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683)
2023(8332)
2022(6936)
2021(6744)
2020(5421)
2019(12338)
2018(12164)
2017(22920)
2016(12393)
2015(13828)
2014(13766)
2013(14088)
2012(13308)
2011(12515)
2010(12504)
2009(11870)
2008(11800)
2007(10523)
2006(9515)
2005(8860)
作者
(34059)
(29340)
(28762)
(27639)
(18373)
(14039)
(12894)
(11402)
(11216)
(10215)
(10170)
(9631)
(9242)
(9162)
(9107)
(8907)
(8505)
(8361)
(8086)
(8035)
(7445)
(7032)
(6989)
(6848)
(6682)
(6503)
(6317)
(6225)
(5916)
(5802)
学科
(64743)
经济(64681)
(45185)
(39293)
农业(29923)
管理(28431)
方法(22774)
数学(19847)
数学方法(19701)
中国(19105)
(18669)
企业(18669)
业经(16740)
(13000)
贸易(12992)
(12767)
(12741)
(11322)
(11079)
(10692)
地方(10588)
农业经济(10090)
(9867)
(9455)
银行(9451)
(9417)
(9255)
发展(9172)
(9148)
(9013)
机构
学院(185841)
大学(185833)
(92199)
经济(90875)
管理(70662)
研究(70005)
理学(61177)
理学院(60532)
管理学(59830)
管理学院(59502)
中国(56350)
(46933)
(39549)
科学(38384)
(37589)
农业(35514)
(34991)
研究所(31731)
中心(31204)
财经(30109)
业大(30012)
经济学(29458)
(27801)
经济学院(26486)
(26279)
北京(25073)
(24590)
师范(24459)
(23335)
科学院(22854)
基金
项目(118819)
科学(95287)
研究(91240)
基金(89865)
(77760)
国家(77055)
科学基金(65612)
社会(62296)
社会科(58765)
社会科学(58754)
基金项目(47041)
(42575)
教育(39685)
自然(38508)
自然科(37617)
自然科学(37607)
自然科学基金(36980)
编号(36674)
(36024)
资助(35925)
成果(30098)
(29409)
(28321)
国家社会(27309)
(26942)
重点(26611)
中国(26119)
教育部(25320)
(24500)
人文(24306)
期刊
(108359)
经济(108359)
研究(59522)
(52146)
中国(39334)
农业(35634)
科学(27076)
学报(26625)
(26080)
管理(23498)
大学(21736)
业经(21125)
(20688)
金融(20688)
学学(20554)
(17052)
教育(16631)
经济研究(15748)
问题(15673)
财经(15475)
世界(14556)
(13576)
技术(13559)
农业经济(13553)
农村(13509)
(13509)
(11820)
经济问题(11079)
国际(10221)
(10008)
共检索到2876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胡亮  
学界对于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研究集中在经济学和社会学的范畴。本文认为,由于西方经济学中关于产权的核心概念来自于个体主义的西方市场化传统,因此,在现实中以此对中国农村集体土地产权进行研究存在着先天不足;社会学家注意到地方社会结构和文化要素,但是由于对于产权的理论预设仍执着于确定明晰的边界,在分析中仍旧执着于寻求良好的产权界定,落入经济学的窠臼。本文在分析这两类产权观念的基础上,从人类学的文化角度展开讨论,为研究中国农村产权问题提出一种嵌入性的研究路径。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鹏进  
有关中国传统农村土地产权性质的认识大致可归纳为三重认知,即"剥夺反抗观""宗族伦理观"与"私有财富观"。"剥夺反抗观"主要受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影响,认为中国传统社会的土地性质是封建地主所有制,土地占有的高度不均是农民遭受剥削与压迫的根源。"宗族伦理观"认为传统社会的土地产权嵌入于宗族社会结构之中,是一种基于"祖业观"的"家业产权"。"私有财富观"则主张在中国传统社会的绝大部分时间里,土地属于私人所有,存在着普遍的土地市场与多样化的土地产权交易形式。其实,中国传统社会的土地产权在本质上是一种复合产权形式,上述三重认知分别强调了土地的政治产权、社会(文化)产权与经济产权三重属性。这一认识对于回答当...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陈卫,黄小燕  
200年来人类人口经历的深刻变化和目前世界各国人口状况与趋势的巨大差异都与人口转变紧密相联,并由人口转变理论得到解释。在世界人口的变化与实践中,人口转变理论得以产生和发展,并在战后促进了人口研究的繁荣。本文从三个方面回顾和总结了人口转变理论的发展过程。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丁际刚  兰肇华  
