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71)
- 2023(12112)
- 2022(10205)
- 2021(9554)
- 2020(8019)
- 2019(18900)
- 2018(18491)
- 2017(35998)
- 2016(19463)
- 2015(22002)
- 2014(21987)
- 2013(22448)
- 2012(21183)
- 2011(19481)
- 2010(19537)
- 2009(18077)
- 2008(18126)
- 2007(16333)
- 2006(14386)
- 2005(13021)
- 学科
- 济(92413)
- 经济(92344)
- 业(55840)
- 管理(48395)
- 农(47261)
- 方法(39636)
- 数学(35621)
- 数学方法(35394)
- 企(33636)
- 企业(33636)
- 农业(30918)
- 贸(27677)
- 贸易(27666)
- 易(26995)
- 中国(26056)
- 财(20631)
- 业经(20557)
- 制(18096)
- 学(17845)
- 地方(17702)
- 环境(15861)
- 出(14662)
- 银(14036)
- 银行(13994)
- 发(13524)
- 行(13503)
- 融(13154)
- 金融(13152)
- 体(12804)
- 和(11779)
- 机构
- 学院(288859)
- 大学(287520)
- 济(135776)
- 经济(133571)
- 管理(107531)
- 研究(105095)
- 理学(92659)
- 理学院(91666)
- 管理学(90330)
- 管理学院(89822)
- 中国(81988)
- 农(66632)
- 科学(61874)
- 京(60180)
- 财(56978)
- 所(53996)
- 农业(51610)
- 研究所(49076)
- 中心(47747)
- 业大(47491)
- 财经(45660)
- 经济学(43542)
- 江(42717)
- 经(41698)
- 经济学院(39599)
- 北京(37971)
- 院(36800)
- 范(35853)
- 师范(35486)
- 财经大学(33456)
- 基金
- 项目(189607)
- 科学(149098)
- 基金(140135)
- 研究(138659)
- 家(122578)
- 国家(121586)
- 科学基金(102527)
- 社会(90841)
- 社会科(86037)
- 社会科学(86013)
- 基金项目(73444)
- 省(72286)
- 自然(63895)
- 自然科(62388)
- 自然科学(62369)
- 自然科学基金(61293)
- 教育(61246)
- 划(60534)
- 资助(57691)
- 编号(54954)
- 部(44260)
- 成果(44003)
- 发(43145)
- 重点(43013)
- 国家社会(38981)
- 创(38934)
- 教育部(37442)
- 课题(37241)
- 农(36793)
- 中国(36776)
- 期刊
- 济(149974)
- 经济(149974)
- 研究(86096)
- 农(67941)
- 中国(54884)
- 学报(47237)
- 农业(46048)
- 科学(43445)
- 财(41625)
- 大学(36098)
- 学学(34455)
- 管理(34112)
- 融(29791)
- 金融(29791)
- 业经(28463)
- 经济研究(24406)
- 业(23207)
- 问题(22633)
- 贸(22621)
- 财经(22555)
- 技术(22422)
- 教育(21566)
- 经(19512)
- 国际(19294)
- 世界(18539)
- 版(15400)
- 技术经济(15297)
- 农村(14703)
- 村(14703)
- 经济问题(14350)
共检索到4353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戴育琴 冯中朝 李谷成
本文运用投入产出法计算2001—2013年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量,并从农产品出口CO2排放的部门来源、能源分布以及技术系数三方面分析其结构特征。实证表明,从总体变化趋势来看,尽管农产品出口隐含碳排放占总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比例较小,但农产品出口CO2排放量随出口贸易扩大不断上升,甚至超过一些工业部门。从结构特征来看,目前中国仍以中、高碳排放农产品出口为主;能源消费结构仍然不尽合理;农产品生产链上总体CO2排放水平大大上升。农产品出口结构的调整、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和农业生产技术进步,会有效降低农产品出口贸易中的隐含碳排放,达到发展低碳农业、增强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目的。
关键词:
农产品出口 投入产出模型 隐含碳排放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欧阳小迅 戴育琴 瞿艳平
本文建立投入产出模型,测算2001-2013年中国农产品出口隐含碳排放量及其部门分布,采用LMDI分解法将2001-2013年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增长分解为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等3种因素的贡献。实证结果表明,2001-2013年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量年均增长8.98%,农业部门、食品加工业部门是出口隐含碳排放量最多的部门,规模效应是导致农产品出口的CO_2增加的主要原因,技术效应是抑制农产品出口的CO_2排放量增长贡献的最重要因素,而结构效应较微弱。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齐玮 侯宇硕
