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119)
2023(12792)
2022(10809)
2021(10353)
2020(8736)
2019(20162)
2018(19802)
2017(37599)
2016(20605)
2015(23448)
2014(22982)
2013(23161)
2012(22101)
2011(20199)
2010(20530)
2009(19605)
2008(19739)
2007(18130)
2006(16125)
2005(14670)
作者
(59755)
(50612)
(50111)
(47965)
(31714)
(24331)
(22699)
(19678)
(18921)
(17858)
(17349)
(16835)
(16192)
(15976)
(15748)
(15645)
(15073)
(14641)
(14616)
(14458)
(12766)
(12422)
(12239)
(11577)
(11489)
(11455)
(11261)
(11140)
(10323)
(10242)
学科
(91824)
经济(91732)
(63353)
管理(54407)
(48120)
(41377)
企业(41377)
方法(36744)
数学(32416)
数学方法(32151)
农业(31598)
中国(28253)
业经(22358)
(20713)
(20583)
(19369)
贸易(19354)
(18892)
(18105)
地方(18029)
技术(17132)
(16483)
银行(16452)
(15845)
(14719)
金融(14717)
(13879)
(13868)
(12876)
环境(12612)
机构
学院(299174)
大学(298991)
(134970)
经济(132421)
管理(112385)
研究(110167)
理学(95431)
理学院(94358)
管理学(93023)
管理学院(92444)
中国(87750)
(66569)
科学(64144)
(63987)
(59666)
(56691)
中心(51486)
农业(51207)
研究所(51082)
业大(47333)
(47155)
财经(46492)
(42236)
经济学(41924)
北京(40985)
(39698)
师范(39400)
(38217)
经济学院(37889)
(36730)
基金
项目(191106)
科学(150755)
研究(142886)
基金(139557)
(121707)
国家(120624)
科学基金(101989)
社会(92952)
社会科(87751)
社会科学(87729)
(73484)
基金项目(73315)
教育(63834)
自然(62608)
(61686)
自然科(61136)
自然科学(61118)
自然科学基金(60048)
编号(57735)
资助(56189)
成果(47788)
(44158)
重点(43228)
(43105)
(41531)
课题(39723)
国家社会(39452)
创新(39155)
教育部(37465)
(36622)
期刊
(156351)
经济(156351)
研究(94493)
(68021)
中国(66106)
学报(46689)
农业(45795)
(44717)
科学(44537)
管理(38725)
大学(35959)
(34506)
金融(34506)
学学(33580)
教育(31041)
业经(28757)
技术(24813)
经济研究(24139)
(23766)
财经(23272)
问题(21991)
(20207)
世界(18280)
(17691)
技术经济(16342)
(16084)
农村(15538)
(15538)
国际(15383)
经济问题(14733)
共检索到4701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许天成  瞿商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农地地权在土地改革、集体化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制度变迁过程中呈现"分散—集中—再次分散"的历史路径。近十年来,农地地权在20世纪80年代普遍的分散后重新出现集中化趋势,并且在不断加速。"新集中"趋势与集体化时期和20世纪80年代后分散经营基础上的部分集中相比,具有完全不同的内涵。当前农地"新集中"不仅具有历史逻辑和历史动因,也是正在推进未完成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韩占兵  
文章利用统计分析与归纳总结等研究方法,深入探究了中国农业劳动力的历史变迁过程与未来演化趋势。结果表明:以改革开放为分界,中国农业劳动力的变动轨迹存在较大差异。在改革开放前的第一阶段,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处于萎缩状态,中国农业劳动力的流动性不足,农业劳动力的数量和结构变化常常受制于政治、社会等非经济性因素的严重影响,产出结构的变化快于劳动力总体就业结构的变化。在改革开放后的第二阶段,农业劳动力的数量和结构变化呈现出高流动性和强规律性的特征,劳动力总体就业结构的变化快于产出结构的变化。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白雪娇  
基于全国252个村3927户连续5年的跟踪调查,运用SPSS统计分析,研究2008—2012年全国农户农地出租的基本趋势。研究表明:当前农地出租率在增加,但出租规模在缩小;农地出租率越高的地区,农地出租率的增长空间逐渐缩小;当前农地出租增长速率仍然未能赶上土地抛荒的增长速率,需要进一步加大和规范农地流转。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明亮  
本文在对关于土地调整的相关农地制度安排和实际运行情况进行梳理的基础上,通过个案的形式呈现了以土地调整为线索的自发性农地制度变迁过程。鉴于农民会以自身利益为出发点,对自上而下的制度安排形成多元化的理解,笔者认为在农地制度改革过程中应该考虑农民的利益状况,尊重其自主选择权,而非仅仅追求理论逻辑的严密性。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林翊  林卿  巫极  
土地权益是农民最基本的经济权益,中国现代化进程高速发展背景下现行农地制度缺陷所带来的农民土地权益问题日益严峻。匈牙利历史上有过非常成功的土地改革成果,其在国家体制剧变之后的艰难探索更为我们提供了值得汲取的深刻教训。文章通过对中匈两国农地制度变迁的比较分析,吸取匈牙利土地变革的经验教训,总结出农民土地权益变更的一般规律,认识到制度安排对农民土地权益的影响,并积极探索我国土地制度的改革。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陈伟  
