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975)
2023(19852)
2022(16826)
2021(15598)
2020(13185)
2019(30271)
2018(29746)
2017(57098)
2016(30694)
2015(34586)
2014(34103)
2013(34085)
2012(31263)
2011(28121)
2010(27879)
2009(26110)
2008(25625)
2007(22506)
2006(19784)
2005(17364)
作者
(88335)
(73975)
(73116)
(69784)
(46719)
(35237)
(33247)
(29009)
(27946)
(26093)
(25031)
(24987)
(23312)
(23233)
(22689)
(22582)
(21872)
(21664)
(21217)
(21195)
(18266)
(18260)
(17997)
(16894)
(16562)
(16392)
(16268)
(16142)
(14809)
(14677)
学科
(131745)
经济(131598)
(107938)
管理(94479)
(88484)
企业(88484)
方法(61607)
数学(51756)
数学方法(51158)
(50933)
(37816)
业经(36250)
中国(34723)
农业(33686)
(24676)
财务(24603)
(24585)
财务管理(24560)
(24448)
贸易(24436)
(24435)
(23764)
地方(23601)
企业财务(23274)
技术(22042)
(21427)
理论(20925)
(19740)
(19438)
环境(19031)
机构
学院(442746)
大学(439577)
(186054)
经济(182573)
管理(177858)
理学(154594)
理学院(152984)
管理学(150327)
管理学院(149523)
研究(146844)
中国(114231)
(93016)
科学(90104)
(82964)
(82720)
(73182)
业大(68644)
中心(67290)
财经(67214)
研究所(66703)
(64234)
农业(63926)
(61497)
北京(58266)
经济学(56396)
(55297)
师范(54800)
(53120)
经济学院(51130)
(51111)
基金
项目(303459)
科学(240564)
基金(223555)
研究(220478)
(195048)
国家(193397)
科学基金(167383)
社会(142094)
社会科(134626)
社会科学(134591)
基金项目(118253)
(116617)
自然(108908)
自然科(106456)
自然科学(106433)
自然科学基金(104544)
教育(99531)
(97735)
资助(92173)
编号(88742)
成果(69970)
(67635)
重点(67394)
(64540)
(63756)
课题(59720)
国家社会(59485)
创新(59193)
科研(58068)
教育部(57868)
期刊
(203924)
经济(203924)
研究(127085)
(79886)
中国(79840)
学报(68870)
管理(65698)
科学(65571)
(63743)
农业(54792)
大学(53295)
学学(50629)
教育(39121)
(39000)
金融(39000)
技术(38483)
业经(37656)
财经(32606)
经济研究(31981)
(28680)
(27989)
问题(27325)
技术经济(23006)
统计(21600)
(21530)
世界(21174)
资源(20439)
科技(20437)
现代(20423)
理论(20348)
共检索到6456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竞文  
[目的]考察中国农业集聚的空间分布和变化特征,分析农业集聚重心与农民收入重心两者的相互关系。[方法]文章利用了19852015年相关农业产量统计数据,运用了重心分析方法。[结果]1985年以来我国农业空间分布整体呈现南下西进特征,但不同农作物的表现有所不同。谷物19852015年整体呈现向东偏北特征,豆类整体呈现向西偏南特征。谷物等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豆类等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而从农民收入重心看,农民收入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北上东进特征,2009年后,呈现南上西进特征。农业集聚重心与农民收入重心存在长期协整关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贾兴梅  李平  
本研究利用空间基尼系数和区位熵等指标分析了我国农业集聚度时空变动态势,实证检验了农业集聚度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985—2011年我国农业空间基尼系数、区位熵呈现波浪型上升趋势,说明我国主要农作物整体的集聚度呈现波浪型上升变化,表明以市场为导向的主要农作物专业化程度在提升。但不同农作物之间的空间集聚变动存在明显差异;农作物空间集聚度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存在较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表明农业产业集聚的提高带来了区域农业经济的增长,农业产业集群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创造巨大的竞争优势。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黄修杰  钟钰  
[目的]通过计算空间基尼系数和区位熵指数,分析广东省主要农作物集聚度时空变动情况,并实证检验农业集聚度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根据空间基尼系数和区位熵的计算公式,计算2005、2008、2011、2014年广东省水稻、薯类、蔬菜、柑橘、香蕉、菠萝、荔枝、龙眼、茶叶9类农作物的集聚程度。建立农业GDP与空间基尼系数、农业GDP与区位熵之间的相关模型,分析农业集聚程度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以市场化、效益驱动为导向的市场引领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全省农业生产资源的优化配置,尤其瓜果茶叶类经济作物布局更是依靠市场驱动来发挥优势;农业产业集聚度与区域农业经济增长之间互相促进、强化,存在正相关关系。提出进一步优化农业生产优势布局、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牵引作用和大力发展产业化经营与融合等建议。[结论]农业产业集聚促进了区域经济增长。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黄修杰  钟钰  
[目的]通过计算空间基尼系数和区位熵指数,分析广东省主要农作物集聚度时空变动情况,并实证检验农业集聚度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根据空间基尼系数和区位熵的计算公式,计算2005、2008、2011、2014年广东省水稻、薯类、蔬菜、柑橘、香蕉、菠萝、荔枝、龙眼、茶叶9类农作物的集聚程度。建立农业GDP与空间基尼系数、农业GDP与区位熵之间的相关模型,分析农业集聚程度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以市场化、效益驱动为导向的市场引领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全省农业生产资源的优化配置,尤其瓜果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台德进   蔡荣  
在稳步推进共同富裕背景下粮食价格支持政策的收入效应值得充分关注。基于1998~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异时DID模型、双向固定面板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粮食价格支持政策对农民收入及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表明:粮食价格支持政策显著提高了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和可支配收入,在稳健性检验下这一结论依然成立。中介效应检验发现土地规模经营是粮食价格支持政策作用于农民收入及收入差距的一条关键路径。进一步研究发现,粮食价格支持政策趋于扩大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和可支配收入差距,但当综合考虑农民收入和收入差距时,发现粮食价格支持政策有助于提升两者的协调效应。鉴于此,在现阶段充分肯定粮食价格支持政策增收效应的同时,应坚持价格型调控模式与收入保障型政策模式搭配使用,以促进农民增收、缩小收入差距。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郭其友  万大艳  
