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916)
2023(15841)
2022(13550)
2021(12845)
2020(10928)
2019(25613)
2018(25384)
2017(48462)
2016(26176)
2015(30026)
2014(29969)
2013(29739)
2012(27319)
2011(24615)
2010(24757)
2009(23187)
2008(22828)
2007(20307)
2006(17691)
2005(15609)
作者
(75728)
(63835)
(63290)
(60357)
(40169)
(30760)
(28902)
(24981)
(24061)
(22606)
(21610)
(21491)
(20103)
(19894)
(19719)
(19659)
(19010)
(18668)
(18305)
(18269)
(15849)
(15714)
(15593)
(14586)
(14370)
(14338)
(14026)
(13957)
(13022)
(12731)
学科
(115070)
经济(114956)
(75957)
管理(70306)
(53868)
企业(53868)
方法(53602)
(49636)
数学(48422)
数学方法(47667)
农业(32607)
中国(30742)
(26455)
业经(26146)
(22178)
贸易(22164)
(21641)
地方(21552)
(21177)
(21053)
环境(16376)
(16260)
银行(16231)
理论(16145)
技术(16048)
(15895)
财务(15829)
财务管理(15784)
(15738)
(15520)
机构
学院(378543)
大学(374960)
(161954)
经济(158893)
管理(147487)
研究(128618)
理学(127963)
理学院(126606)
管理学(124186)
管理学院(123498)
中国(99045)
科学(78904)
(78814)
(77522)
(69138)
(65185)
业大(60919)
中心(60298)
农业(60169)
研究所(59490)
(55826)
财经(55749)
(50936)
经济学(49420)
北京(49231)
(47922)
师范(47420)
(45565)
经济学院(44675)
(43682)
基金
项目(256469)
科学(202411)
基金(187214)
研究(185958)
(163804)
国家(162468)
科学基金(139319)
社会(118775)
社会科(112430)
社会科学(112393)
(100415)
基金项目(98432)
自然(90263)
自然科(88220)
自然科学(88196)
自然科学基金(86608)
教育(85621)
(84222)
资助(78034)
编号(75276)
成果(59784)
重点(58057)
(57732)
(55859)
(53204)
课题(51779)
创新(49825)
国家社会(49653)
科研(49534)
教育部(49040)
期刊
(175372)
经济(175372)
研究(105210)
(76086)
中国(73287)
学报(58878)
科学(55594)
(52752)
农业(52158)
管理(50736)
大学(45342)
学学(43033)
教育(36659)
技术(35588)
(33865)
金融(33865)
业经(32885)
经济研究(27351)
(27156)
财经(26851)
问题(24202)
(23132)
统计(21633)
技术经济(20148)
世界(19393)
(19353)
(19313)
资源(18362)
(18224)
决策(17702)
共检索到5525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李鹏  曾光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农副食品加工业总产值不断增加,也同时提出理论上分析其产值增长背后的效率结构、以促进其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基于2009年农副食品加工业的细分行业数据,采用三阶段DEA模型对农副食品加工业的运行效率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利息支付额增加不利于改善农副食品加工业效率;出口交货值对效率的影响微乎其微;存货的增加有利于改善其效率。按照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将17个细分行业分为四种类型,各行业的运行状况和发展的重点不同。宜结合自身的特点发挥优势,有侧重地提高管理水平或扩大生产规模,从而提高农副食品加工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鹏  曾光  
为了解我国农副食品加工业发展状况,运用malmquist指数法对其17个行业2003—2009年间的数据进行农副食品加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并将其分解为技术效率提高和技术进步。结果表明:2003—2009年我国农副食品加工业全要素生产率总体变化不大,农副食品加工业的发展得益于技术进步,而17个细分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不一,究其原因是物耗的增加阻碍生产率的提高,人力资本投资的增加则有利于生产率的改善。农副食品加工业下的细分行业间增长率存在绝对趋同,趋同速度为年均10.73%。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李鹏  曾光  
采用衡量空间集聚程度的EG指数,并结合产业集中度指数,测算了2003—2009年我国农副食品加工业的17个细分行业的集聚程度,并从产业集聚程度的变动趋势、产业集聚特征、原料主产区的空间分布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考察期间,我国农副食品加工业的行业集聚程度呈下降态势,行业集中程度主要受原料产地的影响;不同细分行业的集中程度存在较大差异,这是由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不同造成的。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有鸿  费威  
