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940)
- 2023(15886)
- 2022(13720)
- 2021(13151)
- 2020(10885)
- 2019(25168)
- 2018(25008)
- 2017(48111)
- 2016(26260)
- 2015(29689)
- 2014(29587)
- 2013(29301)
- 2012(27268)
- 2011(24961)
- 2010(25083)
- 2009(23124)
- 2008(22614)
- 2007(20003)
- 2006(18026)
- 2005(16019)
- 学科
- 济(108253)
- 经济(108136)
- 业(74969)
- 管理(70874)
- 企(52196)
- 企业(52196)
- 农(49716)
- 方法(45255)
- 数学(39785)
- 数学方法(39310)
- 农业(32961)
- 中国(31655)
- 业经(25895)
- 财(24319)
- 学(22212)
- 地方(21699)
- 制(21434)
- 贸(21245)
- 贸易(21235)
- 易(20756)
- 策(17792)
- 环境(17134)
- 银(16770)
- 银行(16729)
- 和(16635)
- 发(16197)
- 行(16095)
- 理论(15911)
- 技术(15838)
- 融(15334)
- 机构
- 学院(374820)
- 大学(374620)
- 济(157206)
- 经济(153922)
- 管理(148389)
- 研究(133619)
- 理学(128200)
- 理学院(126812)
- 管理学(124780)
- 管理学院(124097)
- 中国(102196)
- 科学(81796)
- 京(81005)
- 农(76450)
- 财(68294)
- 所(68083)
- 研究所(62147)
- 中心(60606)
- 业大(60139)
- 农业(58960)
- 江(54915)
- 财经(54365)
- 北京(51743)
- 范(50118)
- 经(49801)
- 师范(49720)
- 院(47374)
- 经济学(46114)
- 州(44044)
- 经济学院(41580)
- 基金
- 项目(254476)
- 科学(199849)
- 研究(188633)
- 基金(184572)
- 家(161320)
- 国家(159944)
- 科学基金(136092)
- 社会(118694)
- 社会科(112204)
- 社会科学(112173)
- 省(97854)
- 基金项目(97309)
- 自然(87449)
- 自然科(85282)
- 自然科学(85263)
- 教育(85053)
- 自然科学基金(83730)
- 划(82739)
- 编号(78053)
- 资助(76279)
- 成果(63849)
- 部(57427)
- 重点(56897)
- 发(55781)
- 课题(53251)
- 创(52147)
- 国家社会(48932)
- 创新(48680)
- 教育部(48551)
- 科研(48027)
- 期刊
- 济(176919)
- 经济(176919)
- 研究(112426)
- 农(75736)
- 中国(75453)
- 学报(60042)
- 科学(56095)
- 农业(51980)
- 管理(51382)
- 财(47819)
- 大学(45379)
- 学学(42498)
- 教育(40840)
- 融(36326)
- 金融(36326)
- 业经(31794)
- 技术(31410)
- 经济研究(26579)
- 业(25644)
- 财经(25589)
- 问题(23948)
- 经(21889)
- 图书(20958)
- 世界(19032)
- 资源(19013)
- 版(18243)
- 技术经济(18241)
- 贸(17948)
- 科技(17773)
- 理论(17655)
共检索到5619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肖体琼 何春霞 凌秀军 金诚谦 吴崇友 袁文胜
农作物秸秆资源的综合利用对于保护环境、缓解能源危机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中国秸秆资源总量和综合利用现状,分析了秸秆资源短缺、过剩问题的根源,论述了秸秆综合利用的主要技术途径和制约因素,提出了促进中国秸秆综合利用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
农作物秸秆 资源 综合利用 综述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晓庆 王梓凡 参木友 白海花 塔娜
