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293)
2023(20604)
2022(17516)
2021(16479)
2020(13807)
2019(31963)
2018(31575)
2017(60168)
2016(32447)
2015(36577)
2014(36097)
2013(35745)
2012(32830)
2011(29835)
2010(29968)
2009(27449)
2008(26756)
2007(23655)
2006(20885)
2005(18201)
作者
(93883)
(78744)
(77683)
(74034)
(49611)
(37680)
(35282)
(30801)
(29799)
(27820)
(26608)
(26508)
(24998)
(24783)
(24254)
(24113)
(23206)
(23077)
(22546)
(22501)
(19425)
(19382)
(19027)
(18032)
(17651)
(17464)
(17341)
(17230)
(15962)
(15650)
学科
(133393)
经济(133248)
(93976)
管理(91288)
(71385)
企业(71385)
方法(60721)
数学(52902)
数学方法(52094)
(51009)
中国(36931)
农业(33846)
业经(31542)
(31010)
(30668)
贸易(30649)
(29808)
(27737)
地方(26267)
(24722)
技术(24073)
理论(21961)
环境(19899)
(19828)
银行(19767)
(19371)
(18928)
(18660)
金融(18655)
(18363)
机构
学院(461203)
大学(460370)
(190834)
经济(187085)
管理(180408)
研究(158172)
理学(157115)
理学院(155417)
管理学(152282)
管理学院(151478)
中国(119060)
科学(98397)
(97911)
(88576)
(82139)
(79414)
业大(73655)
研究所(72730)
中心(71798)
农业(68790)
(66660)
财经(66395)
北京(61615)
(60735)
(59326)
师范(58678)
经济学(57562)
(57515)
(53667)
经济学院(51999)
基金
项目(319113)
科学(251383)
基金(232514)
研究(230360)
(204782)
国家(203102)
科学基金(173904)
社会(146019)
社会科(138248)
社会科学(138211)
(124235)
基金项目(122035)
自然(114113)
自然科(111519)
自然科学(111488)
自然科学基金(109475)
教育(105807)
(104629)
资助(96729)
编号(92690)
成果(74182)
重点(71871)
(70555)
(68656)
(68267)
课题(64186)
创新(63458)
科研(61089)
国家社会(60761)
教育部(60079)
期刊
(205171)
经济(205171)
研究(132779)
中国(89935)
(84919)
学报(75943)
科学(70217)
管理(65691)
(60227)
大学(58285)
农业(58156)
学学(55133)
教育(50208)
技术(41353)
(39436)
金融(39436)
业经(36872)
经济研究(33018)
财经(31639)
(30372)
问题(28098)
(27221)
(24471)
科技(23173)
技术经济(23007)
(22762)
统计(22002)
世界(21680)
图书(21494)
国际(20887)
共检索到6758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徐芬  刘宏曼  
本文基于进口需求模型,采用SYSGMM方法,并结合反事实估计,测算我国多个自贸区对中国农产品进口的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效应,研究结论表明:中国东盟自贸区、中国新西兰自贸区、中国秘鲁自贸区对中国农产品进口存在贸易创造效应,不存在贸易转移效应;中国新加坡自贸区、中国瑞士自贸区对中国农产品进口既不存在贸易创造效应,也不存在贸易转移效应。中国东盟自贸区贸易创造效应较大,并且存在较长的持续性;中国新西兰自贸区、中国秘鲁自贸区贸易创造占贸易增长比例较大,其中中国新西兰自贸区效应逐年较稳定的递减,中国秘鲁自贸区变化幅度较大。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徐芬  刘宏曼  
本文基于进口需求模型,采用SYSGMM方法,并结合反事实估计,测算我国多个自贸区对中国农产品进口的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效应,研究结论表明:中国东盟自贸区、中国新西兰自贸区、中国秘鲁自贸区对中国农产品进口存在贸易创造效应,不存在贸易转移效应;中国新加坡自贸区、中国瑞士自贸区对中国农产品进口既不存在贸易创造效应,也不存在贸易转移效应。中国东盟自贸区贸易创造效应较大,并且存在较长的持续性;中国新西兰自贸区、中国秘鲁自贸区贸易创造占贸易增长比例较大,其中中国新西兰自贸区效应逐年较稳定的递减,中国秘鲁自贸区变化幅度较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曹亮  蒋洪斌  黄羽  
本文首先以引力模型为基础,通过倍差法引入衡量贸易创造效应与贸易转移效应的虚拟变量构建了一个基本模型,然后运用Heckman样本选择模型处理零贸易流量导致的内生性问题,最后对混合OLS方法与Heckman两步法做了比较。研究发现,中国农产品存在显著的贸易创造效应,但却没有显著的计量结果表明存在贸易转移效应,而运用混合OLS的方法将会高估实际的贸易创造效应;中国与东盟农产品领域的合作水平相对落后于世界水平,存在很大的发展潜力。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王涛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赵亮  陶红军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是当前中国参与的规模最大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协定谈判,可能对中国的猪肉贸易产生影响。本文在估算中国猪肉产品的进口需求价格弹性和非关税壁垒等值的基础上,运用局部均衡SMART模型模拟分析了RCEP对中国猪肉贸易产生的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长(短)期分析场景下,RCEP生效后中国都将获得正的猪肉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效应。虽然RCEP将促进中国与其他RCEP成员国之间的猪肉贸易,但是对中国与传统猪肉贸易伙伴之间的贸易影响不大。在RCEP谈判要价过程中,中国的猪肉贸易政策可以更加宽松一些。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赵亮  陶红军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胡超  
