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085)
2023(14718)
2022(12648)
2021(12130)
2020(10012)
2019(23127)
2018(23027)
2017(44167)
2016(23932)
2015(26894)
2014(26823)
2013(26916)
2012(24751)
2011(22573)
2010(22395)
2009(20519)
2008(19941)
2007(17367)
2006(15232)
2005(13350)
作者
(69228)
(58281)
(57078)
(54829)
(36494)
(27789)
(25855)
(22844)
(21900)
(20372)
(19755)
(19588)
(18275)
(18212)
(17824)
(17645)
(17080)
(16981)
(16488)
(16281)
(14415)
(14313)
(13934)
(13199)
(12892)
(12876)
(12797)
(12686)
(11732)
(11561)
学科
(99427)
经济(99324)
(68937)
管理(61991)
(48699)
(46311)
企业(46311)
方法(43425)
数学(38237)
数学方法(37874)
农业(32339)
中国(28100)
业经(24036)
(21703)
(21576)
(19098)
贸易(19089)
(19017)
(18672)
地方(18562)
(15173)
银行(15135)
技术(15037)
环境(14882)
(14552)
(14485)
(14179)
金融(14178)
(14137)
理论(13983)
机构
大学(342062)
学院(341166)
(143034)
经济(140284)
管理(135152)
研究(120694)
理学(117858)
理学院(116562)
管理学(114677)
管理学院(114076)
中国(91173)
科学(74783)
(73388)
(73081)
(60972)
(60278)
业大(57384)
农业(56713)
研究所(56049)
中心(54419)
财经(49179)
(47833)
北京(46152)
(45283)
(44838)
师范(44454)
(42807)
经济学(42738)
经济学院(38575)
(38352)
基金
项目(238329)
科学(187640)
基金(174861)
研究(174304)
(153598)
国家(152328)
科学基金(129653)
社会(111001)
社会科(104894)
社会科学(104867)
基金项目(93158)
(90607)
自然(83795)
自然科(81834)
自然科学(81814)
自然科学基金(80370)
教育(77921)
(76773)
资助(71321)
编号(70655)
成果(57021)
(53922)
重点(53107)
(51514)
(48954)
课题(47597)
国家社会(46359)
创新(45731)
教育部(45707)
科研(45456)
期刊
(156205)
经济(156205)
研究(99654)
(73802)
中国(65218)
学报(57247)
科学(53677)
农业(50669)
管理(45135)
大学(43651)
(42039)
学学(41420)
教育(34093)
(30878)
金融(30878)
业经(29049)
技术(27230)
(24818)
经济研究(23777)
财经(23415)
问题(21698)
(19984)
(17831)
世界(17709)
科技(16760)
资源(16394)
技术经济(16300)
图书(16015)
理论(15826)
业大(15661)
共检索到4949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武剑  
与人们熟知的"土地稳定性"概念相比,"地权安全性"概念涵盖的内容更广泛,更能完整地表明地权权利所包括的内容。笔者采用因子分析法,在中国17个省份农村土地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对中国农村土地的地权安全性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了中国农村土地地权安全性构成的四个重要因子,分别是:时间持续性、保障性、权利强度和土地调整;进一步研究发现,在这四个因子中,时间持续性因子和保障性因子相对较强,土地调整因子和权利强度因子则相对较弱。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胡新艳  王梦婷  洪炜杰  
本文从法律、事实及认知维度解读地权安全性概念,验证分析地权安全性三个维度及其交互项对农地流转的影响。研究发现,法律、认知维度的地权安全性显著促进农地流转,而事实维度的地权不安全对农地流转表现出不显著的负向影响。三个维度的交互作用表明:事实维度的地权不安全会减弱法律赋权对农地流转的正向影响;法律维度与认知维度的地权安全性在影响农户农地流转时互为前提,缺一不可;认知维度的地权安全性可以消除事实维度地权不安全对农户农地流转带来的负向影响。由此指出,"以确权促流转"的政策目标实现,不能仅依赖于农地确权政策的实施,还需要逐渐构建起法定地权制度、实际制度执行及其制度认知之间具有一致稳定性的配套运作机制。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刘承芳  何雨轩  罗仁福  张林秀  
