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81)
- 2023(13025)
- 2022(11040)
- 2021(10307)
- 2020(8783)
- 2019(20430)
- 2018(19873)
- 2017(38732)
- 2016(20690)
- 2015(23765)
- 2014(23447)
- 2013(23859)
- 2012(22450)
- 2011(20584)
- 2010(20715)
- 2009(19655)
- 2008(19852)
- 2007(17763)
- 2006(15742)
- 2005(14086)
- 学科
- 济(99870)
- 经济(99785)
- 业(62869)
- 管理(57845)
- 农(47733)
- 方法(45759)
- 数学(41012)
- 数学方法(40766)
- 企(40605)
- 企业(40605)
- 农业(31315)
- 贸(26897)
- 贸易(26885)
- 中国(26759)
- 易(26166)
- 财(22451)
- 业经(22192)
- 地方(18604)
- 制(18544)
- 环境(17526)
- 学(17449)
- 发(14721)
- 银(14588)
- 银行(14566)
- 融(14192)
- 金融(14190)
- 行(13970)
- 和(13445)
- 体(12988)
- 务(12935)
- 机构
- 学院(313259)
- 大学(312183)
- 济(145095)
- 经济(142673)
- 管理(120842)
- 研究(108739)
- 理学(104806)
- 理学院(103740)
- 管理学(102363)
- 管理学院(101789)
- 中国(85503)
- 农(66445)
- 京(64645)
- 科学(63544)
- 财(62094)
- 所(55367)
- 农业(51318)
- 财经(50490)
- 中心(50292)
- 研究所(50226)
- 业大(48545)
- 经(46173)
- 经济学(46067)
- 江(45633)
- 经济学院(42060)
- 北京(40721)
- 范(39047)
- 师范(38723)
- 院(37796)
- 财经大学(37240)
- 基金
- 项目(206771)
- 科学(163650)
- 基金(153671)
- 研究(151946)
- 家(133559)
- 国家(132473)
- 科学基金(113079)
- 社会(100706)
- 社会科(95455)
- 社会科学(95428)
- 基金项目(80789)
- 省(78050)
- 自然(70458)
- 自然科(68717)
- 自然科学(68693)
- 教育(67536)
- 自然科学基金(67536)
- 划(65479)
- 资助(63275)
- 编号(60611)
- 成果(48437)
- 部(48418)
- 重点(46244)
- 发(45923)
- 国家社会(43371)
- 创(42523)
- 教育部(41412)
- 课题(40394)
- 人文(40288)
- 创新(39943)
- 期刊
- 济(157936)
- 经济(157936)
- 研究(90774)
- 农(66913)
- 中国(58343)
- 学报(48330)
- 财(45524)
- 农业(45469)
- 科学(45226)
- 管理(38439)
- 大学(36823)
- 学学(34881)
- 融(31825)
- 金融(31825)
- 业经(29940)
- 经济研究(25565)
- 财经(25106)
- 技术(23905)
- 问题(23566)
- 教育(23131)
- 业(22929)
- 贸(22496)
- 经(21641)
- 世界(18955)
- 国际(18948)
- 技术经济(16462)
- 资源(16425)
- 版(15582)
- 统计(15364)
- 经济问题(15013)
共检索到4649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匡远配 谢杰
我国是世界主要农产品贸易国,农产品贸易的资源效应和环境效应越来越突出。农产品出口贸易规模的扩大导致贸易顺差,但同时也带来了资源的大量消耗和环境污染。而农产品贸易逆差则意味着资源节约和环境破坏的改善。根据1995-2009年我国的农产品贸易及2008年我国31个省农产品贸易数据,利用单位农产品带来的消耗系数和污染密集度系数,实证分析发现,我国农产品贸易发展对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具有明显的时空特征,需要加强政府的引导,调整优化农产品贸易格局,促进环境成本内部化,加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建设。
关键词:
农产品贸易 资源效应 环境效应 两型农业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子飞
基于ACT贸易环境效应模型,运用2000-2012年31省级面板数据,尝试将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环境效应从农业环境总效应中分离出来研究。结果表明:经济规模、资本丰裕度、人均收入、贸易开放度对农业环境均有显著影响;我国存在贸易的要素禀赋、污染天堂双重动机,贸易结构效应有利于降低化肥和农膜浓度,而增加农药浓度;贸易引致的规模正效应不足以被其引致的技术负效应抵消;贸易通过规模、结构、技术作用于环境的净效应,对于化肥、农膜依据其引致的经济和技术增长率而定,而对于农药为正;假设农业经济增长方式未转变,农产品贸易自由化下我国农业污染将进一步加剧。得出促进农业经济转型、农业环境成本内部化、避免盲目追求贸易经济...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舜佳 张雅
现有农产品贸易环境效应的研究忽略了对外贸易知识溢出,本文基于农产品贸易非物化型知识空间溢出特征将经典线性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予以空间维度扩展,实证检验发现,农产品贸易知识局域溢出不仅有助于降低贸易发生地的化肥(氮)污染排放量,而且农产品贸易非物化型知识跨区域溢出还有助于降低贸易发生地以外其他地区的化肥(氮)污染排放量;环境污染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呈现空间二分属性,环境污染不仅与其所在地区农业人均收入水平呈现倒U型曲线关系,而且也与其所在地区以外其他地区的农业人均收入水平呈现倒U型曲线关系。建议提升农产品贸易知识比重、打破传统农业封闭落后格局、培育农业服务业智力资本以及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李雪梅 周文华
从现实到虚拟,从农业到工业,人类经济贸易活动的发展与科学技术密切相关。人类传统贸易方式是钱货交换,这种贸易方式占据了人类经济贸易的主流形式,直至电子商务的出现,才打破了现实贸易的常规方式。如果说电子商务的出现令人兴奋,那么虚拟经济的出现则足以让人惊奇。近年来,"虚拟土地"一度成为热搜词,在许多人还在为土地资源短缺而苦恼时,"虚拟土地"已成为解决经济产业土地资源匮乏的有效策略,并且在农产品贸易中,产生了诸多经济效益。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梁丹丹
我国经济增长经由消费渠道和生产渠道对农产品贸易的影响都是顺贸易偏向型的,最终综合农产品贸易效应也是顺贸易偏向型的;并且入世后,随着经济增长,我国的农产品贸易条件是趋于改善的。鉴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建议: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积极探索和发展更加适合的农业产业链整合模式,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促进农业生产的数量和质量的提高;关注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不断扩大的趋势,在农产品贸易正常开展时,采取有力措施,扩大农产品出口。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农产品贸易 贸易效应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孙小羽 臧新
