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84)
- 2023(13812)
- 2022(11971)
- 2021(11525)
- 2020(9581)
- 2019(22340)
- 2018(22172)
- 2017(43014)
- 2016(22970)
- 2015(26266)
- 2014(26081)
- 2013(26166)
- 2012(23968)
- 2011(21896)
- 2010(21789)
- 2009(20113)
- 2008(19668)
- 2007(17071)
- 2006(15122)
- 2005(13298)
- 学科
- 济(98955)
- 经济(98852)
- 业(69279)
- 管理(62283)
- 农(48217)
- 企(47270)
- 企业(47270)
- 方法(43809)
- 数学(38166)
- 数学方法(37819)
- 农业(31862)
- 中国(27179)
- 贸(26798)
- 贸易(26784)
- 易(26097)
- 业经(24032)
- 财(21794)
- 地方(19091)
- 制(18496)
- 学(18440)
- 技术(14838)
- 环境(14517)
- 银(14209)
- 银行(14175)
- 理论(14101)
- 发(14056)
- 策(13798)
- 和(13789)
- 行(13577)
- 体(13365)
- 机构
- 学院(331317)
- 大学(330553)
- 济(144675)
- 经济(142019)
- 管理(133388)
- 理学(116340)
- 理学院(115176)
- 研究(114073)
- 管理学(113480)
- 管理学院(112924)
- 中国(86922)
- 京(70096)
- 科学(67811)
- 农(66865)
- 财(59785)
- 所(56706)
- 业大(52967)
- 研究所(51852)
- 农业(51352)
- 中心(51249)
- 财经(48702)
- 江(46033)
- 经(44669)
- 北京(44343)
- 经济学(42979)
- 范(42249)
- 师范(41928)
- 院(40433)
- 经济学院(38915)
- 经济管理(37554)
- 基金
- 项目(226849)
- 科学(178985)
- 研究(169451)
- 基金(166282)
- 家(144199)
- 国家(142988)
- 科学基金(122580)
- 社会(108262)
- 社会科(102370)
- 社会科学(102344)
- 基金项目(88395)
- 省(86401)
- 自然(77921)
- 自然科(76093)
- 自然科学(76078)
- 教育(75739)
- 自然科学基金(74732)
- 划(72186)
- 编号(69622)
- 资助(68255)
- 成果(56044)
- 部(51824)
- 重点(50034)
- 发(49136)
- 创(47044)
- 课题(46635)
- 国家社会(44975)
- 教育部(44407)
- 创新(43882)
- 人文(43512)
- 期刊
- 济(158404)
- 经济(158404)
- 研究(98539)
- 农(67711)
- 中国(61358)
- 学报(50474)
- 科学(48060)
- 农业(46503)
- 管理(44825)
- 财(42326)
- 大学(39306)
- 学学(37183)
- 教育(32380)
- 业经(29785)
- 融(29595)
- 金融(29595)
- 技术(27139)
- 经济研究(24715)
- 财经(22923)
- 问题(22835)
- 业(22484)
- 贸(20430)
- 经(19590)
- 世界(18276)
- 国际(17460)
- 技术经济(16578)
- 版(16191)
- 理论(15734)
- 科技(15592)
- 图书(15379)
共检索到4847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钟钰 迟宝旭
文章利用入世后中国农产品贸易数据,实证分析了进、出口产品结构的现状和演化。研究表明中国进口产品结构适应世界市场变动趋势;出口则未遵照世界需求及时调整,调整能力明显低于进口。把国际市场滞后一期,中国出口调整能力依然较弱且显著;进口调整能力也要弱于当年的进口调整。指数表征中国具有贸易调整的可能性,中国可通过调整农产品贸易结构,提高国内与国际市场的对接吻合程度,促进农产品贸易条件改善。
关键词:
贸易调整 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 S指数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许统生 李志萌 涂远芬 余昌龙
本文利用既有传统比较优势理论基础又有新新贸易理论基础的改进的引力模型,测度了中国主要农产品的贸易成本。结果显示:1996~2009年,中国主要农产品的平均贸易成本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从农产品内部结构看,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的贸易成本较低,下降幅度也较大。在贸易伙伴中,中国与日本、美国之间的农产品贸易成本低于中国与东盟、欧盟之间的农产品贸易成本。在行业比较中,中国农产品的贸易成本高于制造业产品的贸易成本。目前,技术性贸易壁垒等非关税壁垒已成为中国农产品出口的重要阻碍。