笔者基于2014年对5省1240户农户的调查数据,从交易费用的角度研究农户对农地流转政策的认知和持有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对农地流转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有21%的农户认为流转农地需要经过村集体批准,而且这一认知显著抑制了农户转入农地的行为;相反,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会显著提高农户转入和转出农地的可能性和农地流转规模。从政策含义的角度看,进一步加大关于农地流转政策的宣传力度、落实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将有助于农地流转。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刘承芳  何雨轩  罗仁福  张林秀  
笔者基于2014年对5省1240户农户的调查数据,从交易费用的角度研究农户对农地流转政策的认知和持有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对农地流转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有21%的农户认为流转农地需要经过村集体批准,而且这一认知显著抑制了农户转入农地的行为;相反,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会显著提高农户转入和转出农地的可能性和农地流转规模。从政策含义的角度看,进一步加大关于农地流转政策的宣传力度、落实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将有助于农地流转。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焦娜  
本文应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2011和2013年数据,研究我国农村地区地权安全及其对农户生产投资和人力资本投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地权安全性的提高能够鼓励农户持续进行农业生产投资,但是对农户农业投资总量并没有显著的直接影响;同时,地权安全性强化了农户家庭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动机,鼓励农户增加人力资本的投入。地权安全性的提高为农户的教育与健康支出提供了收入保障,增强农户的风险承受能力,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农地流转的意愿,但对农业实际生产投资的影响则是不确定的。在进一步考虑地权安全性内生于土地调整历史的情形下,土地长期未发生调整的农户地权安全性变化更小,地权稳定性更高。我国现阶段土地制度改革的推进将有利于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地流动或转移,通过农业和非农产业资源配置的优化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经济以及产量增长。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马贤磊  曲福田  
研究目的:检验新农地制度下的土地产权安全性对土地租赁市场发育的影响及农户参与土地租赁市场和非农就业市场间的联立性。研究方法:计量经济模型。研究结果:(1)农户租入土地决策与参与非农就业市场间存在联立性,提高土地产权的安全性能够显著激励农户租入土地的积极性;(2)农户租出土地决策与参与非农就业市场间并不存在明显的联立性,提高土地产权的安全性对土地租出决策具有微弱的激励作用。研究结论:新农地制度下的土地产权不安全性成为制约土地租赁市场发育的重要产权因素,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放大了农地产权不安全性对土地租赁市场发育带来的负面影响。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洪炜杰  罗必良  
基于"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的农户数据,采用最小二乘法(OLS)、处理效应模型(TEM)和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实证分析地权对农业种植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1)相对于没有领到承包经营权证书的农户,有承包经营权证书农户其实际种植的耕地面积多约22.5%,果树种植面积多1.8%,而菜地经营面积不存在显著差异。(2)无论是否粮食主产区或者大中城市郊区,农地产权安全性的改善会诱导一般农户增加耕地经营面积,但对于种植大户则更多表现为激励水果种植;此外,地权对非粮食主产区果树的种植激励效果要强于粮食主产区。(3)农地产权对农户种植结构的影响会因灌溉条件变化而不同。因此,在小农经营依旧普遍存在的情况下,农地确权能够提升农户务农的积极性,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则能够有效诱导农业种植结构呈现"趋粮化"。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马贤磊  仇童伟  钱忠好  