为准确分析中国农作物秸秆产量及其综合利用现状,采取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谷物、豆类、薯类和棉花等作物产量,结合作物秸秆系数,对2009—2018年全国主要农作物秸秆产量进行测算。结果表明:2009—2018年中国秸秆产量增加12 672.54万t,年增长率为2.01%,其中玉米秸秆贡献最大;2018年中国秸秆产量分布总体呈现东部和北部省(自治区、直辖市)高、西部和南部省(自治区、直辖市)低的特点;其中,河南省、山东省、黑龙江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江苏省和安徽省的产量高,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浙江省、海南省、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的产量低;中国耕地秸秆单产总体呈三级阶梯状分布,高产量地区集中在第三阶梯。综上所述,中国农作物秸秆产量巨大,需加大研发秸秆"五化"(秸秆肥料化、秸秆饲料化、秸秆能源化、秸秆基料化和秸秆原料化)利用核心关键技术,以提高综合利用效率。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梁武 聂英
国外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已有近百年的历史,秸秆综合利用的手段和方式相对成熟。对秸秆综合利用国际趋势的系统总结发现,秸秆的机械化加工、产业化利用,综合利用的多元投资、政府扶持等方面,国外有较为成熟的经验可资借鉴。这些方面也是中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与国外发达国家的差距所在。对比国际经验,首先对中国农作物秸秆资源量进行了量化测定,并对中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状况进行了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从秸秆资源的循环利用、产业链的延伸、体制创新、技术推广等方面提出了中国秸秆综合利用的对策思路。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梁武 聂英
国外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已有近百年的历史,秸秆综合利用的手段和方式相对成熟。对秸秆综合利用国际趋势的系统总结发现,秸秆的机械化加工、产业化利用,综合利用的多元投资、政府扶持等方面,国外有较为成熟的经验可资借鉴。这些方面也是中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与国外发达国家的差距所在。对比国际经验,首先对中国农作物秸秆资源量进行了量化测定,并对中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状况进行了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从秸秆资源的循环利用、产业链的延伸、体制创新、技术推广等方面提出了中国秸秆综合利用的对策思路。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石祖梁 贾涛 王亚静 王久臣 孙仁华 王飞 李想 毕于运
[目的]为加快推进秸秆资源化利用工作,有效缓解因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问题。[方法]将全国划分为黄淮海区、西北区、东北区、东南区、西南区五大区域,对各类农作物秸秆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了秸秆产生量、秸秆资源密度、秸秆利用结构、秸秆焚烧碳排放量。[结果]全国秸秆理论资源量达到10.4亿t,可收集量达到9.0亿t,玉米、水稻和小麦3类农作物秸秆占总量的79.19%,黄淮海区秸秆产量最高,占总量的33.41%。秸秆已利用量为7.21亿t,综合利用率达到80.11%,其中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燃料化、原料化利用量占已
关键词:
秸秆 资源密度 利用现状 焚烧 碳排放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凌一波 薛颖昊 王家平 胡一民 张若宇
[目的]受多方限制,新疆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水平仍然不高。通过对新疆农作物秸秆资源量变化、现状成效及综合利用进行分析探讨,为相关工作开展提供数据支撑与决策参考。[方法]文章充分考虑了种植规模、技术创新、生产成本、需求分析等因素,分析了近20年来新疆地区农作物秸秆资源量变化特性,对新疆现有农作物秸秆资源总量与构成进行全面分析,研究秸秆资源丰度和密度,系统梳理新疆农作物秸秆资源利用现状成效、主要技术模式及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建议与展望。[结果](1)棉花秸秆是新疆未来秸秆综合利用的卡点难点和主攻方向。(2)新疆农作物秸秆资源总量大、种类多、分布广,具有良好的资源化开发潜力,同时存在诸多问题。(3)新疆在秸秆饲料化、基料化发展方面具有现实需求,秸秆肥料产业化程度有待提高,材料化利用空白。[结论]下一步,新疆应完善配套政策支撑,优化区域收储运服务格局,改进秸秆利用技术模式,推进秸秆利用规模化、产业化,提升棉花秸秆燃料化水平。
关键词:
