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195)
- 2023(17152)
- 2022(14467)
- 2021(13547)
- 2020(11370)
- 2019(25889)
- 2018(25585)
- 2017(49225)
- 2016(26502)
- 2015(29761)
- 2014(29455)
- 2013(29538)
- 2012(27077)
- 2011(24522)
- 2010(24418)
- 2009(22841)
- 2008(22556)
- 2007(20018)
- 2006(17765)
- 2005(15911)
- 学科
- 济(117541)
- 经济(117408)
- 业(100033)
- 管理(84307)
- 企(81448)
- 企业(81448)
- 方法(50691)
- 农(48890)
- 数学(41300)
- 数学方法(40943)
- 业经(34182)
- 农业(32571)
- 财(31943)
- 中国(31551)
- 地方(23422)
- 制(22637)
- 务(21813)
- 财务(21754)
- 财务管理(21727)
- 贸(21556)
- 贸易(21543)
- 易(21004)
- 学(20891)
- 企业财务(20562)
- 技术(20556)
- 和(19949)
- 策(18467)
- 理论(18379)
- 划(18348)
- 环境(17841)
- 机构
- 学院(384591)
- 大学(381521)
- 济(164280)
- 经济(161218)
- 管理(156371)
- 理学(135366)
- 理学院(133973)
- 管理学(132037)
- 管理学院(131340)
- 研究(129771)
- 中国(101346)
- 京(81343)
- 科学(78726)
- 农(72901)
- 财(71955)
- 所(64854)
- 业大(59538)
- 研究所(59062)
- 中心(58708)
- 财经(57862)
- 江(56391)
- 农业(55992)
- 经(52831)
- 北京(51214)
- 经济学(49022)
- 范(48176)
- 师范(47800)
- 院(46629)
- 州(44957)
- 经济学院(44355)
- 基金
- 项目(260875)
- 科学(207257)
- 研究(193144)
- 基金(191814)
- 家(166499)
- 国家(165026)
- 科学基金(142787)
- 社会(124921)
- 社会科(118173)
- 社会科学(118141)
- 基金项目(101957)
- 省(100843)
- 自然(91290)
- 自然科(89179)
- 自然科学(89159)
- 自然科学基金(87600)
- 教育(85727)
- 划(83758)
- 编号(78476)
- 资助(77843)
- 成果(62354)
- 部(58310)
- 重点(57742)
- 发(57030)
- 创(55677)
- 课题(52429)
- 国家社会(52028)
- 创新(51511)
- 教育部(49870)
- 人文(49284)
- 期刊
- 济(186293)
- 经济(186293)
- 研究(113310)
- 农(72112)
- 中国(72089)
- 学报(58396)
- 管理(58106)
- 科学(56734)
- 财(54811)
- 农业(49169)
- 大学(45184)
- 学学(42882)
- 教育(35365)
- 融(35027)
- 金融(35027)
- 业经(34740)
- 技术(32852)
- 经济研究(28391)
- 财经(28183)
- 业(25456)
- 问题(24874)
- 经(24206)
- 技术经济(20785)
- 世界(19288)
- 版(18525)
- 科技(18448)
- 现代(18278)
- 贸(18213)
- 资源(18085)
- 理论(17493)
共检索到5689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海鹏 张俊飚
农业面源污染是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把握农业面源污染的时空规律,加强对农业面源污染管控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该文通过分析中国农业面源污染形成途径,确定农业面源污染的评价指标,并利用该指标分析中国农业面源污染的时序特征,发现1985~2005年中国农业面源污染呈现线性增长特征、阶段加速特征和农资污染为主特征。文章分析了2006~2007年中国农业面源污染分布的空间特征,发现中国存在3类污染区域:农资污染区、畜禽污染区和水土流失型污染区。根据时空特征分析,该文给出了农业面源污染管控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中国 农业面源污染 时空特征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王国安 牛静
中国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是系统工程,涉及农业基础、技术条件、行政管理等各个层面。以汾河流域的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为例,应大力推广以生物技术为先导,生态农业优先发展,辅之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发展中国农业、改善环境质量的重要举措。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周德群
中国经济的发展举世瞩目,不仅带来了极大的物质财富,也使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与此同时,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也带了诸多的环境问题。雾霾等恶劣天气不仅给国人带来了严重的健康威胁与经济损失,而且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学者们从雾霾污染的成因、影响因素、治理措施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青年教师、南京晓庄学院副教授刘晓红女士新近出版的《中国雾霾污染区域分异研究》一书,在总结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她自己的新观点。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义根 冯开文 李谷成
