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544)
2023(11880)
2022(9661)
2021(8952)
2020(7443)
2019(16641)
2018(16401)
2017(31273)
2016(16697)
2015(18564)
2014(17964)
2013(18220)
2012(16762)
2011(15095)
2010(15146)
2009(14239)
2008(14393)
2007(12915)
2006(11492)
2005(10604)
作者
(47260)
(40009)
(39849)
(37671)
(25196)
(19157)
(17727)
(15725)
(15258)
(13950)
(13933)
(13463)
(12934)
(12659)
(12488)
(12045)
(11657)
(11532)
(11483)
(11378)
(9939)
(9888)
(9628)
(9320)
(8960)
(8909)
(8860)
(8706)
(8139)
(7867)
学科
(82309)
(79161)
经济(79070)
(64954)
企业(64954)
管理(57282)
(45763)
方法(32409)
农业(30337)
业经(28507)
数学(25072)
数学方法(24963)
(24264)
中国(22234)
(17110)
财务(17107)
财务管理(17092)
(17066)
企业财务(16161)
(16038)
贸易(16027)
技术(15992)
(15710)
(15375)
(14614)
(13946)
(13444)
环境(13225)
(11878)
地方(11869)
机构
学院(246012)
大学(239380)
(116735)
经济(115052)
管理(99182)
理学(85489)
研究(85077)
理学院(84674)
管理学(83776)
管理学院(83334)
中国(70823)
(55053)
(50676)
(49820)
科学(49014)
(42551)
农业(41914)
财经(40335)
中心(39038)
业大(38992)
研究所(38561)
(37229)
(36888)
经济学(35912)
经济学院(32574)
北京(31009)
经济管理(30057)
(30033)
财经大学(29328)
(28222)
基金
项目(162621)
科学(131593)
基金(123295)
研究(120276)
(107370)
国家(106371)
科学基金(92647)
社会(82120)
社会科(77707)
社会科学(77688)
基金项目(65730)
(62241)
自然(57990)
自然科(56713)
自然科学(56702)
自然科学基金(55795)
教育(51252)
(51032)
资助(48318)
编号(46766)
(37936)
(37574)
(36932)
(36721)
重点(36360)
国家社会(35550)
成果(35542)
创新(33665)
(32652)
教育部(32101)
期刊
(136511)
经济(136511)
研究(72701)
(57833)
中国(47813)
(39866)
农业(39154)
管理(37845)
科学(37166)
学报(35004)
大学(28061)
业经(27828)
学学(27173)
(25460)
金融(25460)
(20990)
经济研究(20779)
技术(20341)
财经(20290)
问题(18597)
(17657)
世界(16404)
技术经济(14906)
(14626)
农村(14106)
(14106)
教育(13989)
农业经济(13792)
资源(13344)
经济问题(12694)
共检索到3735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丘雯文  钟涨宝  李兆亮  潘雅琴  
[目的]农业面源污染排放量在不同作物间的分配格局变化的信息对于国家制定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政策具有重要的意义,不同作物生产的污染排放格局及其形成原因亟待深入分析。[方法]文章在测算各类作物生产中农业面源污染排放量的基础上,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研究我国农业面源污染及其内在构成的时空差异。[结果](1) 1998—2014年,我国农业面源污染排放总体呈下降趋势,农业面源污染排放格局已从谷物作物转向蔬菜作物。(2)我国农业面源污染排放空间差异明显,面源污染排放高的省份集中于黄淮海平原,低值省份则主要分布于我国的西部地区,农业面源污染增长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区。(3)东北地区谷物作物面源污染排放比重高,东南沿海地区蔬菜作物面源污染排放比重高。(4)污染排放强度对谷物作物面源污染排放的影响较大,而蔬菜作物面源污染排放的增加则主要归因于种植面积的扩大。[结论]应因地制宜地制定农业发展政策,科学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改造传统农业向技术密集型现代农业转变。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丘雯文  钟涨宝  原春辉  李兆亮  
以2003—2014年为研究时段,在测算农业面源污染排放强度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基尼系数和非参数估计方法,研究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空间差异及其动态演变,结果表明:1)我国农业面源污染排放总体下降,且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东部和中部地区的排放强度较高,西部和东北地区则相对较低。2)2003—2014年,中国农业面源污染排放强度的区域差异略微扩大,地区间差异是其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3)核密度估计结果表明,中国农业面源污染排放总体差异表现为"下降-上升-下降"的波动变化趋势。4)马尔科夫链分析表明,中国农业面源污染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广纳  邵景安  王金亮  