通过构建投入产出模型,笔者测算并分析了1995年~2014年中国农产品贸易中隐含碳排放量。测算结果发现,进口农产品的隐含碳大量替代了本国生产所产生的碳排放。在测算结果的基础上,笔者采用对数平均迪氏分解法(LMDI)对农产品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解,发现出口规模是导致碳排放增加的主要原因,碳排放强度效应是促进碳排放降低的主要原因,而出口结构正逐渐成为抑制碳排放降低的原因。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齐玮 侯宇硕
通过构建投入产出模型,笔者测算并分析了1995年2014年中国农产品贸易中隐含碳排放量。测算结果发现,进口农产品的隐含碳大量替代了本国生产所产生的碳排放。在测算结果的基础上,笔者采用对数平均迪氏分解法(LMDI)对农产品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解,发现出口规模是导致碳排放增加的主要原因,碳排放强度效应是促进碳排放降低的主要原因,而出口结构正逐渐成为抑制碳排放降低的原因。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张梅 周佳璇
采用环境拓展投入产出法测算了2007—2021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农产品出口贸易的隐含碳排放,进而运用LMDI模型探究贸易规模因素、出口结构因素和农业技术因素对隐含碳排放变动的贡献值与贡献率,从农产品部门和贸易区域两个层面对隐含碳排放变动的驱动因素进行异质性分析。研究发现:(1)2007—2021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的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整体呈上升趋势,农产品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年均增长率超过农产品出口贸易额年均增长率2.75%,隐含碳排放效率下降。(2)农产品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存在明显的部门差异,因不合理的出口结构,农业、食品制造业和食品加工业等中高度碳排放密集型部门对隐含碳排放总量变动的贡献值占比较大,而林业、畜牧业等低度碳排放密集型部门的这一占比较小。(3)农产品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对东南亚国家(地区)出口农产品产生的隐含碳排放占总碳排放的60%以上,贸易规模因素和农业技术因素是造成区域差异的主导因素。上述发现揭示了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变动的原因,为优化农产品出口结构、调整农产品出口贸易策略及碳排放双控制度的实施提供了新的思路与经验证据。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菲 李娟
笔者综合能源、贸易方面的数据,应用投入产出方法,研究了中国对日本出口贸易中隐含的能源与碳排放。认为:中国承担的日本消费型隐含碳排放量巨大,1997年~2007年间隐含二氧化碳排放累计增长约1.5倍;中国对日本出口隐含碳排放产业分析表明,2007年的承担日本隐含碳排放最多的3个行业分别是通用及专用设备制造业、化学制造业、服装皮革羽绒及其制品业;基于SDA模型的隐含碳排放的结构分解证明1997年~2007年间中国能源使用效率的改进起到了碳减排的作用,生产技术、对日本出口规模和出口结构均促进隐含碳排放增长,其中出口规模的作用最为显著,贡献率为119.02%。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黄祖辉 王鑫鑫 宋海英
本文从中国农产品出口的现状入手,主要从农产品出口的种类结构、国外市场结构、国内区域结构3个方面分析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中国农产品出口在国内外贸易格局中仍发挥着巨大作用,但农产品出口的种类结构不太合理;农产品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亚洲,出口呈现多元化倾向;农产品出口的国内区域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近几年中国农产品出口的省际差异有所扩大。
关键词:
农产品出口 贸易结构 地区差异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艳梅 付加锋
作为出口贸易大国,中国的出口贸易中隐含碳排放总量相当可观,而且还呈现出不断增长的态势。采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对1997和2007年中国出口贸易中隐含碳排放进行了核算,结果分别为290.61Mt和940.69Mt,占中国生产活动碳排放总量的比重分别为28.47%和45.53%。进而构建结构分解分析模型,将影响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变化的因素分解为4种:直接碳排放强度效应、中间生产技术效应、出口总量效应和出口结构效应。并以1997-2007年为样本期,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上述4个因素的贡献值分别为-638.95Mt、132.41 Mt1、266.38 Mt和-109.77Mt。可见造成出口贸易隐...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汪琦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和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农业服务创新和技术创新成为提升各国农产品贸易绩效的核心因素。本文通过构建分布滞后(PDL)模型,分析了以农业研发为基点的服务创新和技术创新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绩效产生的长期和短期效应,研究发现:从短期看,农业服务创新和技术创新的研发投入当期对农产品出口绩效反而有负面抑制作用。但当滞后一年时,农业服务创新及技术创新的研发投入对农产品出口绩效的良性作用开始显现,在滞后二年时这种良性效应达到高峰,然后从滞后三年时开始衰减。从长期看,农业研发投资极为明显地促动了农产品出口绩效的改善。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荣茂 惠莉
