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772)
2023(11449)
2022(9624)
2021(9337)
2020(7783)
2019(17835)
2018(17596)
2017(34531)
2016(18618)
2015(20897)
2014(20552)
2013(20512)
2012(19367)
2011(17691)
2010(17830)
2009(16711)
2008(16506)
2007(14735)
2006(13373)
2005(12191)
作者
(50149)
(42290)
(41585)
(39838)
(26710)
(20187)
(18970)
(16421)
(16249)
(14955)
(14339)
(13911)
(13386)
(13291)
(13225)
(12809)
(12335)
(12163)
(12087)
(11802)
(10458)
(10155)
(10136)
(9719)
(9592)
(9566)
(9219)
(9151)
(8475)
(8314)
学科
(80782)
经济(80708)
(59013)
(48481)
管理(47034)
(34473)
企业(34473)
农业(31591)
方法(30390)
数学(27698)
数学方法(27463)
中国(26303)
业经(19670)
(19373)
贸易(19362)
(19020)
(18825)
(17660)
地方(16613)
(16345)
(15846)
银行(15845)
(15259)
(13436)
金融(13434)
(12655)
(12212)
及其(11917)
(11218)
环境(11163)
机构
学院(260294)
大学(256233)
(122641)
经济(120391)
管理(102039)
研究(92644)
理学(86767)
理学院(85867)
管理学(84847)
管理学院(84324)
中国(79326)
(55157)
(55036)
(54385)
科学(50398)
(45277)
中心(43984)
财经(42892)
农业(41858)
研究所(40542)
(39701)
(39266)
业大(38523)
经济学(37417)
北京(34624)
经济学院(33730)
(32746)
师范(32565)
(32430)
财经大学(31474)
基金
项目(165759)
科学(132620)
研究(127678)
基金(123264)
(105470)
国家(104510)
科学基金(90042)
社会(84382)
社会科(79727)
社会科学(79711)
基金项目(64157)
(61990)
教育(56191)
自然(54829)
自然科(53551)
自然科学(53539)
自然科学基金(52635)
编号(52605)
(51824)
资助(50768)
成果(42608)
(39154)
(37421)
重点(36321)
国家社会(35615)
课题(35372)
(33994)
教育部(33809)
(33522)
人文(33133)
期刊
(141556)
经济(141556)
研究(84748)
(58181)
中国(55000)
农业(39519)
(39258)
(36475)
金融(36475)
科学(34737)
管理(34487)
学报(32393)
大学(26540)
业经(26481)
学学(25082)
教育(22352)
经济研究(21034)
技术(20921)
财经(20746)
问题(20029)
(19735)
(17818)
世界(17026)
(16727)
农村(15161)
(15161)
国际(14907)
农业经济(14583)
理论(13937)
技术经济(13469)
共检索到4111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温施童  叶明华  
通过对我国大豆贸易现状及供求平衡的分析发现,国内供求的巨大缺口以及较低的关税水平是我国大豆进口量激增的主要原因。通过敏感度测算发现,大豆进口量对价格的敏感度较高,且受到国内库存和全球大豆种植状况的影响,我国大豆进口面临着较大的价格风险。根据大豆贸易的定价公式,分析认为CBOT期货合约价格、离岸升贴水以及海运运费是造成大豆进口价格波动的主要因素。鉴于此,提出应对农产品价格风险的主要策略在于提高整体议价能力、充分参与国内外期货市场、积极推进国内相关金融产品创新。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冯鹤  陈秧分  
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确保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评估并降低主要农产品进口风险,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市场贸易、流通运输、政治经济三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评价了2001年以来中国主要农产品的进口风险水平及其演变特征。结果表明,中国农产品进口风险总体趋于增加,进口来源高度集中、进口规模巨大;五大主要品种中,谷物、肉类的进口风险趋于下降,奶类进口风险波动较小,油料、糖料进口风险处于高位;进口风险种类包括高对外依存度风险、价差驱动风险、进口来源集中风险、政治经济风险与运输风险;进口风险受金融危机全球贸易网络传导、中美贸易摩擦升级与新冠疫情等多重因素影响。建议从立足大食物观优化农产品进口布局与政策设计、注重全球农产品供应链治理、积极推进自贸区及全球农业经贸合作、强化对全球农产品贸易市场运行风险的监测与调控等方面综合施策,切实降低农产品进口风险,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罗兴武  谭晶荣  杨兴武  
