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554)
- 2023(12640)
- 2022(10514)
- 2021(9987)
- 2020(7981)
- 2019(18190)
- 2018(18061)
- 2017(34161)
- 2016(18651)
- 2015(20645)
- 2014(20350)
- 2013(20235)
- 2012(19300)
- 2011(17899)
- 2010(18330)
- 2009(16840)
- 2008(16702)
- 2007(14835)
- 2006(13779)
- 2005(12904)
- 学科
- 济(88694)
- 经济(88602)
- 业(54048)
- 农(48148)
- 管理(43761)
- 农业(31900)
- 企(31237)
- 企业(31237)
- 中国(30305)
- 方法(27758)
- 数学(24651)
- 数学方法(24518)
- 地方(23410)
- 业经(22436)
- 制(21436)
- 财(18476)
- 贸(16887)
- 贸易(16872)
- 易(16419)
- 发(16308)
- 体(16226)
- 银(15530)
- 银行(15513)
- 行(15216)
- 学(15148)
- 融(14960)
- 金融(14960)
- 环境(13181)
- 发展(12706)
- 展(12678)
- 机构
- 学院(265744)
- 大学(262726)
- 济(123932)
- 经济(121803)
- 研究(104303)
- 管理(97114)
- 中国(82260)
- 理学(82086)
- 理学院(81127)
- 管理学(80154)
- 管理学院(79641)
- 农(60043)
- 科学(58868)
- 京(57153)
- 财(55289)
- 所(53162)
- 研究所(47658)
- 中心(46151)
- 农业(45458)
- 财经(42357)
- 江(41102)
- 业大(40933)
- 经(38689)
- 经济学(38528)
- 北京(37154)
- 范(36903)
- 院(36780)
- 师范(36588)
- 经济学院(34569)
- 科学院(32293)
- 基金
- 项目(169758)
- 科学(134839)
- 研究(130029)
- 基金(123798)
- 家(107989)
- 国家(106995)
- 科学基金(90282)
- 社会(86296)
- 社会科(81519)
- 社会科学(81498)
- 省(64726)
- 基金项目(64675)
- 教育(57416)
- 划(54454)
- 自然(53103)
- 编号(52537)
- 自然科(51754)
- 自然科学(51744)
- 自然科学基金(50853)
- 资助(49451)
- 发(43452)
- 成果(43421)
- 部(39783)
- 重点(38957)
- 国家社会(37102)
- 课题(36846)
- 发展(36049)
- 展(35477)
- 创(34917)
- 教育部(33934)
- 期刊
- 济(151283)
- 经济(151283)
- 研究(89423)
- 中国(64709)
- 农(63607)
- 农业(42995)
- 科学(39916)
- 学报(39655)
- 财(39547)
- 管理(34272)
- 融(32717)
- 金融(32717)
- 大学(31707)
- 教育(30330)
- 学学(29864)
- 业经(28817)
- 经济研究(23424)
- 财经(21682)
- 技术(21442)
- 业(21243)
- 问题(21196)
- 经(18925)
- 世界(17800)
- 贸(15780)
- 农村(15552)
- 村(15552)
- 农业经济(15111)
- 经济问题(14518)
- 国际(14123)
- 版(13563)
共检索到4308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谭荣 曲福田
因为现阶段中国农地非农开发矛盾日益激烈和农民权益损害日趋严重,在中国建立农地发展权及其交易制度逐渐引起了理论和实践界的关注。然而,即使农地发展权在提高农地配置效率和保障农地产权公平上在西方国家获得了成功,但直接在中国现有的产权体系基础上,建立新的农地发展权,必然面临着巨大的制度成本。为了实现短期内既节省制度成本又实现与农地发展权改革相仿的制度绩效,本文尝试从农地非农开发治理结构层次上的制度创新来寻找中国农地发展权之路。借鉴成熟的排污权交易理论,本文将农地的非农开发看作具有空间异质性和时间专用性的污染,并通过对比几种不同的排污权交易模式,为中国农地非农开发设计了各种情况下的配额交易模式,最后从理...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宁 张然 仇童伟 王舒娟
