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68)
- 2023(12130)
- 2022(10404)
- 2021(9912)
- 2020(8429)
- 2019(19540)
- 2018(19539)
- 2017(36825)
- 2016(20437)
- 2015(23622)
- 2014(24011)
- 2013(23807)
- 2012(22488)
- 2011(20550)
- 2010(20869)
- 2009(19451)
- 2008(19678)
- 2007(18196)
- 2006(15922)
- 2005(14456)
- 学科
- 济(89991)
- 经济(89898)
- 业(56541)
- 管理(51166)
- 农(47623)
- 方法(36007)
- 企(34757)
- 企业(34757)
- 数学(32077)
- 数学方法(31825)
- 农业(31232)
- 中国(26568)
- 业经(20875)
- 财(20686)
- 制(20034)
- 贸(18369)
- 贸易(18360)
- 易(17938)
- 学(17690)
- 地方(16907)
- 银(14918)
- 银行(14884)
- 体(14852)
- 行(14318)
- 融(13563)
- 金融(13555)
- 发(13320)
- 理论(12487)
- 策(12134)
- 环境(11972)
- 机构
- 学院(299033)
- 大学(296034)
- 济(128860)
- 经济(126195)
- 管理(108390)
- 研究(107410)
- 理学(91869)
- 理学院(90835)
- 管理学(89289)
- 管理学院(88752)
- 中国(84865)
- 农(69136)
- 科学(64774)
- 京(63910)
- 财(57865)
- 所(56170)
- 农业(53536)
- 研究所(50649)
- 中心(50177)
- 业大(49196)
- 江(47368)
- 财经(45284)
- 经(41113)
- 北京(40673)
- 经济学(39907)
- 范(39348)
- 师范(38940)
- 院(37147)
- 州(36892)
- 经济学院(36099)
- 基金
- 项目(189634)
- 科学(147073)
- 研究(142082)
- 基金(135480)
- 家(118285)
- 国家(117219)
- 科学基金(97917)
- 社会(88880)
- 社会科(83761)
- 社会科学(83738)
- 省(74188)
- 基金项目(71149)
- 教育(64782)
- 划(61893)
- 自然(60365)
- 编号(59899)
- 自然科(58893)
- 自然科学(58873)
- 自然科学基金(57824)
- 资助(55869)
- 成果(49606)
- 部(43276)
- 重点(43045)
- 发(42389)
- 课题(41555)
- 创(38743)
- 农(37231)
- 国家社会(37124)
- 性(36914)
- 创新(36357)
- 期刊
- 济(151023)
- 经济(151023)
- 研究(90637)
- 农(70334)
- 中国(66448)
- 学报(49448)
- 农业(47405)
- 财(45164)
- 科学(44288)
- 大学(37429)
- 管理(35252)
- 学学(35221)
- 教育(33884)
- 融(31440)
- 金融(31440)
- 业经(28675)
- 技术(26345)
- 业(23860)
- 经济研究(23062)
- 财经(22581)
- 问题(21301)
- 经(19558)
- 世界(17472)
- 版(16790)
- 贸(16698)
- 农村(15278)
- 村(15278)
- 技术经济(15170)
- 农业经济(14534)
- 经济问题(14518)
共检索到4641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淑莉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农地产权主体的明晰与否越来越成为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问题。目前,当务之急是如何明晰农地产权主体,改变农地产权主体不清与缺位的现象,使农地产权主体真正落到实处,保障农民土地财产权利的完整,并分享工业化、城市化的成果。
关键词:
农地产权微观主体 农地产权宏观主体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闵桂林 祝爱武
农村土地问题始终是中国共产党关注的首要的基本的问题。面对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环境,中国共产党对农地产权变革进行了艰辛探索,先后变革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再把农地个人所有制推向农地产权集体化,最后对农地集体产权进行分割并使农民获取最大化的农地产权利益,曲折的变迁路径使中国农地产权制度变革逐步走出传统社会对农地产权变革认识的误区,逐步摆脱传统社会主义农地产权制度的束缚,进而趋向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地产权制度。变迁的经验与教训给予启示,确权于农或权益归农是中国农地产权制度变革的必然方向。
关键词:
农地产权 制度变革 变革路径 发展方向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黄延廷
我国农地产权主体制度存在严重缺陷,如农地产权主体的法律内涵不清、农地产权主体缺位和农地产权主体利益虚化。缺陷引致了农地产权制度、农地产权行为和农地产权程序等方面的不正义。因此,我国农地产权主体必须重构,即借鉴股份制和合作制的方法,将现有的农民集体作农地股份合作社法人式的改造。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萍 单宏洁
受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我国农民长期游离于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之外,从而使农地成为农民安身立命的基础,作为农村社会保障替代物的土地保障也就在农村社会保障严重缺失的情况下应运而生。农户对土地保障的强烈需求,诱发了农地产权制度的变革。家庭承包制的推行使土地保障在回归的基础上得到强化,其复位不仅是农户克服生存压力的集体回应,而且承载着农民对公平的诉求。在完成释放家庭承包制制度绩效的历史使命之后,土地保障削弱了家庭承包制演进的路径依赖,阻滞了农地产权制度的进一步变革。必须在弱化土地保障的基础上改革农地产权制度,从而提高