为了准确把握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空间分布规律,有效治理农业面源污染。选取1997—2013年中国30个省市面板数据,分析了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时间、空间分布特征,利用非参数核密度估计模型讨论了农业面源污染的动态演进情况,进一步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ESDA)讨论了其空间相关性。结果表明:1)农业化肥投入、农业固体废弃物(秸秆)、水产养殖和畜禽养殖这四类污染源的产生量以及他们产生的氮、磷和化学需氧量三类污染物逐年增长,其中畜禽养殖的贡献最大。2)农业面源污染严重的区域集中在农业大省和经济发达地区,在空间上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丘雯文 钟涨宝 李兆亮 潘雅琴
[目的]农业面源污染排放量在不同作物间的分配格局变化的信息对于国家制定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政策具有重要的意义,不同作物生产的污染排放格局及其形成原因亟待深入分析。[方法]文章在测算各类作物生产中农业面源污染排放量的基础上,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研究我国农业面源污染及其内在构成的时空差异。[结果](1) 1998—2014年,我国农业面源污染排放总体呈下降趋势,农业面源污染排放格局已从谷物作物转向蔬菜作物。(2)我国农业面源污染排放空间差异明显,面源污染排放高的省份集中于黄淮海平原,低值省份则主要分布于我国的西部地区,农业面源污染增长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区。(3)东北地区谷物作物面源污染排放比重高,东南沿海地区蔬菜作物面源污染排放比重高。(4)污染排放强度对谷物作物面源污染排放的影响较大,而蔬菜作物面源污染排放的增加则主要归因于种植面积的扩大。[结论]应因地制宜地制定农业发展政策,科学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改造传统农业向技术密集型现代农业转变。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丘雯文 钟涨宝 原春辉 李兆亮
以2003—2014年为研究时段,在测算农业面源污染排放强度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基尼系数和非参数估计方法,研究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空间差异及其动态演变,结果表明:1)我国农业面源污染排放总体下降,且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东部和中部地区的排放强度较高,西部和东北地区则相对较低。2)2003—2014年,中国农业面源污染排放强度的区域差异略微扩大,地区间差异是其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3)核密度估计结果表明,中国农业面源污染排放总体差异表现为"下降-上升-下降"的波动变化趋势。4)马尔科夫链分析表明,中国农业面源污染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马军旗 乐章
在乡村生态振兴战略背景下,深入考察当前农业面源污染的空间差异以及影响因素,对推进乡村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利用2003—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单元调查法和空间计量分析方法,探讨中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空间差异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业面源污染的地区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其中农业面源污染严重的区域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农业面源污染较轻的区域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即中国农业面源污染呈现出由东中部地区向西北和东北地区递减的趋势。空间计量分析表明,农业面源污染呈现明显的空间正相关性,高污染集聚区域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低污染集聚区域主要集中在东北和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农业生产效率、清洁能源技术、产业结构优化、环境治理投资是降低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因素。因此,建议强化环境治理投资,加强农业绿色科技投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建立完善区域间联防联控,以提升乡村生态环境质量,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陈燕翎 傅玮韡 庄佩芬
基于2002—2015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分别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及面板门槛模型研究贸易开放和农业面源污染的关系。结果表明,农产品对外贸易依存度的提高显著降低了中国农业面源污染排放量。进一步以地区GDP为门槛变量研究贸易开放对农业面源污染影响的非线性效应,发现贸易开放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存在双门槛效应。在低GDP水平地区,贸易开放对农业面源污染减排的积极影响最强,其次为高GDP水平地区,最后为GDP中等水平地区。据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栾江 李婷婷 马凯
劳动力向城市和非农部门转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其所造成的环境影响却较少受到关注。本文以当前最主要的农业污染源——化肥为例,通过建立实证模型,证明了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确实存在:随着大量劳动力离开农村,留在农村的劳动力不得不使用较多的化肥来弥补农业劳动力的减少,劳动力转移导致单位面积化肥施用量大幅增加,从而加重了化肥面源污染;同时,随着劳动力的转移,农户家庭收入得到提高、农业种植结构趋于"非粮化",这将增加整体施肥水平,从而间接加重化肥面源污染。此外,研究还发现,在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如果积极推动农户土地流转、扩大农户土地经营规模,则有助于从整体上缓和劳动力转移对化肥面源污染造成...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海鹏 张俊飚