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我国河流污染的主要来源。三峡库区是典型的生态脆弱区,水资源安全已越来越受到关注。以三峡库区重庆段21个区县为实例,在区县级尺度上,研究了2005—2011年农业面源污染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5)、全氮(TN)、全磷(TP)所导致的水质的变化。并借助地统计学中的空间插值方法,对30个水质监测站点的数据进行插值分析,最后利用内梅罗综合水质指数,通过核算和实测的数据来研究三峡库区重庆段水质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1)从库区平均水质浓度分析得出,2005、2008、2011年3个时间断面的TN、TP的浓度已经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三级标准。2)从核算数据所反映的水质综合指...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永健  孟雪靖  
运用排污系数、清单分析和空间特征分析等方法,估算了2016年黑龙江省各地区化肥、农作物秸秆、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农村生活污染源的总氮(TN)、总磷(TP)、化学需氧量(COD)的排放量。利用GIS软件对黑龙江省农业面源污染物排放量、污染程度进行空间分布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农业面源污染物TN、TP、COD绝对排放量分别为27.19×10~4t、5.69×10~4t、94.35×10~4t;TN、TP、COD等标排放量分别为27.19×10~4m~3、28.45×10~4m~3、4.71×10~4m~3。黑龙江省农业面源污染物TN、TP、COD综合水质指数达到重度污染程度以上(包括重度污染)有6个地区,占全省面积的46.15%,其污染程度广泛性和严重性的压力状态已经明显,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和治理刻不容缓。从空间分布来看,TN、TP、COD的空间分布特征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胡芸芸  王永东  李廷轩  郑子成  蒲勇  
【目的】为了准确把握沱江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现状,探明其首要污染源和关键污染物,对沱江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排放特征进行分析,旨在为开展流域污染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历史资料宏观统计方法对沱江流域25个县(市、区)2012年农业面源污染情况进行初步宏观统计分析,运用排污系数法估算污染物排放量,污染评价与源解析采用等标负荷法,通过聚类分析划分污染类型。【结果】沱江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物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和总磷(TP)绝对排放(流失)总量分别为52.56×104、4.10×104和0.55×104 t,表现出COD较多、TN和TP相对较少的特征,各流段与流域特征保持一致。流域中游各污染物...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覃湘  陈竹书  周浩  文高辉  
揭示粮食生产大省农业面源污染时空变化规律及其与粮食生产内在脱钩关系,为农业生产管理提供理论依据。该文以湖南省为研究区,基于农村统计年鉴等数据并选取化肥、牲畜排泄物和农药污染源为研究对象,采用清单分析法评估2007—2019年农业面源污染时空变化特征,并基于脱钩理论揭示粮食生产与农业面源污染的脱钩效应。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湖南省农业面源污染物的排放量和强度均持续降低,其中牲畜污染排放强度下降幅度达到35.16%,由2017年的60.21 kg/hm~(2)降至2019年的38.04 kg/hm~(2),化肥污染排放强度和农药污染排放强度分别下降了6.05%和10.13%,农业面源污染政策管控措施效果明显;2)农药、牲畜污染排放强度呈显著聚集性效应,高排放区主要分布在湘中、湘南及湘东地区,而化肥污染高值区逐渐向湘东地区聚集;3)湖南省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效果显著,粮食生产与3类污染物排放强度均呈阶段性耦合脱钩特点。最后,本文提出了优化畜禽养殖结构,在保障粮食生产前提下控制化肥施用数量,推广农药减量和虫害防治技术等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海鹏  张俊飚  
农业面源污染是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把握农业面源污染的时空规律,加强对农业面源污染管控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该文通过分析中国农业面源污染形成途径,确定农业面源污染的评价指标,并利用该指标分析中国农业面源污染的时序特征,发现1985~2005年中国农业面源污染呈现线性增长特征、阶段加速特征和农资污染为主特征。文章分析了2006~2007年中国农业面源污染分布的空间特征,发现中国存在3类污染区域:农资污染区、畜禽污染区和水土流失型污染区。根据时空特征分析,该文给出了农业面源污染管控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马军旗  乐章  
在乡村生态振兴战略背景下,深入考察当前农业面源污染的空间差异以及影响因素,对推进乡村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利用2003—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单元调查法和空间计量分析方法,探讨中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空间差异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业面源污染的地区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其中农业面源污染严重的区域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农业面源污染较轻的区域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即中国农业面源污染呈现出由东中部地区向西北和东北地区递减的趋势。空间计量分析表明,农业面源污染呈现明显的空间正相关性,高污染集聚区域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低污染集聚区域主要集中在东北和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农业生产效率、清洁能源技术、产业结构优化、环境治理投资是降低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因素。因此,建议强化环境治理投资,加强农业绿色科技投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建立完善区域间联防联控,以提升乡村生态环境质量,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
