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65)
- 2023(11225)
- 2022(9464)
- 2021(9068)
- 2020(7623)
- 2019(17257)
- 2018(16936)
- 2017(32502)
- 2016(17831)
- 2015(20308)
- 2014(20083)
- 2013(20061)
- 2012(18853)
- 2011(17336)
- 2010(17641)
- 2009(16835)
- 2008(16951)
- 2007(15345)
- 2006(14032)
- 2005(12960)
- 学科
- 济(77432)
- 经济(77313)
- 业(57548)
- 管理(50582)
- 农(47064)
- 企(35938)
- 企业(35938)
- 农业(31017)
- 方法(28075)
- 数学(24683)
- 中国(24459)
- 数学方法(24352)
- 制(21818)
- 财(21137)
- 业经(21110)
- 贸(16413)
- 贸易(16404)
- 易(16108)
- 体(15383)
- 银(14805)
- 银行(14786)
- 学(14520)
- 行(14260)
- 融(13294)
- 金融(13291)
- 地方(12821)
- 发(12795)
- 策(11982)
- 环境(11912)
- 体制(11727)
- 机构
- 大学(263638)
- 学院(262826)
- 济(120122)
- 经济(117948)
- 管理(97764)
- 研究(97761)
- 理学(83349)
- 理学院(82411)
- 管理学(81162)
- 管理学院(80684)
- 中国(78837)
- 农(59775)
- 京(56434)
- 财(56348)
- 科学(55647)
- 所(50022)
- 农业(45622)
- 研究所(44750)
- 中心(44428)
- 财经(43474)
- 业大(41370)
- 江(40523)
- 经(39583)
- 经济学(37557)
- 北京(35996)
- 范(34173)
- 院(33951)
- 师范(33904)
- 经济学院(33709)
- 财经大学(31857)
- 基金
- 项目(168650)
- 科学(134329)
- 研究(126720)
- 基金(125631)
- 家(109716)
- 国家(108765)
- 科学基金(92142)
- 社会(83990)
- 社会科(79330)
- 社会科学(79310)
- 基金项目(65487)
- 省(62775)
- 教育(56586)
- 自然(56398)
- 自然科(55082)
- 自然科学(55064)
- 自然科学基金(54107)
- 划(53362)
- 资助(51118)
- 编号(50568)
- 成果(42818)
- 部(40295)
- 重点(38524)
- 制(37370)
- 发(37213)
- 国家社会(36192)
- 课题(35044)
- 创(34593)
- 教育部(34459)
- 性(33698)
- 期刊
- 济(141946)
- 经济(141946)
- 研究(84774)
- 农(62946)
- 中国(58443)
- 财(42918)
- 农业(42435)
- 学报(40512)
- 科学(39540)
- 管理(34285)
- 大学(32148)
- 融(31658)
- 金融(31658)
- 学学(30419)
- 业经(25739)
- 教育(25394)
- 财经(22506)
- 经济研究(20768)
- 业(20467)
- 技术(20387)
- 问题(20221)
- 经(19423)
- 世界(17457)
- 贸(15997)
- 农村(15122)
- 村(15122)
- 版(14435)
- 农业经济(14423)
- 国际(14195)
- 经济问题(13374)
共检索到4170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伟 王喆
该文旨在分析我国农地转用的制度软约束问题并提出改革建议。作者提出了一个以地方政府为主体的农地转用决策模型,在该模型中,农地价值、市地价值、不可逆风险和制度性约束是四个主要变量。聚焦农地转用的制度性约束:首先,农民自主转用农地存在法律限制和集体土地所有制内生的产权模糊性,导致农民自我维权能力的弱化,难以有效限制地方政府的农地转用;其次,虽然中央政府试图通过用途管制和指标计划纵向控制地方政府的农地转用行为,但由于其自身的多目标性,往往更加注重经济增长目标,纵向控制失灵问题长期存在;最后,现行政治架构和行政体制的局限,农地转用和征收公益性审查过程缺乏民主机制,征收补偿行为和强制执行行为缺乏独立的司法...
