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68)
- 2023(10967)
- 2022(9138)
- 2021(8730)
- 2020(7228)
- 2019(16400)
- 2018(16292)
- 2017(30926)
- 2016(16956)
- 2015(19301)
- 2014(19107)
- 2013(18982)
- 2012(17967)
- 2011(16498)
- 2010(16614)
- 2009(15879)
- 2008(15969)
- 2007(14566)
- 2006(13208)
- 2005(12101)
- 学科
- 济(74396)
- 经济(74292)
- 业(54145)
- 管理(46937)
- 农(46845)
- 企(32571)
- 企业(32571)
- 农业(30889)
- 方法(27656)
- 数学(24432)
- 数学方法(24146)
- 中国(22992)
- 制(20365)
- 业经(20023)
- 财(18542)
- 贸(15620)
- 贸易(15611)
- 易(15369)
- 体(14815)
- 学(13761)
- 银(13150)
- 银行(13135)
- 行(12683)
- 发(12538)
- 融(12027)
- 金融(12024)
- 地方(11947)
- 策(11638)
- 体制(11203)
- 环境(11193)
- 机构
- 学院(248600)
- 大学(248516)
- 济(113351)
- 经济(111341)
- 管理(92275)
- 研究(91306)
- 理学(78856)
- 理学院(77997)
- 管理学(76814)
- 管理学院(76369)
- 中国(73829)
- 农(58692)
- 京(53244)
- 科学(52569)
- 财(51752)
- 所(46344)
- 农业(44879)
- 中心(41778)
- 研究所(41566)
- 业大(40515)
- 财经(40084)
- 江(37645)
- 经(36599)
- 经济学(35457)
- 北京(33768)
- 院(31830)
- 经济学院(31824)
- 范(31569)
- 师范(31302)
- 财经大学(29304)
- 基金
- 项目(160782)
- 科学(127755)
- 基金(119896)
- 研究(119770)
- 家(104931)
- 国家(104009)
- 科学基金(88239)
- 社会(79680)
- 社会科(75211)
- 社会科学(75196)
- 基金项目(62649)
- 省(59647)
- 自然(54226)
- 教育(53297)
- 自然科(52942)
- 自然科学(52929)
- 自然科学基金(52011)
- 划(50353)
- 资助(48851)
- 编号(47566)
- 成果(39522)
- 部(38185)
- 重点(36282)
- 制(35774)
- 发(35230)
- 国家社会(34516)
- 农(32752)
- 创(32618)
- 教育部(32573)
- 课题(32568)
- 期刊
- 济(133520)
- 经济(133520)
- 研究(77928)
- 农(62407)
- 中国(57195)
- 农业(42255)
- 学报(39574)
- 财(39288)
- 科学(38469)
- 管理(32282)
- 大学(31611)
- 学学(30084)
- 融(28638)
- 金融(28638)
- 业经(24556)
- 教育(23334)
- 财经(20861)
- 业(20748)
- 技术(19709)
- 经济研究(19481)
- 问题(18831)
- 经(18037)
- 世界(16611)
- 贸(14926)
- 农村(14832)
- 村(14832)
- 农业经济(14172)
- 版(14133)
- 国际(13081)
- 经济问题(12671)
共检索到3916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鄢斌
研究目的:中国农地信托制度对农地所有人实行偏向性保护,直接导致农地信托制度运行中的权利失衡,需要对现有权利进行重新配置。研究方法:法律实证分析、比较分析、法律解释。研究结果:(1)中国当前农地信托中存在权利失衡现象;(2)农地信托权利失衡的原因在于立法对信托人的过度保护;(3)农地所有权、自主管理权和收益权的分离运行是实现权利重构的方向。研究结论:中国农地信托应当在信托财产独立的前提下,将农地信托人主体权利从控制性转向监督性。
关键词:
土地制度 农地信托 权利失衡 信托财产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萍
我国制定的《信托法》并未禁止将土地作为一种信托产品进行管理,并且《信托法》中亦有涉及信托登记的条款,因此农地信托登记是具有存在的法律空间的。但是《信托法》并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登记制度,登记流程与登记内容等都存在问题,缺乏实际可操作性。本文旨在讨论信托财产与农地之间的联系,依照现有法律规定,对我国农地信托财产权登记制度提出构想,以促进相关政策早日出台。
关键词:
农地 信托财产 登记制度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怀 高磊
随着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试验的进一步拓展,中央政府、农村基层政权、农户、农村中介组织间的利益配置格局更为复杂,出现了特权干预、股份化风险、内部流转、转让金定价、抵押困境等制度失衡现象。制度失衡的根源正是多重委托代理结构中出现了农村基层组织"超经济强制"、侵犯农户土地产权而形成"异化的委托代理怪圈"以及农户与农业中介组织之间"弱化的委托代理行为"。建议政府从土地法、土地交易中心、农民合作组织、农村基层政权职能规范等方面进行制度建设和改进。
关键词:
农地流转 委托代理 制度安排 制度失衡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徐振宇
本文基于交易和权利的视角,分析了城市化迅速推进背景下农村集体土地被政府大量征占过程中相关权利出现的严重制度性异化,主要表现为:模糊的农地集体所有权、不规范的农地承包经营权、残缺的农地交易权以及异化的土地征收权。作为其后果,中国农地交易价格被严重扭曲,稀缺的土地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因此,必须清晰界定农地集体所有权,并通过促成集体土地依法入市实现完整而有意义的农地交易权;必须严格界定政府的农地征收(用)权,不能让农民承担城市化的主要成本。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徐铭泽