关键词:
农产品 贸易成本 测度 引力模型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利国 徐翔
农业补贴一直是世界贸易中争论最大的问题之一,也是发展中国家扩大农产品出口最大的障碍。美国大幅度增加对农业的拨款,将对中国农产品贸易产生很大的影响。
关键词:
美国农业政策 中国 农产品贸易 影响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张宁宁 吕新业 白描
文章以农产品产业内贸易为研究对象,利用G-L指数,从分类和行业两个角度,对中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程度进行了评估。研究发现:虽然现阶段,中国农产品贸易仍然以由资源禀赋所主导的产业间贸易方式为主,但在某些农产品的贸易中,产业内贸易方式已经上升到了主要地位,并且未来有继续增长的趋势。进一步地,考虑产业内贸易的特殊性,建立中国农产品进、出口联立方程组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客观存在,并且其有助于促进中国农产品贸易的增长。因此,发展纵向一体化合作,力求在产品差异化竞争中取胜,是刺激产业内贸易增长,进而扩大农产品贸易规模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产业内贸易 农产品 联立方程组模型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介跃建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朱晶 张姝
本文基于边际产业内贸易理论和平滑调整假说(SAH),运用贸易调整空间(TAS)模型和产业内贸易度量指数(S指数)等分析方法,利用1994~2007年的统计数据,对加入WTO前后中国土地密集型农产品的调整成本和调整压力进行了不同层面的分析、测度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与加入WTO前相比,贸易自由化使中国土地密集型农产品面临更大的收缩性调整压力,其中以棉花和植物油为最;从不同的要素相对密集度层面考量,位列资本相对调整压力前三位的分别是棉花、大豆和植物油;位列劳动以及土地相对调整压力前三位的分别是棉花、植物油和大豆以及大豆、植物油和玉米。不同于已有的从粮食安全、比较优势等角度的研究,本文的分析基于贸易...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何勇
中国与东盟之间的经济贸易历史悠久,农产品贸易是双方洽谈合作的重点。进入21世纪以来,双方不断深化合作,对双方的经济发展影响日趋明显。笔者在农产品贸易结构、竞争力和贸易壁垒等方面进行研究,并预测了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的未来发展趋势。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金晓宸
根据1996-2012年的相关数据,并利用收益性指数和劳伦斯指数对中国农产品贸易结构的变化情况作出具体评价。结果表明: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结构的变化趋势与世界农产品进口结构的动态趋势是一致的,表明农产品贸易结构在优化。同时研究结果还表明中国农产品贸易结构的优化的幅度在下降,贸易结构趋于稳定的态势。
关键词:
农产品贸易结构 收益性指数 劳伦斯指数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高雪 李谷成
HOV模型指出产品间的贸易本质上也是要素间的贸易,一国进行自由贸易时,将成为其丰裕要素的净出口国,稀缺要素的净进口国。本文应用贸易要素含量研究方法,对1992-2013年中国主要农产品贸易的要素含量进行核算,将土地、劳动力、资本要素整合进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并基于Leamer改进,对相对要素禀赋进行考察。核算结果表明:我国劳动力要素的净出口程度趋于下降;土地要素的贸易含量呈现净进口态势;资本要素的净进口不断扩大。此外,劳动力要素相对具有比较优势,土地、资本要素则不具有比较优势,农产品贸易对不同生产要素的影响不同。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黄勇 牛惠亭 李谷成
中国—东盟自贸区是中国最早建立、进展最快、效果最实的自贸区,其建立与发展对推动中国农业对外开放格局、拓展农产品多元化进口渠道及扩大优势农产品出口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采用反事实的合成控制法评估CAFTA战略对东盟整体和各成员国的农产品贸易效应,并通过生存分析进一步评估CAFTA战略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效应的持续性。研究发现,合成控制法较好地复制了CAFTA战略实施之前中国与东盟双边农产品贸易情况;CAFTA的建立对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产生了贸易促进效应;但CAFTA战略对不同成员国双边农产品贸易效应不仅大小不同,甚至方向相反。进一步的生存分析发现,CAFTA战略实施延长了中国对东盟农产品贸易效应的持续期。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宣亚南 陈涛
