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68)
- 2023(11956)
- 2022(10039)
- 2021(9644)
- 2020(8140)
- 2019(18661)
- 2018(18659)
- 2017(35403)
- 2016(19659)
- 2015(21997)
- 2014(21680)
- 2013(21516)
- 2012(20082)
- 2011(18486)
- 2010(18911)
- 2009(18032)
- 2008(17828)
- 2007(15934)
- 2006(14580)
- 2005(13716)
- 学科
- 济(82037)
- 经济(81915)
- 业(57951)
- 管理(52259)
- 农(46949)
- 企(36569)
- 企业(36569)
- 农业(30892)
- 方法(28448)
- 中国(25865)
- 数学(25042)
- 数学方法(24803)
- 制(24103)
- 财(21722)
- 业经(21718)
- 贸(18279)
- 贸易(18267)
- 易(18002)
- 体(17211)
- 银(16135)
- 银行(16124)
- 融(15788)
- 金融(15786)
- 行(15614)
- 地方(13706)
- 体制(13427)
- 学(13261)
- 发(13152)
- 策(12230)
- 环境(11553)
- 机构
- 大学(275008)
- 学院(271770)
- 济(127330)
- 经济(125081)
- 研究(102619)
- 管理(100995)
- 理学(85197)
- 理学院(84299)
- 管理学(83300)
- 中国(83153)
- 管理学院(82762)
- 财(61107)
- 京(58908)
- 农(56761)
- 科学(54339)
- 所(51500)
- 中心(46868)
- 财经(46377)
- 研究所(45745)
- 农业(43086)
- 江(42425)
- 经(42402)
- 经济学(40005)
- 业大(39526)
- 北京(38204)
- 范(36479)
- 师范(36220)
- 经济学院(35854)
- 院(35695)
- 财经大学(34098)
- 基金
- 项目(170076)
- 科学(135333)
- 研究(131995)
- 基金(125732)
- 家(108475)
- 国家(107484)
- 科学基金(91233)
- 社会(87510)
- 社会科(82764)
- 社会科学(82748)
- 基金项目(65048)
- 省(62668)
- 教育(60163)
- 自然(53707)
- 划(53420)
- 编号(53194)
- 自然科(52442)
- 自然科学(52427)
- 自然科学基金(51554)
- 资助(51197)
- 成果(46003)
- 部(41326)
- 制(38733)
- 重点(38518)
- 国家社会(37773)
- 发(37664)
- 课题(37254)
- 教育部(35974)
- 性(35689)
- 创(35002)
- 期刊
- 济(151709)
- 经济(151709)
- 研究(94328)
- 中国(65219)
- 农(59974)
- 财(46637)
- 农业(40328)
- 学报(37959)
- 科学(37091)
- 管理(36429)
- 融(36347)
- 金融(36347)
- 教育(33945)
- 大学(31396)
- 学学(28840)
- 业经(26279)
- 财经(23895)
- 经济研究(22616)
- 技术(21608)
- 问题(21110)
- 经(20649)
- 业(20028)
- 世界(19434)
- 贸(18758)
- 国际(18484)
- 农村(15488)
- 村(15488)
- 农业经济(14344)
- 经济问题(13627)
- 版(13596)
共检索到4483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窦祥铭
在国外发达农业的国家中,美国、日本、以色列的农业比较典型,这除与这些国家积极应用各种高新科技和采用先进的农业经营、管理手段外,更与其自身合理的农地产权制度安排密不可分。它们的农业发展实践证明,农地产权制度的安排合理与否对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本文考察并分析了美国、日本、以色列的农地产权制度,认为中国农地产权制度改革的借鉴方向应是农地"国家终极所有,农民永久使用"这样一种国家与农民二元产权。
关键词:
农地 产权制度 国际经验 借鉴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周淑清
我国农地产权制度存在着主体缺位、产权残缺和农地分散经营等缺陷,但是农地承载的社会稳定、社会保障、经济发展等职能,决定了我国必须坚持农地集体所有制。农地集体所有可以以村民小组为范围,通过股份制的形式建立独立的集体经济组织。
关键词:
农地制度 集体所有制 股份制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胡碧霞 李卫祥 吴田
从我国城乡统筹下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的现状出发,针对产权制度中所有权实现方式不明、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补偿分配不公及差距大、农村社会保障覆盖率低、政府法治意识淡薄等社会问题,运用新公共管理的基础理论,探索确立了政府在产权制度改革中要走一条在公平与效率的抉择中加强政策储备、明确职责分工、增强服务理念的法治道路。
关键词:
土地产权 新公共管理 政府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联兵
制度是经济运行和发展中的内生变量,产权和交易费用理论是制度经济学的两大基石。当前我国农地产权制度的改革与变迁有其特定时代背景。改革的特征是:(1)诱致性与强制性的结合;(2)意识形态的影响;(3)渐进式改革。改革的效果是:(1)稳定粮食产量,但这次产权改革给农民带来的种粮激励不太明显;(2)农业规模经营逐步发展,但受到交易费用、非农就业岗位、农民意识形态的限制;(3)农民收入提高,涉农纠纷缓解,但仍受到复杂现实条件制约;(4)产权关系变化进一步促进村域治理机制变化。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陈多长