中国高等教育不断改革、迅猛发展之时,就是其内外部关系中各种矛盾冲突充分显露之日,亦是其生存与发展的方向容易迷失、历史方位亟待厘清之际。中国高等教育的历史方位,可以从时间、空间及文化三个维度进行综合分析。具体来说,自1895年以来,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历史方位发生持续、快速甚至断裂式变迁,就其总体趋势而言,在时间维度从古今冲突转向古今会通,在空间维度从中西冲突转向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文化维度从文化冲突转向文明融合。中国高等教育历史方位的变迁动力日益依赖内外部诸种力量的合力,历史方位的定位方式应当且已经逐渐从依附走向自主。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张曙光  程炼  
本文将中国近60年的地权变迁过程分为合作化、家庭联产承包和土地规模流转三个阶段加以回顾,考察了其中发生的产权权能细分、主体身份变化、市场范围扩展和经济绩效变动等几个特征性事实,并以一个基于Spence-Dixit-Stigliz框架的模型刻画了从传统自给性农业向现代商业化农业转型过程中的地权细分和流转交易,从而为复杂产权理论提供了一个经验证据,并揭示出产权细分是复杂产权实际实施的一个重要途径,因而不存在绝对有效的产权安排,只能在状态依存的互动过程中寻求相对有效的产权结构。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鲁桂华  孟焰  
会计目标及实现这一目标的会计原则,规定着会计实务的主要方面,本文通过四个分析性模型从理论层面上对会计模式的历史变迁作了一个概括。完全且完美市场背景下的经济收益观是最早的会计模式。在市场不完全或不完美时,会计目标重新定位于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提高会计数据的信息含量、更为相关可靠地计量企业的资产、负债,成为了会计政策选择理论上的标准。由于存在基于会计数据的不完全契约,会计契约观认为,减少可供选择的会计政策或硬化会计政策选择的标准,是降低契约(代理)成本的基本举措。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张海  万红  
中国银行制度近 16 0年来的变迁 ,体现出政府主导的强制性变迁、非均衡、渐进式、不完全合同和人际化交换等特征。本文从制度经济学角度出发 ,借鉴新经济史学派的观点 ,对中国银行制度从近代以来演变的上述特征进行简要考察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夏玉莲  曾福生  
采用时期加权的两阶段广义最小二乘法,分析了1958—1977年、1978—2002年、2003—2010年三个阶段中国农地制度变迁对农业产出和农民收入的影响。得出结论:农地制度变迁本身及其对农业劳动力投入、资本投入的内生配置作用共同影响农业产出和农民收入,其经济绩效明显;在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的双层经营体制下和农地流转制度合法化的背景下,农地作为资本的杠杆性功能更强。最后针对在新的社会环境下加速增强农地的资本杠杆功能、为解决农业和农民问题开拓有效途径提出建议。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剑  张会清  
民间投资已演进为主导投资需求的关键力量,经济刺激政策应以启动民间投资为导向。出口对于民间投资的拉动作用强于国内消费,财政投入对于民间投资的联动效应强于信贷扩张。近期民间投资表现出总量强劲反弹与地区行业结构失衡并存的矛盾,民间投资持续、快速增长的基础并不牢固。在出口和财政投入尚存不确定性,国内消费短期内又难有大幅提升的情况下,民间投资的未来前景不容乐观。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朱有志  向国成  
中国农地制度变迁的历史启示朱有志向国成站在世纪之交的时代梯级上,纵观西周以来3000余年的历史行程,我们不难发现,中国农地制度历经了三次大的变迁:一是终结于战国时期的井田制(即国王——领主所有制)向土地私有制的变迁;二是终结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土...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延涛  
近年来,全国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金融发展迅速,农业产业调整取得显著效果。解决“三农”问题成为农村金融中的重中之重,农户收入增加不仅是深化改革农村金融的着力点,也是促进农业发展、保障农民生活水平的中心问题。本文分析了农户在贷款之中存在的需求与困难,并有针对性地对策和建议。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李宁  何兴邦  王舒娟  
基于地权结构细分视角,本文对农地产权制度的变迁与改革进行了文献述评。已有研究在农地产权内涵、地权变动与农地市场发展间的关系、地权变动影响农业生产绩效的机理和农地"三权分置"改革等方面,缺乏对地权结构细分特征深入且逻辑一致的探讨。为此,本文提出,可以通00利的行为特征差异角度来界定地权结构细分,并借此划分细分农地使用权、农地收益权和农地处分权三项权利的实践发展阶段。然后,可以先通过租值耗散、市场演变与结构细分的理论逻辑,来探究地权变迁呈现结构细分特征的原因;再通过分析该特征所带来的农户排斥国家和集体等其他主体干预的程度的变化,以及这一变化通过影响农业生产要素的经济效率进而影响农业发展的内在路径,探究地权结构细分影响农业生产绩效变化的内在机制。最后,在分析农地"三权分置"政策内容与地权结构细分关系的基础上,回答在现代农业发展背景下如何有效实现农地"三权分置"的问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熊金武  侯冠宇  唐世洲  
文章基于CSSCI核心数据库,利用Ucinet和CiteSpace文献计量方法分析了中国式现代化研究的历史变迁、热点趋势与未来展望。结果表明:中国式现代化研究经历了从萌芽探索的起步阶段,正在向深化发展的新阶段转变;研究成果丰硕,整体呈现校内“合作密切”、校际“单打独斗”的特点;研究主题主要体现在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及走和平发展道路五个方面。未来可以基于跨学科视角,从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展开更加深入的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