农地产权的结构细分构成了改革开放以来地权配置变动的典型特征。可以从农地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三项权利之间和各自内部的行为特征差异角度,划分这一特征的总体阶段以及每一阶段的具体内容。而在现代农业发展的背景之下,当前农地"三权分置"的改革在地权变动的角度,具有结构细分的特征内涵:其中农地经营权与承包权的分置,具有农地使用权细分的内容,为保证其有效性需要保障农户家庭在农地要素使用中的主体经营地位;另外,分置之后的农地经营权活化,则具有农地处分权细分的内容,为保证其有效性,需要注意农地要素不同市场类别之间的相互关联,即农地处分方式的选择问题,尤其是农地流转中债权与物权方式的差异会影响农地抵押的实现效果。最后,文章围绕"如何实现农地产权结构后续的有效配置?"主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地产权变迁:结构细分 农地三权分置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宁 张然 仇童伟 王舒娟
农地产权的结构细分构成了改革开放以来地权配置变动的典型特征。可以从农地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三项权利之间和各自内部的行为特征差异角度,划分这一特征的总体阶段以及每一阶段的具体内容。而在现代农业发展的背景之下,当前农地"三权分置"的改革在地权变动的角度,具有结构细分的特征内涵:其中农地经营权与承包权的分置,具有农地使用权细分的内容,为保证其有效性需要保障农户家庭在农地要素使用中的主体经营地位;另外,分置之后的农地经营权活化,则具有农地处分权细分的内容,为保证其有效性,需要注意农地要素不同市场类别之间的相互关
关键词:
农地产权变迁:结构细分 农地三权分置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李海燕 杜晓蓉
2005年7月21日,我国开始实施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一年多的实践中,人民币升跌交替,但大致路径为平稳升值。时至今日,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创历史新低(1:7.8081,2007-1-10)并继续呈升值趋势,中国贸易顺差不降反升、外汇储备突破万亿,与此同时,美国财政、贸易双逆差增势依旧。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徐志强
土地发展权的归属是伴随着农地流转改革需要明确的前提性命题,农地发展权的权利设置需从集体所有权的发展走向中找到在未来整个地权结构中的定位。文章认为应将发展权设置在国家独占的土地所有权之下,区分财产性发展利益和资源性发展利益,并从发展权的价值形成、本土性、实践运行、实现效果等方面论证发展利益的归属,同时对其在国家和农民之间做出合理分配。
关键词:
土地流转 国有化 土地发展权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刘桂芝 白向龙
当前,持续深化农地"三权分置"改革顺应了我国积极推动农业现代化转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努力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态势的时代要求。立足新时期努力实现人民共同富裕目标的时代背景,基于人民共同享有的改革实践路向,"共享发展"理应成为我国农地"三权分置"改革的内在价值追求,并集中体现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内核、崇尚"社会公平"的价值准则以及追求"共同富裕"的价值指向三个层面。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需要不断做大农地改革蛋糕以夯实共享的成果基础;分好农地改革蛋糕以彰显共享的公平意涵;为农地改革增添新动力以保证共享的可持续推进。以此构建有关农地"三权分置"系统共享型的多元主体利益实现机制,助推新一轮土地制度改革朝着利益共享、人民共富的方向深入推进。
关键词:
三权分置 共享发展 多元主体 利益共享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牛星 吴冠岑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视角,结合对上海农地流转现状调研的思考,本文认为,农地流转政策的供给安排、农地流转数量和质量的结构调整、农地经营主体的结构调整和农地流转产权结构调整四个方面是农地流转市场供给侧结构调整和优化的主要内容,基于此,调整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就成为农地流转市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只有抓住这个关键,才能实现农地流转市场有效供给的目标。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牛星 吴冠岑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视角,结合对上海农地流转现状调研的思考,本文认为,农地流转政策的供给安排、农地流转数量和质量的结构调整、农地经营主体的结构调整和农地流转产权结构调整四个方面是农地流转市场供给侧结构调整和优化的主要内容,基于此,调整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就成为农地流转市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只有抓住这个关键,才能实现农地流转市场有效供给的目标。