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07)
- 2023(11179)
- 2022(9079)
- 2021(8738)
- 2020(7045)
- 2019(16160)
- 2018(15859)
- 2017(29588)
- 2016(16083)
- 2015(18284)
- 2014(18052)
- 2013(17886)
- 2012(16730)
- 2011(15196)
- 2010(15647)
- 2009(14640)
- 2008(13775)
- 2007(12412)
- 2006(11168)
- 2005(10434)
- 学科
- 济(64925)
- 经济(64849)
- 业(46874)
- 农(46735)
- 管理(34545)
- 农业(31185)
- 中国(28234)
- 融(26840)
- 金融(26839)
- 银(24960)
- 银行(24951)
- 企(24763)
- 企业(24763)
- 行(24260)
- 方法(22023)
- 数学(19723)
- 数学方法(19579)
- 业经(18415)
- 制(18026)
- 财(16278)
- 贸(14811)
- 贸易(14794)
- 易(14596)
- 地方(14312)
- 体(12201)
- 发(12006)
- 中国金融(11296)
- 农业经济(10749)
- 学(10684)
- 理论(10130)
- 机构
- 学院(220908)
- 大学(215951)
- 济(100546)
- 经济(98574)
- 研究(79961)
- 管理(78459)
- 中国(71990)
- 理学(65747)
- 理学院(65037)
- 管理学(64172)
- 管理学院(63769)
- 农(51517)
- 京(46108)
- 财(45196)
- 科学(43969)
- 所(39945)
- 中心(39402)
- 农业(38973)
- 研究所(35716)
- 财经(35087)
- 江(34348)
- 业大(33805)
- 经济学(32144)
- 经(32103)
- 范(29827)
- 北京(29729)
- 师范(29609)
- 经济学院(29077)
- 州(27869)
- 院(27593)
- 基金
- 项目(137933)
- 研究(110156)
- 科学(107918)
- 基金(99029)
- 家(84999)
- 国家(84156)
- 科学基金(70920)
- 社会(70378)
- 社会科(66273)
- 社会科学(66260)
- 省(52688)
- 基金项目(51504)
- 教育(49740)
- 编号(47260)
- 划(43386)
- 自然(40586)
- 资助(40097)
- 自然科(39566)
- 自然科学(39560)
- 成果(39269)
- 自然科学基金(38880)
- 部(32378)
- 课题(32301)
- 发(32027)
- 重点(31193)
- 国家社会(30181)
- 农(29984)
- 性(29962)
- 创(28966)
- 中国(28787)
- 期刊
- 济(118467)
- 经济(118467)
- 研究(71027)
- 农(56184)
- 中国(54649)
- 融(40189)
- 金融(40189)
- 农业(37743)
- 财(33403)
- 学报(30524)
- 科学(29784)
- 教育(28245)
- 管理(25456)
- 大学(24825)
- 业经(23189)
- 学学(22995)
- 技术(19392)
- 业(18602)
- 经济研究(17305)
- 财经(17169)
- 问题(16549)
- 世界(15207)
- 农村(14973)
- 村(14973)
- 经(14863)
- 农业经济(14001)
- 贸(13138)
- 国际(12224)
- 经济问题(11847)
- 版(11657)
共检索到3598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刘欣欣
尽管现行法律不允许农民对所承包的土地进行抵押,农地金融的实践已波及到全国大多数省份。本文认为,农地金融兴起的原因在于中央破解"三农"问题、创新农村金融服务的政策背景,以及地方政府的大力推动。在对各地农地金融实践进行考察的基础上,本文总结出四种主要模式,并对未来我国农地金融制度建设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
农地金融 抵押贷款 模式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傅德汉
农地金融是农村土地金融的简称,它是指农业土地经营者以所承包农地的经营权作为抵押向金融机构融资的资金融通形式。农地金融旨在为农业提供中长贷款的资金融通形式,以解决农户的资金缺口,实现农业收入的持续增长,是农村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受农村土地资产非资本化的约束,"三农"领域资金短缺、特别是信贷支持不足问题十分突出。为了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更好地实现农业现代化,我们可以借鉴相关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做法,创新农地金融制度,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信贷市场农民贷款难和银行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潘爱君
近十年来,浙江省杭州市大力开展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培育,推进了学习型城市建设,满足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农村社区也重视老年教育,大力培育老年社区学习共同体。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可以在推进农村社区共学养老事业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做好老年社区学共体的培育,提高老年人的共学养老的服务质量,让本地区老年人都能享有共学养老、快乐养老的福祉。
关键词:
农村社区 学共体 共学养老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姚长林
日本从农地零碎化经营向规模化经营的转变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推动了农业规模化发展。同样,作为过去以小农经营为主的传统农业国家,日本正处于从传统分散经营的小农经济向集约化、规模化的现代农业转变的进程中,并取得了一定效果,其脱离农地零碎化经营的经验可为中国农业规模化发展提供有益借鉴。中国在农业规模化发展过程中可充分借鉴日本的成功经验,通过放宽农地流转限制,建立农地流转服务机构,颁布农地规模化经营相关扶持政策,重点扶持有发展潜力的农地经营主体,明确农业规模化经营阶段目标来促进农地流转,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进而实现农业的规模化发展目标。
关键词:
规模化 零碎化经营 日本 农业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王斯亮 谭术魁