本文利用江苏、湖北、广西、和黑龙江四省(区)1114户农户的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农地产权安全性对农户农地流转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农地产权安全性会形成生产性效应、交易价格效应和交易成本效应,进而影响农户农地流转行为。农户最终是否流转农地以及流转农地的规模取决于农地产权安全怀所产生的三种效应的叠加影响。经验检验结果表明,土地承包合同提高了转入户转入农地的可能性和农地流转率,但并不显著影响转出户转出农地的可能性和农地流转率;签订农地流转合同提高了转入户和转出户的农地流转率;而农地流转纠纷并不显著影响转入户和转出户的农地流转率。为了促进农地流转,应该加快推进新一轮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工作,强化农民农地流转...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守英  
改革开放以来,农地制度改革和研究倍受关注。本文从文献的角度梳理了从集体化运动失败以来的农村集体地权演变及农业绩效。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失败,直接导致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农地制度改革,由此带来农业绩效的大幅提升。建立在集体所有制之上的农村土地制度,地权的稳定性严重制约着农业投资和资源配置,还对农户行为产生影响。为达成农业现代化对规模化的要求,土地市场发展及其特征的研究大量涌现。针对农地制度存在的一些问题,各路学者从集体所有权、集体产权制度、土地国有化和完全土地产权等方面提出了改革路径。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朱建军  胡继连  
本文采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分析了农地流转对耕地经营权配置的影响,并探讨了流转中耕地的流向。研究发现,农地流转能够促进耕地集中和规模化经营,而且随着农地流转程度的提高,耕地规模化经营程度也会相应提高;人均拥有耕地面积越多的家庭越有可能参与农地流转,人均纯收入越高的家庭越可能租出耕地,无地少地的低收入农户很难从农地流转中获益。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徐振宇  陈凌云  李捷理  
在中国,核电长期以来被宣传为"安全"的新型能源,这成为中国核电"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依据之一。然而,越来越多证据表明,核电并非安全能源。由于片面强调采用更"安全"的新技术,片面强调建设大型核电站的倾向,而且缺乏有效的核监管,中国核电的"跨越式"发展需要彻底深入反思。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华锋  
我国农村土地由农民集体所有,有着丰富且严格的内涵,具体表现为农地集体所有的专属性、农地集体所有的实物不可分性、农地集体所有的支配受限性、农地集体所有的权能可分性、农地集体所有的收益可分性等,理清农地集体所有的内涵有着重要的意义:(1)有利于制止地方政府对农民集体土地的非法征收;(2)可以有效制止对集体土地的变相买卖;(3)有助于澄清农地集体所有相关问题的一些争论;(4)可以实施有效的生产组织形式进行农业现代化经营。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杜姣  
文章结合实地调查经验,揭示了农地调整的治理内涵,以突破既有的认识框架。研究发现,"结平衡账"构成了农地调整的核心机制,其实质是在村社范围内构建和形塑一套权利与义务的平衡体系。农地调整对"结平衡账"机制的启动,在实现土地利益于村民间均衡分配目标的基础上,还蕴藏着丰富的治理内涵,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它实现了对村民全面和深度的动员,为村民自治制度的运行提供了实践场域,激发了村民自治的活力;二是,它为村庄日常积累的矛盾提供了化解平台,增强了村级组织在村民当中的合法性。因此,农地调整实践从总体上达到了村民的强政治参与能力和村级组织的强治理能力的双强效果,村级自主治理能力不断得到激发和增强。在农村村级治权普遍弱化的情况下,反思当前的农村确权实践,仍具有必要性。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孙德超  曹志立  
农地三权分置是沿着我国农村土地产权改革方向进行的增量改革,具有深刻的理论内涵:从个人层面看,扩展承包地物权体系,巩固承包经营主体的财产权利;从市场层面看,细分农地产权结构,降低市场交易成本;从社会层面看,重构现代化背景下乡村治理的基础。作为对现实问题的积极回应,农地三权分置在实践层面也具有丰富的价值意蕴,有助于维护农民财产权利,实现土地权益的多元共享;促进农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助力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优化社会权力关系,形成农村多主体合作治理局面。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曾向阳  马晓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