以农副食品加工业出厂价格为例,通过价格分解将其分为最高历史价格、下降期价格和恢复期价格,利用计量分析方法研究农副食品加工业生产规模和经济增长对这三类价格分解变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农副食品加工业出厂的最高历史价格和下降期价格受其自身行业生产规模扩大的影响显著,且远高于经济增长对其的影响弹性。而其恢复期的价格变量不能由经济增长变量和行业生产规模变量解释,但其自身一阶差分序列遵循一阶自回归平稳过程。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闫晗  乔均  杜蓉  
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是我国政府针对粮食行业实施的重要政策。基于2008-2018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本文采用三阶段DEA法、面板Tobit模型以及变系数模型,聚焦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对粮食加工综合技术效率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通过价格"倒逼"和保障粮食加工业可获得粮食数量变动趋势稳定的方式,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的实施促进了粮食加工业综合技术效率提高;由社会发展程度不同,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实施对粮食加工业综合技术效率的影响具有地区异质性,其中,东部地区影响为负,中、西地区影响为正。因此,在确保粮食生产安全的同时,我国短期内应分地区逐步推进粮食价格市场化改革,取消东部地区的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提高中西部地区的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的实施力度;长期而言,我国应全面实现粮食价格市场化改革,创新建立粮食生产保险制度和加工粮食专项储备制度等促进粮食生产和粮食加工业发展的政策,强化相关配套体系建设。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鹏  胡汉辉  
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对我国2010年的工业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剔除环境变量和随机误差因素后,我国工业的技术效率由0.501下降到0.371,下降程度明显;高外向度、高劳动密集度行业的效率最高,低外向度、高劳动密集度行业的效率最低。以效率值0.9为界,按照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进行划分,行业可以分为"双低型"、"低高型"、"高低型"、"双高型"四种类型,其中,"双低型"行业占行业总数的79%,说明我国工业无论在纯技术效率方面还是在规模效率方面都有较大的改善空间。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姚凤阁  张蒙  
石油加工行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行业,其增加值在我国GDP中的比例逐年上升。但是这一行业每年排放的工业废气、废水和废渣严重影响着我国的生态环境。生态效率作为衡量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反应了经济发展中利用自然资源减轻环境压力的效率。但以往的研究更多的只停留在利用普通DEA模型进行生态效率分析,在本文中,将引入三阶段DEA模型对上市公司石油加工企业进行生态效率评价。实证分析表明,利用三阶段DEA模型分析我国石油加工企业生态效率是可行的,这对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董锋  刘晓燕  龙如银  周德群  
对我国区域碳排放效率的准确测评是各省区针对性制定减排战略的基础,经典DEA模型未能排除外部环境因素和随机因素的影响,本文利用三阶段DEA模型构建消除外部环境因素和随机因素的区域碳排放效率测算模型。研究表明我国碳排放高效率地区共有广东等9省,中效率地区共有湖南等16省,低效率地区共有甘肃等4省。用三阶段DEA模型测算出的各省1997~2010年平均碳排放效率结果与经典DEA模型测算结果有显著性差异,与我国经济发展实际和预期结果更加吻合,各省可以根据自身测评结果有针对性地提高综合碳排放效率。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韩丽萍  刘欢  苏红梅  高元平  孙保华  
以煤电产业为研究对象,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将发电煤炭消耗量作为投入指标、将煤炭发电总量作为产出指标,构建煤电产业生态效率测度模型,并考虑宏观因素在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两方面对煤电产业生态效率的影响,利用DEA三阶段模型对中国30个省份的区域生态效率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投入对煤电产业生态效率的影响是负向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正向的。(2)第三产业规模虽然促进了经济发展,但是整体来说抑制了煤电产业生态效率的提升。(3)教育经费的投入对煤电产业生态效率的影响是正向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负向的。(4)我国西部地区煤电产业生态效率处于前沿面,从纯技术效率来说,中部地区的生态效率较低;从规模效率来说,西部生态效率优于东部;整体上,东部地区综合生态效率低的原因是由于东部地区的规模效率较低引起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韩丽萍  刘欢  苏红梅  高元平  孙保华  