研究目的:追溯负责任的农地投资理念在全球范围的兴起过程,以代表性案例为基础梳理负责任的农地投资实践,揭示其对中国推进新型农地流转的启示意义。研究方法:文献梳理、案例研究、比较分析。研究结果:工商和金融资本的介入使得中国的农地流转愈发具有农地投资色彩,防范农地资本化的负面社会效应需要引入负责任的农地投资理念;负责任的农地投资实践旨在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回报和社会回报,其要点体现为全周期实践、突出重点实践和循证实践。研究结论:中国应当结合国情实际,以负责任的农地投资理念为导向,着力构建"政府监管、行业自律、机构负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张云霞
日本发展农地规模化的主要措施包括:培植农地规模经营主体;实行具有农地规模化经营偏向的财政金融措施;建立健全专门性中介服务机构。其农地规模化实践有着重要的理论支撑。我国农地规模化经营应借鉴日本这一发展路径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王斯亮 谭术魁
研究目的:追溯负责任的农地投资理念在全球范围的兴起过程,以代表性案例为基础梳理负责任的农地投资实践,揭示其对中国推进新型农地流转的启示意义。研究方法:文献梳理、案例研究、比较分析。研究结果:工商和金融资本的介入使得中国的农地流转愈发具有农地投资色彩,防范农地资本化的负面社会效应需要引入负责任的农地投资理念;负责任的农地投资实践旨在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回报和社会回报,其要点体现为全周期实践、突出重点实践和循证实践。研究结论:中国应当结合国情实际,以负责任的农地投资理念为导向,着力构建"政府监管、行业自律、机构负责、社区参与"的农地投资模式。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韩文龙 李强 杨继瑞
农地"三权"分置是以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为指导,结合实践探索,产生的指导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实践的重大理论创新。农地"三权"分置理论产生于新时代和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历史性转变的时代背景下,体现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新发展理念"等习近平治国理政的核心思想。农地"三权"分置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它是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变迁从"一权"确立、"两权"分离到"三权"分置的历史性探索产生的集体智慧结晶。随着实践发展,"三权"分置也需要不断完善和创新,尤其需要明确"三权"的权利边界和权利关系,硬化所有权主体,对"三权"进行平等保护,探索承包地退出的有效途径,强化经营权流转后的土地用途管制等。
关键词:
“三权”分置 农地产权 治国理政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惠献波
在中央破解"三农"问题、创新农村金融服务的政策背景下,为了改善农村贷款难的困境,不少地区在探索农地抵押融资模式创新方面取得了一些宝贵经验。本文在对各地农地抵押融资实践考察的基础上,挑选贵州湄潭县、山东省寿光市、宁夏同心县、辽宁省法库县等四类典型的农地抵押融资模式进行对比分析,试图为我国其他农村地区农地金融制度的构建提供理论依据及经验借鉴。
关键词:
农地金融制度 实践探索 启示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延敏 罗剑朝
通过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农地金融设立的背景和作用的分析, 对比分析了这些国家农地金融制度的组织结构、资金来源和业务范围以及政府的作用。提出要建立我国的农地金融制度: 近期, 应选择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信用社作为试点农地金融业务的机构; 中长期, 在政府扶持下成立土地银行, 但应逐步减弱政府在农地金融制度中的作用, 增强农地金融机构自身的可持续性。
关键词:
农地金融制度 发达国家 政府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笑寒
21世纪初期的美国农地金融制度是政府对农业生产的干预和调整政策之一,它建立了一套自上而下式的组织机构体系,拥有以股金和债券为主的资金来源渠道,农户贷款的操作方式详细而规范。本文即通过总结美国早期农地金融制度的成功经验,得出了我国未来农地金融制度构建的几点启示。
关键词:
农地金融制度 组织机构 资金来源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速韬 朱斌 李体欣
美国土地广袤,大型农场、专业化的农业生产高度发达,但农场以家庭为主。日本人多地少,在上世纪和中国几乎同时完成了土改,传统的封建"佃耕农"变成了自耕农,以农户家庭为主的精细化农业比较发达。美日两国都是以家庭为单位农业生产,对我国当前的城镇化下的农地制度及农业金融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美国 日本 农地金融制度 启示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范文亚
农业生产融资困难是制约农民增收的一大问题,而土地是农民可以动用的最大最有价值的资源,将农地与金融结合起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突破口。印度和中国都是发展中国家,与中国有很多相似点。本文总结了印度农地金融制度的基本发展历程、主要做法和经验,提出中国应从培育农地流转市场、加强政府支持力度、推进农村合作组织建设、构建多元化的农村金融体系、建立高效完善的农地金融监管体系、提高农民的信用观念等建议,以期为完善中国农地金融制度提供经验启示。
关键词:
农地金融 印度 启示
[期刊] 征信
[作者]
李麦收 司小飞
中国农村金融事业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伴随着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等各个时期逐步发展起来的,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金融改革发展之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回顾中国共产党对农村金融改革的百年探索过程,科学把握中国农村金融改革的演变规律,为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实现乡村振兴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史小艳
农地使用权信托流转既是农地流转方式的创新,也是一种金融创新。我国农地使用权信托流转呈现出受托主体商业化、操作方式多样化、参与环节全程化的发展趋势,也面临着政治、运作、法律、粮食安全、农民权益保障等风险。在法律上应从确定适格农地信托流转关系人,建立农地信托流转登记制度、农地信托流转纠纷解决机制及多层次、动态农地信托流转监管机制进行完善。
关键词:
农地使用权 信托流转 实践探索 法律完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