)平衡结果,表征区域(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吉林省西部农牧交错带为研究对象,认为现阶段其可持续发展成本主要为恢复受损生态系统的成本,并对此进行了成本核算。研究表明,这种成本的地域分布规律不明显,但时间轴上具有累积放大的特点,需要及时治理,并提出了优先进行退耕还草和草原抚育、成本"外溢"等建议。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罗其友 张燕卿 唐曲 陶陶
本文在系统分析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发展态势和主要制约因素基础上,探讨了面向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配置目标、模式及其技术和制度保障。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晓君 周立华 石敏俊
退牧还草、封山禁牧政策下,部分农牧交错带地区已呈现出沙漠化逆转趋势,但因沙漠化逆转的生态效益难以直接反映到农户经济收入当中。农户因牧场资源减少,经济利益受损,为维持收入不变,农户违规放牧、偷牧现象严重,退牧还草生态成果存在很大隐患。科学评价农牧交错带沙漠化逆转的生态经济效益,探讨禁牧政策下,提高农户经济收入的政策手段,对于保障农牧交错带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宁夏盐池县为例,基于Bio-economic模型,模拟了不同经济政策的优化调控和生态建设的政策选择对农户收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禁牧政策下,通过农业和畜牧业的耦合优化配置、贷款资金支持、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向...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军涛 傅小锋
生态脆弱区是经济落后、人民生活较为贫困的地区,是可持续发展领域重点研究地区之一。实现生态脆弱区可持续发展管理的重要基础之一是对其发展现状进行综合测度。以我国典型生态脆弱区—东北农牧交错区为例,运用所建立的指标体系对阜新、通辽、赤峰等典型样点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现状进行评估,对引致区域可持续发展现状的主要原因进行剖析;对1990年和2002年两个不同时段的可持续发展状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资源与环境状况是影响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子,经济发展是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根本保证,社会、人口、科技子系统对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基于对上述问题的分析,提出东北农牧交错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几点对策。
关键词:
生态脆弱区 可持续发展 农牧交错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董孝斌 张新时
农牧交错带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农民收入增长乏力的状况下势在必行。本文分析了农牧交错带生态经济的现状,明确了生态经济理论应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理论依据,并指出实行人工种草、舍饲养殖,发展草地农业、畜牧业是农牧交错带农业结构调整的出路。最后,提出了结构调整的关键措施。
关键词:
农牧交错带 农业结构调整 草地畜牧业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永康 方辉 吴孟珠
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区的地理分布特点 ,决定了它在我国农业生态上举足轻重的地位。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 ,加大农牧交错区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对改善该区生态环境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针对农牧交错区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 ,提出了该区生态环境建设及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对策。
关键词:
农牧交错区 生态环境建设 农业可持续发展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陈全功
本文阐述了"胡焕庸线"的历史背景及研究现状。"胡焕庸线"是在农牧交错带的背景上产生的,其具有内涵多样性、形式非唯一性和数据连续性的特点。农牧交错带始兆于青铜时代西方游牧文化与东方农耕文化的交流和融合,稳定发展于夏、商、周,成型于秦、汉。农牧交错带的功能在于能流、物流、人流的交流,耦合和融合;在于天时、地利、人和的和谐统一;在于资源的永续利用和区内经济、政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农牧交错带不仅是农田与草地景观各异、汉族与少数民族杂居、草地畜牧业与种植农业并存的地区,更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和龙兴之地。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崔思朋
边疆历来都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对象,历史时期中国能够实现统一与国家安定,自然离不开对边疆尤其是北部边疆地区的有效治理。发展农业可视为汉代以来中原王朝治理边疆的常用手段,在北部边疆地区的推行尤为普遍,农业的推行及产生的影响集中体现在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发展变化上。
关键词:
北方农牧交错带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存栋 王雪 陈田
文章从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出发,选取呼和浩特市为案例区进行实证研究,该市的农村发展中面临这一区域共同面临的生态、环保等问题,迫切需要整合农业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分析该区域农业资源特点,探讨观光农业发展的可行性,揭示了北方农牧交错带观光农业发展的作用机制。在分析了呼和浩特市观光农业的资源条件的基础上,找到资源特色、组合优势等观光农业发展的因素,提出合理布局、农旅结合等发展思路,为同类地区发展观光农业提供借鉴。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郑大玮 王砚田 潘学标 林启美
北方农牧交错带是我国生态脆弱与贫困主要地区之一,也是影响内地大气环境的主要沙尘源地。我校师生与当地科技人员经过近20年的长期攻关研究,针对水蚀、风蚀和春旱等主要生态障碍因素,提出了一系列突破性关键技术,并在此基础上构筑以防沙为主的生态保护型旱作农业技术体系,提出了以丘陵为单元和遵循生态学原理的区域生态综合治理基本模式,总结了农牧交错带系统结构调整与优化的基本途径,同步取得显著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可供国内其他生态脆弱与贫困地区借鉴。本文还总结了近20年攻关研究取得重大成果的主要经验,并展望了农牧交错带的发展前景与研究方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