把握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农业面源污染压力的演变规律,是制定农业可持续发展政策的基本依据。运用1998~2006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面板数据模型对经济发展与农业面源污染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关系进行实证研究。选取各省化肥投入密度、农药投入密度、畜禽粪尿排泄物密度作为度量农业面污染源排放量的指标,选取各省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作为经济发展衡量指标。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业面源污染源排放量与经济增长总体上具有显著的倒"U"型曲线关系,三类污染源与人均GDP均处于曲线上升阶段,自发到达农业面源污染减排拐点还需较长时间。政府应强化农业环境政策的干预力度,加大对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力度。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解春艳 黄传峰 徐浩
低碳发展和绿色发展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将农业碳排放与农业面源污染纳入统一分析框架,分别从省域与区域层面探讨中国农业技术效率的区域差异,并对农业技术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近60%省域的农业技术效率未达到生产前沿;东部地区效率值最高,中部地区最低;东部沿海地区农业技术效率处于最优生产前沿面,长江中游地区处于较低水平;粮食主销区效率值最高,粮食主产区最低;农业技术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呈正U型关系,互联网发展水平和农业财政支持对农业技术效率有显著促进作用,而种植结构存在负向影响。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飞 董锁成 李宇 黄永斌
农业面源污染已经成为我国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其排放总量呈不断增长趋势,在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尤为突出。本研究从环境压力水平、环境压力强度方面选取11项农业污染风险评价指标,综合评估东部沿海地区化肥、农药、农膜污染及畜禽养殖污染的风险,并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将东部沿海地区划分为高、中、低三类农业污染风险区。东部沿海地区农业污染中、高风险区主要集中在京津冀都市区、河北省南部地区、山东省、江苏省北部及沿海地区、上海都市区、闽南地区、广东省西部地区及海南省,河北省和山东省农业污染风险尤为严峻。东部沿海地区的农业环境问题面临着巨大挑战,因地制宜的农业环境经济政策迫在眉睫。
[期刊] 改革
[作者]
尹忞昊 田云 卢奕亨
在测算中国农业碳排放量并分析其现状特征的基础上,围绕其区域差异特点、动态演进趋势与空间分异机理等问题展开探讨。研究发现:第一,中国农业碳排放总量、绝大多数省份以及各区域农业碳排放量均处于下降态势。2020年中国农业碳排放总量为93 885.28万吨,较2005年减少7.04%。15年间,共有18个省份农业碳排放量处于下降态势且以北京降幅最大,高达75.84%。第二,中国各省份农业碳排放量差异受劳动力规模的影响要大于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粮食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三类区域与之类似。从动态演进趋势来看,省际层面已出现“俱乐部收敛”现象,未来有可能出现马太效应。第三,中国农业碳排放空间分异的主要驱动因子依次为农业机械化水平、地形起伏度、农业产业集聚、农业公共投资、农业产业结构。具体到三类区域,粮食主产区的主导因子为地形起伏度,而粮食主销区与产销平衡区则受农业机械化水平影响最大。
关键词:
农业碳排放 区域差异 空间分异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维理 徐爱国 冀宏杰 Kolbe H.
对中国农业面源污染控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剖析。分析指出,中国各主要流域的面源污染控制仍然有较大误区,最主要的问题是没有对点源和面源污染进行分类控制。目前即使在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水体污染主要原因的流域,仍以河口、河道地带等末端控制工程建设为主。由于没有遵循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基本原则:整个流域统一布局,充分考虑当地农村经济条件和现有种植结构,最大限度照顾农民利益,在源头上对不同类型的污染实行总量控制,因此许多地区高氮、磷养分用量的菜果花农田面积目前仍在大幅度增长,对今后流域治污造成更大难度。根据中国现状,目前在水体污染严重的流域和高污染风险地区,应尽快建立不同类型面源污染的源头控制,从水源保护...
[期刊] 改革
[作者]
金书秦 沈贵银
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从制度的四个层面对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成因进行剖析:传统的环境友好农耕文化在短短几十年内被化学技术的迅速扩散所破坏;土地制度、农业发展政策都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破坏环境的非预期效果;小规模经营、种养分离使环境友好技术和行为的成本较高;市场因素和农户认知造成了化学物品的过度使用。为了适应来自农业自身和外部的绿色转型要求,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应当在技术扩散、政策调整、机构建设等方面作出努力。
关键词:
农业面源污染 农业环境保护 绿色转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