随着贸易自由化的推进、农产品关税水平下降,农产品非关税措施备受关注,农产品非关税措施的效应分析有助于政府了解政策实施成本。本文运用联立方程模型和一般均衡模型,利用1995—2011年大豆、棉花、植物油、谷物、食糖的进口数据分析中国非关税措施的数量效应和价格效应。结果表明,棉花、植物油、谷物、食糖四类非关税措施保护作用较为明显,而大豆违反了预期;农业支持效应与非关税措施的效应相反。这揭示了现行农产品非关税措施因为农产品保护效果不同而存在调整空间,今后应结合农产品的不同特征调整相应的农产进口贸易政策。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柳苏芸  韩一军  李雪  
按国内大豆和棉花2014年1-4月的平均价格、国际平均价格、2012年的总产量,设定目标价格补贴为420元和3 657元,利用可计算一般均衡GTAP模型,计算中国在目标价格政策实施初期取消对大豆和棉花的临时收储转而实行目标价格补贴的过程中,按照种植面积补贴和产量补贴分别对产量、价格和进口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目标价格补贴政策能够刺激生产,使得产量增加、国内市场价格下降、进口减少;与按照面积补贴相比,按照产量补贴对增产的刺激作用更大。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秀丽  
科学技术进步、货币流动性增强、生物质能源开发、农产品资本化等,导致农产品金融化趋势加剧。美元汇率、货币供给、原油、投机因素、期货金融衍生工具等有利于优化农产品贸易结构、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完善农业贸易条件、形成农产品品牌效应,但也可能带来国内农产品价格不稳定、扭曲农产品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经济面临通货膨胀压力等挑战。在农产品金融化愈演愈烈的背景下,应该通过建立更加完善的农产品金融服务体系和市场信息披露制度、加大农业科学技术投入力度、健全农产品市场监管机制等措施,稳定国内农产品价格和农产品市场。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建寨  胡佳璇  邢丽玮  沈辰  迟亮  张晶  刘继芳  
中国大豆进口量持续保持高位,其价格波动一直是关注焦点。为研究不同大豆市场价格传导的差异,选取中国、巴西、阿根廷和美国大豆市场2014年1月—2021年5月的日度价格数据,采用小波模型与Copula函数对中国与各国大豆市场价格关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大豆市场价格与各国大豆市场价格之间均存在显著正向关联,关联程度随时间尺度的扩大而增强,其中与巴西关联性最为显著;尾部价格联动效应存在差异,价格波动超过1个月,与阿根廷、美国分别对价格下降、上涨更敏感;中国与巴西、美国大豆市场价格都存在明显的非对称价格传导,不同国家正/负向传导效应在时间尺度上存在差异。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提高国内油料生产,丰富进口来源,加强市场监测预警等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夏佩  孙江明  
本文首先运用BEEK-MGARCH模型测算了中国大豆主要进口来源国的进口价格波动性,发现中国从巴西进口大豆的价格波动最大,阿根廷次之,美国最小;随后运用差异化进口分布(DIA)模型实证分析了进口价格波动对中国大豆进口来源布局的影响。结果表明:除总进口量、进口价格水平和季节性因素外,进口价格波动风险也是影响中国大豆差异化进口需求的重要因素;在中国大豆的进口市场中,阿根廷是唯一受自价格风险影响的国家,中国从阿根廷进口大豆的价格波动风险每增加1%,进口需求将下降1.11%;中国从巴西进口大豆的价格波动风险增加会使中国增加从阿根廷的大豆进口,而减少从美国的大豆进口。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于光  
我国是农业大国,如何有效规避农产品价格风险,保持农产品市场持续健康发展,是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在阐述影响农产品价格因素的基础上,研究了农产品价格风险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并就规避农产品价格风险策略进行了深入探讨。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马述忠  汪金剑  邵宪宝  