以煤电产业为研究对象,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将发电煤炭消耗量作为投入指标、将煤炭发电总量作为产出指标,构建煤电产业生态效率测度模型,并考虑宏观因素在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两方面对煤电产业生态效率的影响,利用DEA三阶段模型对中国30个省份的区域生态效率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投入对煤电产业生态效率的影响是负向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正向的。(2)第三产业规模虽然促进了经济发展,但是整体来说抑制了煤电产业生态效率的提升。(3)教育经费的投入对煤电产业生态效率的影响是正向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负向的。(4)我国西部地区煤电产业生态效率处于前沿面,从纯技术效率来说,中部地区的生态效率较低;从规模效率来说,西部生态效率优于东部;整体上,东部地区综合生态效率低的原因是由于东部地区的规模效率较低引起的。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黄德春  董宇怡  刘炳胜  
能源短缺、利用率低、环境恶化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本文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对中国29个省市2009年的能源效率进行了分析。文章将技术效率分为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并利用其数值来分析能源效率,同时,加入环境变量来分析完善上述计算结果。结果表明,在剔除外部因素和环境变量以前规模效率被高估,纯技术效率被低估。大部分省在第三阶段计算出的规模收益是递增的,这说明很多企业规模较小不能体现出规模经济性。从区域上来看则是东部地区的能源效率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针对这一结果,本文给出几点建议:中西部地区应加强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开发新技术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周孝华  陈犁  
本文利用DEA三阶段分析法,对2008年28家中国信托公司进行了排除环境变量和统计噪音影响的技术效率的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很多信托公司的效率确实受到市场份额、股东背景等环境变量的影响;在同质经营环境下,规模效率不高的问题更为突出。针对信托公司整体规模效率偏低的现状,本文给出了一些具体建议,以期为信托投资公司提升其竞争力提供参考,使其改变在金融行业中所处的弱势地位。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庞晓波  刘延昌  彭波  
轿车行业的X效率受到管理效率、环境特征以及随机误差因素的影响,在实证研究中需要对以上三种要素严格区分,并且分别测算这三种因素对生产效率的具体影响。本文通过三阶段DEA模型对我国轿车业X效率进行探索性研究,以弥补传统DEA模型忽略环境因素和随机误差的缺陷。从纯技术效率、组合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三个角度分析我国轿车行业的X效率,寻找中外资企业X效率的共性与特性。本文仅根据我国轿车业发展的现状选择环境变量,计算结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对第二阶段的研究尤其是环境变量的确定,将是后续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然  冯中朝  
为了剥离环境效应和随机误差对效率值的影响,本文首次在国内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对2007年我国主要地区油料生产的技术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许多省份油料生产效率确实受到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商品率、受灾率等环境变量和随机因素的影响。在同质经营环境和经营运气的条件下,各油料主产区的纯技术效率差异较小,规模效率成为制约技术效率提升的瓶颈。根据规模效率水平的大小,将各油料生产地区划分为高规模效率区和低规模效率区。扩大低规模效率区油料种植面积有利于提升技术效率。鉴于环境效应对生产效率的重要影响,最后提出了进一步增加农业投入、支持优势产区集中发展油料生产及加快实施优势油料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等政策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晓莉  吴林海  童霞  
碳标签食品既能有效约束食品生产企业的碳排放,又能积极引导消费者的低碳消费潮流。文章通过对山东苍山和江苏丰县87家农副食品加工企业调研,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分析影响企业生产碳标签食品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按照影响程度由强到弱排列,技术创新投入、政府扶持力度、市场需求、HACCP认证和企业能源消耗等因素均与企业选择生产碳标签食品显著正相关;但ISO14000环境管理认证对于企业生产碳标签食品却有显著的消极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