基于弥补监管漏洞、保护弱势群体、降低维权成本、保障政策实施、实现权利重构、监督信托机构等因素,有必要在中国农地信托中引入信托监察人制度以解决目前所面临的发展问题。从中国现行法角度考察,农地信托作为私益信托,其当事人虽可依据意思自治原则自行设立信托监察人,但欲取得诸如起诉权等公益信托中的部分监察人职权则唯有通过法律的规定方可实现。在中国农地信托监察人制度的建构过程中,于监察人设立方面,应当采取法律明文规定的形式确立监察人的强制设立规则;于监察人选任方面,可以通过招标投标的方式,以农业主管部门为招标人,由该部门负责人员联合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村民委员会与农户代表共同组成评标委员会以选任信托监察人;于监察人职权方面,农地信托监察人同样应当享有公益信托监察人所享有之起诉权、实施其他法律行为权以及报告认可权三项权利。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燕 王欢
为推动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迫在眉睫。农村土地信托是发展现代农业、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的重要制度创新。结合实践创新典型案例,深度剖析农村土地信托在引导适度规模经营、拓宽农业投入渠道及优化土地资源配置等价值功能,明确农村土地信托流转所面临的制度供给不足、市场化信托机构短缺及监管不完善等诸多问题,继而从实践、政策、法律协调发展层面提出健全农村土地信托登记制度,构建公益信托机构,建立所有权人监管制度等建议,努力创建"政府引导型"农村土地信托流转机制,以促进农村土地规范有序流转。
关键词:
农地流转 农村土地信托 农业规模化经营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文杰
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托制度是我国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式的创新,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托制度具有法律依据和实践基础,有利于实现土地的良性增值,有效保障承包方的利益和防止土地的抛荒现象。在构建这一制度时,应对受托人的资格、信托登记、受托人和承包方的权利义务等问题作出明确的规定。
关键词:
土地承包经营权 农地流转 信托制度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雷娜 杨宏
土地流转信托化对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河北省农村土地流转信托化具有一定实践基础、政策基础和良好条件,但其也面临着土地流转信托化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农民认知程度偏低、监管体系不完善和缺乏收益保障机制等问题。文章认为,河北省农村土地流转信托化发展应完善其法律法规体系、监管体系、利益保障机制、城乡统筹社会保障体系。
关键词:
农村土地流转 信托 河北省 农民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艳 高兴民
本文主要从经济学意义上解读公平、效率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认为在我国现有的农地制度下虽然体现了公平,但这种公平只是一种相对的公平,公平被后却隐含着许多的不公平,并且牺牲了农地应有的效率。因此,在坚持农地承包制的基础上,发挥农地使用权流转的功能,利用市场配置农地资源,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关键词:
农地制度 公平 效率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鹏鹏
传统的农地抵押制度主要有"入股抵押"、"反担保抵押"两种间接模式,而缺少由农户将土地承包经营权直接向金融机构抵押的模式。三权分置下,土地经营权作为物权权利,成为适格的农地抵押标的物。三权分置下农地抵押制度应该予以重构,在抵押设立上应该弱化发包人同意的要求,仅保留发包人备案即可。发包人备案制度所起到的公法上行政管理的效果,而登记制度则会起到抵押权生效的目的。抵押物的范围,不仅局限于土地经营权,也应该及于地上附着物。在抵押权实现的方式上,除了可以有折价、拍卖或者变卖等方式,还可以探索强制管理、内部处置、转包等方式,以收益实现债权的安全。
关键词:
农地抵押 三权分置 土地经营权 农村金融
[期刊] 改革
[作者]
张红宇
本文对我国现行农地制度中法律制度建设的欠缺之处进行了分析,列举了学术界关于农地权利的法律制度研究的各种观点,进而提出了关于集体土地所有权归属、土地承包经营权权利结构、发包主体和承包主体、土地承包期限与调整、土地承包纠纷的仲裁和处理等方面法律制度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
农地制度 权利 法律制度建设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陈剑波
村委会作为农村基层唯一合乎法定体制的正规制度安排,承担着政府代理人、集体产权代理人、社区管理者相互矛盾冲突的三项职能。这一制度设计缺陷,引发了对土地集体所有、家庭经营制度的深入探讨。本文通过对土地职能、村委会角色与职能冲突及集体所有制问题的讨论,提出了土地集体所有家庭经营制度的治理结构问题,认为集体所有是均分土地的基本前提,而土地均分又是保障“人人有饭吃”的制度基础。在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的条件下,土地集体所有是既有的现实选择,这就使集体所有治理结构中存在的委托—代理关系,随着农户经济结构的转型正成为农村改革与发展面临的新问题。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冀县卿 钱忠好
土地征收中农民土地权益受损与现行农地产权制度不尽合理有关:农村土地所有权主体不明,使当事人缺乏维权的法律支持;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缺乏排他性,使当事人缺乏维权的自我激励;政府对农地产权的不当限制直接侵害了当事人的土地权益。我国征地制度的改革思路应该是:以"尊重农民土地财产权利"为思想指导,通过重构农地产权制度以有效约束政府征地行为,通过规范政府征地行为以有效保护农民土地权益,并逐步实现城乡土地市场的一体化。
关键词:
农地产权 征地制度 产权保护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谢宗藩 姜军松
产权制度是权力主体博弈所形成的利益分配制度。通过对中国农地产权制度演化的历史考察,发现将产权赋予产权主体并不能使其自动获得排他性产权,而应在赋予产权主体产权的同时赋予其相应的权力,即保障产权不受侵蚀的力量。只有权力与权利统一,产权主体才真正拥有完整的排他性产权。
关键词:
农地产权 产权制度 权力 权利 制度演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