本文运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分析了中新两国在农业中的园艺产品和乳制品及蛋类这两大类产品中的竞争与合作关系,并对双方的互补性产品进行了贸易强度分析,结果表明两国互补性产品的贸易关系不够紧密,尚存贸易进一步开拓的空间;基于此,本文对中新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孟东梅 游美 田東明
本文使用1996-2011年进出口贸易数据,计算并分析了我国农产品价格贸易条件、收入贸易条件以及要素贸易条件的变动趋势,并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对影响贸易条件的汇率、FDI、关税、出口数量、经济增长等七大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最后根据实证结果提出注重农产品质量、调整关税结构、加大农业扶持等提高我国农产品贸易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产品 贸易条件 多元线性 回归分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月娥 张吉国
文章选取2002—2019年中国与15个主要贸易对象国的农产品贸易数据,利用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分析中国与主要贸易国的农产品贸易效率、潜力,并从制度视角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中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效率和出口贸易效率均较低,且出口效率远低于进出口贸易效率。自由贸易协定、贸易及运输的基础设施绩效、贸易国的清关效率对农产品进出口和出口非效率均起显著抑制作用,物流绩效、关税水平的影响不显著;不同维度的制度距离和贸易国制度水平对进出口和出口贸易非效率的影响不尽相同。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阿卜杜热伊木·阿卜杜克热木 阿斯耶姆·尤力瓦斯 布娲鹣·阿布拉
[目的]文章基于2003—2021年的面板数据,剖析了中国与中亚五国农产品贸易格局,侧重于农产品出口,从互联互通视角分析了中国与中亚五国农产品贸易潜力及影响因素,为中国与中亚国家农产贸易的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方法]采用指数计算法和随机前沿引力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1)中国与中亚国家之间的农产品贸易规模正在不断扩大,贸易关系更加紧密。尽管中国在中亚国家农产品贸易中的地位在逐渐提升,但其进出口贸易规模仍然相对较小;(2)在影响因素方面,研究发现中国人口规模和中亚国家经济总量对农产品出口具有显著负向影响。相比之下,中国经济总量、中亚国家人口规模和共同边界则与农产品出口具有正向影响。然而,上海合作组织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效应相对较弱,其带动作用有限;(3)从互联互通视角来看,政府效能指数、铁路货物运输、货币自由度和文化距离均对农产品出口效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然而,贸易自由度对贸易效率具有负向影响;(4)虽然中国对中亚五国的农产品出口贸易效率仍处于较低水平,但呈现出逐年增强的态势。[结论]中国与中亚五国的农产品贸易潜力巨大,未来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范文娟 朱宏登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中国对东盟各国农产品进出口数量大幅度增加,而马来西亚是中国在东盟的最大贸易伙伴。本文采用G-L指数、BrüeLhart指数、thom&mc DoweLL水平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指数,根据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UN comtraDe)数据,对2009—2014年中国与马来西亚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中马在农产品贸易中主要以产业间贸易为主,但总体上产业内贸易的作用有所上升;而在产业内贸易中主要以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
关键词:
中国 马来西亚 农产品 产业内贸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