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23)
- 2023(11166)
- 2022(9081)
- 2021(8418)
- 2020(7153)
- 2019(16188)
- 2018(15959)
- 2017(30806)
- 2016(16393)
- 2015(18437)
- 2014(18102)
- 2013(18476)
- 2012(17326)
- 2011(15618)
- 2010(15868)
- 2009(15276)
- 2008(15484)
- 2007(13970)
- 2006(12569)
- 2005(11487)
- 学科
- 济(83403)
- 经济(83299)
- 业(83021)
- 企(65715)
- 企业(65715)
- 管理(56901)
- 农(45626)
- 方法(35130)
- 农业(30242)
- 业经(28585)
- 数学(27525)
- 数学方法(27381)
- 财(24654)
- 中国(22489)
- 务(17353)
- 财务(17347)
- 财务管理(17333)
- 制(17313)
- 贸(16525)
- 贸易(16515)
- 企业财务(16381)
- 易(16175)
- 技术(16102)
- 策(15763)
- 体(14002)
- 划(13707)
- 和(13402)
- 地方(12769)
- 学(11621)
- 理论(11577)
- 机构
- 学院(251193)
- 大学(245506)
- 济(120843)
- 经济(119208)
- 管理(100916)
- 理学(87005)
- 理学院(86206)
- 研究(85638)
- 管理学(85267)
- 管理学院(84815)
- 中国(70710)
- 农(55166)
- 财(52803)
- 京(50839)
- 科学(47813)
- 所(43011)
- 财经(42249)
- 农业(42062)
- 研究所(38798)
- 经(38599)
- 业大(38553)
- 中心(38453)
- 江(38012)
- 经济学(37780)
- 经济学院(34327)
- 北京(31811)
- 财经大学(30798)
- 经济管理(30625)
- 院(29299)
- 州(28901)
- 基金
- 项目(160830)
- 科学(129984)
- 基金(121626)
- 研究(120355)
- 家(104968)
- 国家(103950)
- 科学基金(90429)
- 社会(82805)
- 社会科(78320)
- 社会科学(78301)
- 基金项目(64117)
- 省(61293)
- 自然(55303)
- 自然科(54104)
- 自然科学(54089)
- 自然科学基金(53241)
- 教育(52163)
- 划(50136)
- 资助(48678)
- 编号(46975)
- 部(37928)
- 业(37817)
- 成果(37004)
- 发(36279)
- 创(36182)
- 国家社会(35757)
- 重点(35691)
- 创新(33110)
- 教育部(32684)
- 制(32542)
- 期刊
- 济(141753)
- 经济(141753)
- 研究(75818)
- 农(58137)
- 中国(47918)
- 财(42043)
- 农业(39441)
- 管理(38785)
- 科学(36867)
- 学报(34850)
- 业经(28171)
- 大学(27988)
- 学学(27047)
- 融(26560)
- 金融(26560)
- 经济研究(21889)
- 财经(21855)
- 技术(21038)
- 业(20766)
- 问题(19401)
- 经(18991)
- 世界(17303)
- 技术经济(15751)
- 教育(15483)
- 贸(15451)
- 农村(14189)
- 村(14189)
- 农业经济(13834)
- 国际(13361)
- 经济问题(13081)
共检索到3822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顾海 孟令杰
总要素生产率TFP(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是指一个企业、行业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总投入和总产出之比。农业TFP提高表明生产效率的提高。这种变化不仅使本行业产品价格下降,提升既定市场条件下农产品的竞争力,而且可以带动相关的产品和服务价格的下降,从而提高经济的整体竞争力。农业TFP的增长,还使得原本用于“必需品”生产的大量资源得以释放,为其他部门发展提供更多可用资源。本文拟以非参数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分析1980年~1995年间我国农业生产率的变化及构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敬 田文 肖伶俐
文章基于二元p阶VAR模型、网络分析法及QAP分析,实证分析了1993—2016年我国农业投资增长的空间关联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我国区域间农业投资增长存在346个空间关联关系,具有普遍联系性。各区域农业投资增长空间聚类形成了双向溢出、经纪人、主受益、净受益四个功能板块,其梯度溢出机制产生了63.72%的板块间关联和41.62%的整体空间关联。地理上的空间邻近以及区域间农业土地资源结构、农业机械化水平、农业生产结构的差异对我国农业投资增长空间关联产生显著影响。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赵艳娟
土地作为农业发展的根基,是整个社会经济的重要物质载体。因而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和结构对于农村经济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制度安排,历年来土地改革都是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我国,农地产权制度的改革伴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而变迁,伴随着改革开放,农民对于农地产权的所有、使用和交易权也在发生着结构性的调整,并朝着完全性和完整性的方向演进。正是农民土地产权的不断强化,使得农地产权结构在不断深化的同时也极大地支撑和促进了中国农业的持续增长。
关键词:
农地 产权结构 农业增长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朱玉春 郭江
本文采用1979~2003年中国农业和农业乡镇企业的相关数据,运用重构的增长速度方程,确定了农业乡镇企业技术进步率与农业增加值增长率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本期和滞后一期的农业乡镇企业技术进步率每增长1个百分点,农业增加值的增长率将提高0.4443个百分点和0.5643个百分点。这说明,不仅本期的农业乡镇企业技术进步率对农业增加值有重要影响,而且,滞后一期的农业乡镇企业技术进步率对农业增加值的影响更大。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张涛
本文使用1988—2013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对中国农业生产函数进行估计,考查政策干预的变化对农业增长的影响,并同时分析教育、天气等因素的作用。实证结果表明,在政策支持率上升最快的1988—2001年,农业激励扭曲的减少可以解释产出增长的27%,教育水平的提高可以解释产出增长的一半,其余四分之一由传统投入的增加解释。2001年以后,中国对农业干预的性质由征税向补贴和价格支持转变,但生产成本的上升抵消了农业政策的效果,导致政策激励对2001—2013年农业增长的贡献仅为7%。教育水平提高缓慢,对产出增长的贡献下降到12%。因此,这一时期的产出增长主要依靠传统投入的增加。此外,天气好转起到了积极作用,对2001—2013年产出增长的贡献为14%。