新疆 农作物秸秆 资源 分析 探讨 展望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高德明 梅旭荣 陆建飞 蔡典雄 杜建中
系统分析了晋东丘陵旱农地区(寿阳)农作物秸秆资源及其利用现状,通过秸秆过腹还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粪肥与秸秆配合还田、培肥土壤的定位试验;及其旱地水分利用效率等研究,获得秸秆过腹还田、农田休闲期秸秆覆盖、作物生育期秸秆覆盖和直接还田等4种利用途径的有关参数。以秸秆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最大为目标函数,运用线性规划模型,优化秸秆综合利用结构,对北方旱地农作物秸秆资源综合利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晋东旱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孟雪靖 杨永健 周诗丹
通过文献查阅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黑龙江省农作物秸秆的产量和利用现状进行估算。黑龙江省农作物秸秆资源产量巨大,但存在秸秆焚烧现象严重,综合利用效益低等问题,并且成为新的农业面源污染源。本文提出制定农作物秸秆焚烧排污权,秸秆的收购中引入农业保险等政策,以促进黑龙江省农作物秸秆资源的合理利用。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谢杰 邵敬淼 孙宁 王红彦 王亚静 毕于运 高春雨
[目的]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推进秸秆综合利用是农业温室气体减排的重要举措。日本秸秆综合利用水平稳居世界前列,其成功经验对中国秸秆利用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方法]文章基于文献分析和专家咨询的方法,从秸秆还田、秸秆饲料化、秸秆能源化、秸秆收储运体系等四个维度,系统总结了日本秸秆综合利用的技术模式、政策法规等方面的经验。[结果] 日本建立了以秸秆还田利用为主,秸秆饲料化和能源化利用为辅的秸秆综合利用体系,推广了高效的秸秆还田技术,建立了完善的秸秆收储运体系,通过不断研发创新秸秆饲料、秸秆乙醇、秸秆发电等技术,同时出台一系列秸秆综合利用政策法规,在秸秆综合利用方面积累了大量的成熟技术与先进经验,将秸秆综合利用发展成具有战略价值的典型产业。[结论]借鉴日本的经验,未来我国秸秆综合利用主要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推动建立秸秆收储运体系,二是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水平,三是加大秸秆利用政策支持,四是完善秸秆利用法规。
关键词:
秸秆 日本 秸秆利用 政策 经验借鉴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帅 高春雨 毕于运 王亚静 赵丽 邵敬淼
[目的]为提高我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水平,完善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政策保障体系,推动我国农业绿色发展,对我国当前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政策实施热点展开研究并提出完善对策。[方法]通过选取近3年来我国24省61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政策实施方案,基于内容分析法和共词分析法借助社会网络分析工具UCINET64.0,对我国当前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政策支持热点、支持对象、支持方式和支持水平进行量化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当前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政策支持热点主要集中在技术培训、项目补助、收储运体系建设等方面;当前政策支持对象主要是农户和提供秸秆综合利用服务的社会化服务组织,存在政策支持对象与政策实施对象主体错位问题;当前政策支持方式以环境型政策工具为主,存在环境型政策工具过密、供给型政策工具运用缺乏创新和需求型政策工具运用不足的问题;当前政策支持水平较低,存在政策支持清晰度低、操作性差、同质化强的问题。[结论]为进一步提高我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政策保障水平,从政策工具上应加快以环境型政策工具为主转向多种政策工具协调运用,从政策实施上应及时调整补贴项目与补贴主体的时序匹配关系。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毕于运 高春雨 王红彦 王亚静