本文通过案例分析发现,中国生态脆弱地区国有农地产权制度安排与土地利用的生态效益目标存在着尖锐的冲突,反映出以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的现行国有农地私人承包制的局限性。经验事实表明,土地国有制并不必然造成生态环境恶化,土地私有化亦非治理生态危机的良方。在生态脆弱的国有农地上,建立生态保护区并以政府“生态采购”的方式管理国有农地,同时建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级负责的契约机制,将是未来国有农地产权制度改革的理性选择。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罗红云
本文认为继续现行农地制度将导致农地资源的持续低效利用,并将进一步加大制度运行成本。实行将农地所有权归国家,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转让权归农民的国家与农民混和所有的农地产权制度改革,既不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相背离、又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同时又能在维护农民利益的基础上实现农村土地资源的有效配置。这一改革路径具有较强的现实可行性。而建立民主的强化市场型政府是这一产权制度改革得以有效实施的保证。
关键词:
农地 产权制度 强化市场型政府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红 姜军松
农地占有关系是农地产权关系的内在质的规定性。百年来,中国农地产权占有关系改革始终秉持农地公有制发展方向的"初心",肩负为广大农民争取更多地权占有利益的"使命",通过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为社会主义从初级阶段向更高阶段迈进奠定坚实的物质与制度双重支持基础。在农地产权制度改革进程中,存在农地主体的地权占有权能不尽充分与完善,农地占有关系与农业生产力及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问题。鉴此,应深化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强化农地所有权主体和非所有权主体的地权占有权能,发展农地公有权和使用权两个市场,着力优化社会主义农地占有产权关系。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黄军辉
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作为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自从1978年中央决定实行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后就开始在摸索中进行了。这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参照,国家采用了先试点、后推广、错了就改的“摸着石头过河”的审慎步骤逐步推进。风风雨雨20年,依有关学者的归纳,大体可以分为扩权让利、两权分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3个阶段,其间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经验。 产权制度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前提与基础。在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一切生产资料都归国家或集体所有,国家拥有无所不能的权力。国家好像一个大工厂,各个企业就是工厂中的各个车间,他们之间没有独立的经济利益:产品、物质交换都由国家以行政调拨方式进行。如今,我们意识到以行政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惠献波
农地金融是将金融与土地经营开发相结合的一种特殊金融形式,是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的创新,不仅对农村土地流转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是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创新。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农地融资方面已有较成熟的制度,在做法上也各具特色。本文介绍了上述国家农地金融制度设立的背景,比较分析了这些国家农地金融制度的贷款主体、融资模式、经营业务、资金来源及配套政策,由此得出对我国构建农地金融制度的启示。
关键词:
农村金融 农地金融 金融创新 国际经验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冀县卿 钱忠好
土地征收中农民土地权益受损与现行农地产权制度不尽合理有关:农村土地所有权主体不明,使当事人缺乏维权的法律支持;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缺乏排他性,使当事人缺乏维权的自我激励;政府对农地产权的不当限制直接侵害了当事人的土地权益。我国征地制度的改革思路应该是:以"尊重农民土地财产权利"为思想指导,通过重构农地产权制度以有效约束政府征地行为,通过规范政府征地行为以有效保护农民土地权益,并逐步实现城乡土地市场的一体化。
关键词:
农地产权 征地制度 产权保护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洪名勇 龚丽娟
从马克思土地产权理论来看,农地产权制度安排的缺陷,在农地产权制度存在的众多缺陷之中,最核心、最根本和最关键的问题还是农地产权虚置。产权虚置使制约了产权实现,贵州凤冈县通过明晰产权的"三资转换"改革有效地促使农地产权从"虚"向"实"的实现。
关键词:
农地产权 产权虚置 三资转换 产权实现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熊玉娟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业用地转为城市建设用地,由此衍生了大量的失地农民。然而,受现行农地产权制度缺陷的影响,农民在失地过程中权益严重受损。因此,必须改革农地产权制度,为保护失地农民权益提供有效的内部激励和外部约束。
关键词:
农地产权制度 失地农民 权益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熊玉娟
我国农地产权的委托代理安排具有复合委托代理的性质。然而,由于农地产权制度本身的缺陷——产权残缺,致使农地委托关系严重失效。因此,要摆脱委托代理困境,构建有效的委托代理机制,必须对产权制度本身及相关制度进行改革,为农地产权制度运行提供有效的内部激励和外部约束机制。
关键词:
委托代理 农地产权制度 产权残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