关键词:
相对支持率 教育 天气指数 农业增长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元红
改革以来中国农业的增长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就。1979年到1994年,农业总产值的年平均增长速度超过了6%,种植业产值的年增长率也接近5%。毫无疑问,始于农村的改革是这一增长的基本前提,也是农业增长的最初推动力。但改革政策毕竟不是80年代农业增长的唯一源泉,特别是80年代后期农村改革进展缓慢,农业增长仍然要依赖各种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和由技术进步等导致的生产率的提高。本文从实证分析的角度,考察各种要素投入的增长及其对农业增长的贡献,衡量技术进步在改革以来我国农业和种植业生产中的状况和作用。这也是确定未来我国农业发展政策重点和取向的基本依据。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全炯振
本文通过使用部分要素生产率指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业的增长过程进行了分析,并发现了增长路径的一般特征:(1)1952—2008年期间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3.53%和4.36%,改革开放以来上升趋势更为明显;(2)土地生产率的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劳动生产率,是中国农业在土地供给相对短缺、劳动力供给相对丰富的资源格局面前作出的合理选择;(3)中国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主要依赖于土地生产率的增长,地劳比率的不断恶化对劳动生产率的增长产生负作用;(4)中国农业增长路径属于典型的土地生产率导向的亚洲型增长路径(Asian Path)。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尹朝静 范丽霞 李谷成
基于VES生产函数,结合变截距的固定效应模型,估计了中国28个省份1978—2010年的农业资本—劳动的替代弹性,对资本—劳动替代弹性在农业增长中的作用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农业生产中资本要素投入的产出弹性明显大于劳动要素投入的产出弹性,农业生产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1978—2010年间农业资本对劳动的平均替代弹性为1.529,农业资本对劳动的替代弹性促进了农业增长;全国以及东、中、西部地区的农业资本—劳动替代弹性均呈上升趋势,且替代弹性较高的省份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无论是农业资本—劳动替代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王秀清
一、引言作为国民经济重要部门之一的农业,与其它产业部门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农业的发展通过产业关联而影响其它产业的发展,其它部门的变化也会通过产业关联而影响农业。现代农业,一方面表现为来自农业部门以外的物质和能量进入农业系统,从而打破农业系统自身的封闭循...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渝 杜江 张俊飚
提出中国农业用水与经济增长的Kuznets假说,并对此进行了分析和验证。在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与农业用水的趋势进行直观分析后,采用了中国31个省市区1999~2005年人均农业用水量和经济增长相关指标的面板数据,通过计量模型检验农业用水库兹涅茨曲线在中国是否存在,定量分析了农业用水量变动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农业用水量最初随着人均GDP和人均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长而增加,当达到某一个阈值点后,开始逐渐下降,基本上符合库兹涅茨曲线的特征。中国目前已处于农业用水库兹涅茨曲线的右半段,但农业用水量下降的速度较为缓慢。因此,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要注重利用管理和技术等手段来发展节水农...
关键词:
库兹涅茨曲线 农业用水 经济增长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周阳敏 宋利真
本文提出了农业"包容性增长环"概念,分别构建了工业和农业的生产函数并从工业和农业的相互关系中研究了两者的经济传递渠道,建立了6组线性回归方程定量研究了工业与农业的计量经济关系,选取了代表性省份并对其工农业产值进行格兰杰因果分析。研究发现,无论是发达省份、中等收入省份还是欠发达省份,都是工业增长带动了农业发展,这正是农业包容性增长环的最核心内容,也是本文的创新性贡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吴方卫
建国50年以来 ,我国农业增长经历不同的历史阶段 ,不同的农业经济政治环境、政策走向和制度安排 ,主导了农业生产波动的时段特征。本文对各个时期农业增长源泉进行了分析 ,并对未来中国农业增长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业 经济发展 持续增长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杭帆 郭剑雄
在农业劳动力和农业用地非农化趋势不可逆转的背景下,中国农业产出的可持续增长唯有依靠技术进步。现代农业技术是以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为载体的,农村人口转型带来的农业人力资本供给的增长,将成为中国现代农业技术体系构建的不可或缺的条件之一。中国1985-2012年间30个省(市、自治区)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东、中、西部地区不同的技术进步水平对农业增长起到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而人口生产由数量偏好(高生育率)向质量偏好(高人力资本积累率)转变,即人口转型与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化肥施用量之间均具有正相关关系,表明人口
关键词:
人口转型 农业技术进步 农业增长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杜江
核算1991~2011年中国省际种植业污染排放量,利用Global Malmquist Luenberger指数与农业环境友好指数(AEFI)分析中国农业增长的环境绩效。研究发现,环境约束下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由技术进步推动,农业环境绩效的地区差异及省际分化明显,东部地区最优,中部地区最差;除內蒙古外其他各省份的AEFI均小于1,即农业增长环境不友好;是否考虑环境因素对农业增长的绩效评价产生较大影响。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孙陶生 孔祥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