[目的]梳理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管理方面的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提出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管理的立法建议,为完善相关法规,从法律上保障秸秆综合利用水平的持续提高和秸秆禁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相关建议。[方法]在系统梳理相关资料、文献的基础上,就国家现行法律和行政规章对秸秆综合利用的明文规定、对秸秆利用相关产业发展的规定进行综述,并就相关法律、规章对农作物秸秆禁烧的明文规定、秸秆禁烧治安管理和秸秆故意焚烧犯罪量刑的法律依据等进行归纳分析。最后,通过分析中国现行法规和行政指导文件在秸秆综合利用与秸秆禁烧管理方面存在的欠缺,提出必要的修订建议。[结果]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法律对秸秆综合利用的规定日渐具体和完善。但直到目前,这些法律对秸秆综合利用的规定仍然缺失。有必要加快立法进程,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结论]建议对涉及秸秆利用方面的某些法规进行必要的修订;制定《耕地质量保护条例》,并将秸秆还田作为耕地质量保护的必要技术手段;对秸秆禁烧区外的秸秆限制焚烧从国家层面作出明确规定;借鉴国外经验,制定《生物质能条例》。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朱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轻工业快速发展,轻工业资源综合利用成就显著。目前,轻工业产值约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1/3,轻工集体经济工业产值占全国城镇集体经济工业产值的1/3,轻工业出口额约占全国出口总额的1/3,轻工业实现税利约占全国工业税利总额的1/3,综合利...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孟宇
简要说明了农业气候资源与农业生产关系,从5个方面详细论述了云南省农业气候资源现状,重点分析了影响云南省农业生产的灾害性农业气候,根据云南农业气候资源的实际情况和云南省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从7个方面提出了云南省农业气候资源综合利用对策。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郑微微 沈贵银
[目的]构建多元主体协同的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体系。[方法]基于江苏省海安市与淮安市洪泽区秸秆综合利用典型模式,采用案例分析与对比分析的办法,对秸秆离田综合利用各环节的利益联结机制、政府政策支持等进行系统分析。[结果]海安模式相对传统化,兼顾小农户的秸秆收集利用,但需要资源化利用技术与产业的进一步支撑,更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支持。洪泽模式相对现代化,主要针对规模种植户的秸秆收集利用,效率高、利于田间管理,但农户、企业利益分配不平衡,企业承担的风险较大,不利于持续稳定发展。[结论]多元主体协同的秸秆离田综合利用体系构建需满足三个条件:一是不同主体具有实施目标的一致性;二是实现基于利益驱动的多元主体协同;三是政府与市场应有清晰的边界。同时,还需得到政府支持,如在提高秸秆机械化还田利用效果的前提下,解决好秸秆离田问题、支持各类利用企业拓展多元利用的途径、促进秸秆资源化、创新与应用高值化利用关键技术等。
关键词:
多元主体 协同 秸秆 离田 综合利用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毕于运 高春雨 王红彦 王萍 王亚静
[目的]对全国秸秆堆沤肥料化利用量、秸秆新型能源化利用量、农户秸秆直接燃用量、秸秆新型产业化利用量进行系统估算,并结合问题分析和发展需求,提出进一步提升我国秸秆离田多元化利用水平的策略,以期为国家秸秆综合利用提供决策支持。[方法]以全国"十二五"秸秆综合利用情况终期评估结果为基础,通过实地调研和文献分析,对全国秸秆离田利用量进行估算和分析。[结果](1) 2015年,全国秸秆离田利用总量为3. 46亿t,占全国秸秆已利用量的47. 99%;(2)全国秸秆饲料化利用量为1. 69亿t,占秸秆离田利用总量的48. 84%;(3)全国秸秆堆肥利用量约为1 400万t,其中工厂化堆肥利用秸秆量约为400万t;(4)秸秆新型能源化利用量约为2 000万~2 400万t,农户直接燃用秸秆量约为0. 85亿t;(5)全国秸秆新能源、工厂化堆肥、原料化等新型产业利用量约为0. 48亿~0. 52亿t,占秸秆离田利用总量的12. 24%~13. 37%。[结论]未来,我国秸秆离田多元化利用应建立新型的农牧结合制度和具有中国特色的多元组合施肥制度,打造以废弃秸秆为主要消纳对象的秸秆产业化体系,并努力提高秸秆打包离田机械作业质量和秸秆新型产业高值化利用水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