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436)
2023(20955)
2022(17597)
2021(16441)
2020(13665)
2019(31434)
2018(31127)
2017(59001)
2016(32033)
2015(36427)
2014(36701)
2013(36343)
2012(33781)
2011(30612)
2010(30926)
2009(28678)
2008(28675)
2007(25941)
2006(23157)
2005(21392)
作者
(93492)
(78437)
(77852)
(74349)
(49781)
(37562)
(35519)
(30445)
(29857)
(28211)
(26881)
(26345)
(25116)
(24864)
(24594)
(24266)
(23276)
(23063)
(22636)
(22554)
(19785)
(19393)
(19105)
(18059)
(17665)
(17615)
(17523)
(17409)
(15921)
(15688)
学科
(138435)
经济(138267)
(92723)
管理(90871)
(69459)
企业(69459)
方法(54588)
(51759)
数学(47446)
数学方法(46846)
中国(42106)
(36260)
农业(34248)
业经(33131)
地方(31191)
(31132)
(27012)
(26023)
贸易(26001)
(25257)
(24388)
银行(24343)
(23367)
(23107)
金融(23102)
(21497)
财务(21413)
财务管理(21346)
(21105)
环境(20650)
机构
学院(461724)
大学(459669)
(194384)
经济(190314)
管理(172111)
研究(162300)
理学(146040)
理学院(144369)
管理学(141849)
管理学院(140978)
中国(127443)
(99017)
科学(97515)
(91975)
(86924)
(83015)
中心(75324)
研究所(74511)
(73021)
财经(71127)
业大(69085)
农业(67100)
(64477)
北京(62934)
(61287)
师范(60669)
经济学(59659)
(58021)
(57412)
经济学院(53626)
基金
项目(298046)
科学(234278)
研究(219886)
基金(215289)
(187702)
国家(186069)
科学基金(158824)
社会(140088)
社会科(132495)
社会科学(132464)
(116629)
基金项目(112848)
教育(101216)
自然(100605)
自然科(98204)
自然科学(98177)
(97753)
自然科学基金(96407)
编号(89880)
资助(88421)
成果(74004)
重点(67664)
(67615)
(66476)
课题(63024)
(61559)
国家社会(58442)
创新(57711)
教育部(56816)
科研(56742)
期刊
(226019)
经济(226019)
研究(141409)
中国(102688)
(84114)
(72911)
学报(72056)
科学(67289)
管理(64593)
农业(56633)
大学(55579)
教育(52727)
学学(52133)
(50233)
金融(50233)
技术(42034)
业经(39081)
财经(35771)
经济研究(35134)
(30795)
问题(30418)
(30056)
(24032)
(23421)
世界(23263)
技术经济(22732)
图书(21750)
统计(21548)
国际(21180)
理论(20803)
共检索到7209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云玺  张期陈  胡志平  
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特色之一是农村集体土地资本化(简称农地资本化)。中国农地资本化发展进程中的主要问题是:利益分配、要素配置与城乡发展"三维失衡"。"三维失衡"需要"三维联动"突破,即构建土地财政税收化、要素产权(地权)均等化与公共服务(民权)均等化的"三维"联动机制,兼顾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使中国农地资本化走上内外平衡的发展路径。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陈国平  吴晓伟  
农地发展权是土地发展权的一部分。针对目前土地发展权研究过于侧重农用地转变为建设用地的情况,结合土地利用、流转的实际,本文提出了"农地再利用发展权"的概念。农地再利用发展权的特点农地再利用,是指在保持农地属性不变的前提下,调整农作物种类改变农业生产方式,造成农地利用类型改变的行为,在土地规划行业通常称为"农用地结构调整"或者"农业结构调整"。笔者认为农地再利用发展权可定义为"在保持农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杜明义  
农地资本化是农地产权的资本化。农地资本化以优化农地资源配置,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为目的;以坚持农地集体所有,严格土地用途,用活使用权为原则。目前,农地使用权资本化途径较多,实际还应推进集体建设用地非农资本化经营和农地承包经营权退出补偿制度;而农地所有权资本化途径主要体现为农地征收、征购、平等交易等。农地资本化要顺利健康推进,促进城乡统筹深入全面发展,还须在农地产权制度、农地市场、技术与人才、社保体系等方面构建起保障制度体系。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杜明义  
农地资本化是农地产权的资本化。农地资本化以优化农地资源配置,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为目的;以坚持农地集体所有,严格土地用途,用活使用权为原则。目前,农地使用权资本化途径较多,实际还应推进集体建设用地非农资本化经营和农地承包经营权退出补偿制度;而农地所有权资本化途径主要体现为农地征收、征购、平等交易等。农地资本化要顺利健康推进,促进城乡统筹深入全面发展,还须在农地产权制度、农地市场、技术与人才、社保体系等方面构建起保障制度体系。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张燕  熊玉双  盛璐  
本文以农地流转与农业农地、资本和劳动力三要素之间的关系为视角,分析了当前我国农地流转之困境,即农地产权主体缺位,城乡金融资源配置不平衡,农村劳动力结构失衡;剖析了农地流转困境之原因:农地产权制度不完善,农村资金投入不足,城乡收入二元分割。从农地产权制度、农村资金投入、农村劳动力结构角度,提出了完善农地、资本、劳动力三元结构协调机制的对策。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丁国民  林龙  
中国农地发展权制度安排的缺陷,使得诸如农地发展权的归属、红利分享的利益平衡、失地进城农民的市民化等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要建立中国农地发展权利益协调机制:基于农地发展权的性质和国家宏观战略的考虑,非国有农地的发展权应当由国家统一行使和管理;确立农地发展权各方利益的兼顾原则,农地开发所得红利不仅应当妥善照顾到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利益,而且应当惠及区域内未获得开发机会的农地权利人;消除土地增减挂钩制度中的土地财政动因,建立并共享农村地籍数据库和农民对政府实施土地增减挂钩制度的绩效评价机制;藉由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张亚连  曾嘉彬  