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任常青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让农户承包地的财产权利得以实现,对于农村金融的发展和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期以来,由于农村土地制度不完善,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的实现形式没有得到有效的界定和分解,农民从集体承包的土地的财产属性没能得到充分体现。在解决农村融资难的问题上,土地的财产权利几乎没有发挥任何作用。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清晰界定农村土地的权属,让农户承包地的财产权利得以实现,对于农村金融的发展和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綦好东
渐进式改革:我国农地产权结构改革方式的必然选择綦好东一、渐进式改革的基本特点“渐进式改革”与“激进式改革”是关于中国和原苏联、东欧等传统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市场化改革所采取的方法和形式进行的类型划分。按照这种划分,中国被认为采取的是“渐进式改革”,而原苏...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刘愿
俄罗斯从1991年开始农地私有化改革,以建立以私人农场为主的生产方式和透明的农产品市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但是,改革十多年来,俄罗斯并没有建立起以私人农场为主的生产方式,农场企业和家庭自留地生产依然提供了大部分的农业产出,并且农业总产出仍未恢复到改革前的水平。本文认为,私有化后农场企业依然向农场雇员提供社会服务和家庭生产投入,农场雇员从农场企业获得补贴收益,地方政府向农场企业提供农业补贴。正是这样一种双重软预算约束制度导致俄罗斯农地改革失败。
关键词:
土地私有化 软预算约束 商品信贷 俄罗斯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敬尧 王承禹
1949年以来,我国农村土地经历了运动式的规模经营、家户制的个体经营和市场化的规模经营三次大的农业经营制度变迁,村庄治理结构也相应地发生了三次嬗变。农地规模经营背景下,内生型工商资本对村庄治理的影响具有多样性,而外来资本对村庄治理结构的冲击,使得村庄经历了治理主体的非对等性进出、治理资源的非均衡性流动和治理方式的非规范性建构。研究发现,村组织、地方政府和国家政策是影响现阶段村庄治理结构的重要变量。因此,本文拟从坚持村社自主性、健全利益协调机制、发展基层治理体制、优化惠农政策的实施细节、培育内生型新型经营主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宁 陈利根 孙佑海
本文围绕"如何才能使农地‘三权分置’是有效的"命题,从现代农业发展背景下农地产权结构细分对"三权分置"构成的约束及其组织治理的角度进行研究。结果发现,(1)在农业生产特点下,家庭经营的重要性使得需要除去人身属性进而以财产权性质流动的农地使用权细分要求,对农地承包权和经营权的分置构成了分置结果上的两难约束;(2)农业发展本身对农地处分权从流转权到抵押权细分的内在要求,对农地承包权和经营权的分置也构成了方式选择上的实质约束;(3)面对上述双重约束,农地股份合作社是在治理上实现农地"三权分置"的有效组织途径,同时也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和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路径。启示在于,在通过农地经营权流动与...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林乐芬 王军
在一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怎样合理地安排土地产权和土地市场制度关系到一国经济增长、国民福利和社会的稳定。本文梳理了近几年来国外学者对部分转型和发展中国家农村土地产权改革、农村土地市场效应的相关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为当前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借鉴与启示。
关键词:
农地产权改革 农地租赁 市场效应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业强 赵建祥
本文试图从新兴古典经济学的视角入手对我国国有银行建立现代商业银行制度与进行产权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关系重新进行梳理,认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应通过产权改革,实现公司治理模式由“股东至上主义”到“债权人主义”的转变,形成有效的银行治理结构,才是改革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
国有银行 产权改革 治理结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