人们在决策过程中,经常使用直观推断方法将一些复杂的决策问题简化为一些简单的判断。但坎内曼(D.Kahneman)和特维尔斯基(A.Tversky)等人通过大量精心设计的社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车圣保  
现代经济学的核心是效率理论。古典经济学,从亚当.斯密的鸿篇巨著《国富论》那里就阐述了经济学的精髓是分工效率理论和竞争效率理论。新古典经济学继承了亚当.斯密竞争效率思想,却抛弃了亚当.斯密的分工效率理论,用配置效率——帕累托效率,取代了效率概念,虽然树立了帕累托效率在经济学中的统治地位,却由于其狭隘性和静态性质多遭批评。此后,在对主流效率理论进行批判的时候,新奥地利学派和新制度经济学提出了动态效率理论。效率理论仍在不断创新。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李舒瑾  
本文以详实、丰富的资料,描述了该时期中国经济发展思想家立足国家工业化,运用西方纸币条件下的汇兑理论对中国汇率标准抉择的各派观点,及其寻求中国经济发展的各种创汇方案与外汇政策的不同主张。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张宝林  何小锋  
房地产泡沫是长期困扰现代经济的顽症之一,而房地产泡沫测度更是房地产市场研究的核心问题。本文首先比较了房地产泡沫测度的几类常见方法,并回顾了房地产泡沫测度的四个大类的理论价格法,即资本边际收益率法、房地产收益贴现法、经济基本因素回归法和房地产市场局部均衡模型法。同时,指出了这四种理论价格法各自的优缺点。最后,在对这四类方法进行简要评述的基础上,本文指出了该领域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徐智仕  石磊  
巴泽尔认为由于交易费用的存在,产权出现了经济权利和法律权利两个维度,经济权利是人们实际享有的权利,法律权利是由国家提供保护并界定的权利。为了限制统治者的保护之手不至于成为掠夺之手,臣民必须在国家出现之前形成一种有效的集体行动机制。导致国家演进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国家在保护产权和实施合约方面的规模收益的变化,另一方面则来自于统治者和臣民们这两个权力中心力量对比的变化。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黄鹏进  
新世纪以来,中国农村的地权冲突数量急剧增加,成为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主要矛盾类型。通过对L镇土地确权冲突案例的调查和分析,本文发现,当前对农村土地产权的界定规则主要存在公有产权规则、私有产权规则与家业产权规则。这三种产权规则折射了人们对土地产权认知的三重维度,即政治维度、经济维度与社会(文化)维度。中国当前的农村地权冲突主要表现为土地产权规则之争,而其背后反映的是人们土地产权认知维度的变化——由政治维度为主导逐步转向政治、经济与社会(文化)三重维度并存。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江涌  周瑾  
阿诺德·哈伯格(Amold C.Harberger,1924-)是美国从事财政与发展问题研究的著名经济学家,是发展经济学中新古典主义的代表。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对各种导致市场失灵(包括不恰当的税收政策、过度的政府管制、外部性和垄断等)的研究中,当需要对价格扭曲造成的经济成本(即社会福利的净损失)进行量化时,一般用“哈伯格三角形”(Har-berger Triangles)区域的大小进行测定。这种方法简单而直观,其优越性也为人们普遍接受。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孙全爽   乔惠波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形成了系统丰富、逻辑严密的数字经济重要论述。就生成逻辑而言,这一重要论述是在经济改革的长期实践中逐步萌芽、形成与发展的;就价值逻辑而言,其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理论成果,也实现了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高度交融,提高了人民的生活福祉;就实践逻辑而言,这一论述指出要通过核心技术攻关、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国际合作等方式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深刻学习和把握习近平关于数字经济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价值逻辑与实践逻辑,有助于数字经济更好地助推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经济建设。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邵传林  
学界针对农村非正规金融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成果,尤其是在农村非正规金融的性质、作用、运作机理、演变过程等方面,有些成果还对国外经典理论模型作了延伸或修正。但关于农村非正规金融问题的理论研究仍在诸多方面存在不足,也未能建立一致的理论分析框架,这就为进一步的研究指明了可探索的方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