关键词:
农地转用 农地制度 软约束 土地征收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龙开胜 杜薇
农地转用审批是中国土地用途管制的重要制度安排,对控制农地非农化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构建中央和地方政府农地转用审批动力机制的理论框架,并运用2000-2012年省级层面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揭示中央和地方农地转用审批动力机制差异。结果表明,虽然中央和地方政府农地转用审批均受到经济和财政等因素的共同驱动作用,但中央和地方政府农地转用审批的资源管控机制和目标导向机制差异明显。总体上,中央政府倾向于严格遵守国家农地管控规则进行审批,地方政府却具有应对管制规则扩大审批规模的倾向。较之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农地转用审批更容易受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龙开胜 杜薇
农地转用审批是中国土地用途管制的重要制度安排,对控制农地非农化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构建中央和地方政府农地转用审批动力机制的理论框架,并运用2000-2012年省级层面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揭示中央和地方农地转用审批动力机制差异。结果表明,虽然中央和地方政府农地转用审批均受到经济和财政等因素的共同驱动作用,但中央和地方政府农地转用审批的资源管控机制和目标导向机制差异明显。总体上,中央政府倾向于严格遵守国家农地管控规则进行审批,地方政府却具有应对管制规则扩大审批规模的倾向。较之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农地转用审批更容易受到区域耕地资源禀赋、土地利用比较效益和财政支出、收入等因素的影响。此外,中央和地方政府农地转用审批动力还表现出东中西部之间的差异性。东部地区中央和地方政府农地转用审批动力因素差异最明显,西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最不明显。今后,应加强中央和地方政府在农地转用审批上的分工合作,优化中央与地方政府农地转用审批权限,因地制宜地实施农地转用审批管理措施,促进农地转用制度发挥作用。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庞晓波 黄卫挺
针对我国高校出现的集体性财务困境,提出预算软约束才是其形成的根本原因,而投入不足只是表层诱因。基于预算软约束对解决高校财务问题的重要性,笔者重点分析了我国高校预算软约束的制度成因:高校服务的准公共物品性质及其职能垄断;所有权制度和政治制度协致作用形成的政府与高校的实质隶属关系;高校领导人的目标激励体系错位。这三者共同构成了目前我国高校预算软约束的内在和外在制度成因(非行为人制度)、组织制度成因(行为人制度)。针对这三点,从高校合并、贷款自主权、高校领导者任职等方面为高校预算软约束治理提供对策。
关键词:
预算软约束 制度成因 治理 高校财务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薛晓斌
本文试图总结关于软预算约束制度成因的既有研究,并就研究逻辑、基本思想提出建设性批评意见。指出,这些研究在如何理解软预算约束,什么是制度成因这两个问题上有着较大的分歧,今后的研究既要充分发展软预算约束概念,又要充分探讨制度作用的因果逻辑。在此基础上作者给出了一个全面研究软预算约束的综合性逻辑框架。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徐志刚 宁可 钟甫宁 纪月清
本文系统研究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简称"新农保")对家中有老年人(60岁以上)和无老年人两类家庭土地转出决策的影响与机制,并识别了在家庭面临不同流动性约束条件下的差异。在理论分析作用机制的基础上,利用农业部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的两期数据,用PSM-DID方法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对于无老年人家庭,加入新农保能提升预期养老保障水平,制度性养老保障会替代土地养老保障功能并降低土地经营边际效用,促进土地转出,这种作用在家庭流动性约束较弱情况下尤其显著;而在流动性约束严重情况下,加入新农保的长远利益和短期家庭支出增加,会促使家庭短期减少闲暇、增加劳动强度和时间,无益于土地转出。对于有老年人家庭,新农保会增加老年人生活保障和家庭福利,降低老年人农业劳动供给,促进土地转出,特别是在流动性约束较强情况下;而在流动性约束较弱情况下,新农保对老年人生活保障和家庭福利的提升作用较弱,促进土地转出作用也较弱。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吕萍 孙琰华
研究目的:分析和介绍国外农地转用价格的确定方法,为中国农地转用价格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提供借鉴。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农地转用价格的确定方法可以分为三类,依据土地收益确定农地转用价格;依据对土地价格影响因素的量化分析确定农地转用价格;依据已有的经济学模型或经验公式确定农地转用价格、确定农地转用价格。研究结论:农地转用价格是土地价格的一种特殊形式,进行中国农地转用价格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土地经济 国外 农地转用 价格 方法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胡初枝
如何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与农地保护之间的关系,贯彻落实耕地保护基本国策,控制农地转用规模,是土地管理的重要命题。这首先需要从根本上认识我国现实中农用地转用存在的问题,找出关键因素所在,建立科学的流转制度,规范农地转用行为。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陈竹 张安录 黄凌翔