本文以2006-2012年中国-东盟8个国家的24种时间密集型和31种非时间密集型农产品的4900个贸易数据为对象,实证检验并比较了进口通关时间的贸易效应。总体上,进口国进口通关时间对农产品产生了显著的负面贸易效应。进口通关时间每延长10%可导致自贸区内农产品贸易额下降5.68%,即使剔出新加坡贸易数据的稳健性检验显示这一负面影响仍达到4.25%,且进口通关时间对时间密集型农产品负面贸易效应显著高于非时间密集型农产品4.5%-6.2%左右,同时进口通关时间接近的国家农产品年贸易额亦更大。论文的政策蕴意在于,后自贸区时代,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以降低通关时间作为贸易便利化的突破口,通关时间的降低和...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曹亮  蒋洪斌  陈小鸿  
贸易引力模型是分析双边贸易流量常用的模型工具。本文采用CEPII数据库中1995—2010年中国HS-6位数进口贸易数据,将CAFTA看成一种政策项目,使用倍差法与贸易引力模型相结合的方法,从微观产品层面上估算了CAFTA成立对中国进口流量的影响,并利用Heckman两阶段估计法处理零贸易流的样本问题。结果表明,CAFTA的建立对中国进口流量存在扩大的贸易创造效应,但并没有发生贸易转移效应。如果忽略零贸易流导致的样本问题,混合OLS回归将使结果产生不同程度的偏差。从Heckman两阶段估计结果看,CAFTA的建立使得2004年后中国从东盟进口的贸易额年平均增长20.44%,同时使中国从非东盟成...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崔昊   吴婷   霍强  
粮食和能源安全是全球发展领域最紧迫的挑战,东盟是中国重要的农产品进口来源地。研究采用随机前沿引力模型,研究中国自东盟农产品进口贸易效率的影响因素,测度进口贸易潜力,并重点关注中国粮食安全指标对农产品进口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粮食安全指标对农产品进口效率没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对植物产品进口效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粮食安全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叠加对农产品和植物产品进口效率均有显著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分析其政策含义并通过贸易潜力测算,可将东盟国家划分为观察区、重点区和核心区,有针对性加强与重点区国家的贸易合作。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群飞  孙跃兰  
2007年7月1日,《中国—巴基斯坦自由贸易协定》正式实施,推动了中巴双方的经贸合作。文章运用巴拉萨模型检验了中国—巴基斯坦自由贸易区的贸易创造与贸易转移效应,根据实证的结果得出中巴自由贸易协定的实施,无论是对区内两国的贸易创造还是对区外国家的贸易转移效应都不明显,应利用中巴双方产品结构的互补性,促进双边贸易进一步增长。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朱海霞  顾海英  
针对中美两国在农产品贸易上的新变化,应用引力模型的派生模型——边境效应引力模型对中美两国农产品贸易的流量和流向进行理论和实证研究。首先介绍了边境效应引力模型基本模型的推导过程,并引入了调整模型。然后采用1987至2005年其中5年的截面数据进行计算,结果发现:中美农产品贸易的边境效应显著存在,且呈逐年下降趋势;两国之间的农产品贸易边境效应存在流向和区域上的差异;距离的平方并不影响模型的可靠性。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赵金龙  张蕊  陈健  
文章基于1996~2015年间十四个国家的宏观与微观出口贸易数据,运用拓展的引力模型对中国-新西兰自由贸易区(CNFTA)的贸易创造与转移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第一,CNFTA的建立使得中国和新西兰之间的年平均贸易额增加了15.7%;第二,无论是从出口还是进口角度,中新FTA均存在正向的贸易创造效应,且进口创造效应高于出口创造效应;第三,中新FTA不仅促进了两国双边贸易额的增长,而且促进了两国对区域外非成员国的出口和进口;第四,CNFTA对两国农产品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创造与转移效应存在一定的差异。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程中海  袁凯彬  
文章根据2005~2013年中国能源对外投资与能源进出口贸易数据,构造结构式水平型与垂直型投资引力模型,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法(GMM),实证检验了中国能源对外直接投资的进口贸易效应,并依据模型假设对能源投资的类型予以甄别。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中国能源对外直接投资促进了能源进口贸易,且贸易量与中国及贸易伙伴国的GDP显著正相关,与地理距离显著负相关,与双边GDP之和(市场支付能力)弱负相关,与相对要素禀赋显著正相关;中国对高收入国家进行能源直接投资产生负向进口贸易效应即替代关系,而对非高收入国家产生正向进口贸易效应即互补关系;整体上中国能源对外直接投资表现为垂直分割生产型投资,其中对高收入国家的...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彭虹  王林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进口国,中国的农产品进口对于丰富国内农产品市场,优化中国食品结构,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分析了贸易便利化水平对农产品进口国的福利效应可能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贸易便利化对于提升中国农产品进口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且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消费者和农产品销售企业福利的提升,不过也对农户和农产品加工企业福利增长带来了压力。最后,针对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原瑞玲  田志宏  
基于引力模型构建FTA贸易效应的事后评价方法,分析中国-东盟自贸区实施对我国农产品进口贸易的影响,定量分解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效应。研究表明:在传统引力模型中添加国家和年度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的有效性和经济学解释更趋合理,可以将这一模型推广应用于其他FTA的事后研究;从农产品总体来看,CAFTA对双边农产品贸易的推动作用明显,增长主要来自贸易创造,区域内贸易并没有以贸易转移为代价来实现增长;CAFTA主要体现为贸易创造意味着贸易开放的贸易获益明显,但限于产业调整的滞后会减弱贸易得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