[期刊] 改革  [作者] 金书秦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发展不仅要杜绝生态环境欠新账,而且要逐步还旧账,要打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攻坚战。2015年,《农业部关于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等,对打好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波  张俊飚  李海鹏  
农业生产所导致碳排放大幅增加以及引发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研究基于农业生产中6个主要方面的碳源,测算了我国1993-2008年农业碳排放量。发现自1993年以来我国农业碳排放处于阶段性的上升态势,总体上可分为快速增长期、缓慢增长期、增速反弹回升期、增速明显放缓期等四个变化阶段。其中农业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4.08%、2.38%。农业碳排放总量较高地区主要集中在农业大省,农业碳排放强度较高地区主要集中在发达城市、东部沿海发达省份和中部农业大省。进一步通过Kaya恒等式变形对农业碳排放影响因素进行分解研究,结果表明,效率因素、结构因素、劳动力规模因素对碳排放量具有一定的...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王宝义  
本文综合利用1993—2013年样本数据,在农业碳排放测算基础上,重点分析了中国农业碳排放的结构特征和时空差异。研究发现:中国农业碳排放量持续增加,农业化学制品尤其是化肥占据了排放量的重要份额;农业碳排放效率的经济指标和物理指标存在较大差别,在衡量农业发展问题上要综合衡量经济和生态效益指标。中国农业减排责任重大,不同地区必须结合现实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综合平衡农业发展与碳排放的关系。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何艳秋  戴小文  
低碳农业不仅是减缓气候变暖的重要手段,也是中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必经过程,研究农业碳排放的驱动因素对中国制定农业减排措施具有一定意义。而已有研究更注重农业碳排影响因素的显著性,未从影响因素本身出发考虑其在影响农业碳排时的时间差异和区域差异。本文将对应分析和面板模型结合,一方面从时间纬度分析了全国农业碳排放主导因素的阶段性特征,另一方面从空间纬度探讨了地区农业碳排主导因素的区域差异。得到了两方面结论:一是中国农业碳排放主导因素在时间纬度上有两个发展阶段,先由农业经济结构主导向农业机械化主导转变,再向农业经济发展水平主导转变;二是中国农业碳排主导因素在空间纬度上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农业经济发...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戴蓉  郭泺  薛达元  孙发明  
依据1978-2008年间的农业人口统计资料,结合1:100万中国土地利用分布图,在ArcGIS9.2软件支持下,运用空间统计分析方法,以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为分析单元,分析和探讨了近30年来中国农业人口空间分布格局变化和驱动因素。结果表明:中国农业人口空间分布不连续,地区之间差异显著。自然条件、国家政策和社会经济水平与中国农业人口空间格局时空变化紧密相关。良好的自然条件是农业人口分布的基础条件,地区经济水平发展是促进农业人口空间格局分布的主要因素,国家人口政策调控与农业人口变化直接相关。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傅春  康晚英  
以鄱阳湖区周边12县市为研究区域,以氮、磷2种污染物为研究对象,以土地利用、畜禽以及农业人口为三大主要营养源,运用输出系数模型对环鄱阳湖区1997~2007年的面源污染现状负荷进行估算,结果表明TP/TN都呈现平稳上升的趋势,且面源污染高负荷区主要集中在南昌县、新建县和南昌市辖地区;预测2011~2020年TN/TP的变化,结果表明研究区域总磷总氮均有明显增长趋势,环鄱阳湖区年平均TN/TP相对现状年平均增长率为17.46%和16.02%。面源污染负荷的三大营养源贡献中畜禽输出负荷的贡献率随时间的推移有明显增加的趋势,农业人口和土地利用的贡献率有下降的趋势,揭示了环鄱阳湖地区禽畜污染将是农业面...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解春艳  黄传峰  徐浩  
低碳发展和绿色发展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将农业碳排放与农业面源污染纳入统一分析框架,分别从省域与区域层面探讨中国农业技术效率的区域差异,并对农业技术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近60%省域的农业技术效率未达到生产前沿;东部地区效率值最高,中部地区最低;东部沿海地区农业技术效率处于最优生产前沿面,长江中游地区处于较低水平;粮食主销区效率值最高,粮食主产区最低;农业技术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呈正U型关系,互联网发展水平和农业财政支持对农业技术效率有显著促进作用,而种植结构存在负向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