由美国"次贷危机"蔓延形成的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已经对中国农产品出口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农产品出口增速减缓、进出口贸易逆差持续扩大、出口竞争力下降、出口市场竞争加剧等。为了应对此轮金融危机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不利影响,本文提出了加强对汇率的调节、优化农产品出口结构,培育新的出口竞争优势、实施多元化出口战略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金融危机 农产品 贸易逆差 竞争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国梅 宗义湘
文章运用恒定市场份额(CMS)模型,对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阶段分层次的分析,且量化到对具体农产品种类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表明:促进中国对其他金砖国家农产品出口额增长的因素是金砖国家农产品进口需求的增加,特别是对畜产品、蔬菜、水果和水产品这四大类农产品的进口;阻碍因素是出口竞争力不足和出口结构不合理。
关键词:
金砖国家 CMS模型 农产品贸易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关兵
欧盟是世界最大的农产品进口地区,也是中国农产品的重要贸易伙伴。以中国对欧盟27国的农产品出口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欧盟东扩、欧盟农业补贴政策、欧盟新食品法、欧盟绿色壁垒以及EurepGAP对我国农产品出口欧盟产生的影响,提出了促进中国对欧盟农产品出口发展的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产品 欧盟 出口贸易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龚新蜀 张晓倩
文章从出口贸易规模、市场结构和产品结构三方面对中国对中亚五国农产品出口贸易进行分析,并运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分析中国对中亚五国农产品出口贸易波动的影响因素及各因素的影响程度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中亚五国市场对农产品的进口需求是决定中国对其农产品出口贸易波动的主导因素,且中国出口中亚五国的农产品贸易增长越来越依赖于中亚五国市场进口规模的扩大,而竞争力效应和二阶效应在促进中国对中亚五国农产品出口贸易中发挥的作用逐渐弱化。
关键词:
农产品 中亚五国 CMS模型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潘子纯 朱玉春
文章基于2002—2021年中国对共建“一带一路”56国的农产品出口贸易数据,实证分析了国家距离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结果显示,综合国家距离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具有负向影响;不同维度国家距离对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有所差异,文化距离、制度距离的影响显著为负,地理距离、经济距离则呈正向影响;亚非地区、中低收入水平、市场潜力较大的共建国家与中国的国家距离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负向影响更为明显;双边投资协定签订时长、建交时长、友好城市建立数量均在国家距离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中存在门槛效应,当各变量高于门槛值时,国家距离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负向影响将会被削弱。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万周燕 肖艳
生鲜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高度依赖各国间的物流联运,物流绩效决定着生鲜农产品的鲜活程度,进而关系到生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本文基于2007—2019年中国对日本、韩国、美国、中国台湾、东盟、欧盟等14个经济体的生鲜农产品出口数据,运用扩展引力模型,量化分析了物流绩效对中国生鲜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中国物流绩效指数的六个维度对中国生鲜农产品出口贸易均呈现显著正向作用,尤其是中国物流服务水平方面作用明显;进口经济体各物流绩效指数的维度对中国生鲜农产品出口均呈现不相关。因此,物流绩效高度影响中国生鲜农产品的出口,有针对性提升中国物流服务水平方面可大力促进中国生鲜农产品出口。
关键词:
扩展引力模型 生鲜农产品 物流绩效指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