尽管不少文献对农地转用政策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但我国农地转用政策在农地-市地配置优化中的作用却较少受到关注。论文从外部性内化的视角出发,利用地方政府农地转用模型对土地用途管制、税费政策的作用机制和配置效应进行研究。在考虑多项政策影响的基础上,对湖北省地方政府决策函数进行拟合,并结合近年来农地外部性测算的结果实证分析了农地转用政策的合理性及其对农地转用数量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土地用途管制和税费政策均能显著地抑制农地转用数量,但政策的影响效果则存在差异。其中,税费政策的数量标准与外部性数量基本一致,但土地用途管制对农地转用的抑制效果已经超出了外部性内化的目标。根据这一结果,结论部分讨论了相应的政...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飞龙
审视中国农地制度70年的变革,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无疑提供了一个可行的分析框架。土地改革、合作化运动、人民公社化和家庭联产承包经营等不同发展阶段的农地制度,都可用两者的对抗、互溶以及转化,来加以讨论。在农地制度的变革中,既有体制模式、发展战略、改革方式等正式制度因素,还有思想观念、意识形态、道德伦理、家庭传统、风俗习惯等非正式制度因素,它们共同作用于农地制度的延续与变革。
关键词:
正式制度 非正式制度 农地制度70年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邢明娟 卢有杰
文章建立了我国现行土地转用制度的社会净损失模型。首先建立以完全竞争和平等交易为特征的土地转用理想市场模型,根据开发商需求曲线与农民供给曲线得出土地转用的理想市场均衡价格;然后根据地方政府官员与开发商的行为模式分析实际土地转用中价格与交易数量的决定。基于以上分析得出社会净损失,包括:可能存在的寻租行为导致开发商无效利用土地造成的社会损失、地方政府参与土地转用交易造成的社会损失、农民利益受到损害引发的社会矛盾和潜在的暴力冲突造成的社会损失。最后提出改革现行土地转用制度的意义。
关键词:
土地转用 制度 社会净损失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许庆 杨青 钱有飞
一般而言,农地可分为一般农地与城郊农地,农地制度亦包含所有制形式与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两个层面上的含义。本文以一般农地为研究对象,探讨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地制度两个层面"分分合合"的变迁历程。研究认为,影响决策者在所有制形式上变革的因素既包括意识形态,也包括现实因素,如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城镇化有序进行、提高公共品供给效率等,而影响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变革的因素主要是不同时期的农业生产经营目标以及为实现目标在效率与公平之间所作的权衡。同时,改革开放以来,无论在农地所有制形式还是在生产经营方式的选择上,决策者更加注重将自身的目标与农民的诉求相结合,寻求制度变迁的均衡点。在此基础上,本文推断,在当前阶段,由于农地国有或者私有与中央政府和农民的目标都不吻合,因此,农地所有制形式发生根本性变革的可能性不大,农地制度改革的路径应该是逐步实现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由"分"到"合"。
关键词:
农地制度 所有制形式 农业生产经营方式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刘万明 李雪莲
最近20年来,全球银行业产权结构发生了重要的去国有化变革。可以从不同的视角来理解这一重要的全球性现象,本文主要依据新制度经济学的产权理论,从外部性和软预算约束的角度,论证银行业产权结构去国有化变革具有效率改进的重要涵义。这是因为在微观效率层次上,由于较轻的内部的外部性和软预算约束问题,非国有银行比国有银行拥有相对效率优势;在中观和宏观效率层次上,由于较轻的软预算约束和外部的外部性问题,非国有银行比国有银行对银行业、金融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负面影响更小。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陈竹
农地转用决策理论能为农地保护制度建设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但经典的决策模型并不适用于我国地方政府主导农地转用的现状。本文基于地方政府行为理论,构建了适用于国内背景的农地转用决策模型,以分析地方政府农地转用决策的特征。结果表明,建设用地对经济产出的边际贡献、土地出让金水平是地方政府农地转用决策的重要依据,地区经济质量和农地资源禀赋对地方政府决策弹性分别起到负向和正向的影响,由于地方政府在决策时可能存在的偏好和非理性因素,农地转用的最优规模无法仅仅依赖于外部性内化政策实现。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陈伟 刘晓萍
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增值的本质与源泉,然后分析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的争论,最后提出一个解释我国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格局的理论框架,即"三阶段增值"方法,并运用该方法来分析我国土地增值收益究竟是如何分配的,基本结论可以总结为"涨价归资本",这一结论明显不同于"涨价归公(私)"的传统争议。
关键词:
土地增值 收益分配 农地转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