关键词:
土地保障 农地产权 农地效率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钟文晶 罗必良
在中国,农户在农地产权中的主体地位,不仅具有历史必然性,而且具有现实合理性。本文从社会演化、法律规制、心理建构与农业特性四个维度,分析农户产权主体地位的生成机理、发生机制与制度效率。文章强调,深化农户产权主体地位的认识,对于农地制度变革与农业经营方式的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
农户 产权主体 农地制度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汪柏林
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市场探析汪柏林一、农村土地产权市场主体1.所有权主体。150年代中期,我国将私有土地转为合作社集体所有,奠定了农村集体所有制的基础。60年代人民公社制,农村土地又实行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的公社、生产大队和生产队三级所有。80年代初以...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金丽馥 孙莉
由于现行的土地产权制度与征地法律法规制度不完善,政府在征地过程中出现极大的随意性,直接导致失地农民权益的流失。本文讨论了我国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与失地农民权益保障的相互关系,提出了健全农地产权制度的思路,即明确农民集体土地产权的主体地位;给予农民长期稳定的土地使用权;健全土地分配收益制度;建立地方政府征地激励约束机制;建立完善的土地流转制度。
关键词:
集体土地产权 失地农民 农民权益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兰卫东
一、公有制实现方式的转变与国有资本的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虽然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在生产资料的所有制结构,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方式以及整个社会经济运行的计划性方面存在着质的区别,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都是建立在市场对资源配置发挥基础性作用基础...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段雪梅
社会经济发展就是以赋予人们更多的选择机会和更多的能力,而我国发展进程中的突出问题就是广大农民的发展机会不平等和发展能力低下。近代以来,在中国的农民乡村社会与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之间,现代化的每一次进步都意味着农村和农民利益一定程度的牺牲。现在,这种日益紧张关系已经反过来构成了现代化的瓶颈,因此,重建农民与乡村社会在现代化实践中的主体性,已经是最迫切的历史课题。
关键词:
农民 主体地位 发展能力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綦好东
本文以产权的功能为视角,对新中国成立至土地家庭承包制普遍化的80年代初这一历史时期形成的个体农户制、初级社、高级社和人民公社、土地承包制四种产权组织形式的土地产权结构构造特征及功能表现进行了实证分析和评价
关键词:
农地产权结构,产权功能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宋颂兴 金伟根
市场效率是股票市场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本文把上海股市从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开始分为两个阶段,实证检验了从1992年年底开始的上海股市第二阶段股价的正态分布规律和随机行走特性,验证了上海股市第二阶段弱形式的有效市场假设。同时指出,上海股市存在明显的小公司效应这一世界各地股市的普遍现象,值得引起管理层和理论界的重视和探讨。规模的扩大、法规的完善和信息正确快速的传播,是我国股市的发展趋势,也是市场有效的基础。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龙登高 任志强 赵亮
近世中国地权具有多层次的权益与功能,相互关联,彼此促进。最基本的是耕作权,在流动与交易中实现土地与劳动力的动态结合,租佃制就是其中一项以未来劳动收入或土地收益贴现的农地租赁制度。其次是土地增值权益,由于未来收益具备产权保障与激励,并可通过交易而变现,从而促进了人们对土地的投资。再次,以土地为中介的多样化交易形式具有跨期调剂的金融功能,满足了农民的融通需求,在一些交易中还萌生了推动地权交易的票据化现象。地权明晰促进土地流动;地权形态的多层次性促进其可交易性;多样化交易形式又推动地权与生产要素的动态组合,从而提高土地产出与经济效率。也因此,土地在流动与资源配置中增进了产权所有者的各种权益与财产的安...
关键词:
农地产权 交易 土地流转 权益 近世中国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美银 钱忠好
农地产权科层包括三个层次,即国家层次、集体层次、农户层次。国家层次规定整个农地的制度框架,集体层次负责当地农地的经营管理,农户层次具体实施承包土地的占用。三个层次组成了一个完整的产权科层系统,其效率取决于各个层次产权内容的静态安排,也取决于系统的动态演化。运用农地产权科层模型对我国现行农地制度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三个层次都存在问题,整个科层系统的动态演化功能也严重弱化。解决方法是提高农户层次的产权质量,约束集体层次的产权边界,提升国家层次的规则等级。
关键词:
农地产权 产权科层 规则系统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郭罕卓 蔡继明
小产权房是一个新问题,同时也是一个攸关中国土地制度改革的大问题。文章通过分析小产权房供给背后的黑匣子,认为催生小产权房的制度根源在于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和不完善的土地产权制度,这种制度诱导了村民的集体行动。短期政策要注意平衡各方利益,利用经济手段而非激烈的行政手段慎重地解决小产权房问题;在长期要着眼于土地制度的建设和完善。
关键词:
小产权房 农地制度 集体行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