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得出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与粮食价格,同时上涨,部分或者完全抵消了粮食价格上涨以及国家试图提高农民收入、调节收入分配而出台的各项优惠政策对农民收入的增加效应。Granger因果检验说明粮食价格、农民收入分别是农业生产成本的Granger原因。为此,政府必须将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幅度控制在合理区间,改善农村物流现状,规范农资市场的经营等。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春  陆文聪  
中国的粮食生产空间布局区域特征明显,了解中国粮食生产空间布局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对于制定合理的粮食生产政策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Moran I指数及Panel Data模型,分析了中国31个省级区域粮食生产空间布局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魏君英  何蒲明  
文章通过实证研究发现,虽然农民收入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但并非粮食增产带来的;相反,粮食增产与农民增收存在反向变动关系;国家对农民的转移支付力度虽然在不断加大,但由于方式和方向存在一定偏差,对农民收入影响甚微。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建议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控制农资价格,完善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调整国家财政对农民转移支付的方式和方向,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实现粮食增产与农民增收的双赢。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曾智  何蒲明  
利用2005年~2017年我国15个粮食主产区省份面板数据,分析粮食价格、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粮食价格、农业技术进步促进了农民收入增加。具体来说,粮食价格对农民工资性收入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对转移性收入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对经营性收入的影响不明显;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民经营性收入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对工资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的影响不明显。进一步用"小麦价格"替换"粮食价格",用"农业现代化水平"替换"农业技术进步"发现计量结论一致且具有较好稳健性。据此,提出加大农村转移性支付力度,重视企业关键技术创新,完善价格调控机制,拓宽农民就业增收渠道等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健  胡美玲  
文章研究了农业生产率、农业投资和非农投资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从理论方面,构建了农业生产率和农村人均投资对农民收入影响的模型,探究其作用机理。实证结果表明:对于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农业生产率和农业投资主要通过提高农民经营性收入来实现,非农投资则通过提高农民的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来实现;对于不同省份地域的差异,农业生产率和农业投资对农业大省和非农业大省农民收入均有影响,非农投资主要对农业大省农民收入有所影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黄利会  王雅鹏  
根据湖北省1949年以来的长期时序数据,运用协整分析及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法分析城市化、粮食生产与农民收入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城市化和粮食生产从长期看均是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重要因素,农民收入的长期增长也会促进粮食产量增长,但对城市化发展无太大影响;(2)短期内城市化发展和粮食生产对农民收入没有太大影响。在此基础上,得到若干政策启示。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杨刚  管福泉  蔡选超  许丹丹  
本文通过构建状态空间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的动态影响,结果发现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比较显著,总体上看正向效应要大于负向效应,但是影响力在不断减弱。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农村金融结构效率和农村金融规模对农民收入增加有促进作用,尤其是固定资产投资对农民增收效果最为明显,但是长期效果有待提高,而农村储蓄率上升则对农户增收有不利影响。只有继续深化农村经济与金融体制改革,才能充分发挥金融对农业的支持作用,从根本上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耿鹏旭  杨爱荣  张佳卿  
分析了资源型城市平顶山市的农业产业空间布局存在的问题,从农业产业空间布局整合的可行性研究入手,通过极核模式、点—轴模式及圈层模式的分析,提出了"八点、五轴"的农业产业空间布局整合模式,构建平顶山市郊农业区为极核、县郊农业区为一级节点的点轴模式。根据农业生产环境条件和农业产业用地的空间分布特征,规划布局了三个农业圈,构筑科技核心区、农产品配售区、农产品生产加工腹地区三圈组合的农业产业空间开发结构。资源型城市农业产业空间布局研究能够促使农业产业的发展,使农业成为资源型城市的重要产业支撑,推进资源型城市平稳经济转型。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杨晓娜  
文章在375个休闲农业点基础上,通过地理编码建立数据库,运用比较、缓冲、可视化工具对郑州市休闲农业空间布局进行深入分析。研究表明:(1)在空间集聚上,倾向市区、邻近高速路网,在惠济区、二七区、登封市等地区形成集聚。(2)在时间变化上,整体增长量渐多、局部存在波动。(3)在经营主体上,以个体或农户为主,客商、社会资本或外商为辅。(4)在经营类型上,以生态农园、休闲农园、休闲渔园为主,观光农园、科技农园、农业公园、市民农园为辅。据此提出:(1)优化建设惠济、二七、登封等核心区,重点开发新密、新郑、中牟等次核心区。(2)重点建设沿黄休闲农业带、丘陵休闲农业带、郑少休闲农业带。(3)引导农民向集企或合...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艳荣  刘业政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研究了农业产业集聚对农民收入的影响。通过理论模型分析认为,农业产业集聚的形成机理是有利于农民收入的增加,但通过误差修正模型并利用安徽砀山酥梨农业产业集聚区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农业产业集聚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不显著。进而找出了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结论不一致的原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