本文采用向量自回归模型、Johansen协整分析、Granger因果检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等方法,从多个层次分析了以大豆为代表的我国战略性农产品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之间的互动关系,定量刻画了农产品期货市场在价格发现中的作用和效率。实证结果显示,我国大豆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和期货对现货价格的单向引导关系;期现货市场均扮演着重要的价格发现角色,但期货市场在价格发现功能中起着更有效的主导作用,这为我国战略性农产品通过期货市场获取国际定价权奠定了良好基础。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常昕  韩若冰  胡继连  
本文分析了2007年以来山东省棉花进口的特点,结果发现,2007年以来,山东省棉花进口增加、出口乏力,进口来源国集中,进口棉花质量并不稳定且存在以次充好的现象。导致山东省棉花大量进口的主要原因是:需求缺口大,国内棉花生产下滑且缺乏国际竞争力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山东省棉花生产的应对策略:对国内棉花生产进行适当的补贴,推广棉花良种提高棉花质量,稳定棉花贸易环境、提高棉花国际竞争力,等等。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宋长鸣  李崇光  徐娟  
本文在对中国和美国大豆价格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的基础上,运用VAR模型分析中美两国大豆市场动态的相互影响关系,并探索当面临由外部冲击所导致的上涨压力时,两个大豆市场分担上涨压力的贡献情况;之后运用VECH和TARCH模型分析中美大豆价格波动的传导机制和对称性问题。主要结论如下:首先,中美大豆市场相互影响,互为因果,但美国大豆市场对中国大豆市场的冲击要强于中国大豆市场对美国大豆市场的影响,且美国大豆市场应对外部冲击的能力要强于中国。其次,美国大豆价格的波动主要依靠上期自身波动的传导,而中国大豆价格波动更易受外部冲击的影响;美国大豆价格波动趋于收敛,而中国大豆价格波动趋于发散。再次,中美大豆市场...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储成兵  
本文在分析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农产品进口价格传递效应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汇率变动对农产品进口价格传递效应的协整模型,并运用2005年8月至2011年10月月度数据,实证检验了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农产品进口价格的传递效应,以期对人民币汇率传导效应有个更全面的分析。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严宝玉  余剑  
随着近年来我国国际初级产品进口的大幅度增加,初级产品价格的大幅波动成为影响我国价格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以原油、铁矿石、农产品(大豆)为例,通过研究发现,由于定价机制、传导环节等差异,三类初级产品价格变化对其国内主要制成品成本的影响程度及其价格传导效应存在较大的不同,从而在进一步影响国内价格水平的传导效应上存在显著差异。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孙冰  
大豆进口定价困境困扰中国近20年,严重损害了中国大豆进口贸易的利益。在综述多位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中国大豆进口定价方式和价格波动情况及大豆产业中的跨国垄断势力,指出跨国粮商即中间贸易商主要通过控制大豆产业链来影响国际大豆价格变化,对中国大豆生产和贸易造成严重冲击。中国必须从国家政策层面,建立进口大豆生产与进口信息发布中心,增加国内大豆生产,弥补大豆供需平衡,加大南美大豆市场货源竞争直接投资力度,建立增进中国进口大豆整体议价能力的联合采购机制。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李博文  邵书慧  
目标价格制度改革是完善中国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重要环节,科学评价目标价格制度的政策效果和市场效应对进一步完善农产品市场化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HP滤波、变异系数法和自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不同政策环境下棉花和大豆价格的波动特征。研究发现:(1)棉花和大豆价格存在明显的季节性特征,但棉花价格呈现先上升再下降再上升的长期变化趋势,大豆价格则呈现波动性上升再持续下降的长期变化趋势。(2)棉花价格存在明显的周期性特征,而大豆价格的周期性特征不明显。(3)目标价格制度执行前后,棉花和大豆价格的变异系数呈现较大的上涨趋势,说明棉花和大豆价格波动幅度增加;此外,棉花价格的惯性特征增强,而大豆价格的惯性特征减弱,这体现了棉花和大豆价格调控政策滞后效应的差异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