从目前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难点出发,通过霍尔三维结构模型研究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联动模式,基于政府审计、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资源这三个维度,分析三者之间的联动路径,建立起"政府审计-内部审计-外部审计资源"三维一体的审计联动模式,以发挥三者之间的协同作用,进一步提高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审计质量和效果。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乔文俊  席超超  吕世辰  
农地流转是中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后农地制度改革的深化。发达国家的农地治理经验中,农地流转的期限长、面积大,是农业现代化、高效化的基础。中国农地流转期限短的原因在于,流出方的推力不够、流入方的拉力不足、政府的给力不充分。针对这些分析,提出了推动中国农地长期流转的一系列建议。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刘桂芝  白向龙  
当前,持续深化农地"三权分置"改革顺应了我国积极推动农业现代化转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努力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态势的时代要求。立足新时期努力实现人民共同富裕目标的时代背景,基于人民共同享有的改革实践路向,"共享发展"理应成为我国农地"三权分置"改革的内在价值追求,并集中体现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内核、崇尚"社会公平"的价值准则以及追求"共同富裕"的价值指向三个层面。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需要不断做大农地改革蛋糕以夯实共享的成果基础;分好农地改革蛋糕以彰显共享的公平意涵;为农地改革增添新动力以保证共享的可持续推进。以此构建有关农地"三权分置"系统共享型的多元主体利益实现机制,助推新一轮土地制度改革朝着利益共享、人民共富的方向深入推进。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小全  
改革开放以来掀起的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以土地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对促进我国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发展功不可没,但也存在一些制约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问题。在统筹城乡发展过程中,一方面要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构建多元化农村金融体系,加快农地制度改革,健全农地经营权流转体系;另一方面还应将农村土地制度与农村金融制度二者的改革与创新相互结合、相互统一,发展农地金融业务,积极探索具有创新意义的地票交易、农地承包权证券化等多样化农地金融产品。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杜明义  
农地资本化利于促进"三农"发展,推进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农地资本化推进中存在诸多制约因素,如产权制度不完善,管理制度不健全;市场发展不充分,市场中介匮乏;技术与人才不足,社保体系不健全等。为此,应完善农地产权制度,健全农地管理制度;完备农地市场机制,构建农地市场中介;保障资本化技术与人才,构建城乡统一社保体系,有力推进农地资本化发展,推进城乡统筹深入全面发展。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李敬  王琴  
数字经济背景下,有关数字金融和城乡融合发展的关系探讨已成为各界共同关注的重大议题。论文基于2019年全国23个省份1402个县的截面数据,利用多重中介模型系统研究了数字金融对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与机理。结果表明:从全国范围来看,数字金融对县域城乡融合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成立;不过,该效应主要体现在数字金融发展与普及速度更快的东部地区,以及城乡发展差距更大的西部地区。此外,数字金融可以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人力资本和促进科技创新等渠道推动县域城乡融合发展。为更好促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论文提出要持续高质量推进金融数字化转型,充分发挥好中介变量的渠道作用,并且要平衡区域之间的数字金融发展。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孔维龙   王兴邦   周家和   张正峰  
研究目的:从供地结构、价格和方式三维视角明晰土地供应行为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影响,为土地资源优化配置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经验证据。研究方法:固定效应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研究结果:(1)全国层面上,供地结构的工业用地偏向和供地方式的市场化对新质生产力发展具有正向影响,供地价格的扭曲对新质生产力发展具有负向影响,上述影响均存在时间滞后特征。(2)区域层面上,东部地区供地方式的影响不显著,供地结构的影响与全国层面相反,即工业用地供应偏向对新质生产力发展具有抑制作用。中西部地区土地供应行为三个维度的影响均与全国层面一致,但相对于东部地区而言影响效应更大,时间滞后性更强。(3)门槛效应上,土地供应行为对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影响呈现非线性特征,且在供地结构维度尤为凸显。随着经济发展水平跨过第二门槛值,工业用地供应偏向所发挥的影响由正转负。研究结论:应通过深化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因地制宜优化土地供应结构,减轻土地价格扭曲以及推进制度联动改革来发挥土地要素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积极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夏玉莲  曾福生  
利用2005—2010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农地流转、"三化"发展与经济发展数据,构建了考虑空间因素的计量模型,验证了农地流转的经济效应及其空间溢出。主要研究结论如下:农地流转通过影响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劳动力转移间接促进地区经济增长,并且跨期内存在空间效应、本期内没有空间效应;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对周边地区的农地流转强度存在较强的空间依赖;农地流转对粮食主产区、粮食主销区的经济增长具有不同的空间效应,在粮食主产区的农地流转对地区经济增长具有更强的直接和间接拉动效应,而粮食主销区农地流转的影响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婕  
人的就业实现以经济的发展为前提和目的,经济的发展则以人的就业作为保障,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促进经济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就业岗位,劳动者注重自身就业能力的提高,实现充分就业;发挥政府政策的导向及财政支出、市场自我调节以及社会各方力量的支持,建设经济发展与人的就业联动机制,以促进经济的发展、保障劳动者的充分就业为途径,以实现人的发展为最终目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