本文通过建立中国能源—经济投入产出模型,计算了23个非能源行业和4个能源行业的能源密集度系数和污染密集度系数,结合2002~2006年中国货物出口和服务出口统计数据,测算了在此期间由出口贸易引发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出口日渐增长的同时承载着越来越多的世界能源耗用和CO2、大气污染物质排放转移,对中国的经济和环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惊雷
随着人民币名义汇率的不断升值,相对于农产品的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也不断变化。基于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无论在长期或短期内,农产品实际有效汇率与价格贸易条件呈反向关系,而与收入贸易条件则不具备相关性,人民币升值并不能改善中国农产品贸易条件。
关键词:
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 农产品贸易 贸易条件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黄娟 田野
文章基于产品内分工的视角,构建了关于自由贸易环境效应的联立方程模型,并利用中国11个东部沿海省市1992~2010年间的面板数据对该模型进行了估计。结果表明:在产品内分工背景下,SO2污染排放的三个经济决定因素的影响都是显著的,其中规模效应的影响显著为正,说明了自由贸易引致的生产规模的扩大增加了SO2污染排放;而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的影响显著为负,表明自由贸易带来的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技术进步有利于减少SO2污染排放。其总体效应为正:产品内分工下中国自由贸易有利于减少SO2污染排放,对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陈红蕾 陈秋峰
贸易与环境的关系是当今国际经济学界的研究热点,而贸易自由化的环境效应更是倍受关注。本文在对中外学者有关该问题的研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建立计量回归模型,以二氧化硫(SO2)排放量作为环境污染指标,采用1991-2004年的相关经济数据,对我国贸易开放的环境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样本期间内,贸易自由化的规模及结构效应为负,技术效应为正;而综合环境效应是积极的,即规模、结构和技术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可以减少污染排放量,有利于我国环境状况的改善。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林奇
我国对外贸易环境效应应从以下5个方面进行考察:规模、结构、技术、市场效率和环境政策。通过运用Panel-Data模型对我国30个省、市和自治区2000-2006年工业污水排放进行的实证分析,我们发现,规模效应和结构效应加剧了我国的环境污染,技术效应和市场效率效应则减少了我国的环境污染,环境政策效应减少了东部地区的污染,但增加了中部和西部的污染。总的来看,我国的对外贸易环境效应对东部有积极的影响,对中部和西部则有负面影响。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郑伟腾 赵涤非
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是否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而贸易对环境的影响如何以及影响的机制至今没有定论。本文通过模型分析表明,中国贸易的自由化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会改善中国的环境水平,但贸易促进经济规模扩大时会造成环境的破坏。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张云 韩露露 尹筑嘉
本文测算中国工业部门44个细分行业碳排放量,划分为高低碳工业行业,然后构建模型进行分类实证检验。结果显示考察期内工业行业整体和低碳工业行业的对外贸易开放有助于减少碳排放,而且低碳工业行业存在"倒U型"的EKC曲线,分类行业碳泄漏问题实证检验证实,工业行业整体和低碳工业行业不存在碳泄漏问题,佐证了我国不需要为了环境保护而抑制对外贸易,而应该充分发挥对外经济开放"减排"效应;但是,分类行业EKC检验结果存在差异性甚至相反性,不同类行业碳泄漏检验结果也存在不一致性,这种结构性差异对我国制定对外贸易政策以及环境规制措施提出更高要求,需要注重行业结构性差异,制定差异化的行业环境规制措施,制定更加贴合绿色低碳经济产业发展的政策,引进先进技术,加大研发投入,实现产业升级。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原瑞玲 田志宏
基于引力模型构建FTA贸易效应的事后评价方法,分析中国-东盟自贸区实施对我国农产品进口贸易的影响,定量分解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效应。研究表明:在传统引力模型中添加国家和年度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的有效性和经济学解释更趋合理,可以将这一模型推广应用于其他FTA的事后研究;从农产品总体来看,CAFTA对双边农产品贸易的推动作用明显,增长主要来自贸易创造,区域内贸易并没有以贸易转移为代价来实现增长;CAFTA主要体现为贸易创造意味着贸易开放的贸易获益明显,但限于产业调整的滞后会减弱贸易得益。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吴雪
以产业内贸易理论为基础,利用统计分析工具对中国和印度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比较优势和互补性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中印农产品开展产业内贸易的必要性进行了论证。结果表明,印度农产品较中国农产品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但在某些类别的产品上,中印两国都具有比较优势,例如新鲜或冷冻鱼,具有相似比较优势的产品竞争较为激烈;中印两国农产品贸易互补性强,但是现实贸易中印两国的农产品贸易互补性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郭楠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国际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正是中国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加强区域经济合作的成功范例。本文通过分析自由贸易区建立前后中国对东盟农产品贸易结构和产业内贸易水平的变化状况,从而探讨自由贸易区贸易效应对中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